第七卷 海疆陆防(崇祯十二年 夏)
第二十六章 南洋风涛漠北雪
金州卫港口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姜炎与苏婉卿的衣襟。“南洋号” 的船影渐渐缩成海平面上的一个黑点,最终消失在蔚蓝的天际。苏婉卿轻轻拢了拢被风吹乱的鬓发,声音里带着几分牵挂:“不知青黛和巴特尔此去,会不会遇到危险。东南亚的海域陌生,还有那些西方殖民者,想来不会轻易让咱们立足。”
姜炎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语气却带着笃定:“青黛有勇有谋,巴特尔熟悉草原与器械,再加上‘南洋号’上的新式武器,他们定能应对。再说,咱们在广州的海防学堂已经培养出第一批水师人才,后续还会派‘镇海号’‘靖海号’两艘战船支援,不会让他们孤军奋战。”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海图,展开在苏婉卿面前,“你看,这是青黛出发前绘制的航线图,沿途标注了补给点和可能遇到的暗礁,每到一处都会留下标记,咱们通过驿站传递的书信,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动向。”
苏婉卿的目光落在海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处,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她抬头看向姜炎,眼中泛起温柔的笑意:“还是先生考虑周全。对了,漠北那边传来消息,说今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新铺设的铁轨出现了冻裂的情况,工部的工匠们正急着等你来拿主意呢。”
两人不再停留,乘坐蒸汽火车返回沈阳。车厢内,姜炎摊开漠北铁路的图纸,指尖在标注着 “呼伦贝尔段” 的位置轻轻滑动:“漠北冬季最低气温能到零下三十度,普通的合金钢铁轨扛不住这样的严寒。看来得在铁轨中加入镍和铬,研发一种‘耐寒合金钢’,再在铁轨下方铺设石棉保温层,才能解决冻裂的问题。”
苏婉卿端来一杯温热的奶茶,递到姜炎手中:“我已经让江南的商帮从海外采购了一批镍矿石,预计下个月就能运到漠北。不过,漠北的工匠们对新型钢材的冶炼技术不太熟悉,是不是要派青黛留在辽东的徒弟们去指导?”
“正有此意。” 姜炎接过奶茶,暖意顺着喉咙蔓延到四肢百骸,“另外,沙俄最近动作频频,不仅在边境增兵,还联合丹麦的商队,试图在漠北的恰克图建立贸易据点,想趁机渗透咱们的经济。咱们得加快漠北铁路的修建,同时在恰克图设立榷场,由朝廷统一管理贸易,不能让他们有机可乘。”
回到沈阳的次日,姜炎便带着工部的工匠前往漠北。此时的呼伦贝尔草原,已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雪,铁路沿线的工匠们正围着冻裂的铁轨发愁。看到姜炎到来,工匠们立刻围了上来:“姜大人,您可来了!这铁轨刚铺设好没几天,就冻裂了好几段,再这样下去,今年冬天的铁路运输就要中断了!”
姜炎蹲下身,仔细查看铁轨的裂缝,又用随身携带的仪器测量了土壤温度,沉声道:“大家别慌。冻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铁轨材质不耐寒,二是土壤冻胀导致铁轨受力不均。咱们分两步解决:第一步,立刻停止铺设普通铁轨,改用新研发的耐寒合金钢;第二步,在铁轨下方挖掘一米深的沟渠,填入石棉和炉渣,做好保温和防沉处理。”
他一边说,一边让工匠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耐寒合金钢样品。这种钢材泛着淡淡的银灰色,硬度比普通钢材高两倍。姜炎让人将样品放在零下二十度的冰窖中,三个时辰后取出,样品依旧完好无损,没有出现任何裂缝。工匠们见状,纷纷惊叹不已,立刻按照姜炎的指示,开始改良铁轨和路基。
与此同时,遥远的东南亚海域,“南洋号” 正行驶在前往马六甲海峡的途中。青黛站在船楼之上,手中紧握着改良后的罗盘 —— 这是她根据荷兰战俘船上的罗盘,结合大明的天文历法研发的 “双针罗盘”,不仅能指示方向,还能根据星辰位置推算纬度,精准度比之前提高了三倍。
“青黛将军,前面就是马六甲海峡了!” 瞭望手的喊声传来。青黛举起望远镜,只见海峡入口处停泊着三艘西班牙战船,船舷上的火炮正对着 “南洋号” 的方向,显然是想阻止他们进入海峡。
巴特尔快步走上船楼,手中拿着一把刚打磨好的钢制弯刀:“这些西班牙人肯定是收到了荷兰人的消息,想拦住咱们。俺去组织士兵,准备战斗!”
青黛却按住他的手,眼神冷静:“别急。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贸易通道,西班牙人虽然霸道,但也不敢轻易与大明开战。咱们先派使者过去,表明来意 —— 咱们是来建立贸易据点,保护大明商人,不是来挑起战争的。若是他们不识好歹,再动手不迟。”
使者乘坐小船,带着大明的国书和丝绸、茶叶等礼物,前往西班牙战船。半个时辰后,使者返回,带来了西班牙舰队司令的答复:“西班牙人同意让咱们进入海峡,但要求咱们只能在马六甲城的指定区域进行贸易,还得向他们缴纳关税。”
“简直是痴心妄想!” 巴特尔怒道,“马六甲原本就是大明的藩属国满剌加的领土,被他们抢占了不说,现在还敢向咱们收关税!”
青黛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们想要关税,咱们就给 —— 但不是给西班牙人,是给满剌加的苏丹。咱们先去见满剌加苏丹,与他结盟,再联手对抗西班牙人。”
“南洋号” 驶入马六甲城的港口,满剌加苏丹穆罕默德亲自前来迎接。看到船上悬挂的大明旗帜,苏丹眼中满是激动:“大明的使者终于来了!西班牙人占领咱们的国土,掠夺咱们的资源,还逼迫咱们缴纳重税,咱们早就想反抗了,只是没有足够的武器和兵力。”
青黛取出姜炎交给她的国书,递到苏丹手中:“大明皇帝陛下得知满剌加的遭遇,十分同情。咱们此次前来,一是想在马六甲建立贸易据点,与满剌加通商;二是想帮助你们赶走西班牙人,收复国土。只要你们愿意与大明结盟,咱们可以提供红衣大炮和连发枪,还会派工匠教你们冶铁和造船技术。”
苏丹看完国书,激动地握住青黛的手:“太好了!只要能赶走西班牙人,满剌加愿意永远臣服于大明,每年向大明进贡香料和象牙!”
结盟的消息很快传到西班牙人的耳中。西班牙舰队司令大怒,立刻率领五艘战船,前往马六甲城的港口,想要武力逼迫大明和满剌加解除同盟。青黛早已做好准备,“南洋号” 的红衣大炮全部对准西班牙战船,满剌加的士兵也手持大明提供的连发枪,在港口两侧严阵以待。
“你们若是敢再往前一步,就别怪咱们不客气!” 青黛站在船头,声音清亮,传遍了整个港口。西班牙战船的炮口虽然对准了 “南洋号”,但他们看到明军的蒸汽战船速度快、火力强,满剌加的士兵也装备精良,终究不敢贸然进攻,只能灰溜溜地撤退。
击退西班牙人后,青黛立刻组织工匠,在马六甲城修建贸易据点和海防炮台。巴特尔则带着满剌加的工匠,教他们冶炼钢铁、制造武器。在大明的帮助下,满剌加的军事实力迅速提升,不仅收复了被西班牙人占领的几个小岛,还组建了一支小型水师,与大明水师共同守护马六甲海峡。
两个月后,“南洋号” 继续南下,抵达爪哇岛。爪哇岛的荷兰殖民者得知大明战船到来,不敢像之前那样嚣张,只能派人前来谈判,同意大明在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设立贸易据点,还赔偿了之前劫掠大明商人的损失。
青黛和巴特尔趁机与爪哇岛的土著部落建立联系,向他们传授农业技术,提供高产的玉米和番薯种子。土著部落的首领十分感激,不仅与大明签订了贸易协议,还承诺会协助大明打击西方殖民势力。
此时的漠北,姜炎已经解决了铁轨冻裂的问题。耐寒合金钢铁轨铺设完成后,经过半个月的低温测试,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蒸汽火车在雪地上平稳行驶,将漠北的煤炭和铁矿源源不断地运往辽东和江南。恰克图的榷场也正式设立,大明的丝绸、茶叶、铁器在这里与蒙古的皮毛、沙俄的木材进行贸易,朝廷通过征收关税,每年能增加五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苏婉卿从辽东发来书信,告诉姜炎:“明轩在国子监的考试中得了第一名,先生们都夸他聪明好学,说他有你当年的风范。江南的商帮已经与东南亚的大明贸易据点建立了联系,第一批丝绸和茶叶已经运抵马六甲,卖了个好价钱。”
姜炎握着书信,心中满是欣慰。他提笔回信,告诉苏婉卿:“漠北的铁路已经恢复正常运输,恰克图的榷场也运行良好。沙俄和丹麦的商队见咱们防范严密,只能乖乖遵守咱们的贸易规则,不敢再搞小动作。等我处理完这里的事情,就回去陪你和明轩过新年。”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姜炎准备返回辽东时,恰克图的榷场传来急报 —— 沙俄联合蒙古准噶尔部落的残余势力,突袭了榷场,抢走了大量的丝绸和茶叶,还杀害了十余名大明的商人。
“沙俄真是不知悔改!” 姜炎怒拍桌子,立刻召集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咱们刚刚与准噶尔部落达成和解,他们竟然又联合沙俄搞偷袭,看来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是不会老实的!”
将领们纷纷请战:“姜大人,咱们现在有耐寒的蒸汽火车,还有重型红衣大炮,不如趁机率军北上,彻底解决沙俄和准噶尔的威胁!”
姜炎摇摇头:“现在是冬季,漠北的草原被大雪覆盖,不利于大军行军。咱们先派骑兵追击,夺回被抢走的物资,再加强恰克图的防御,等明年春天雪化后,再率军北上,与沙俄和准噶尔部落决战。”
他立刻下令:“祖大寿之子祖泽润,你率领五千骑兵,追击沙俄和准噶尔的联军,务必夺回物资,严惩凶手;工部的工匠们,立刻在恰克图修建防御炮台,架设重型红衣大炮;另外,派人前往准噶尔部落,质问他们为何违背盟约,若是他们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咱们就断绝与他们的所有贸易。”
祖泽润率领骑兵出发后,姜炎留在恰克图,监督防御炮台的修建。苏婉卿得知消息后,立刻从辽东调运了二十门重型红衣大炮和一万斤优质煤炭,支援恰克图的防御。
十天后,祖泽润率领骑兵返回,不仅夺回了被抢走的物资,还俘虏了两百余名沙俄和准噶尔的士兵。他向姜炎禀报:“沙俄和准噶尔的联军在返回途中,遇到了暴风雪,咱们趁机发起进攻,他们猝不及防,很快就溃逃了。不过,准噶尔部落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说,这次突袭是沙俄逼迫的,他愿意赔偿咱们的损失,还承诺以后不再与沙俄合作。”
姜炎看着被俘的士兵,冷声道:“策妄阿拉布坦的话不能全信。咱们可以接受他的赔偿,但必须让他派质子来大明,留在辽东作为人质。另外,要让沙俄赔偿咱们的所有损失,还要保证以后不再侵犯大明的边境,否则咱们就封锁恰克图的榷场,断绝与他们的贸易。”
沙俄和准噶尔部落见明军实力强大,只能答应姜炎的条件。沙俄赔偿了五十万两白银和十万斤木材,准噶尔部落则派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作为质子,前往辽东。
解决了恰克图的危机后,姜炎终于可以返回辽东。此时已经是崇祯十二年的腊月,沈阳城内张灯结彩,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苏婉卿带着明轩,在城门口等候。明轩看到姜炎,立刻扑进他怀里,兴奋地说:“爹,你终于回来了!我给你准备了新年礼物,是我亲手画的蒸汽火车图!”
姜炎接过图纸,只见上面画着一辆冒着黑烟的蒸汽火车,旁边还写着 “大明第一号” 几个歪歪扭扭的字。他心中一暖,将儿子抱起来:“明轩画得真好!等明年春天,爹带你乘坐蒸汽火车,去漠北看看草原,去广州看看大海。”
除夕夜,姜炎一家与青黛、巴特尔的家人一起吃年夜饭。青黛和巴特尔虽然还在东南亚,但他们通过驿站传递的书信,已经抵达沈阳。青黛在信中说:“咱们在东南亚的贸易据点已经稳定,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主动前来求和,愿意与大明签订贸易协议;满剌加的苏丹还派人送来香料和象牙,感谢咱们帮助他们收复国土。巴特尔说,等明年夏天,咱们就带着东南亚的特产返回大明,给你们一个惊喜。”
苏婉卿读着信,眼中满是笑意:“青黛和巴特尔在东南亚做得很好,以后咱们大明的商品,就能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往欧洲了。”
姜炎举起酒杯,对众人说:“新的一年,咱们有三个目标:第一,完成从广州到桂林的铁路修建;第二,派更多的蒸汽战船前往东南亚,扩大贸易范围;第三,研发更先进的蒸汽机车和战船,加强大明的国防。我相信,在咱们的共同努力下,大明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声音,在温馨的屋内回荡,也预示着大明更加辉煌的未来。
崇祯十三年春,广州到桂林的铁路正式贯通。首列蒸汽火车从广州出发,沿着铁路向桂林行驶,沿途的百姓们纷纷涌上站台,欢呼雀跃。火车上载着岭南的水果、丝绸和药材,这些物资通过铁路,很快就能运往全国各地。
同年夏,青黛和巴特尔率领 “南洋号” 返回大明。船上不仅装满了东南亚的香料、象牙和宝石,还带来了东南亚各国的使者。使者们带着珍贵的礼物,前来大明朝贡,希望能与大明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崇祯帝在紫禁城设宴款待使者们,席间,他对姜炎说:“姜炎,你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朕要封你为‘辅政大臣’,协助朕处理全国的军政事务。另外,青黛和巴特尔平定东南亚,安抚各国使者,朕封青黛为‘镇国夫人’,封巴特尔为‘顺义侯’,赏赐黄金千两,良田万顷!”
姜炎、青黛和巴特尔连忙躬身谢恩。青黛看着身边的巴特尔,眼中满是柔情 —— 在东南亚的日子里,巴特尔不仅在技术上帮助她,还在她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两人早已暗生情愫。巴特尔也看向青黛,轻轻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坚定。
宴席结束后,崇祯帝单独召见姜炎,对他说:“如今大明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但西方殖民势力依然对咱们虎视眈眈,沙俄也没有放弃对漠北的野心。你有什么打算?”
姜炎躬身道:“皇上,臣认为,咱们应该继续扩大海外贸易,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一方面,派水师前往欧洲,与欧洲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另一方面,加快全国铁路网络的修建,研发更先进的武器,让大明的军事实力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另外,臣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西学,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大明的发展储备力量。”
崇祯帝点头赞同:“好!就按你说的办。学堂的事情,朕让翰林院负责;铁路和武器研发的事情,还是由你负责。朕相信,在你的带领下,大明一定能重现汉唐盛世,甚至超越汉唐!”
接下来的几年里,大明在姜炎、苏婉卿、青黛和巴特尔的推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铁路网络遍布全国,蒸汽机车成为主要的运输工具;海外贸易繁荣,大明的商品远销欧洲、非洲和美洲;新式学堂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水师的蒸汽战船游弋在各大洋,保护着大明的海外利益。
崇祯十六年,青黛和巴特尔在沈阳举行婚礼。婚礼当天,沈阳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为他们祝福。姜炎和苏婉卿作为证婚人,看着这对历经风雨的恋人,心中满是欣慰。
同年秋,大明派往欧洲的水师船队返回,带来了欧洲各国的使者和大量的科技书籍。使者们看到大明的繁荣景象,纷纷惊叹不已,表示愿意与大明建立长期的外交和贸易关系。
崇祯十七年,姜炎向崇祯帝奏请,废除 “海禁” 政策,全面开放沿海港口,允许民间商船自由前往海外贸易。崇祯帝批准了奏请,还下旨:“凡大明商人前往海外贸易,朝廷皆给予保护;凡带回海外先进技术者,皆给予重赏!”
此时的大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疆域辽阔
铁火明辉:理工帝师改写崇祯
第八卷 全球格局(崇祯十七年 秋)
第二十七章 蒸汽扬威跨欧亚
崇祯十七年的秋阳,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金光。朝堂之上,崇祯帝手中捧着姜炎递上的《全球贸易与国防规划书》,目光扫过 “废除海禁、远洋布防、跨洲铁路” 等字样,龙颜大悦:“姜炎,你这份规划书,真是为大明开拓了新的天地!废除海禁不过三月,广州、泉州的港口就已商船云集,关税收入比去年翻了一倍。如今再要打造蒸汽动力军舰、修建跨欧亚铁路,大明的威名定能传遍四海!”
姜炎躬身道:“皇上英明。如今欧洲各国正加紧在海外扩张,西班牙、荷兰的舰队已抵达印度洋,若咱们不加快远洋布防,恐会错失先机。臣计划在三年内打造十艘‘龙骧级’蒸汽动力军舰,这种军舰采用双层船壳,配备四十门重型红衣大炮和新型鱼雷发射管,续航能力可达万里,足以应对远洋作战;跨欧亚铁路则从辽东出发,经漠北、中亚,连接波斯,最终抵达欧洲的君士坦丁堡,这条铁路修成后,大明的商品能在三个月内运抵欧洲,比海运缩短一半时间。”
“好!朕准了!” 崇祯帝一拍龙椅,“所需的资金、工匠,你尽管开口,朝廷全力支持。另外,朕任命你为‘全球经略使’,总领海外贸易、远洋布防与跨洲铁路修建之事,可便宜行事。”
散朝后,姜炎刚走出宫门,就看到苏婉卿带着姜明轩等候在马车旁。十四岁的姜明轩已长成挺拔少年,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格致全书》,见到姜炎,立刻上前:“爹,您在朝堂上提出的蒸汽动力军舰,我有个想法 —— 能不能在军舰上安装‘蒸汽涡轮机’?我看您之前画的图纸,蒸汽机的转速还能再提高两倍,这样军舰的速度就能更快!”
姜炎眼中闪过惊喜,接过儿子递来的草图,只见上面详细标注了涡轮机的结构与原理,虽有几分稚嫩,却已初具雏形:“明轩,你这个想法很好!咱们回去就召集工匠,一起完善这个设计。”
苏婉卿笑着递上一杯热茶:“明轩这孩子,最近总泡在工坊里,跟青黛的徒弟们一起研究新技术,连国子监的功课都要挤时间做。对了,青黛和巴特尔从东南亚发来书信,说他们已经在印度的果阿建立了贸易据点,还与波斯的萨法维王朝达成协议,允许咱们的跨洲铁路经过波斯境内。”
三人乘坐马车返回府邸,刚进门,就看到工部尚书急匆匆赶来:“姜大人,江南的商帮送来消息,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在印度洋拦截了咱们三艘商船,还扬言要封锁马六甲海峡,不让大明商船进入欧洲!”
姜炎脸色一沉,立刻召集将领与工匠召开会议。青黛虽远在东南亚,但通过驿站传递的书信,早已将印度海域的水文图与西班牙舰队的布防情况传回。“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有十五艘战船,大多是帆船,只有三艘是蒸汽辅助战船,速度和火力都不如咱们的‘南洋号’。” 姜炎指着地图分析,“咱们可以派‘龙骧级’蒸汽动力军舰的首舰‘大明号’,联合青黛在东南亚的水师,从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果阿两面夹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青黛的徒弟李铁牛立刻请战:“师傅在信中说,果阿的大明水师已经做好准备,只要‘大明号’出发,他们就立刻响应。俺愿意跟着‘大明号’一起去,协助调试蒸汽涡轮机!”
姜明轩也举手道:“爹,我也想去!我想亲眼看看蒸汽涡轮机在军舰上的效果,还能帮着记录数据。”
苏婉卿虽有担忧,但也知道这是锻炼儿子的好机会:“明轩,你去可以,但一定要听你爹和李师傅的话,注意安全。我会在江南筹备粮草和弹药,确保你们的补给。”
三日后,“大明号” 蒸汽动力军舰从广州港口出发。这艘军舰长达五十丈,船身由耐寒合金钢打造,船舷两侧的四十门红衣大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烟囱里冒出的黑烟直冲云霄。姜炎站在船楼之上,姜明轩和李铁牛正在船舱里调试蒸汽涡轮机,仪表盘上的指针随着涡轮机的转动不断跳动。
“爹,蒸汽涡轮机的转速已经达到每分钟两千转,军舰的速度比设计的还快三成!” 姜明轩兴奋地跑上船楼,脸上满是汗水,“咱们现在的速度,比西班牙的帆船快两倍,就算遇到无风天气,也能轻松追上他们!”
姜炎点点头,举起望远镜望向远方:“按照这个速度,咱们五天就能抵达马六甲海峡,与青黛的水师汇合。”
与此同时,东南亚的马六甲港口,青黛和巴特尔正率领五艘 “南洋级” 战船等候。巴特尔手中拿着刚从波斯传来的情报:“青黛,波斯的萨法维王朝已经派工匠来协助修建跨洲铁路,还说会派军队保护铁路沿线的安全。不过,沙俄最近在中亚增兵,似乎想阻止咱们的铁路经过他们的势力范围。”
青黛皱了皱眉:“沙俄真是阴魂不散!等咱们解决了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就去中亚看看。咱们的跨洲铁路绝不能被他们阻挠。”
五日后,“大明号” 与青黛的水师在马六甲海峡汇合。姜炎登上 “南洋号”,与青黛、巴特尔商议进攻计划:“根据情报,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正在印度的孟买港口补给,咱们可以趁夜突袭,先用鱼雷摧毁他们的蒸汽战船,再用红衣大炮轰击帆船,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巴特尔立刻说道:“俺带两百名士兵,乘坐小型蒸汽快船,绕到孟买港口的后方,炸毁他们的补给仓库,断了他们的粮草!”
青黛补充道:“俺已经改良了鱼雷的引信,现在的鱼雷不仅能在水下爆炸,还能根据敌舰的航速调整方向,命中率提高了五成。”
当晚,大明水师趁着夜色,向孟买港口进发。“大明号” 的蒸汽涡轮机采用了静音设计,在海面上几乎听不到声响,顺利靠近港口。姜炎一声令下,十枚鱼雷从 “大明号” 的发射管中射出,精准命中西班牙舰队的三艘蒸汽战船。“轰隆!” 剧烈的爆炸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西班牙战船瞬间燃起大火,照亮了整个港口。
“开炮!” 青黛下令,五艘 “南洋级” 战船的红衣大炮同时开火,炮弹落在荷兰的帆船中间,木屑与海水飞溅。巴特尔率领的小型蒸汽快船也趁机冲上岸,炸毁了西班牙的补给仓库,火光冲天。
西班牙和荷兰的舰队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纷纷弃船逃生。不到一个时辰,联合舰队就有十二艘战船被击沉,三艘被俘,只有少数几艘帆船侥幸逃脱。姜明轩在 “大明号” 上记录着战斗数据,兴奋地说:“爹,蒸汽涡轮机太好用了!咱们的军舰不仅速度快,还能灵活转向,西班牙人根本跟不上咱们的节奏!”
姜炎笑着点头:“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要研发更先进的蒸汽动力,让大明的水师在各大洋都能所向披靡。”
收复孟买港口后,大明水师在当地设立了海防炮台和贸易据点。青黛和巴特尔则继续留在东南亚,扩大大明的贸易范围;姜炎带着姜明轩和 “大明号” 返回广州,准备推进跨欧亚铁路的修建。
回到广州后,苏婉卿早已等候在港口。她看到姜明轩平安归来,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明轩,这次出海有没有学到什么新知识?”
姜明轩兴奋地说:“娘,我学到了很多!我还发现,蒸汽涡轮机不仅能用于军舰,还能用于发电机。我画了一张发电机的草图,咱们可以用蒸汽机带动发电机,产生‘电’,以后晚上就不用点油灯了!”
苏婉卿和姜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姜炎抚摸着儿子的头:“明轩,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咱们明天就召集工匠,开始研发发电机。”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姜炎一边组织工匠修建跨欧亚铁路的辽东段,一边与苏婉卿、姜明轩一起研发发电机。漠北的耐寒合金钢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辽东,波斯的工匠也来到大明,带来了中亚的地质资料和先进的筑路技术。
崇祯十八年春,跨欧亚铁路的辽东段正式开工。姜炎亲自前往辽东,监督铁路的修建。此时的辽东,已经春暖花开,草原上的小草冒出嫩芽,铁路沿线的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工作,蒸汽机车拖着铁轨和石料,在临时铺设的铁路上穿梭。
苏婉卿则留在江南,与欧洲的商帮联络,筹备铁路修建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她还在江南设立了 “新式学堂”,教授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姜明轩也没闲着,他带领工匠们研发出了第一台小型发电机,虽然发电量不大,但已经能点亮十盏白炽灯。当白炽灯第一次在沈阳的府邸里亮起时,苏婉卿激动地说:“明轩,你太厉害了!以后咱们大明的夜晚,也能像白天一样明亮了!”
然而,跨欧亚铁路的修建并非一帆风顺。沙俄得知大明要修建铁路经过中亚,立刻派使者前来交涉,要求大明停止铁路修建,否则就联合欧洲各国对大明进行贸易封锁。姜炎在沈阳会见了沙俄使者,态度坚定:“跨欧亚铁路是为了促进各国的贸易和交流,对大明、沙俄和欧洲都有好处。若是沙俄愿意合作,咱们可以在铁路沿线设立共同的榷场,共享贸易利益;若是你们执意阻挠,大明也不怕任何挑战。”
沙俄使者见姜炎态度强硬,又得知大明水师刚刚击败了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只好暂时退让,但暗中却联合中亚的部落,破坏铁路的修建。不久后,跨欧亚铁路的漠北段就传来消息 —— 中亚的哈萨克部落受沙俄指使,袭击了铁路工地,抢走了大量的铁轨和石料,还杀害了十余名工匠。
“沙俄真是不知悔改!” 姜炎怒拍桌子,立刻下令:“祖泽润,你率领一万骑兵,前往漠北,保护铁路工地,严惩哈萨克部落的凶手;青黛,你从东南亚调派五千名水师士兵,乘坐蒸汽火车前往中亚,协助祖泽润作战;巴特尔,你负责与波斯的萨法维王朝联络,让他们派军队从南面夹击哈萨克部落,形成南北合围之势。”
祖泽润率领骑兵迅速出发,蒸汽火车将他们从辽东运往漠北,原本需要半个月的路程,只用了三天就抵达。哈萨克部落没想到明军会来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转移抢走的物资,就被明军包围。祖泽润一声令下,骑兵们发起冲锋,连发枪的枪声在草原上回荡,哈萨克士兵纷纷倒下。
青黛率领的水师士兵也很快赶到,他们带来了新型的迫击炮,对着哈萨克部落的帐篷发起轰击。波斯的军队也从南面赶来,哈萨克部落腹背受敌,很快就溃逃了。明军不仅夺回了被抢走的物资,还俘虏了哈萨克部落的首领。
姜炎亲自审问哈萨克首领:“是谁指使你们袭击铁路工地的?如实招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哈萨克首领吓得浑身发抖:“是…… 是沙俄的使者,他给了我们一万两白银,让我们破坏大明的铁路修建,还说只要我们成功了,就把中亚的一片草原送给我们。”
姜炎冷声道:“沙俄的野心真是不小!你回去告诉沙俄,若是再敢阻挠大明的铁路修建,或者支持其他部落搞破坏,大明就会派大军进攻沙俄的西伯利亚,让他们付出代价!”
哈萨克首领连连点头,被释放后立刻前往沙俄,转达了姜炎的话。沙俄得知大明与波斯联手,还拥有强大的蒸汽火车和军队,再也不敢阻挠铁路修建,只能乖乖与大明签订协议,同意铁路经过中亚,并派军队保护铁路沿线的安全。
解决了沙俄的威胁后,跨欧亚铁路的修建速度大大加快。崇祯十九年夏,跨欧亚铁路的漠北段和中亚段顺利贯通。首列蒸汽火车从辽东出发,沿着铁路向波斯行驶,火车上载着大明的丝绸、茶叶、铁器,还有前往欧洲考察的官员和学者。
姜炎和苏婉卿带着姜明轩,也乘坐这列火车,前往波斯参加铁路贯通仪式。火车行驶在草原和沙漠上,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辽东的农田到漠北的草原,再到中亚的沙漠,最后抵达波斯的德黑兰。波斯的萨法维王朝国王亲自前来迎接,看到蒸汽火车平稳地行驶在铁轨上,惊叹不已:“大明的技术真是太神奇了!有了这条铁路,咱们两国的贸易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在波斯期间,姜炎与萨法维王朝国王签订了贸易协议,大明向波斯出口丝绸、茶叶和铁器,波斯向大明出口石油和宝石。姜明轩则对波斯的石油产生了兴趣,他发现石油不仅能用于燃烧,还能作为蒸汽机的燃料,比煤炭更高效。“爹,咱们可以从波斯进口石油,用于蒸汽机车和军舰,这样就能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了!” 姜明轩兴奋地说。
姜炎点点头:“好主意!咱们回去就派工匠来波斯,建立石油开采基地和炼油厂,将石油运往大明。”
离开波斯后,姜炎一家继续乘坐火车前往欧洲。当火车抵达君士坦丁堡时,欧洲各国的使者纷纷前来迎接。他们看到大明的蒸汽火车和随行的蒸汽战船,都被大明的技术实力所震撼。英国使者感慨道:“大明的发展速度真是太快了!十年前,咱们还以为大明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没想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如此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军队。”
姜炎笑着说:“大明愿意与欧洲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咱们可以通过跨欧亚铁路和海上航线,加强贸易和科技交流,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
在欧洲期间,姜炎与欧洲各国签订了贸易和科技交流协议,大明向欧洲出口丝绸、茶叶、铁器和蒸汽机车,欧洲向大明出口机械仪器和科学书籍。姜明轩则与欧洲的科学家们交流,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科学知识,还带回了大量的科技书籍。
崇祯二十年春,姜炎一家返回大明。此时的大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跨欧亚铁路全线贯通,蒸汽火车将大明的商品运往欧洲;远洋水师的蒸汽战船游弋在各大洋,保护着大明的海外利益;电力技术开始在全国推广,白炽灯照亮了城市的夜晚;新式学堂培养出大批人才,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同年夏,青黛和巴特尔在东南亚建立了 “大明商盟”,有二十多个国家加入,商盟内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使用大明的货币 “明元” 进行交易。大明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贸易和科技交流的中心。
崇祯二十一年秋,姜明轩研发出了第一台内燃机,比蒸汽机更轻便、更高效,很快就被应用于汽车和小型战船。姜炎看着儿子的成果,心中满是欣慰:“明轩,以后大明的科技发展,就靠你们这一代人了。”
姜明轩坚定地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研发更先进的技术,让大明永远领先世界!”
苏婉卿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眼中满是温柔。她轻声说:“先生,咱们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 大明强大了,百姓安居乐业了。以后,咱们可以好好休息,看看咱们一手打造的盛世了。”
姜炎握住苏婉卿的手,目光望向远方的紫禁城。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大明的土地上,铁路上的蒸汽火车呼啸而过,港口的蒸汽战船整装待发,城市的白炽灯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他知道,大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所开创的盛世,将会永远流传下去。
崇祯二十二年,崇祯帝禅位于太子,自己退居后宫,专注于文化建设。姜炎也辞去了 “全球经略使” 的职务,与苏婉卿一起,在江南修建了一座别院,过上了悠闲的生活。青黛和巴特尔则留在东南亚,继续扩大 “大明商盟” 的影响力。姜明轩则成为了大明的 “科技总管”,带领工匠们研发出了飞机、电话等更先进的技术,让大明进入了 “电气时代”。
多年后,当欧洲的使者再次来到大明时,看到的是一个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百姓幸福的国度。他们感慨道:“大明的盛世,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成为了世界的榜样。”
而这一切的开端,都源于那个来自未来的理工帝师,和他与伙伴们一起,为大明改写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