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火龙斗蜘蛛

民间故事:火龙斗蜘蛛以下故事,出自明代都穆撰写的笔记小说《都公谈纂》,翻译时有增改。民间故事:火龙斗蜘蛛吴江有一人,姓王,姑且称他为王老三吧(原故事有姓无名,此处暂拟)。王老三有点本事,身高马大,一身好武艺,在当地也算有名。后来为了谋生,王老三去投军了,做了山东一种卫军(明代卫军种类很多)。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公元1436年到1449年)末年,干了一辈子卫军的王老三,已经老了,浑身还有不少毛病,他没法再在军中效力了。于是,他因为“老疾”退休回家了。王老三一辈子没结婚,也没有孩子,每天闲来无事,就去找人聊天。大家知道他以前当过兵,出过海,见过大世面,经常让他讲新鲜的故事来听。王老三一看来听...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亡灵画师

民间故事:亡灵画师在安徽有一位画师,姓鲍,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忘了,反正后来大家都送他一个绰号,叫他鲍打滚。为什么叫鲍打滚呢?这就得说鲍打滚的职业习惯了。寻常的画师,就是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建筑,画神仙鬼怪等等,但是鲍打滚不一样,他虽然也擅长丹青,会画人物,但是他只画死人,而且是他没有见过的死人。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每次有人来找鲍打滚,帮忙画一画死去的亲人,他就会到这个人的坟墓上,在趴在坟地周围打滚,滚满一圈后,他就不再打滚了,继续趴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再起来,然后就开始提笔勾勒,涂色渲染,绘画逝者。等他画完以后,给逝者的亲人、朋友或者其子孙后代看,大家都认为,他画得特别像谁没有父母祖宗呢...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刺猬精做媒

民间故事:刺猬精做媒河州有一位少年,因为是家中独子,排行老大,所以都叫他杨大郎。杨大郎年方十六七岁,身高八尺,相貌堂堂,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唇若涂朱,阔额重颐,是个少年帅哥。杨大郎祖上本是粤东人,祖父做了河州的副将,后来在任上死了。本来,他死后应该到老家安葬,但因为路途太远,所以就葬在了河州。从那以后,杨家就在河州落脚了。杨大郎的父亲,乃是河州的守备,四十岁时去世了。杨大郎是靠着叔叔和婶婶养大的,他叔叔也是军官,而且是千总,属于中高级武将。后来,叔叔调任,他想带杨大郎离开。但是,杨大郎不想离开祖父、父亲生活的地方,这地方对于他来说,就是家。所以,他留了下来。大同人周文进在河州做将军,他受过杨大...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屠户夜翻寡妇墙,听见屋中猪叫声,冲进去杀死千斤巨猪

民间故事:屠户夜翻寡妇墙,听见屋中猪叫声,冲进去杀死千斤巨猪新聊斋|寡妇与猪妖古时,一屠户卖肉,俏寡妇对他直抛媚眼,还说了一番话。屠户半夜出门,翻墙进入寡妇院子。屋中竟有男人说话,屠户捅破窗户纸偷看,惊得身子发抖。不久后,寡妇床上传出猪叫声。寡妇出来后,屠户冲进屋,杀掉了一头千斤巨猪。绵州有个叫沈鹏的屠户,他个子高大威猛,为人仗义。沈鹏会些拳脚功夫,以前他在府城的镖局里干镖师。后来一次出镖时,遇上了土匪,镖货被劫,镖师死了七八个。沈鹏担心日后遇上不测,就回乡下做了一名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这天,沈鹏杀了一头肥猪,挑着猪肉在附近的几个村子叫卖。民间故事:屠户夜翻寡妇墙,听见屋中猪叫声,冲进去杀死千斤巨猪...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749局之打生桩

民间故事:749局之打生桩古时候,凡有重大建设工程,就会将童男童女埋在建筑基础之下,以此祭奠地下神灵,庇佑工程顺利竣工。此等邪术被称为打生桩,相传出自鲁班秘术。1993年,年仅17岁的陈春娃跟随堂叔到上海打工。叔侄俩在劳务市场遇到一个小包工头,堂叔说尽好话,对方才勉强答应带上陈春娃。工地在上海的西北边,是修建一座立交桥。叔侄俩没有什么技能,过去就是当小工,堂叔的工资一天七元,陈春娃的身材瘦小,看上去像个童工,包工头只给了一天四元的工资。就这样还不放心,小包工头一再嘱咐:“我是看你俩可怜,才介绍到工地干活,你们可要精神点,别偷懒耍滑,到时候别怪工资不好拿!”堂叔的腰弯成了九十度,不停地向包工头保...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虎针传奇

聊斋故事:虎针传奇民国时期,在那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流传着一个神秘的传说:虎针,老虎身上最为特殊的一根虎毛,若带在身上,便能看见人的前世。这传说,如同山风,在大山里的人群中悠悠飘荡,神秘而诱人。这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山林间一片银白。猎人张炮如往常一样,背着猎枪上山打猎。当他途经后山的河道时,心跳陡然加快,前方不足二十米处,一只身形矫健的老虎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冰天雪地中,无处可躲,张炮心一横,将生死置之度外。这老虎显然已饥饿许久,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后,猛地凌空而起,如一道黑色的闪电,直扑张炮。张炮屏住呼吸,在老虎跃起的瞬间,果断连扣扳机。“砰砰” 两声枪响,打破了山林的寂静,老虎庞大的身躯...阅读全文

「聊斋志异」狗怪

「聊斋志异」狗怪青州有个韦家庄,庄里的韦老汉家大业大,田产铺子无数,是远近闻名的富户。他家的大院子气派非凡,朱漆大门虽然有些斑驳,却依旧透着往昔的富贵。院子里花草繁盛,只是打理得略显潦草,毕竟韦老汉为了节省开支,家中连个像样的下人都没有。韦老汉吝啬得远近皆知,平日里,家中琐事他都亲自操持,从不愿多花一分钱雇管家。儿子韦玉龙在外奔波做生意,每次赚了钱回来,都要被韦老汉细细盘问,一个铜板都休想逃过他的眼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极为清苦,餐餐都是素菜,菜里那点油星,就像星星般稀罕。一个月才吃得上一顿肉,每次也只买二两,煮成一锅清汤寡水的肉汤,全家人就着这汤下饭,勉强尝点荤腥。日子久了,一家老小都面黄肌瘦...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循环咒

聊斋故事:循环咒大唐天宝年间,在那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的小山村里,有一户姓刘的人家。家中男主人憨厚朴实,靠着几亩薄田辛勤劳作,妻子危氏温柔贤淑,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相濡以沫,膝下育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充满了温馨与欢乐。然而,命运的车轮却无情地碾碎了这份宁静。一日,刘郎忽然身染重病,危氏心急如焚,四处寻医问药,可那病魔却如恶魔般紧紧纠缠,不肯离去。在痛苦的煎熬中,刘郎还是撇下了危氏和年幼的孩子们,撒手人寰。危氏悲痛欲绝,泪水流干,望着三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却也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绝不改嫁,定要将孩子们抚养成人。这一年的夏天,老天爷仿佛发了怒,接连四五天暴雨倾...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蚂蟥精

聊斋故事:蚂蟥精兰陵县,有个宁静的小村落,名为二龙弯。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稀稀拉拉地散落在这片土地上。村旁有个神秘的水塘,老人们说,这水塘的历史久远得没人能说得清,无论遭遇怎样的大旱,它都未曾干涸过。平日里,村民们除了辛勤耕种,就会去水塘捉鱼改善生活。炎热的夏日,水塘便成了大家消暑的好去处,人们在水中嬉戏,在塘边树下纳凉,日子过得平静而祥和。一天,村里的几个后生结束了地里的劳作,被烈日烤得满脸大汗,不约而同地来到水塘洗澡。他们在水中嬉笑打闹,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清凉,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然降临。第二天,其中一个后生陆兴,竟突然离世。他的父母悲痛欲绝,老泪纵横,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和尚除巨蟒

民间故事:和尚除巨蟒话说在明朝初期,九华山有一位法号慧明的僧人,他常年云游四方,追寻佛法的真谛。这一年,慧明僧人来到了太行山一带。一日,他行至青龙山下,远远便望见镇子西边有一座古刹。那古刹的宝塔高耸入云,在日光下透着古朴的气息,殿宇恢宏壮阔,尽显往昔的辉煌。然而,慧明僧人却敏锐地察觉到,古刹之上有一团黑气萦绕不散,他心中顿时明白,这寺中必定有不祥之物栖息。怀着探寻究竟的决心,慧明僧人朝着古刹走去,想要一探究竟。可当他走近一看,却发现古刹的山门紧紧锁着,从门缝向里望去,只见院子里蒿草长得极为茂盛,都齐胸高了。慧明僧人这才知道,这座古刹已经很久没有香火,也没有僧人居住了。无奈之下,慧明僧人只好前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