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铁甲扬尘,燕云光复
第二十五章 金夏联军压境,内燃机铁甲车的紧急研发
炎兴二年春,漠北的寒风还未完全褪去,探马便带着急报冲进太原皇宫:金国完颜宗翰联合西夏国主李乾顺,纠集八万联军,兵分两路扑向炎朝 —— 金军五万主攻雁门关,西夏军三万袭扰麟州,意图夺回汾河失地,瓦解刚建立的炎朝。
姜炎看着地图上红笔标注的联军动向,手指重重敲在雁门关的位置:“雁门关是燕云门户,丢了就等于把河北门户敞开。可咱们的蒸汽机车只能走已铺好的铁轨,雁门关外没铁轨,兵力运输跟不上。”
“那就造不用铁轨的‘铁车’!” 赵玥抱着刚画好的内燃机图纸冲进议事厅,图纸上的铁车带着履带,车头装着炮管,“之前的内燃机已经能稳定运转了,咱们给它装履带,再焊上钢板,不管是山路还是泥地都能走,还能带着火炮冲阵!”
姜炎眼前一亮 —— 这正是他之前设想的 “履带式铁甲车”。炎朝的熟铁铸造技术已能打造薄钢板,内燃机经过三个月改良,功率比最初提升了三倍,烧提炼后的精炼煤油(赵玥带人在山西煤矿改进了蒸馏装置,提炼出纯度更高的燃料),续航能达百里。
“立刻调兵工厂所有工匠!” 姜炎当即下令,“李老铁负责铸造履带和钢板,玥儿牵头改进内燃机,给铁甲车装两门线膛炮和四挺多管燧发枪;宁儿协调麟州防务,用迫击炮拖延西夏军;华姐准备军中医疗,重点应对铁甲车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导致的烫伤。”
兵工厂里,工匠们昼夜赶工。履带用熟铁锻打成链节,再用铆钉串联,每节链节都刻着防滑纹路;钢板裁成三尺宽的矩形,焊接在木质车架上,车头钢板厚达五寸,能抵御金军的弯刀和弓箭;内燃机被固定在车架中部,通过齿轮带动履带转动。
赵玥趴在铁甲车底盘旁,手把手教工匠调整齿轮咬合:“齿轮间隙不能大于一分,不然动力会漏损,爬山坡时会熄火。” 连续三天没合眼,她眼底熬出了红血丝,却只在机器旁啃两口干粮,就又盯着内燃机的运转数据。
赵华则带着护士们特制了 “防烫药膏”—— 用麻油混合黄连、当归熬制,还准备了铁皮制的散热片,万一内燃机过热,能及时贴在外壳上降温:“铁甲车兵第一次操作,肯定会有人被烫到,这些药膏得够全军用。”
七天后,三台 “炎兴一号” 铁甲车终于完工。车身长五丈,宽两丈,履带接地部分裹着厚牛皮,减少行进时的震动;车头的线膛炮能打三百步,车顶的多管燧发枪每分钟能射二十发铅弹,活像一头钢铁巨兽。
试跑那天,姜炎亲自驾驶第一台铁甲车。发动时内燃机 “突突” 作响,履带碾过泥地,留下深深的痕迹,即使冲上山坡也稳如平地。他操控炮管对准远处的假目标,“轰隆” 一声,炮弹精准命中,炸得泥土飞溅。
“能扛住金狗的冲锋了!” 张勇拍着铁甲车的钢板,声音里满是兴奋,“有这铁家伙,雁门关肯定守得住!”
第二十六章 雁门血战,铁甲车破骑兵阵
当姜炎带着三台铁甲车、五千燧发枪兵和二十门迫击炮赶到雁门关时,金军已连续猛攻三天。雁门关城墙上的垛口被投石机砸得残缺不全,守将周虎带着士兵用石块和手榴弹抵抗,身上满是伤口,却依旧死死堵住城门。
“姜陛下!您可来了!” 周虎看到铁甲车,激动得声音发颤,“金狗的骑兵太猛了,咱们的燧发枪兵冲出去就被冲散,迫击炮的炮弹快用完了!”
姜炎当即部署:“铁甲车列在关前五十步,组成防线;迫击炮架在城墙上,瞄准金军的投石机;燧发枪兵躲在铁甲车后,等金军靠近再射击。”
次日清晨,完颜宗翰骑着黑马,挥刀下令:“冲!拿下雁门关,屠了太原!” 五万金军骑兵分成三队,像黑色潮水般涌向雁门关,马蹄声震得地面发颤,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铁甲车开火!” 姜炎一声令下,三台铁甲车的线膛炮同时发射,炮弹落在金军骑兵阵中,炸出一个个缺口。金军骑兵却没停,依旧往前冲 —— 他们以为这铁家伙和之前的蒸汽机车一样,只能走平路,只要绕到侧面就能砍碎。
可当骑兵冲到铁甲车侧面时,履带突然转向,车顶的多管燧发枪 “砰砰” 作响,铅弹像雨点般扫向骑兵。有的骑兵举刀砍向钢板,刀刃被弹飞,手臂震得发麻;有的战马受惊,把骑兵甩在地上,正好被铁甲车的履带碾过。
“这是什么怪物!” 完颜宗翰看着阵前的铁甲车,气得哇哇大叫,又派重甲兵推着冲车上来。可冲车刚靠近,城墙上的迫击炮就砸了下来,冲车被炸毁,重甲兵成了燧发枪的活靶子。
激战到正午,金军死伤两万多,骑兵阵被铁甲车冲得七零八落。就在这时,赵宁派来的援军赶到 —— 她用迫击炮在麟州拖延住西夏军后,抽调两千燧发枪兵,通过临时抢修的简易公路(姜炎让人用碎石铺的路,方便铁甲车后续支援)赶来。
“总攻!” 姜炎下令,铁甲车在前开路,燧发枪兵在后跟进,雁门关城门大开,周虎带着守军冲了出来。金军腹背受敌,再也支撑不住,完颜宗翰带着残部往北逃窜,连投石机和粮草都扔在了阵前。
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传到麟州,西夏军吓得连夜撤退,炎朝军趁势收复了麟州周边的三座城池。此战后,金夏两国再也不敢轻易犯境,甚至派使者来太原求和,愿意每年向炎朝缴纳贡品。
第二十七章 燕云光复,铁轨铺向燕京
雁门关大胜后,姜炎召开朝会,提出 “光复燕云” 的计划:“燕云十六州被辽金占据百年,百姓盼归之心迫切。咱们现在有铁甲车、迫击炮,还有能运兵运粮的蒸汽机车,正是收复燕云的好时机。”
赵宁当即制定了详细的战略:“第一步,用三个月铺通太原到代州的铁轨,让蒸汽机车能把粮草和武器运到前线;第二步,派热气球侦查燕京的金军布防;第三步,分三路进军 —— 铁甲车部队攻居庸关,燧发枪兵攻涿州,迫击炮部队绕后断金军粮草。”
铺铁轨的工程最为浩大。姜炎调动河北三州的民夫,每人每天发两斤粮食,还承诺铺轨结束后免半年赋税。百姓们积极性高涨,有的自带锄头,有的推着独轮车运铁轨,连老人和孩子都来帮忙搬运碎石。
赵玥则带着科学院的工匠改进蒸汽机车,给机车加装了 “空气制动器”—— 用压缩空气推动刹车片,比之前的木闸刹车更灵敏,能在铁轨上快速停车;还在车厢两侧装了铁皮护栏,防止运输时士兵掉落。
赵华的医学院也没闲着,她带人在代州建了临时医院,培养了两百名 “战地医护兵”,每人配备急救包(装着止血药、绷带和防烫药膏),还发明了 “担架车”—— 用木头做车架,装上车轮,能快速运送伤员,比之前的抬轿快三倍。
炎兴二年秋,太原到代州的铁轨铺通,蒸汽机车第一次载着粮草和士兵驶向代州。百姓们站在铁轨旁欢呼,看着冒着黑烟的机车,眼里满是希望:“这铁家伙能把咱们的兵送到燕京,金狗要完了!”
同年十月,姜炎亲率三万大军出征燕云。铁甲车部队在居庸关下撕开金军防线,履带碾过金军的战壕,线膛炮轰碎城门;燧发枪兵在涿州城外排成线列,三轮齐射就打垮了金军的步兵阵;迫击炮部队则绕到燕京后方,炸毁了金军的粮草营。
燕京城内的金军守将完颜承晖看着城外的铁甲车,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开城投降。当姜炎带着大军进入燕京时,百姓们自发涌上街头,手里举着 “炎朝万岁” 的牌子,有的还捧着热粥递给士兵 —— 他们受够了金人的压迫,终于盼来了能保护他们的政权。
姜炎站在燕京的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身边站着赵宁、赵华和赵玥。赵宁递给他一面新的炎朝旗帜,旗面上的 “炎” 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燕云光复了,接下来,该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太平日子了。”
赵华轻声说:“我已经在燕京建了医院,会让这里的百姓也能免费看病。”
赵玥则拉着姜炎的手,指着城外的空地:“咱们把铁轨铺到燕京来,再造能跑更快的机车,以后从太原到燕京,一天就能到!”
姜炎接过旗帜,亲手插在城楼最高处。风猎猎吹着旗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 接下来,要研发更先进的武器抵御外敌,要铺更多铁轨连接天下,要让炎朝的科技和仁政,传遍每一寸饱经战乱的土地,真正实现 “天下太平” 的梦想。
第二十八章 科技惠民,炎朝盛世初显
燕云光复后,姜炎下了三道 “惠民令”,让炎朝的百姓切实感受到新政权的好处。
第一道是 “铁轨通县” 令 —— 三年内要把铁轨从燕京铺到沧州、真定,再延伸到山东境内。为了让百姓支持,他让人在铁轨沿线设立 “便民站”,百姓可以免费搭乘蒸汽机车运输粮食,还能凭户籍领取 “乘车券”,探亲时半价乘车。
在沧州的铁轨施工现场,民夫王二柱正推着小车运铁轨,脸上满是笑意:“之前我家的麦子运到燕京要走五天,现在机车一天就到,还不用花多少钱。等铁轨铺好,我要带着媳妇去燕京看看!”
第二道是 “科技助农” 令 —— 赵玥带着科学院的工匠,研发出 “蒸汽脱粒机” 和 “改良曲辕犁”。蒸汽脱粒机用小型蒸汽机带动齿轮,一天能脱粒十石麦子,比人工快二十倍;改良曲辕犁加装了铁犁铧,深耕时更省力,还能调节犁的深度,适合不同的土壤。
在真定的农田里,老农李老汉摸着蒸汽脱粒机的外壳,激动得落泪:“以前秋收要全家忙半个月,现在这铁家伙一天就干完了,还能把麦粒脱得干净。姜陛下真是为咱们百姓着想啊!”
第三道是 “全民医卫” 令 —— 赵华在炎朝境内每县建一座 “惠民医院”,培养本地医生,免费给百姓看病、接种 “牛痘疫苗”(赵华根据姜炎提供的思路,在牛身上提取痘浆,研发出预防天花的疫苗)。
在麟州的惠民医院里,护士正给一个小孩接种疫苗。小孩的母亲感激地说:“以前天花一来,村里要没半条命。现在有了这疫苗,再也不用怕了。长公主真是活菩萨!”
与此同时,兵工厂的研发也没停下。赵玥带领团队,成功造出了第一艘 “蒸汽铁甲船”—— 船身长十丈,用钢板包裹船身,装两台蒸汽机,能在黄河里航行,船上还装了三门线膛炮,用来防备金军的水军。
姜炎亲自登上铁甲船,看着船桨搅动黄河水,朝着下游驶去。他对身边的赵玥说:“以后,咱们还要造能在海上航行的铁甲船,去看看海外的世界,把炎朝的科技和文化传出去。”
赵玥点头,眼里满是憧憬:“我已经在画飞艇的图纸了,等造出来,咱们能从天上俯瞰天下,再也不用担心敌军的埋伏了!”
赵宁和赵华站在岸边,看着铁甲船远去的身影。赵宁笑着说:“百姓安乐,军备强盛,这才是真正的盛世。”
赵华轻声回应:“是啊,以后再也不会有孩子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再也不会有百姓因为疫病无药可医了。”
夕阳下,黄河水泛着金光,铁甲船的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渐渐消散。炎朝,这个由理科生开创、靠科技驱动的新政权,正一步步走向繁荣 —— 铁轨延伸向远方,工厂里机器轰鸣,农田里丰收在望,百姓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姜炎知道,他穿越到北宋末年的初心,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开出了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