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宋-北宋重工:理科生穿越北宋末年 (第二卷:南京风云,情愫暗生)

第二卷:南京风云,情愫暗生

第七章 途中遇袭,初见赵玥

从济州到南京的官道上,姜炎带着四名护卫正策马疾驰。时值暮春,道旁的杨柳抽出新绿,田野里的麦苗长势正好,可姜炎心里却没半分赏景的兴致 —— 他满脑子都在盘算着见到宋高宗后该如何应对,既要争取资源,又不能暴露自己的野心。

“掌柜的,前面有片林子,咱们歇口气再走?” 护卫周虎勒住马,指着前方的青杨林。周虎原是济州府的猎户,枪法准,跟着姜炎打了李家镇一战,成了他的贴身护卫。

姜炎点头:“也好,让马歇歇脚,咱们也喝点水。”

几人刚下马,就听见林子里传来女子的呼救声,还夹杂着兵刃碰撞的脆响。姜炎脸色一沉,拔出腰间的燧发枪:“走,去看看!”

穿过杨林,眼前的景象让几人皱紧眉头:五个穿着黑衣的汉子正围着一辆马车,手里的钢刀闪着寒光;马车旁有两个侍卫已经倒下,一个穿着鹅黄衣裙的少女正举着一把短剑,虽然吓得脸色发白,却依旧死死挡在马车前。

“把马车里的东西交出来,饶你不死!” 为首的黑衣人恶狠狠地说,眼睛直盯着马车的车厢。

“那是给前线士兵的药材,你们不能抢!” 少女咬着嘴唇,声音发颤却不肯退让。

姜炎一眼就看出这伙人是劫道的盗匪,或许还是金军的探子 —— 这一带常有金军余孽劫掠物资。他抬手示意护卫们隐蔽,自己则端起燧发枪,瞄准为首的黑衣人。

“砰!”

枪声在林子里炸开,为首的黑衣人应声倒地,胸口的血窟窿汩汩冒血。其他盗匪吓得一哆嗦,还没反应过来,周虎等人已经冲了上去,手里的朴刀劈向盗匪。姜炎又开了两枪,再放倒两个盗匪,剩下的两人见状不妙,撒腿就跑。

少女看着突然出现的姜炎,还有地上的尸体,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连忙收起短剑,对着姜炎福了一礼:“多谢公子相救,小女子赵玥感激不尽。”

“姑娘不必多礼,举手之劳。” 姜炎收起枪,目光落在少女身上 —— 她约莫十六七岁,眉眼清秀,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虽然有些狼狈,却难掩灵动之气。尤其是那双眼睛,亮得像林间的溪水,此刻正好奇地盯着他手里的燧发枪。

“公子,你这武器好奇怪,既不是弓也不是弩,怎么一响就能杀人?” 赵玥忍不住问道,脚步不自觉地靠近了些,眼神里满是探究。

姜炎心里一动 —— 这少女敢独自押运药材,还姓赵,说不定是皇室宗亲。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姑娘要去哪里?这一带不太平,怎么只带两个侍卫?”

“我要去南京,给宫里送药材,” 赵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本来有十多个侍卫,半路上遇到金军探子,走散了,只剩下这两个……” 她说着,眼圈红了红,看向地上侍卫的尸体,声音低了下去,“都怪我,非要自己来送。”

姜炎心里已经有了猜测,又问:“姑娘是皇室中人?”

赵玥点点头,小声说:“我是当今圣上的三公主。”

果然是三公主赵玥!姜炎想起之前张浚信里提过,三公主喜好机械,常去工部的作坊看工匠做事。他连忙拱手行礼:“草民姜炎,见过三公主。方才不知是公主殿下,多有失礼。”

“你就是姜炎?” 赵玥眼睛一下子亮了,围着他转了一圈,“我听说你发明了能一擦就着的火柴,还有能抽水的风车,甚至能在五十步外杀人的火枪,是不是真的?”

看着少女满眼的好奇,姜炎忍不住笑了:“都是些粗浅的玩意儿,让公主见笑了。”

“才不是粗浅的玩意儿!” 赵玥急忙反驳,“我之前在工部见过工匠做的水车,又重又慢,你做的风车肯定比那个好用多了!还有火枪,能不能让我看看?”

姜炎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燧发枪递了过去,叮嘱道:“小心点,这枪后坐力大,而且装火药的时候要小心。”

赵玥接过枪,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枪管,眼睛里满是欢喜:“这木头握起来好舒服,上面还有花纹,你做的吗?”

“是作坊里的木匠做的,我画了图纸。” 姜炎看着她专注的样子,心里忽然觉得,这刁蛮却纯粹的公主,倒和其他的皇室成员不一样。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 —— 是赵玥的护卫赶来了。为首的侍卫长看到姜炎,连忙上前行礼:“多谢壮士救了公主殿下,属下护驾不力,请公主降罪!”

“不关你的事,是我非要走这条近路,” 赵玥摆了摆手,又对姜炎说,“姜公子,你也要去南京吗?不如咱们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姜炎正想多了解些南京的情况,便答应了:“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接下来的路程,赵玥就像个好奇宝宝,围着姜炎问个不停:“你那火枪是怎么造的?用的是什么铁?”“风车的叶片为什么要做成弧形?”“你说能让织布变快的机器,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

姜炎耐心地一一解答,偶尔还会画个简单的图纸给她看。赵玥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来,时不时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 —— 比如 “能不能在风车的轴上装个小轮子,让它转得更快?”,让姜炎惊讶于她的机械天赋。

看着少女捧着本子认真记录的样子,姜炎心里忽然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 —— 在这个乱世里,能遇到一个懂他、对他的发明感兴趣的人,实在难得。

第八章 宫廷初见,三姝各态

五天后,一行人终于抵达南京。南京作为南宋的临时都城,比济州府繁华得多,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只是空气中总带着一丝紧张 —— 城墙上的士兵比济州府多了不少,城门处的盘查也格外严格。

赵玥带着姜炎直接去了皇宫。皇宫虽然不如东京的紫禁城宏伟,却也金碧辉煌,红墙黄瓦,侍卫林立。穿过几道宫门,终于到了紫宸殿,宋高宗正坐在龙椅上,旁边站着几个大臣,其中一个穿着紫色官服的,正是都统制张浚。

“儿臣参见父皇!” 赵玥走上前,屈膝行礼。

“起来吧,路上辛苦了,” 宋高宗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目光落在姜炎身上,“你就是姜炎?”

“草民姜炎,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炎跪地行礼,声音平稳,没有丝毫怯意。

“平身吧,” 宋高宗点了点头,“朕听说你在济州用新武器打败了金军,还发明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果然是年轻有为。”

“陛下过奖了,草民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能为朝廷效力,是草民的荣幸。” 姜炎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看到几个大臣眼中带着审视和不屑,心里冷笑 —— 看来朝廷里的阻力不小。

“朕召你前来,是想让你把燧发枪和火炮的制造方法交给工部,在全军推广,” 宋高宗说,“另外,朕听说你擅长治理地方,南京城外有片荒地,你可以试着开垦,看看能不能用你的方法提高粮食产量。”

姜炎心里清楚,宋高宗这是既想利用他的技术,又不想给他太大的权力。他拱手道:“草民遵旨。只是制造燧发枪和火炮需要大量的铁矿和焦炭,还需要熟练的工匠,恳请陛下调拨物资和工匠。”

“朕准了,” 宋高宗当即下令,“张浚,此事就交给你负责,务必配合姜炎。”

“臣遵旨!” 张浚上前一步,恭敬地说。

朝见结束后,张浚带着姜炎去了城外的军营,查看士兵的装备情况。刚走出皇宫,就看到两个女子站在宫门口,一个穿着淡粉衣裙,气质温婉;一个穿着宝蓝衣裙,端庄大气。

“姐姐!” 赵玥看到两人,连忙跑了过去,挽住淡粉衣裙女子的胳膊,“我跟你们说,我路上遇到姜公子了,他可厉害了,还教我做风车呢!”

淡粉衣裙的女子笑着摸了摸赵玥的头,目光落在姜炎身上,温柔地说:“多谢公子救了舍妹,小女子赵华,见过姜公子。”

宝蓝衣裙的女子也走上前,拱手行礼,声音清脆而端庄:“长姐赵宁,见过姜公子。舍妹任性,路上多有叨扰,还望公子海涵。”

姜炎连忙回礼:“三位公主客气了,能护送公主殿下,是草民的荣幸。”

他看着眼前的三位公主,心里暗暗记下:长公主赵宁端庄稳重,眉宇间带着一丝英气,想必是懂政务的;二公主赵华温柔善良,眼神里满是关切,应该就是张浚提过的懂医术的那位;三公主赵玥灵动活泼,对机械充满好奇,和自己最聊得来。

“听说公子在济州建了医院,专门治疗伤兵?” 赵华轻声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敬佩,“我也略懂医术,不知可否去公子的作坊看看,学习一下治疗外伤的方法?”

“二公主客气了,草民的医院简陋,若公主不嫌弃,随时可以去。” 姜炎说。

赵宁则看向张浚,问道:“张都统制,父皇让姜公子推广新武器,可有具体的章程?如今金军南下,前线士兵急需精良装备,不能拖延。”

张浚点头:“长公主放心,臣已经让人准备了铁矿和焦炭,明天就可以让姜公子的工匠开工。”

赵宁又看向姜炎,目光带着审视:“姜公子,新武器的生产速度如何?多久能装备前线的士兵?”

“回长公主,若工匠和物资充足,每月能造两百支燧发枪和三十门火炮,” 姜炎回答,“只是火炮的铸造需要时间,可能会慢一些。”

“好,我知道了,” 赵宁点了点头,“若有需要朝廷协调的地方,公子可以直接找我,我会尽力帮忙。”

看着三位公主各有侧重的关心,姜炎心里忽然明白,宋高宗让他来南京,或许还有联姻的打算 —— 三位公主的态度,很可能影响着他在南宋朝廷的处境。

第九章 情愫渐浓,暗流涌动

接下来的日子,姜炎在南京城外建了一座新的作坊,专门生产燧发枪和火炮。赵玥几乎每天都会来作坊,有时是看工匠打铁,有时是帮姜炎画图纸,偶尔还会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姜公子,你看能不能在火炮的轮子上装个弹簧?这样推的时候就不费劲了。” 这天,赵玥拿着一张画着弹簧的图纸,兴冲冲地找到姜炎。

姜炎接过图纸,惊讶地发现,赵玥画的弹簧虽然简单,却抓住了核心原理。他笑着说:“公主这个想法很好,弹簧确实能减震,还能省力。只是弹簧的制造需要韧性好的钢,咱们现在的钢可能还不行,得再改良一下炼钢的方法。”

“那我帮你一起想办法!” 赵玥眼睛一亮,拉着姜炎的胳膊就往炼钢炉走去,“我之前在工部见过工匠炼钢,他们会往炉里加些石头,你说加什么石头能让钢更韧?”

看着少女拉着自己的胳膊,姜炎的脸颊微微发烫,连忙不动声色地抽回手:“加石灰石能除杂质,要是加些锡或者铅,或许能让钢更韧,不过得试试才行。”

赵玥认真地记在本子上,还时不时提出疑问,两人凑在炼钢炉边,讨论得热火朝天,阳光透过作坊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气氛格外融洽。

赵华则经常去姜炎建的医院,帮忙治疗伤兵。医院里的伤兵大多是从前线退下来的,有的断了胳膊,有的中了箭,疼得龇牙咧嘴。赵华总是耐心地给他们换药,还会轻声安慰,有时还会教护士们如何处理伤口。

这天,姜炎在作坊里不小心被烫伤了手,赵华正好来送药材,看到他手上的水泡,连忙拿出药膏,小心翼翼地给他涂抹。

“你也是,怎么这么不小心?” 赵华的声音带着一丝责备,手指轻轻触碰着姜炎的伤口,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易碎的瓷器,“这药膏是我自己做的,能止痛消肿,你记得每天涂两次。”

姜炎看着赵华专注的侧脸,心里泛起一丝暖意:“多谢二公主,这点小伤不碍事。”

“怎么能不碍事?手受伤了怎么画图纸,怎么指导工匠?” 赵华抬起头,眼神里满是关切,“你要是倒下了,新武器的生产就会拖延,前线的士兵就会多受一份苦。”

姜炎看着她温柔的眼神,忽然觉得,这个看似柔弱的公主,心里装着的却是天下的百姓。

赵宁则更多地和姜炎讨论政务。她经常找姜炎了解作坊的生产情况,还会和他一起制定粮食种植的计划 —— 姜炎在南京城外开垦了一千亩荒地,推广了改良的曲辕犁和水车,还教农民施肥的方法,希望能提高粮食产量。

“如今朝廷的粮食储备不足,若能提高亩产,就能多养活一些士兵和百姓,” 这天,赵宁和姜炎站在田埂上,看着长势喜人的麦苗,“姜公子,你说的那个‘堆肥’的方法,真的能让麦子长得更好吗?”

“回长公主,堆肥能增加土壤的肥力,比单纯用草木灰效果好得多,” 姜炎指着田里的堆肥堆,“等麦子成熟了,就能看到效果了。”

赵宁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姜炎身上,带着一丝欣赏:“公子不仅懂机械,还懂农事,真是难得。如今朝廷内外,能像公子这样办实事的人不多了。”

姜炎叹了口气:“长公主过奖了,草民只是想做些实事,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让士兵能有足够的装备对抗金军。只是……” 他话锋一转,“如今作坊的生产虽然顺利,但朝廷里有些人似乎不太愿意看到新武器推广,经常找借口拖延物资的调拨。”

赵宁的脸色沉了下来:“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他们吧?他们一直主张和金军议和,不想让你增强军队的实力,怕影响他们的议和计划。你放心,我会去找父皇说,不会让他们阻碍新武器的生产。”

看着赵宁坚定的眼神,姜炎心里忽然觉得,有这三位公主的支持,或许他在南京的路会好走一些。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黄潜善和汪伯彦听说姜炎和三位公主走得很近,心里很是不满,开始在宋高宗面前说姜炎的坏话。

“陛下,姜炎不过是个寒门出身的工匠,如今却和三位公主走得这么近,恐有不妥,” 黄潜善跪在宋高宗面前,语气带着挑拨,“而且他手握重兵,又掌控着新武器的生产,要是他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

汪伯彦也附和道:“陛下,黄大人说得对。姜炎在济州就私募士兵,如今到了南京,更是拉拢公主,分明是野心不小。臣建议,应该收回他的兵权,把新武器的生产交给工部,免得养虎为患。”

宋高宗皱着眉头,心里也有些犹豫。他知道姜炎有本事,但也担心姜炎拥兵自重。就在这时,太监来报:“陛下,长公主求见。”

赵宁走进殿内,看到黄潜善和汪伯彦,就知道他们又在说姜炎的坏话。她屈膝行礼:“父皇,儿臣有事启奏。如今新武器的生产正顺利,前线士兵急需装备,若此时收回姜炎的兵权,会延误生产,影响战局。而且姜炎忠心耿耿,为朝廷立下大功,若此时怀疑他,会让其他将领心寒。”

宋高宗看着赵宁,又看了看黄潜善和汪伯彦,最终叹了口气:“朕知道了,此事暂且搁置。你们也退下吧,不要再说姜炎的坏话了。”

黄潜善和汪伯彦不甘心地退了出去,心里却对姜炎更加记恨。

赵宁走出皇宫,正好遇到前来送火炮图纸的姜炎。看到姜炎,赵宁的脸色缓和了些:“方才黄潜善和汪伯彦在父皇面前说你的坏话,想收回你的兵权,不过父皇没有答应。”

姜炎愣了一下,连忙拱手:“多谢长公主帮忙。”

“不用谢我,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赵宁看着姜炎,眼神复杂,“如今朝廷内外暗流涌动,你要多加小心。黄潜善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找机会陷害你。”

姜炎点头:“草民明白,多谢长公主提醒。”

看着赵宁转身离去的背影,姜炎心里忽然觉得,自己和这三位公主的命运,似乎已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知道,想要在这个乱世中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还需要可靠的盟友 —— 而这三位公主,或许就是他最可靠的盟友。

与此同时,济州传来消息:金军主力在完颜烈的带领下,再次逼近济州,王大牛和张勇请求姜炎尽快回去主持防务。姜炎知道,他在南京的平静日子,快要结束了。

 

第十章 临危研发,热气球初现

济州告急的消息像块巨石压在姜炎心头。他拿着王大牛的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信里说金军围城三日,日夜猛攻,城墙上的士兵死伤过半,燧发枪弹药即将耗尽,再无援军,济州城危在旦夕。

“必须尽快回去!” 姜炎猛地起身,刚要往外走,就撞见匆匆赶来的赵玥,她手里还攥着半张画着齿轮的图纸。

“姜公子,你要去哪?” 赵玥见他神色急切,连忙拉住他的衣袖,“是不是济州出了事?”

姜炎点头,把信递给她:“金军围了济州,再晚回去,城就破了。可我现在回去,顶多带两百支燧发枪,金军有一万人,硬拼根本不行。”

赵玥看完信,眼圈泛红,却很快镇定下来:“不能硬拼,那咱们就用巧劲!你之前说过,打仗要靠‘看得远’,咱们要是能飞到天上,看清金军的营寨布局,不就能找到他们的弱点了吗?”

“飞到天上?” 姜炎猛地愣住,随即眼前一亮 —— 赵玥的话点醒了他!热气球!18 世纪法国就有人用热气球进行军事侦查,北宋虽然没有橡胶,但有丝绸、桐油,完全能做出简易热气球!

“对!热气球!” 姜炎一把抓住赵玥的手,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用丝绸涂桐油做气囊,竹子编吊篮,松脂和木炭做燃料,只要气囊里的空气受热,就能带着人飞到天上,侦查金军的动向!”

赵玥被他抓得脸颊发烫,却没抽回手,反而眼睛发亮:“我帮你!丝绸我去宫里要,父皇库房里有西域进贡的云锦,涂了桐油肯定耐用;竹子我让侍卫去城外砍,吊篮的结构我来画,保证结实!”

两人说干就干,赵玥当天就进宫求见宋高宗,软磨硬泡要来了二十匹云锦;赵华听说姜炎要做 “飞天的器物”,担心他安危,不仅送来最好的伤药,还让人熬了抗寒的姜汤,说 “天上风大,别冻着”;赵宁则更直接,调来了工部的织工和竹匠,还亲自去库房协调桐油、松脂,对着满腹疑虑的库管说:“姜公子要做的是能破金军的利器,出了问题我担着!”

三天后,南京城外的空地上,第一个热气球立了起来。云锦缝制成的气囊足有两丈高,表面涂着厚厚的桐油,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吊篮是用粗竹编成的,能容两人坐下,里面放着装满松脂的铁盆和用于信号的红黄两色旗帜。

“能行吗?不会摔下来吧?” 赵华站在地上,紧紧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担忧。

姜炎拍了拍吊篮的栏杆,笑着安慰她:“放心,我算过了,气囊能装两千立方尺的热空气,足够带两个人飞起来。你看,我还系了三根粗麻绳,下面有十个壮丁拉着,就算出问题,也能慢慢放下来。”

赵宁则拿着地图,语气严肃:“若能侦查到金军的粮草营和指挥部位置,咱们就能集中火力打击。我已经让人备好快马,你一旦侦查到消息,立刻派人送回来,我协调济州周边的兵力接应你。”

姜炎点头,转身钻进吊篮,赵玥也跟着跳了进来:“我跟你一起去!我会画地图,能把金军的营寨画下来!”

“不行!太危险了!” 姜炎连忙想把她推下去,却被赵玥死死抓住栏杆,“我不怕!你教我那么多机械知识,这次我也能帮上忙!而且我轻,能省点燃料!”

看着赵玥倔强的眼神,姜炎终究没拗过她。工匠点燃铁盆里的松脂,火焰 “噼啪” 作响,热空气源源不断地涌入气囊,气囊慢慢鼓起来,带着吊篮微微晃动。

“放绳子!” 姜炎大喊一声,拉着绳子的壮丁慢慢松开手,吊篮缓缓上升,离地面越来越远。

赵华和赵宁仰头看着,直到热气球变成天上的一个小点,赵华才小声说:“姐姐,他们会平安回来的吧?”

赵宁握紧她的手,语气坚定:“会的。姜炎从不做没把握的事,玥儿也比咱们想的要坚强。”

吊篮里,赵玥紧紧抓着姜炎的胳膊,一开始还有些害怕,可当她低头看到地面上的房屋变成指甲盖大小,田野像绿色的绸缎,忍不住惊呼:“姜公子,你看!南京城的轮廓都能看清!那边是黄河,像条银色的带子!”

姜炎正拿着望远镜观察风向,闻言笑着点头:“现在风向是东南风,正好往济州方向飘。你把笔墨拿出来,等咱们靠近金军的营寨,就把他们的布局画下来。”

热气球飘了两个时辰,终于靠近济州城上空。姜炎压低热气球高度,透过望远镜,金军的营寨布局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中间是完颜烈的指挥部,插着黑色的狼旗;东边是粮草营,围着三层栅栏,守卫却不多;西边是攻城器械营,放着几十架云梯和冲车;南边是骑兵营,战马拴在帐篷外,看起来很松散。

“快画!” 姜炎指着下方,“指挥部在中间,粮草营在东,骑兵在南,攻城器械在西!把守卫的人数也标上!”

赵玥立刻铺开纸,笔走龙蛇,很快就画好了一张详细的营寨图。姜炎则拿出红黄信号旗,对着济州城头挥舞 —— 红色代表 “发现粮草营”,黄色代表 “发现指挥部”。

城头上的王大牛看到天上的热气球,一开始以为是 “妖物”,直到看到信号旗,才反应过来是姜炎,激动得大喊:“是姜公子!他在天上给咱们指路!快,把火炮对准东边的粮草营!”

热气球上,姜炎刚想让工匠降低高度,突然听到 “咻” 的一声 —— 金军的弓箭手发现了他们,正朝着热气球射箭!箭头擦着气囊飞过,虽然没穿透桐油涂层,却惊得赵玥一颤。

“别慌!” 姜炎一把护住她,“咱们升高!热气球飞得比弓箭高,他们射不到!” 他让工匠往铁盆里加了些松脂,火焰更旺,气囊里的热空气增多,吊篮迅速升高,很快就超出了弓箭的射程。

“还好你涂了桐油,不然气囊就被射破了。” 赵玥拍着胸口,脸上还带着惊魂未定的红晕。

姜炎看着她,心里一软,伸手帮她拂去头发上的草屑:“以后不许再这么冒险了。”

赵玥的脸颊瞬间红透,低头玩弄着衣角,小声说:“只要能帮到你,我不怕。”

第十一章 热气球破局,济州解围

热气球在济州上空盘旋了一个时辰,把金军的营寨布局、兵力分布摸得一清二楚。姜炎让工匠点燃信号弹 —— 红色信号弹代表 “夜袭粮草营”,然后操控热气球缓缓降落在济州城外的一处密林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周虎带着护卫迎了上来。

“掌柜的,您可回来了!城里快撑不住了!” 周虎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

姜炎一边收拾画好的营寨图,一边下令:“周虎,你带五十名燧发枪兵,趁着夜色绕到金军东边的粮草营,用火药把粮草烧了;王大牛,你在城墙上布置二十门火炮,等看到粮草营起火,就集中火力轰击金军的指挥部;张勇,你带两百名士兵,在城南的骑兵营外埋伏,等金军混乱,就冲进去砍杀战马!”

“是!” 三人齐声应道,立刻分头行动。

当天夜里,乌云密布,没有月亮,正是夜袭的好时机。周虎带着五十名燧发枪兵,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靠近金军的粮草营。粮草营的守卫果然不多,只有十几个士兵在巡逻,手里拿着火把,昏昏欲睡。

“上!” 周虎低喝一声,燧发枪兵们同时开枪,“砰” 的一声响,巡逻的士兵应声倒地。剩下的守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燧发枪兵们冲上去砍杀殆尽。

周虎让人把带来的火药包放在粮草堆上,点燃引信,然后带着士兵迅速撤退。片刻后,“轰隆” 一声巨响,粮草营燃起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夜空。

“起火了!粮草营起火了!” 金军的士兵们惊呼起来,纷纷朝着粮草营跑去,营寨里顿时乱作一团。

济州城墙上,王大牛看到火光,立刻下令:“火炮准备!瞄准中间的指挥部,放!”

二十门火炮同时发射,铁弹呼啸着飞向金军的指挥部,“轰” 的一声,指挥部的帐篷被炸开,里面的金军将领死伤惨重。完颜烈刚从帐篷里冲出来,就被一颗流弹擦伤了胳膊,鲜血直流。

“怎么回事?宋军怎么知道粮草营的位置?还能打得这么准?” 完颜烈又惊又怒,正想下令整顿军队,突然听到城南传来喊杀声 —— 张勇带着士兵冲进了骑兵营,正在砍杀战马。

“不好!有埋伏!” 完颜烈大喊,可此时金军已经乱了军心,士兵们要么去救火,要么四处逃窜,根本不听指挥。

就在这时,天上突然亮起一盏 “明灯”—— 姜炎再次升起了热气球,吊篮里点着松脂火把,在夜空中格外显眼。金军士兵看到天上的 “明灯”,以为是 “天神下凡”,吓得纷纷跪地磕头,嘴里喊着 “饶命”。

“冲啊!” 姜炎在热气球上大喊,声音借着风传到城下。济州城的士兵们看到热气球,士气大振,打开城门,拿着燧发枪和大刀,朝着金军冲去。

金军本就军心大乱,又被宋军前后夹击,很快就溃不成军。完颜烈看着四处逃窜的士兵,知道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部,狼狈地往北逃去。

天快亮时,济州城的围终于解了。士兵们举着火把,欢呼雀跃,姜炎从热气球上下来,刚落地,就被王大牛和张勇围了起来。

“掌柜的,您太厉害了!那天上的‘明灯’一出来,金狗吓得都跪地求饶了!” 王大牛兴奋地说。

姜炎笑着摇头:“不是‘明灯’厉害,是咱们摸透了金军的底细,才能打胜仗。对了,伤亡情况怎么样?”

“死了三百多兄弟,伤了五百多,不过金狗死了两千多,还留下了不少粮草和武器!” 张勇回答,语气里满是自豪。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赵华和赵宁带着医疗队和粮草赶来了。赵华看到姜炎,连忙跑过去,上下打量着他:“你没事吧?有没有受伤?我听说你又上天了,担心死我了!”

姜炎心里一暖,刚想说话,就看到赵宁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济州解围的消息,我已经快马报告给父皇了。这次全靠你的热气球,父皇肯定会重赏你。不过……” 她话锋一转,“黄潜善和汪伯彦在朝堂上说你搞‘妖术’,还说热气球是‘不祥之物’,想借此弹劾你。”

姜炎冷笑一声:“他们想弹劾我,也得有证据。这次济州解围,热气球立下大功,父皇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赵宁点头:“你放心,我已经让人把热气球的原理和作战经过写下来,还让王大牛他们作证,黄潜善他们翻不了天。对了,玥儿呢?她不是跟你一起去热气球了吗?”

提到赵玥,姜炎的脸颊微微发烫:“她在帐篷里画营寨图,说要把这次的经验记下来,以后再改进热气球,让它能装更多人,飞得更远。”

赵华笑着打趣:“玥儿这是跟你学上瘾了,以后怕是要成你的‘得力助手’了。”

姜炎心里一动,想起赵玥在热气球上的勇敢和认真,还有她画图纸时专注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 —— 或许,这个灵动活泼的公主,真的能成为他一生的伴侣。

第十二章 朝堂风波,情愫渐定

济州解围的消息传到南京,宋高宗又惊又喜,当即下令:封姜炎为 “济州侯”,赏黄金五百两,绸缎五百匹,还让他把热气球的制造方法交给工部,在全军推广。

可黄潜善和汪伯彦却不甘心,在朝堂上再次弹劾姜炎:“陛下,姜炎的热气球是‘妖术’,靠‘迷惑军心’取胜,并非真本事。而且他私自动用皇家云锦,还让公主参与‘妖物’制造,有损皇家颜面,恳请陛下治他的罪!”

宋高宗皱着眉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赵宁:“长公主,你怎么看?”

赵宁上前一步,屈膝行礼:“父皇,黄大人说热气球是‘妖术’,实属无稽之谈。热气球是靠热空气升空,原理和水车、风车一样,都是姜公子用智慧发明的器物。这次济州解围,热气球侦查到金军的粮草营和指挥部,才能让宋军精准打击,救了济州城的百姓和士兵,这是大功,不是罪过。”

她顿了顿,又说:“至于动用云锦,是儿臣向父皇请旨调拨的,与姜公子无关;玥儿参与制造,是因为她懂机械,能帮忙画图纸,并非‘有损皇家颜面’。相反,玥儿能为朝廷出力,是皇室的荣耀。”

赵华也上前一步:“父皇,儿臣可以作证。姜公子的热气球不仅能侦查,还能在天上传递信号,这次济州的伤兵,很多都是靠热气球传递的消息,才得到及时救治。姜公子是忠臣,不是奸臣,请父皇明察。”

宋高宗看着两位公主,又看了看手里的奏折 —— 奏折里详细写了热气球的原理和作战经过,还有王大牛等将领的签名作证。他叹了口气:“朕知道了。姜炎有功,黄潜善、汪伯彦,你们不要再弹劾他了。以后热气球的制造,就交给姜炎负责,工部配合。”

黄潜善和汪伯彦不甘心,却也不敢再反驳,只好拱手退下。

朝堂风波过后,赵宁让人把消息送到济州。姜炎收到消息时,正在和赵玥改进热气球 —— 他们把气囊换成了更厚的丝绸,还在吊篮里加了一个小罗盘,能辨别方向。

“太好了!姐姐在朝堂上帮咱们说话,黄潜善他们再也不能陷害你了!” 赵玥拿着消息,兴奋地跳了起来,不小心撞到了姜炎的胳膊。

姜炎稳住她,笑着说:“这次多亏了你们姐妹。要是没有你们帮忙,我也做不出热气球,更解不了济州的围。”

赵玥的脸颊微微泛红,小声说:“我只是帮了点小忙。其实,我觉得跟着你做这些东西,比在宫里学女红有意思多了。以后,我还能帮你吗?”

姜炎看着她明亮的眼睛,认真地点头:“当然能。以后我要做更厉害的东西,比如能在水里游的船(潜艇),能跑得更快的车(蒸汽机车),都需要你帮忙画图纸。”

赵玥眼睛一亮:“真的吗?那咱们现在就画蒸汽机车的图纸吧!我想知道,不用马拉的车,到底是怎么跑的!”

看着赵玥拉着自己往帐篷里走,姜炎心里满是暖意。他转头看向远处,赵华正在给伤兵换药,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柔得像幅画;赵宁则在和将领们讨论防务,眉宇间带着英气。

姜炎忽然觉得,这个乱世虽然残酷,但有这三位公主在身边,似乎也没那么难了。他知道,自己和她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几天后,南宋朝廷传来旨意:让姜炎带着热气球和燧发枪兵,前往开封,协助宋军对抗金军。姜炎收拾好行装,带着赵玥、赵华和军队,朝着开封出发。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但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