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病毒围城与麦田的守护
八月的雨下得更急了,邻市的新闻传来 —— 绿枯病毒全面爆发,小麦田成片枯萎,政府开始疏散市民,大批流民涌向滇西的山坳。庇护所的大门外挤满了人,老人抱着孩子,年轻人扛着行李,手里举着 “求口饭吃” 的牌子,哭声和喊声混在一起。
“怎么办?这么多人,咱们的粮食够吗?” 老赵看着门外,眉头皱得很紧。新接收的三十个幸存者刚融入,再接收更多,粮食和药品都会紧张。林溪却拉着姜炎的手,轻声说:“你看那个老奶奶,怀里的孩子都饿哭了,咱们不能不管。”
姜炎点点头,他让李锐和张强(提前联系的)在大门外设筛选点:“第一,没感染绿枯病毒;第二,有技能(医生、农民、机械师优先);第三,愿意遵守庇护所规则。” 筛选从早上持续到傍晚,最后留下了四十五个人,其中有三个医生、十个农民,还有两个会修拖拉机的机械师。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 连续的暴雨让种植区的玉米开始倒伏,有的茎秆已经折断,叶片发黄。林溪蹲在玉米地里,看着倒伏的植株,突然眼睛一亮:“共生菌不是能促进根系生长吗?咱们可以把菌剂稀释后,灌在玉米根部,让根系长得更结实,说不定能把倒伏的玉米扶起来。”
姜炎立刻组织人行动 —— 农民们负责扶玉米,机械师搭建防雨棚,他和林溪则在实验室稀释菌剂。两人站在操作台前,姜炎往桶里倒菌液,林溪搅拌,动作默契得像做过千百遍。“记得第一次一起调硒粉吗?” 林溪突然说,“那时候我还紧张得手抖。” 姜炎笑了:“现在不抖了?” 林溪摇摇头,看着他的眼睛:“有你在,我不怕。”
灌完菌剂的第三天,倒伏的玉米竟然真的立了起来,新的根须从茎秆底部长出来,紧紧抓住土壤。老周拍着大腿:“太神了!这共生菌不仅能抗病毒,还能救倒伏的作物!” 林溪看着姜炎,眼里满是骄傲 —— 她知道,这是他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那天晚上,王婶做了玉米粥,大家围在食堂里,喝着热粥,聊着天。小宇拉着林溪的手,指着窗外的麦田:“林姐姐,什么时候能吃馒头呀?” 林溪看向姜炎,姜炎笑着说:“等小麦成熟,咱们就做红糖馒头,让小宇吃个够。”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牵着的手上,像撒了层碎银。
第二十二章 武装围攻与生死相护
九月的风带了凉意,美国公司的大部队终于来了 —— 十五辆越野车,五十多个武装人员,带着机关枪和火箭筒,把庇护所围得水泄不通。为首的人拿着扩音器,声音像炸雷:“姜炎!交出共生菌和林溪!不然我们就炸了你们的种植区!”
姜炎站在瞭望塔上,握着林溪的手:“别怕,张强带着人快到了。” 林溪摇摇头,从包里拿出急救包:“我去医疗站准备,要是有人受伤,我能及时救治。” 她踮起脚,在姜炎的脸颊上轻轻吻了一下:“你一定要小心。”
战斗很快打响 —— 敌人用火箭筒轰围墙,“轰隆” 一声,围墙塌了个缺口,武装人员像潮水一样往里冲。李锐和老赵拿着猎枪,在缺口处抵抗,子弹打在钢板上,发出 “叮叮当当” 的响声。姜炎对着对讲机喊:“老周,启动沼气!李锐,往缺口扔燃烧瓶!”
沼气顺着管道飘出去,燃烧瓶一扔,“轰” 的一声,火焰把缺口封住,敌人退了回去。可没过多久,他们又架起机关枪,对着瞭望塔扫射。林溪在医疗站刚给一个伤员包扎好,就听到外面有人喊:“林小姐!快去看看姜先生!他被流弹擦伤了!”
林溪抓起急救包就往瞭望塔跑,刚跑到半路,一颗子弹朝着她飞来。姜炎眼疾手快,从瞭望塔上跳下来,一把把她扑倒在地,子弹擦着他的手臂飞过,留下一道血痕。“你疯了!怎么跳下来了?” 林溪看着他手臂上的伤口,眼泪掉了下来,手忙脚乱地拿出纱布包扎。
“我不能让你有事。” 姜炎握住她的手,声音很轻却很坚定。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 —— 张强带着二十个战友赶到了,他们从敌人背后发起进攻,机关枪的声音响成一片。敌人腹背受敌,开始溃败,为首的人想开车逃跑,却被张强的人拦住,当场抓获。
战斗结束后,庇护所里一片狼藉 —— 围墙塌了个大口子,瞭望塔的玻璃碎了,还有三个战友受伤。林溪在医疗站忙到深夜,姜炎一直陪在她身边,帮她递纱布、拿药水。“累了吧?” 姜炎帮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先歇会儿。” 林溪摇摇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只要你没事,我就不累。”
第二十三章 战后余波与陈默的忏悔
十月的阳光终于驱散了雨水,庇护所里的人忙着修复围墙、加固瞭望塔。新接收的幸存者里,有个叫老吴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小麦,主动提出帮着打理种植区:“姜先生,林小姐,你们放心,我保证把小麦种得比以前还好。”
姜炎和林溪去看陈默时,他正坐在禁闭室的角落里,看着窗外的麦田发呆。“美国公司败了,你还想等什么?” 姜炎问。陈默转过头,眼里满是疲惫:“我知道错了…… 前世我偷了你的研究,以为能换来荣华富贵,结果却被美国公司利用,最后死在战乱里。这一世,我又犯了同样的错。”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这是我前世记的,绿枯病毒其实是人为制造的,有个秘密实验室在北方,他们研究病毒是为了控制粮食市场。还有,共生菌不是唯一的对抗方法,北方实验室里有病毒的解药线索。”
姜炎接过纸,上面画着模糊的地图,标注着 “北方实验室” 的位置。林溪凑过来看,眉头皱了起来:“要是真有解药,咱们是不是能彻底消灭病毒?” 姜炎点点头:“这可能是咱们的机会,但也很危险,美国公司肯定也在找这个实验室。”
陈默看着他们,眼里满是悔意:“我想跟你们一起去,我知道实验室的一些陷阱,能帮上忙。” 姜炎没立刻答应,只是说:“我会考虑的。” 走出禁闭室,林溪握着姜炎的手:“不管去不去北方,咱们都要一起面对。”
种植区的小麦开始泛黄,风吹过麦田,泛起金色的波浪。姜炎和林溪一起走进麦田,林溪摘下一个麦穗,搓出麦粒,放进嘴里嚼了嚼:“熟了,可以做红糖馒头了。” 姜炎笑着说:“明天就做,邀请大家一起吃。”
两人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忙碌的人们 —— 王婶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李锐和张强在检查武器,老周在调试共生菌培养罐。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溪靠在姜炎的肩膀上:“你说,等咱们找到解药,世界会不会恢复原样?” 姜炎握紧她的手:“会的,只要我们一起,什么都能做到。”
姜炎在笔记本上写下:“2029 年 10 月 20 日,击退美国公司武装围攻,张强支援有功;陈默透露绿枯病毒人为制造及北方解药线索;小麦成熟,约定制作红糖馒头;距离绿枯病毒全球爆发,575 天。” 他在纸页末尾,画了两个牵手的人,站在金色的麦田里,旁边写着:“北方,我们来了。”
第二十四章 红糖馒头与北方行的抉择
十月的阳光把地下种植区的小麦晒得金黄,老吴带着几个农民用镰刀收割,麦穗落在竹筐里,发出 “沙沙” 的轻响。林溪系着围裙站在食堂的灶台前,手里揉着面团,红糖在温水里化开,甜香飘满整个屋子。
“水开了,可以蒸了。” 姜炎把蒸笼架在灶上,看着林溪把揉好的馒头放进笼屉,指尖沾着面粉的样子像沾了层雪。这是他们约定好的 —— 小麦成熟就做红糖馒头,让庇护所的人都尝尝 “希望的味道”。
馒头蒸好时,食堂里挤满了人。小宇第一个跑过来,踮着脚够蒸笼,林溪笑着递给他一个:“小心烫。” 孩子咬了一口,红糖汁从嘴角流出来,含糊地喊:“好吃!比妈妈做的还好吃!” 王婶看着这一幕,眼眶有点红:“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像过年一样。”
热闹过后,姜炎召集核心成员在会议室开会。他把陈默给的地图铺在桌上,指着北方一个模糊的红点:“这里就是秘密实验室,陈默说里面有病毒解药的线索,但需要穿过三个疫区,还要避开美国公司和‘黑蝎’武装的巡逻队。”
“我不同意!” 老赵第一个反对,手掌拍在桌上,“庇护所刚经历过战斗,围墙还没补好,你要是走了,再有人来袭击怎么办?” 老周也点头:“而且北方冷得早,现在去路上全是冻土,物资也不好带。”
李锐却站起来,手里握着猎枪:“我跟你去!我熟悉地形,还能负责安全。陈默知道实验室的陷阱,也得带上他 —— 但得把他拴着,防他耍花样。” 林溪看着姜炎,轻声却坚定:“我也去,我能处理伤口,还能帮你记录实验数据,没有我,就算找到解药你也没法分析。”
姜炎沉默了很久,手指在地图上划了条路线:“老赵和老周留下守庇护所,加固围墙,扩大种植区;张强带几个战友留在附近,要是有情况就支援;我、林溪、李锐,再带两个战友,加上陈默,组成小队去北方。” 他顿了顿,看向陈默(被李锐押在门口):“你要是敢耍花样,我第一时间解决你。” 陈默点点头,眼里没有了之前的戾气,只剩赎罪的恳切。
散会后,林溪在宿舍里收拾行李,姜炎走进来,把一件厚外套递给她:“北方冷,这个带上。”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瓶子,里面是稀释的共生菌:“万一路上遇到作物枯萎,能用这个应急。” 林溪接过外套,突然抱住他:“一定要回来,我还想跟你一起种下一季小麦。” 姜炎回抱住她,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一定,我答应你的事,从来没不算数。”
第二十五章 追踪器与边境的消息
出发前三天,李锐在之前缴获的美国公司越野车上,发现了一个藏在底盘下的微型追踪器 —— 巴掌大,闪着微弱的红光,能通过卫星定位。“他们肯定还在找咱们,这玩意儿不拆,咱们走哪儿都被盯着。” 李锐用钳子把追踪器卸下来,扔进火里,金属壳烧得变形,红光才彻底熄灭。
更糟的消息来自一个从北方逃来的流民。男人裹着破旧的棉袄,冻得嘴唇发紫,说北方的三个疫区已经被 “黑蝎” 武装封锁,“他们不让人进出,说是‘防止病毒扩散’,其实是在找那个实验室,我亲眼看到他们杀了想逃跑的人。” 他还说,实验室附近的山林里,每天都有枪声,好像在跟什么人交火。
陈默听到这些,突然开口:“‘黑蝎’的头目叫罗坤,前世我跟他打过交道 —— 他是个唯利是图的人,谁给的钱多就帮谁,美国公司肯定也找过他,现在他们内讧,是咱们的机会。” 他在地图上画了条虚线:“实验室有个秘密入口,在山背面的溶洞里,罗坤的人不知道,咱们从那里进去,能避开大部分陷阱。”
姜炎让林溪整理医疗物资,自己去仓库清点武器 —— 除了猎枪和弩箭,还带了两箱手榴弹和一把狙击枪(张强支援的)。“路上可能会遇到流民,能帮就帮,但别暴露咱们的目的。” 他对小队成员说,“陈默的话只能信一半,所有陷阱都要亲自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出发前一晚,小宇抱着一个布偶熊找到林溪,把熊塞进她手里:“林姐姐,这个给你,晚上睡觉抱着,就不怕黑了。” 林溪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等我回来,给你带北方的雪花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头,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你一定要回来。”
姜炎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心里一阵发酸。他知道,这次去北方九死一生,但为了庇护所的人,为了林溪,为了消灭病毒,他必须去。他翻开笔记本,写下:“2029 年 10 月 28 日,发现美国公司追踪器,流民透露北方疫区被‘黑蝎’封锁;确定小队成员(5 人 + 陈默),秘密入口路线;距离绿枯病毒全球爆发,567 天。” 纸上的字迹比平时更重,像刻在心里的承诺。
第二十六章 断桥与陌生的幸存者
十一月初的清晨,小队乘着两辆越野车出发了。姜炎开第一辆车,副驾坐着林溪,后座是陈默(戴着手铐);李锐开第二辆车,带着两个战友。他们没走大路,选了山间的小路,路面坑坑洼洼,车轮碾过冻土,发出 “咯吱” 的响声。
走了三天,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 一座横跨峡谷的木桥断了,只剩下几根腐朽的木头悬在半空,下面是湍急的河水。“绕路要多走两天,而且绕的路靠近‘黑蝎’的巡逻区。” 李锐拿着望远镜观察,眉头皱得很紧。
陈默突然说:“我知道有条小路,从峡谷侧面的山洞穿过去,能到对岸,但山洞里有蝙蝠,可能携带病毒。” 姜炎犹豫了一下,让林溪拿出病毒检测仪:“进去前每个人都测一遍,戴上防毒面具,一旦有异常立刻退出来。”
山洞里漆黑一片,手电筒的光柱照出岩壁上的蝙蝠,密密麻麻挂在顶上,翅膀扇动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走了一半,林溪突然停住:“前面有声音。” 姜炎立刻关掉手电筒,所有人屏住呼吸 —— 黑暗中传来 “窸窸窣窣” 的响动,还有人的咳嗽声。
“谁在里面?” 姜炎喊了一声,对方没有回答,反而传来拉动枪栓的声音。李锐立刻举枪对准声音来源,僵持了几秒,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别开枪!我们是逃难的,没有恶意。”
打开手电筒,他们看到三个幸存者 —— 一对夫妻和一个十岁的女孩,女人怀里抱着个布包,里面是少量干粮。“我们从北方来,实验室附近太危险,想往南方逃。” 男人说,“‘黑蝎’的人到处抓人,说要找‘能治病毒的人’。”
姜炎让林溪给他们做病毒检测,确认没问题后,才让他们一起走。“你们知道实验室附近的情况吗?” 林溪问女人,对方摇摇头:“只知道那里被铁丝网围着,晚上能看到灯光,还有人站岗。” 走出山洞时,夕阳正落在峡谷上,染红了河水,姜炎看着身边的林溪,突然觉得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有她在,就有走下去的勇气。
第二十七章 冻土上的共生菌与巡逻队的追击
北方的冻土硬得像石头,路边的作物全是枯黄的,连野草都很少见。小队的粮食快吃完了,林溪把自己的压缩饼干分给女孩,姜炎则盯着路边的一块土豆地 —— 植株虽然枯萎,但块茎还埋在土里。
“试试共生菌。” 姜炎拿出小瓶子,把菌液稀释后倒进土里,用铲子翻了翻。李锐觉得没用:“这么冷的天,菌液能活吗?” 陈默却摇头:“共生菌在低温下能休眠,只要有水分,就能激活。”
第二天早上,他们再来看时,土豆地的植株竟然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林溪惊喜地蹲下来:“活了!真的活了!” 土豆地的主人是个老农,看到这一幕,跪在地上哭:“终于有救了!我以为今年要饿死了!” 他非要把家里的存粮分给小队,还告诉他们,前面的镇子被美国公司的巡逻队控制了,要绕路走小路。
可还是遇到了巡逻队 —— 五辆越野车,十几个武装人员,看到他们的车就追。“快进树林!” 姜炎猛打方向盘,车子冲进树林,树枝刮在车身上,发出 “哗哗” 的响声。巡逻队的子弹打在树干上,木屑飞溅,林溪把女孩护在怀里,身体趴在座位下。
陈默突然喊:“前面有个防空洞!我前世躲过那里,里面有暗道!” 姜炎按照他说的方向开,果然看到一个隐蔽的洞口,车子冲进去后,李锐立刻用石头堵住洞口。防空洞里漆黑一片,林溪打开手电筒,照出墙上的涂鸦 —— 是之前的幸存者留下的,写着 “活下去”。
“暗道在那边。” 陈默指着墙角的一块石头,推开后露出一个狭窄的通道。小队依次钻进去,通道里满是灰尘,只能容一个人弯腰走。林溪走在中间,姜炎在前面开路,李锐在后面断后,女孩的手紧紧抓着林溪的衣角,小声问:“我们会没事吗?” 林溪点点头:“会的,有姜哥哥在,我们都会没事的。”
第二十八章 黑蝎的岗哨与潜伏的夜色
离实验室还有五十公里时,小队看到了 “黑蝎” 的岗哨 —— 铁丝网围着一片空地,上面挂着 “禁止入内” 的牌子,四个武装人员拿着步枪来回走动,探照灯扫过周围的树林,像毒蛇的眼睛。
“只能晚上潜伏过去。” 姜炎让小队躲在树林里,等天黑透了再行动。林溪给每个人的脸上涂了黑灰,李锐检查武器,陈默则画了岗哨的布局图:“左边的哨塔没人,右边的两个人是轮班的,凌晨两点会换岗,那时候是最好的机会。”
凌晨两点,探照灯的灯光弱了些,换岗的武装人员打着哈欠交接。姜炎做了个手势,小队像影子一样摸过去 —— 李锐解决了右边的岗哨,姜炎则爬上左边的哨塔,把里面的通讯设备关掉。林溪和女孩躲在铁丝网外,手里握着匕首,紧张得手心冒汗。
“快进来!” 姜炎打开铁丝网的一个缺口,小队钻进去后,立刻趴在地上,探照灯的灯光从他们头顶扫过,心脏跳得像要出来。陈默指着远处的一栋白色建筑:“那就是实验室的入口,门口有两个陷阱,一个是激光感应,一个是地雷,要跟着我的脚步走。”
他走在前面,脚步踩在特定的位置,姜炎和林溪跟在后面,手里的手电筒只敢开微弱的光。离入口还有十米时,实验室里突然传来脚步声,有人出来扔垃圾。小队立刻趴在草丛里,屏住呼吸,直到那人回去,才敢继续往前走。站在实验室的铁门前,姜炎看着身边的林溪,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 他们离解药,只有一步之遥了。
第二十九章 实验室的秘密与交火的枪声
陈默用一根铁丝打开实验室的铁门,里面一片漆黑,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的绿光。走进去是个大厅,墙上挂着实验报告,姜炎拿起来看 —— 上面写着 “绿枯病毒制造计划”,还有实验数据,甚至标注了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通过昆虫叮咬”。
“解药在地下三层。” 陈默领着小队往电梯走,电梯不能用,只能走楼梯。楼梯间里满是灰尘,扶手上锈迹斑斑,每走一步都发出 “吱呀” 的响声。到了地下三层,他们看到一个巨大的培养室,里面的玻璃罐里装着淡蓝色的液体 —— 正是陈默说的 “冰蓝菌”。
“冰蓝菌能抑制绿枯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和共生菌结合,就能制成解药。” 林溪打开检测仪,屏幕显示 “冰蓝菌活性 90%,可提取”。她拿出试管,开始提取菌液,姜炎则守在门口,警惕地听着外面的动静。
突然,楼梯间传来脚步声,还有说话声 —— 是 “黑蝎” 的人和美国公司的人!“他们怎么会来?” 李锐立刻举枪,姜炎让大家躲进培养室的柜子里。柜子里空间狭小,林溪靠在姜炎怀里,能听到他的心跳声,还有外面的争吵声:“实验室是我们先发现的!解药该归我们!” “别做梦了,我们老板说了,得不到就销毁!”
枪声突然响起,双方交火了。子弹打在培养室的玻璃罐上,液体流了一地,淡蓝色的菌液在地上蔓延。“趁他们交火,赶紧走!” 姜炎推开柜子,带着小队往暗道跑 —— 陈默说过,地下三层有个暗道能通到山外。
第三十章 试剂瓶的意外与李锐的伤
跑过走廊时,林溪不小心撞到了实验台,上面的试剂瓶掉在地上,“砰” 的一声碎了,紫色的液体溅在地上,发出 “滋滋” 的响声。“是腐蚀性试剂!” 陈默喊着,拉着林溪往后退。
可响声引来了美国公司的人 —— 三个武装人员举着枪跑过来,看到他们就开枪。李锐立刻挡在前面,子弹打在他的胳膊上,鲜血瞬间渗出来。“李锐!” 林溪冲过去,拿出绷带给他包扎,姜炎则举枪反击,打死了一个武装人员,剩下的两个跑了。
“别管我,快带菌液走!” 李锐推开林溪,想继续跑,却因为失血过多踉跄了一下。姜炎背起他,对陈默说:“你带路,我背着李锐,林溪拿着菌液,快!” 暗道里又黑又窄,姜炎背着李锐,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林溪在后面扶着,时不时帮他擦汗。
“前面就是出口了!” 陈默指着前面的光亮,大家加快脚步,终于走出暗道,外面是一片树林,月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姜炎把李锐放在地上,林溪立刻给他处理伤口,发现子弹没打穿骨头,才松了口气。“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 林溪的声音带着愧疚,李锐却笑了:“没事,这点伤算什么,咱们拿到了解药,值了!”
第三十一章 冰蓝菌的副作用与美国公司的头目
小队躲在树林里休息,林溪开始分析冰蓝菌和共生菌的结合方式。她把两种菌液混合后,放在检测仪里 —— 屏幕显示 “结合成功,但存在轻微副作用,可能导致部分人过敏”。
“得找个人试试。” 姜炎刚说完,陈默就伸出手:“我来试,要是有问题,也该我来承担。” 林溪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混合菌液滴在他的手臂上。十分钟后,陈默的手臂有点发红,但没有其他反应:“没事,就是有点痒。”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 —— 是美国公司的头目,他带着五辆越野车,堵住了树林的出口。“把菌液交出来,我可以放你们走。” 头目拿着扩音器喊,声音里满是威胁。
陈默突然站起来,对着扩音器喊:“罗森!你还记得我妈吗?你答应治好她,结果却把她当成实验品!” 姜炎愣住了 —— 原来美国公司的头目叫罗森,还是前世害死陈默妈的人。罗森的脸色变了:“是你?你竟然还活着!”
“我不仅活着,还要揭穿你的真面目!” 陈默说着,就要冲过去,姜炎拉住他:“别冲动,我们有菌液,他不敢怎么样。” 罗森见威胁没用,突然举枪对准林溪:“不交菌液,我就杀了她!” 姜炎的眼神冷了下来,慢慢掏出菌液:“别伤害她,我给你。”
第三十二章 陈默的反击与实验室的自毁
就在罗森伸手要接菌液时,陈默突然冲过去,一把夺过他的枪,顶在他的太阳穴上:“你以为我还会信你吗?” 罗森慌了,大喊:“快放了我!我的人会杀了你们!” 可他的人早就被李锐的战友解决了 —— 张强收到姜炎的消息,带着人赶来了。
“实验室要自毁了!” 林溪突然喊,她刚才在实验室看到了自毁装置,倒计时还有十分钟。大家立刻往车的方向跑,陈默押着罗森跟在后面。跑到车边时,实验室的方向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染红了半边天。
“放了他吧。” 姜炎对陈默说,“他已经没威胁了。” 陈默看着罗森,又看了看远处的火光,终于放下枪:“我妈要是知道,应该也会希望我这么做。” 罗森瘫在地上,看着实验室的方向,眼神里满是绝望 —— 他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小队开车离开时,张强的人已经在路边等着了。“庇护所一切安好,老周说种区的小麦又收了一季。” 张强递给姜炎一部卫星电话,里面有老周的留言:“姜先生,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小宇天天问林小姐什么时候带雪花回来。” 姜炎笑着看向林溪,林溪的眼里满是期待 —— 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第三十三章 归途的雪花与庇护所的灯火
归途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雪花,一片片落在车窗上,很快融化。林溪伸出手,接住一片雪花,笑着说:“小宇肯定会喜欢的。” 姜炎握着她的手,放在暖气口:“别冻着,回去让他看真的雪花。”
陈默坐在后座,看着窗外的雪景,突然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赎罪的机会。” 姜炎回头看他:“过去的都过去了,以后好好在庇护所待着,帮老周研究菌液,也是赎罪。” 陈默点点头,眼里没有了之前的阴霾,多了点希望。
走了七天,终于看到了庇护所的灯光。围墙已经修好了,比以前更高,瞭望塔上的哨兵看到他们的车,立刻吹响了哨子。车开到门口时,庇护所的人都跑了出来 —— 小宇第一个冲过来,抱住林溪的腿:“林姐姐!你终于回来了!雪花呢?” 林溪笑着指向天空:“你看,下雪了。”
老周拿着检测报告跑过来:“姜先生,林小姐,菌液能和共生菌结合!咱们可以开始制作抗病毒试剂了!” 王婶给每个人端来热粥,说:“你们走了这些天,大家都担心坏了,现在好了,终于回来了。”
晚上,庇护所的人围着篝火唱歌,雪花落在篝火上,发出 “滋滋” 的响声。姜炎和林溪坐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麦田,小麦盖上了一层薄雪,像盖了层被子。“明年春天,咱们就能用试剂消灭病毒了。” 林溪靠在姜炎的肩膀上,声音很轻。姜炎点点头,握紧她的手:“是啊,到时候,这里会有更多的麦田,更多的人,再也不用怕末日了。”
姜炎在笔记本上写下:“2029 年 11 月 25 日,成功从北方实验室提取冰蓝菌,与共生菌结合制成抗病毒试剂雏形;击退罗森,陈默完成赎罪;安全返回庇护所,北方雪花飘落;距离绿枯病毒全球爆发,537 天。” 他在纸页末尾,画了一片盖着雪的麦田,麦田里有很多人,手牵着手,旁边写着:“春天,不远了。”
第三十四章 解药雏形的困境与雪夜的医疗站
北方带回的冰蓝菌在地下实验室的恒温培养罐里泛着淡蓝荧光,林溪戴着无菌手套,用移液枪将 0.5 毫升菌液缓缓注入共生菌培养皿。显微镜下,两种菌团正缓慢缠绕,形成淡紫色的复合菌群 —— 这是抗病毒试剂的雏形,却在第三天出现了棘手的问题。
“张大爷的过敏反应加重了。” 王婶端着医疗盘冲进实验室,盘里的注射器还沾着生理盐水,“身上起了大片红疹,呼吸也有点急促,我给他打了抗过敏针,效果不太好。”
姜炎立刻摘下手套,跟着王婶往医疗站跑。六十多岁的张大爷躺在病床上,胸口和手臂布满红肿的斑块,嘴唇泛着轻微的青紫。林溪拿起听诊器,贴在老人胸口,眉头越皱越紧:“支气管痉挛,是过敏引发的急性反应。” 她转身从药柜里翻出一支肾上腺素,“得给他注射这个,再用雾化器推布地奈德,缓解气道水肿。”
陈默站在角落,手里攥着刚打印的菌液分析报告,指节泛白:“是冰蓝菌里的一种蛋白片段引发的免疫反应。我查了前世的实验记录,这种蛋白对 60 岁以上人群的致敏率高达 30%。” 他把报告递过来,纸上用红笔圈出一段数据,“或许可以用蛋白酶降解掉这段蛋白,但会降低菌液活性,可能要多试几次。”
姜炎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据,抬头时看到林溪正跪在床边,小心翼翼地给张大爷调整雾化面罩。老人的呼吸渐渐平稳,眼神却还带着恐慌:“小姜啊,这药…… 还能继续用不?我还想看着开春的小麦呢。”
“能,肯定能。” 林溪蹲下来,握着老人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手套传过去,“我们再调整一下配方,下次就不会过敏了。”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医疗站的玻璃上,凝成一层薄霜。姜炎看着林溪认真的侧脸,突然想起北方实验室里她抱着菌液试管的样子 —— 无论多困难,她总能在绝望里找出一条路。
当晚,实验室的灯亮到后半夜。林溪用不同浓度的蛋白酶处理冰蓝菌,陈默负责记录活性数据,姜炎则在旁边调配培养基。凌晨三点,当第 17 组实验的培养皿里出现稳定的淡紫色菌群,检测仪显示 “致敏率降至 5% 以下” 时,林溪突然趴在桌上笑出了声,眼泪却顺着脸颊滴在实验报告上:“成了…… 终于成了。”
姜炎递过一杯热牛奶,指尖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别熬了,先睡会儿。” 他看着培养皿里的菌团,突然觉得这淡紫色的光,比任何星光都亮 —— 这是能驱散末日阴霾的希望之光。
第三十五章 物资小队的遇袭与罗森的残余阴影
腊月的寒风裹着雪粒,老赵带着三个战友驾驶越野车,去三十公里外的废弃镇卫生院搜集药品。车刚拐进镇子入口,就看到路边翻倒的农用三轮车,车斗里的药品散落一地,上面还沾着暗红色的血迹。
“不对劲,小心点。” 老赵握紧方向盘,放慢车速。越野车刚驶过一座石桥,路边突然窜出五个蒙面人,手里的钢管和砍刀在雪光里闪着冷光。“把车上的药留下!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为首的人声音沙哑,面罩下的眼睛透着凶光。
“是罗森的人。” 副驾的战友一眼认出对方腰间的黑色徽章 —— 那是美国基因科技公司的标志,罗森的残余势力。老赵没废话,从座位下摸出猎枪:“想抢药?先问问我这把枪答不答应!”
枪声在雪地里炸开,蒙面人立刻散开,从两侧的废弃房屋里往外扔燃烧瓶。越野车的前挡风玻璃被砸中,火焰瞬间窜起。老赵猛打方向盘,车子撞向旁边的砖墙,把一个蒙面人逼到墙角。战友们趁机下车,用弩箭射中两个蒙面人的大腿,剩下的三个见势不妙,撒腿就跑。
“别追了,先看看有没有伤员。” 老赵捂着胳膊 —— 刚才被燃烧瓶的碎片划伤,鲜血渗过棉衣,在雪地上滴出一串红点。他走到翻倒的三轮车旁,发现车斗里藏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抱着一个药箱发抖:“我…… 我是镇上的,他们抢了卫生院的药,还杀了医生……”
少年叫小远,是卫生院的学徒,藏在药柜里才躲过一劫。他抱着的药箱里有两箱抗生素和一箱狂犬疫苗,是庇护所急需的物资。“罗森的人在镇东的粮库据点里,大概有二十多个人,还有两把步枪。” 小远一边帮老赵包扎伤口,一边小声说,“他们还抓了几个村民,说要找‘能做解药的人’。”
当天傍晚,物资小队带着小远和药品回到庇护所。姜炎看着老赵胳膊上的绷带,又看了看小远冻得发紫的脸,心里的警惕再次提起:罗森没死,他还在盯着庇护所的解药,这场仗还没结束。
第三十六章 雪夜侦查与粮库的罪恶
为了摸清罗森的底细,姜炎、李锐和张强组成三人侦查小队,伪装成流民,趁着夜色潜入镇东粮库。雪地里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三人趴在粮库外的矮墙后,用夜视望远镜观察里面的动静。
粮库的空地上,十几个村民被绑在柱子上,冻得瑟瑟发抖。几个蒙面人举着鞭子,时不时抽打他们,逼问 “庇护所的位置” 和 “解药的配方”。粮库二楼的窗户里,隐约能看到罗森的身影 —— 他穿着黑色大衣,手里拿着个试管,正对着灯光观察里面的液体,旁边还站着个穿白大褂的人,像是从实验室逃出来的研究员。
“他们在复制解药。” 李锐压低声音,手指扣在狙击枪的扳机上,“那个白大褂手里的设备,是用来提取菌液的离心机。” 张强从背包里掏出地图,在雪地上展开:“粮库有两个出口,前门有三个人站岗,后门只有一个,咱们可以从后门摸进去,先救村民,再毁掉他们的设备。”
姜炎摇摇头,指了指粮库旁边的油罐车:“太冒险,他们人多,还有步枪。咱们先撤,回去带更多人来,顺便把沼气炸弹带上 —— 只要炸了油罐车,他们的据点就废了。”
撤退时,姜炎不小心碰掉了墙头上的积雪,雪块落在地上发出 “簌簌” 声。粮库门口的守卫立刻警觉,举着枪往这边走:“谁在那里?出来!” 三人立刻趴在雪地里,屏住呼吸,直到守卫骂骂咧咧地回去,才敢慢慢往后退。
走在雪地里,姜炎看着粮库方向的灯光,心里像压了块石头。那些被绑在柱子上的村民,让他想起前世难民营里的同胞 —— 他不能再让悲剧重演,这一次,他要主动出击。
第三十七章 庇护所的防御升级与冬日的训练场
“所有人注意!上午九点到十二点,青壮年在围墙外挖反坦克壕,深度两米,宽度三米;老人和孩子在食堂帮忙打包干粮,准备压缩饼干和脱水蔬菜;医疗站的人整理急救包,每个包必须有止血带、抗生素和烧伤膏!” 姜炎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庇护所,地下通道里很快响起脚步声,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李锐带着几个退伍战友在围墙顶部加装钢板,钢板之间留着射击孔,能架起狙击枪。“这样就算他们用步枪扫射,也打不穿。” 李锐用扳手拧紧螺丝,雪粒落在他的安全帽上,很快化成水珠,“我还在壕沟里埋了跳雷,只要有人踩上去,半径五米内都得完蛋。”
林溪则在训练场教大家急救知识。她拿着一个假人,演示如何包扎伤口:“遇到动脉出血,要先按住近心端,用止血带绕三圈,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每隔半小时要松一次,不然会导致组织坏死。” 小宇举着个玩具听诊器,在旁边模仿她的动作,惹得大家笑起来。
陈默没去训练场,而是在实验室里优化解药量产设备。他把三个培养罐串联起来,加装了自动搅拌装置:“这样每天能生产 50 升菌液,够给 200 人用的。” 他回头看到姜炎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杯热咖啡,愣了一下才接过:“谢谢。”
“之前的事,过去了。” 姜炎靠在实验台边,看着培养罐里的淡蓝菌液,“这次去粮库,可能需要你帮忙 —— 你知道罗森的做事风格,还有实验室的设备弱点。” 陈默握着咖啡杯,指尖传来暖意,他点点头:“我会的,这是我欠大家的。”
雪停的时候,庇护所的防御工事已经初具规模 —— 围墙外的反坦克壕像一条黑色的带子,顶部的钢板在夕阳下闪着冷光,训练场上传来整齐的口号声,实验室里的菌液还在安静地循环。姜炎站在瞭望塔上,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就算罗森再来,他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
第三十八章 解药的突破与老人的眼泪
小远带来的卫生院药品里,有一箱晒干的紫花苜蓿 —— 这是之前姜炎种在围墙外的指示植物,被流民采来晒干当草药。林溪抱着这箱苜蓿,突然灵光一闪:“紫花苜蓿里的黄酮类物质,说不定能抑制冰蓝菌的致敏蛋白!”
她立刻做实验:将苜蓿提取物加入过敏的菌液样本,放在检测仪里。十分钟后,屏幕显示 “致敏率降至 1.2%,菌液活性保持 89%”。林溪激动得差点打翻培养皿,跑去找姜炎:“成了!紫花苜蓿提取物能解决过敏问题!”
张大爷成了第一个测试新配方的人。林溪把稀释后的菌液注射进他的手臂,大家围在旁边,紧张地看着。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过去,老人的皮肤没有出现红疹,呼吸也很平稳。“不痒了,也不喘了!” 张大爷抬起胳膊,笑着说,“感觉浑身都有劲了!”
医疗站里爆发出欢呼声,王婶抹了抹眼泪:“这下好了,咱们的人都能用上解药了。” 小宇跑过来,把一幅画递给林溪 —— 画上是绿色的麦田,麦田里站着姜炎和林溪,手里拿着装着淡紫色液体的瓶子,旁边写着 “希望的药”。
姜炎把新配方的解药分装到小瓶子里,每个瓶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 “使用剂量:成人 0.5ml,儿童 0.2ml”。他递给陈默一瓶:“你也试试,算是…… 对过去的告别。” 陈默接过瓶子,看着里面的淡紫色液体,突然想起前世偷姜炎研究报告的场景,眼泪差点掉下来:“谢谢…… 对不起。”
当天晚上,庇护所的食堂里摆了一桌简单的庆功宴 —— 土豆炖兔肉、炒青菜、还有刚蒸好的红糖馒头。大家围着桌子,举杯庆祝解药的突破。姜炎看着身边的林溪,她正给小远夹菜,脸上的笑容比桌上的灯光还亮。他举起杯子,轻声说:“为了春天,为了活下去。”
第三十九章 罗森的反扑与沼气炸弹的轰鸣
正月十五的雪夜里,罗森带着三十多个武装人员,驾驶三辆加装了钢板的皮卡车,突袭了庇护所。第一声爆炸响起时,姜炎刚和林溪在实验室检查完最后一批解药,警报声瞬间划破夜空。
“他们用迫击炮炸围墙!” 瞭望塔的哨兵大喊,声音里带着惊慌。姜炎跑到监控室,屏幕上显示围墙的西北角已经塌了个两米宽的缺口,武装人员像潮水一样往里冲,手里的步枪疯狂扫射。
“启动沼气炸弹!” 姜炎对着对讲机喊。老赵按下按钮,围墙外的沼气管道瞬间引爆,“轰隆” 一声巨响,火焰窜起十米高,把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个武装人员炸飞。但罗森早有准备,他带着剩下的人绕到东侧,用梯子翻越围墙,直扑实验室 —— 他的目标是解药。
李锐带着战友在实验室门口抵抗,狙击枪的子弹精准地射中一个武装人员的肩膀。张强则带着人从侧面迂回,用弩箭射向敌人的腿。林溪在医疗站里,一边给伤员包扎,一边把解药往安全柜里藏:“快把培养罐的电源关掉,别让他们拿到菌液!”
姜炎举着猎枪,守在实验室门口。他看到罗森举着枪冲过来,子弹擦着他的耳朵飞过,打在墙上,溅起一片水泥屑。“姜炎!把解药交出来!不然我就杀了这些村民!” 罗森的手里抓着小远,刀架在少年的脖子上,鲜血已经渗了出来。
小远却咬着牙,对姜炎喊:“别给他!我不怕!” 罗森气得用力掐住小远的脖子,少年的脸瞬间涨红。姜炎的手指扣在扳机上,却不敢开枪 —— 他怕伤到小远。
第四十章 陈默的赎罪与假解药的骗局
“罗森!你看这是什么!” 陈默突然举着一个淡紫色的瓶子,从实验室里跑出来,“这是解药的母液,你放了那个孩子,我就把它给你!” 罗森的眼睛立刻亮了,松开小远,伸手去抢:“给我!快给我!”
小远趁机跑到姜炎身边,姜炎立刻把他护在身后。陈默慢慢走过去,将瓶子递给罗森,手指在瓶底轻轻按了一下 —— 那是个微型引爆器,瓶子里装的不是解药,而是混合了酒精的易燃液体。
“你以为我还会信你吗?” 罗森突然冷笑,一把抓住陈默的手腕,“上次在北方,你就骗我,这次想故技重施?” 他把刀架在陈默的脖子上,“说!真的解药在哪?不然我杀了你!”
陈默却笑了,眼神里没有丝毫恐惧:“真的解药?早就被我倒进培养罐的废水里了。你以为你能拿到?你害死我妈,毁了我的人生,这一世,我不会再让你得逞!” 他突然用力推开罗森,按下了瓶底的引爆器。
“砰!” 瓶子炸开,易燃液体溅在罗森的衣服上,瞬间燃起火焰。罗森惨叫着在地上打滚,想要扑灭身上的火,却越滚越旺。武装人员见头目被烧,顿时慌了,开始四散逃跑。姜炎和李锐趁机反击,很快就控制了局面。
陈默的胳膊被火焰燎伤,林溪跑过来给他包扎,看着他手臂上的水泡,眼眶红了:“你怎么这么傻?万一出事怎么办?” 陈默却笑了:“没事,能赎罪,值了。” 他看向姜炎,眼神里满是释然,“我妈要是知道,应该会为我高兴的。”
第四十一章 罗森的遗言与西方实验室的阴影
罗森被抬到医疗站时,已经奄奄一息。火焰烧遍了他的躯干,只剩下半条命。他看着围在床边的姜炎和陈默,突然开口,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你们…… 赢不了的…… 西方…… 还有实验室…… 病毒变种…… 更厉害……”
姜炎俯下身,追问:“西方实验室在哪?病毒变种有什么特点?” 罗森却咳出一口血,手指指向口袋:“里面…… 有文件……” 说完,他头一歪,没了呼吸。
陈默从罗森的口袋里掏出一个防水袋,里面装着一张加密 U 盘和一张地图。老周用电脑破解 U 盘时,屏幕上跳出的内容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 西方某国的秘密实验室,正在研发 “绿枯病毒 Ⅱ 型”,这种变种的传播速度是原病毒的 3 倍,共生菌和冰蓝菌的复合试剂对它无效,而且会通过空气传播。
地图上标注着实验室的位置 —— 在大西洋沿岸的一个小岛上,周围布满了防空导弹和巡逻艇。“他们想在明年春天,把病毒投放到全球。” 姜炎握紧拳头,指节泛白,“到时候,就算我们有现在的解药,也没用。”
林溪看着屏幕上的病毒结构图,突然说:“这种变种病毒的蛋白结构,和北方实验室的有点像,或许可以在冰蓝菌里加入海洋藻类提取物,中和它的毒性。” 她打开之前的实验记录,在上面画了个新的配方,“但我们需要藻类样本,只能去那个小岛附近采集。”
陈默站在旁边,轻声说:“我跟你们一起去。我知道这种秘密实验室的安保系统,还能帮你们分析病毒结构。” 姜炎看着他,点了点头 —— 经过这次的事,他已经完全信任陈默了。
第四十二章 战后的抉择与庇护所的托付
罗森的残余势力被清除后,庇护所开始修复受损的设施。围墙的缺口被重新砌好,加装了更厚的钢板;实验室的培养罐被重新调试,解药的量产还在继续;医疗站里,受伤的战友们在王婶和林溪的照顾下,渐渐康复。
姜炎召集核心成员在会议室开会,把西方实验室的情况告诉大家。“我必须去那个小岛,找到藻类样本,研发对抗变种病毒的解药。” 他指着地图上的小岛,“但庇护所需要有人守着,还要继续量产现在的解药,分给附近的村民。”
“我留下!” 老赵第一个站起来,“我熟悉庇护所的防御,也知道怎么组织大家种粮食,你们放心去。” 老周也点头:“我留下帮老赵,继续优化解药量产设备,保证供应。” 张强拍了拍姜炎的肩膀:“我跟你去,我的战友里有懂航海的,能帮咱们开船。”
林溪握着姜炎的手,眼神坚定:“我也跟你去,没有我,你没法分析病毒和藻类的结合方式。” 小宇跑进来,抱着姜炎的腿:“姜哥哥,林姐姐,你们一定要回来,我还等着你们带雪花呢。”
姜炎蹲下来,摸了摸小宇的头:“我们会回来的,你要帮王奶奶照顾好大家,还要好好学习,以后做个能保护别人的人。” 小宇用力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用红绳编的护身符,递给姜炎和林溪:“这是我编的,能保平安。”
会议结束后,大家开始分头准备。老赵组织村民加固庇护所的粮仓,老周在实验室里储备足够的解药,张强联系懂航海的战友,林溪则在整理实验设备和药品。陈默坐在实验室里,看着培养罐里的菌液,突然觉得,这一世,他终于找到了真正有意义的事。
第四十三章 离别的雪与远航的船
出发前的那天,雪又下了起来,像给庇护所盖了一层白色的被子。小宇和村民们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刚蒸好的红糖馒头,递给姜炎和林溪:“路上吃,别饿着。” 王婶给林溪塞了个布包,里面是几件厚衣服和一些草药:“注意保暖,受伤了就用草药敷,管用。”
姜炎接过馒头,看着眼前的人们,眼眶有点红:“我们会尽快回来的,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有危险就启动最高防御,等我们回来。” 老赵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我们等着你们带好消息回来。”
小队一共五个人 —— 姜炎、林溪、李锐、张强,还有陈默。他们乘着一艘改装过的渔船,从滇西的边境港口出发,往大西洋的方向驶去。船驶出港口时,小宇和村民们还在岸边挥手,直到船变成一个小黑点,才慢慢离开。
林溪站在船舷边,手里握着小宇给的护身符,看着远处的雪山。姜炎走过来,从背后抱住她:“冷吗?” 林溪摇摇头,靠在他怀里:“不冷,有你在。” 陈默站在船尾,看着渐渐远去的陆地,心里满是期待 —— 这一次,他要为拯救世界,拼尽全力。
姜炎翻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2030 年 2 月 15 日,罗森被消灭,发现西方实验室及病毒变种计划;小队出发前往大西洋小岛,寻求藻类样本;庇护所托付给老赵、老周,众人约定春暖花开时再见;距离绿枯病毒全球爆发,470 天。” 他在纸页末尾,画了一艘远航的船,船帆上写着 “希望”,旁边是一片正在发芽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