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伏魔录(31-38章)

第三十一章 帕寄相思意姜炎看着人影悲戚的模样,心中已然明白 —— 这怨灵的执念,是对夫君的思念。他轻声走上前,语气温和:“姑娘,你因寻找夫君,才在此停留不去,对吗?”人影听到声音,猛地转过身,看到姜炎时,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却并未攻击:“你是谁?为何能看到我?”“我是太史局的道士姜炎,专司化解天地间的怨念。” 姜炎停下脚步,举起手中的《玄都观伏魔录》,“我从这棺木的异动与你手中的手帕,感知到你的思念。你与夫君失散后病逝,未能见他最后一面,所以才在义庄停留,盼着他能来接你,对吗?”人影听到 “夫君失散” 四字,泪水从眼中滑落:“你说得没错。我叫柳娘,十年前与夫君路过长安,他说去买些干粮,却再也没回...阅读全文

大唐伏魔录(21-30章)

第二十一章 皮影怨灵现渭水魅事件解决后的第十日,长安西市的皮影戏棚再次闹出怪事。原本因皮影妖事件沉寂许久的戏棚,近日被一个外地艺人接手,重新开演后却接连出现意外 —— 每当演到《霸王别姬》中虞姬自刎的桥段,幕布上的皮影就会脱离操控,自行做出诡异动作,台下观众还会莫名感到刺骨寒意,甚至有人说,在幕布后看到过一道穿戏服的人影闪过。最先察觉异常的是戏棚旁卖茶水的老汉,他在深夜收摊时,看到戏棚内亮着微弱灯火,走近后竟听到幕布后传来女子的叹息声,还夹杂着皮影碰撞的细碎声响。老汉吓得连夜报官,官差勘察后未发现异常,只当是老汉眼花,可第二日,戏棚内的十几尊皮影就全部失踪,只留下满地散落的皮影碎片,碎片上还沾...阅读全文

大唐伏魔录(11-20章)

第十一章 慈恩寺钟异观星台等候五星的第三日,长安慈恩寺传来一桩怪事 —— 寺内那口历经三朝的青铜古钟,竟在深夜自行鸣响,钟声沉闷如泣,传遍半个长安城。更离奇的是,凡是听到钟声的人,第二日都会莫名流泪,想起过往的伤心事,连寺内的僧人都无法静心打坐,主持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前往太史局请李淳风师徒前来查看。姜炎跟着李淳风赶到慈恩寺时,天刚蒙蒙亮。寺内香火依旧旺盛,却少了往日的宁静,不少香客红着眼眶,低声诉说着昨夜被钟声勾起的往事。主持领着师徒二人来到钟楼前,青铜古钟静静悬挂在横梁上,钟身布满了岁月留下的铜绿,钟口边缘却泛着淡淡的黑气,与西市皮影戏棚的妖气有几分相似,却更显厚重。“李太史,这古钟已有百余...阅读全文

大唐伏魔录(1-10章)

第一章 观星台异兆*麟德二年仲秋,长安太史局的观星台整夜亮着灯火。十八岁的姜炎正蹲在浑天黄道仪下,用鹿毛笔细细勾勒三重圆环的刻度,鼻尖沾着星砂也浑然不觉。台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时,只见师傅李淳风披着青色道袍,手里攥着卷《麟德历》手稿,银须上还沾着夜露。“师傅,《麟德历》的定朔算法可是成了?” 姜炎连忙起身,袖口扫落案上的算筹。这历法耗费师傅三年心血,前日刚呈给高宗皇帝,若能颁行,便能替代误差渐显的《戊寅元历》。李淳风却未答话,径直走到观星台中央的铜制浑仪前。他转动三辰仪的黄道环,指尖在 “房宿” 方位停顿:“昨夜观测,房四星本应呈勾状,此刻却散乱如碎玉。更奇的是,风力骤增三级,却无...阅读全文

大唐道影:清风观伏妖志(21-30)

大唐道影:清风观伏妖志(续篇

二十一、雾锁渔村,诡影重重

离开青溪镇后,师徒二人与李捕头沿着河岸前行,前往下一个受灾村落 —— 雾渔村。这雾渔村依河而建,因常年被雾气笼罩而得名,可如今,笼罩村落的却不是寻常雾气,而是带着诡异邪气的灰雾。还未靠近渔村,便闻到一股淡淡的腥臭味。李捕头皱着眉头,指着前方被灰雾笼罩的村落:“前几日派去探查的兵卒,至今还没回来,恐怕是遭遇了不测。”姜成子从怀中取出一张 “破雾符”,将其点燃。符纸化作一道金光,朝着灰雾飞去,金光所过之处,灰雾渐渐消散。“这雾是‘迷魂雾’,能让人产生幻觉,看来村里定有妖邪作祟。” 他说着,率先朝着村内走去。村内一片死寂,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街道...阅读全文

大唐道影:清风观伏妖志(11-20)

大唐道影:清风观伏妖志(续篇

十一、西出长安,大漠险途

辞别皇帝与李捕头,师徒二人踏上前往西域的路途。出了长安城门,眼前的景象渐渐从繁华市井变成苍茫荒野,再往西走,更是踏入了无边无际的大漠。黄沙漫天,烈日灼灼,脚下的流沙每走一步都让人倍感艰难,偶尔掠过的风沙兽嘶吼声,更添几分凶险。姜炎第一次见到如此壮阔又严酷的景象,额头上的汗水不断滴落,浸湿了道袍。他握紧腰间的水囊,忍不住问道:“师傅,这西域如此辽阔,我们该如何找到玄阴教教主的踪迹啊?”姜成子从行囊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图,地图上用朱砂标注着西域的山川河流与古城遗址。“之前从玄阴教教徒口中得知,幽冥魔珠传言藏在西域的‘黑沙古城’中,那古城曾是西域古...阅读全文

大唐道影:清风观伏妖志(1-10)

一、初入尘世,小试牛刀大唐盛世,天下初定,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妖邪之物却也在暗处蠢蠢欲动。在远离长安的一座清幽山谷中,有一座古老的道观 —— 清风观。这里松柏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观中住着一位道骨仙风的道士姜成子,和他的小徒弟姜炎。姜炎自幼被姜成子收养在清风观,跟随师傅修行多年。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对捉妖除魔之术尤为痴迷。每日天不亮,他便起床诵读道经,练习法术,渴望有朝一日能像师傅一样,下山降妖,护佑苍生。这日,师徒二人正在观中修行,忽然听闻附近村庄有妖怪作祟的消息。村民们被妖怪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不敢出门,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如今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姜炎听闻此事,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阅读全文

大唐鬼事-捉鬼小道士(21-31章)

大唐鬼事

第二十一章 余波未平

众人抬着昏迷的李如风,沿着来时的路返回玄都观。终南山的雾气已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山路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受伤的道士们相互搀扶着,虽面带疲惫,眼中却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 他们不仅成功阻止了蛇灵教的阴谋,还守护了长安的百姓,这份功绩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姜炎走在队伍最前方,手中握着从万蛇窟带出的桃木剑,剑身上的红光已渐渐褪去,恢复了往日的木质本色。他时不时回头看向被抬着的李如风,心中满是担忧。李如风体内的蛇毒虽被燃血符暂时压制,但燃尽精血的损伤非同小可,能否顺利苏醒,还是个未知数。回到玄都观时,已是黄昏时分。观内的道士们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众人归来,纷纷上...阅读全文

大唐鬼事-捉鬼小道士(11-20章)

大唐鬼事

第十一章 观内危机

姜炎和李如风一路疾奔,朝着玄都观的方向赶去。李如风肩膀上的伤口因为剧烈奔跑再次裂开,鲜血渗透了包扎的布条,每跑一步都传来钻心的疼痛,可他丝毫不敢放慢脚步,玄都观的安危牵动着他的心。姜炎紧紧跟在李如风身边,时不时伸手扶他一把,胸口的蜮鳞此刻微微发烫,红纹隐隐闪烁,像是在感知着玄都观的危险。沿途的景象越来越熟悉,离玄都观越来越近,可空气中的阴气也越来越重,甚至比在树林中遇到的还要浓烈。“师傅,你闻,空气中的阴气好重,玄都观恐怕真的出事了!” 姜炎语气焦急地说道,心中充满了担忧。李如风点点头,脸色凝重:“墨尘子这是声东击西,故意引我们去树林寻找阵眼,实则趁我们不在,对玄都观...阅读全文

大唐鬼事-捉鬼小道士(1-10章)

第一章 鬼市铃音*长安西市的夜雾总比别处浓些。姜炎攥着师傅李如风的道袍下摆,草鞋踩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珠带着股陈腐的鱼腥气。巳时三刻的梆子刚敲过,原本喧闹的市坊突然静得能听见檐角铜铃的颤音,唯有街角那片被灯笼照得泛红的雾气里,隐约传来市井叫卖声。“记住了,” 李如风的拂尘在雾中划出一道弧线,桃木柄上的 “阳平治都功印” 拓片微微发亮,“鬼市只认三种东西:天师符、艾草灰、活人的影子。等会儿无论看见什么,都别让影子离开自己脚边。”十六岁的姜炎用力点头,将腰间系着的艾虎香囊攥得更紧。那是端午时师傅用陈艾扎的,虎眼嵌着朱砂,据说能慑百魅。他三年前被遗弃在玄都观门口,李如风说他八字带阴,却有通玄之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