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帕寄相思意姜炎看着人影悲戚的模样,心中已然明白 —— 这怨灵的执念,是对夫君的思念。他轻声走上前,语气温和:“姑娘,你因寻找夫君,才在此停留不去,对吗?”人影听到声音,猛地转过身,看到姜炎时,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却并未攻击:“你是谁?为何能看到我?”“我是太史局的道士姜炎,专司化解天地间的怨念。” 姜炎停下脚步,举起手中的《玄都观伏魔录》,“我从这棺木的异动与你手中的手帕,感知到你的思念。你与夫君失散后病逝,未能见他最后一面,所以才在义庄停留,盼着他能来接你,对吗?”人影听到 “夫君失散” 四字,泪水从眼中滑落:“你说得没错。我叫柳娘,十年前与夫君路过长安,他说去买些干粮,却再也没回...阅读全文
大唐伏魔录(31-38章)
第三十一章 帕寄相思意姜炎看着人影悲戚的模样,心中已然明白 —— 这怨灵的执念,是对夫君的思念。他轻声走上前,语气温和:“姑娘,你因寻找夫君,才在此停留不去,对吗?”人影听到声音,猛地转过身,看到姜炎时,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却并未攻击:“你是谁?为何能看到我?”“我是太史局的道士姜炎,专司化解天地间的怨念。” 姜炎停下脚步,举起手中的《玄都观伏魔录》,“我从这棺木的异动与你手中的手帕,感知到你的思念。你与夫君失散后病逝,未能见他最后一面,所以才在义庄停留,盼着他能来接你,对吗?”人影听到 “夫君失散” 四字,泪水从眼中滑落:“你说得没错。我叫柳娘,十年前与夫君路过长安,他说去买些干粮,却再也没回...阅读全文
第十一章 慈恩寺钟异观星台等候五星的第三日,长安慈恩寺传来一桩怪事 —— 寺内那口历经三朝的青铜古钟,竟在深夜自行鸣响,钟声沉闷如泣,传遍半个长安城。更离奇的是,凡是听到钟声的人,第二日都会莫名流泪,想起过往的伤心事,连寺内的僧人都无法静心打坐,主持无奈之下,只好派人前往太史局请李淳风师徒前来查看。姜炎跟着李淳风赶到慈恩寺时,天刚蒙蒙亮。寺内香火依旧旺盛,却少了往日的宁静,不少香客红着眼眶,低声诉说着昨夜被钟声勾起的往事。主持领着师徒二人来到钟楼前,青铜古钟静静悬挂在横梁上,钟身布满了岁月留下的铜绿,钟口边缘却泛着淡淡的黑气,与西市皮影戏棚的妖气有几分相似,却更显厚重。“李太史,这古钟已有百余...
第一章 观星台异兆*麟德二年仲秋,长安太史局的观星台整夜亮着灯火。十八岁的姜炎正蹲在浑天黄道仪下,用鹿毛笔细细勾勒三重圆环的刻度,鼻尖沾着星砂也浑然不觉。台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他抬头时,只见师傅李淳风披着青色道袍,手里攥着卷《麟德历》手稿,银须上还沾着夜露。“师傅,《麟德历》的定朔算法可是成了?” 姜炎连忙起身,袖口扫落案上的算筹。这历法耗费师傅三年心血,前日刚呈给高宗皇帝,若能颁行,便能替代误差渐显的《戊寅元历》。李淳风却未答话,径直走到观星台中央的铜制浑仪前。他转动三辰仪的黄道环,指尖在 “房宿” 方位停顿:“昨夜观测,房四星本应呈勾状,此刻却散乱如碎玉。更奇的是,风力骤增三级,却无...

一、初入尘世,小试牛刀大唐盛世,天下初定,然而在这繁华背后,妖邪之物却也在暗处蠢蠢欲动。在远离长安的一座清幽山谷中,有一座古老的道观 —— 清风观。这里松柏环绕,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观中住着一位道骨仙风的道士姜成子,和他的小徒弟姜炎。姜炎自幼被姜成子收养在清风观,跟随师傅修行多年。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对捉妖除魔之术尤为痴迷。每日天不亮,他便起床诵读道经,练习法术,渴望有朝一日能像师傅一样,下山降妖,护佑苍生。这日,师徒二人正在观中修行,忽然听闻附近村庄有妖怪作祟的消息。村民们被妖怪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不敢出门,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如今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姜炎听闻此事,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期待,...

第一章 鬼市铃音*长安西市的夜雾总比别处浓些。姜炎攥着师傅李如风的道袍下摆,草鞋踩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的水珠带着股陈腐的鱼腥气。巳时三刻的梆子刚敲过,原本喧闹的市坊突然静得能听见檐角铜铃的颤音,唯有街角那片被灯笼照得泛红的雾气里,隐约传来市井叫卖声。“记住了,” 李如风的拂尘在雾中划出一道弧线,桃木柄上的 “阳平治都功印” 拓片微微发亮,“鬼市只认三种东西:天师符、艾草灰、活人的影子。等会儿无论看见什么,都别让影子离开自己脚边。”十六岁的姜炎用力点头,将腰间系着的艾虎香囊攥得更紧。那是端午时师傅用陈艾扎的,虎眼嵌着朱砂,据说能慑百魅。他三年前被遗弃在玄都观门口,李如风说他八字带阴,却有通玄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