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上百阴兵夜入凶宅,木匠尾随发现秘密,水井里暗藏杀机
在明朝洪武年间,郑有德是郑家村的一位木匠,这个村庄以郑姓为主,因此得名郑家村。
郑有德的三个儿子都学习了他的木匠手艺,这一家人为人诚实守信,所以附近的居民在打造家具时都愿意找他们帮忙。
随着儿子们年纪渐长,郑有德夫妻为了儿子们的婚事感到焦急。就在他们为儿子们的聘礼忧心忡忡的时候,一个老阿婆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同时也引发了一段关于父子夜遇阴兵的神秘故事。
神秘的王婆入村买地,郑有德父子受聘盖房
有一天,郑有德没有木匠活可干,清晨便背着锄头,走到离村子不远的山脚下耕地。在田间,他碰上了一位陌生的老阿婆,老阿婆满头白发,怀中抱着一只皮毛光亮的黑猫。
郑有德见到老人连忙上前行礼,并询问老阿婆是否需要帮助。老阿婆笑眯眯地说:
“郑木匠不必拘礼,我倒是认得你。我姓王,大家都叫我王婆。我有意在郑家村安家,想购买你家这块地建房,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块地大约有半亩大小,周围风景宜人,一条溪水在附近流淌。王婆开价高达20两银子,让郑有德颇感欣喜。然而,他还是友善地提醒王婆:
“老人,如果您想购地,我们村西面有一块地也很不错,离村子近,方便生活。我这块地靠近大山,常有猴子和野猪下山捣乱,可能给您的生活带来些许不便。”
老阿婆不以为意地摆摆手,“没关系,就算山精野怪来了,老婆子也不怕,我怀中这黑猫也可不是好惹的。只要你愿意卖,就成交吧。”
郑有德看见王婆表情坚定,却没有深究,因为镇上的一些富豪喜欢在乡下建造別墅,这不足为奇。这些家庭拥有众多仆人,住所坚固,对于山里的野生动物也不感到畏惧。考虑到这一点,郑有德也不再推脱,当天就把这块地出售给了王婆。
王婆买下地之后,很迅速地安排人送来了大量木料和青砖,并且请来了村里的泥瓦匠以及郑有德的父子帮忙搭建房屋。由于王婆出价优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座由青砖瓦瓯建成的房屋在山脚下屹立起来。
搬进新居后,王婆并不常与村里的人交往,时不时地消失三五天,使她的行踪变得十分神秘。村里的居民对此觉得她过于古怪,潜意识中开始远离她的居所,不愿与她交往。
然而,郑有德对此并不在乎。每个人的性格各异,不能单纯通过是否喜欢交际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考虑到王婆已经年迈,他时常吩咐妻子送上一些鸡蛋点心等食物,希望能够照顾她。随着时间推移,两家的关系逐渐密切。
王婆也很慷慨,经常让家里的黑猫捕捉一些山鸡、野兔等猎物送给郑有德一家。后来,郑有德得知这些猎物都是黑猫的功劳,从此不再将它视为普通的家猫。
鬼节将至王婆说隐秘,郑有德救人得赠凶宅
时光如流水般在农历七月悠然流逝,在鬼节即将降临的前三天,傍晚时分,王婆亲临郑有德的家中。待宾客就座后,她注视着在座的众人开口说道:
“老身受你们一家照顾,心怀感激之情。眼下有一桩机缘降临,你们千万不可错失这绝佳机会。
镇上的李员外最近常患头痛难忍,周边名医束手无策,他在家门口张贴告示,悬赏百两银子寻找能治好他头痛的人。这头痛并非疾病所致,而与鲁班的秘法相关。因此,你前去必定能够解开谜底。”
郑有德听罢豁然开朗,言道:“既是祖师的秘法,同为木匠必有破解之法。只是李员外是否愿意相信我呢?如果他不信,我岂非白跑一趟?”
王婆笑容满面地说:
“你毋需过于担心,时机正好。李员外如今急于求医,只要有人说能够解除他痛苦,必会邀其入室一试。你解开秘法后,李员外必然感激涕零,这百两银子你可以不收,只向他索要那座城北的凶宅作为谢礼。
这座凶宅是他们家二十年前建造的,然而完工后却频繁发生怪异事件,家人常在夜间遭到鬼魂的戏弄。道士们多次除去鬼魂,但不久后又再生,因此李员外索性弃之不用。他们早已有心出售,可惜附近人家皆知其事,无人敢购。你向李员外提出请求,他必然愿意将其赠送予你。
当得房屋后,你和你父子可在鬼节那天入住凶宅,守候机缘降临。半夜时分,凶宅内将迎来一场契机,切勿惊慌,按照吩咐行事,之后那凶宅将再不受怪异事件干扰,你们一家也可在此安居。”
说罢,王婆迅速告别离去,怀中抱着黑猫。郑有德一家虽然心中疑虑重重,却也不敢深究太多。
那座城里的凶宅在周遭十里八乡广为人知,由于其凶名在外,附近的富户纷纷搬离,而周边却聚集了许多乞丐。宁可露宿街头,也不敢越墙进入那座大宅夜宿,可见众人对此地的畏惧之情。
王婆神秘身份惹猜疑,郑有德员外家破秘术
王婆告辞离去后,郑有德的大儿子率先开口说:
“爹,我觉得王婆说得挺有道理,但这凶宅的事情实在是不好说,我们一般人家能不能对付得了呢?”
其他两个儿子也跟着附和,对这件事情心存疑虑,毕竟关系到他们一家的安危,谨慎一些比较妥当。郑有德思索片刻后说道:
“暂时不论那凶宅的事,李员外的情况应该是真的。我们前去一试便知端的。至于王婆,她的身份确实有些神秘,看来也是个有来头的人。这类高人行事常常看重缘分,王婆既然这么说,我们就按她的吩咐去做吧。
人生就是风险与机遇共存的过程,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愿意冒风险,我们贫苦人家哪有这么好的事。那凶宅虽然有点邪门,但我们是木匠,身上有些道具也能够驱邪。如果真的不行,到时候就搬出来,也不过如此。
反之,如果能够得到那座房子,那对我们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事。不必过多言语,以免惹恼了王婆。大儿子,明天你跟我一起去城里,到时候看情况行事。”
第二天,郑有德带着大儿子来到了李员外的家门口。那里人声鼎沸,时不时有人被请进去,然后很快又被打发了出来。围观的人群看得出这些医者都未能解决李员外的头痛问题。
郑有德向门前的家丁说明了来意,果然如王婆所说,得知他是木匠之后,那家丁竟然将他们请进了屋里。显然,李员外已经被头痛折磨得无法忍受。
郑有德进入屋内后见到了李员外,并将王婆的建议详细陈述了一遍。李员外听罢半信半疑,但既然人已经进来,也不妨让他们试一试。于是,他把父子俩带到了自己的卧房,让他们检查了一番。
郑有德最终在床枕下的缝隙中找到了三根光亮的银针,上面施以鲁班秘术。这秘术专门伤及人的灵魂,正是因此李员外身上并无伤口,却夜夜头痛难忍。
李员外往常只求医生,没想到今日郑有德父子在这方面居然找到了症结。看到这些物证,李员外已信以大半,但结果如何,还需等他夜间入睡后才能揭晓。于是,他立即吩咐人安排郑有德父子的住处。
郑有德求凶宅惹人耻笑,富公子开局赌输赢
李员外当晚兴奋而忐忑地入睡,整夜沉睡直至第二天中午才醒来。醒来后,李员外感到神清气爽,他曾被折磨了一个月之久的头痛终于消失了。
府上的家人见员外康复,无不欢喜,李员外大喜过望,立即吩咐摆上了丰盛的饭菜,招待了郑有德父子。用完餐后,李员外开口说道:
“感谢郑木匠父子解除了我长时间的头痛之苦。我李家一向讲信用,按照榜单上的100两银子奖励给你们父子,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郑有德考虑到王婆的吩咐,毫不犹豫地说:“李员外,多谢您的慷慨奖励。听说您城北的大宅多年无人居住,不知是否能将此大宅赠予我。如果您愿意,那100两银子就不必再奖励了。”
对于其他宅子,李员外可能会生气,但对于这座凶宅,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这凶宅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心病,附近的人们嘲笑他无人敢买这座宅子。
李员外听到郑有德的请求后心中想:“20年了,这宅子总算有了新主人。”他表面上装作为难地说:
“郑木匠,你应该已经听说过那宅子的传言。我不想多说,但你刚刚治好了我的头痛,我就把这宅子送给你。但我担心城里的人们会说我不厚道,这对我李家的名声是不利的。”
郑有德明白李员外的心思,站起身对他施了一礼说:
“员外爷,请您千万不要这么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一家可就大占便宜了。等会儿我父子出门后,我们会向乡亲们解释清楚,说明是我再三请求员外才肯相赠的。这样一来,也算是员外爷的仁慈。”
李员外听后非常高兴,郑木匠显然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立即吩咐管家取出地契,派人和木匠父子一同到官府报备。从此以后,这座宅子就归郑家所有了。
郑有德父子不要赏银,而要凶宅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城中,众人听后纷纷摇头。这座大宅子谁不想要,但也要看是否有人有那个福气能住进去。因此,大家都觉得郑有德一家是糊涂了。
富家公子为了娱乐,甚至开设了赌盘。李员外得知后,派人压上了10两银子,赌郑有德会输。因为所有人都认为郑有德一家会输,所以赌他们赢的赔率非常高。然而,李员外竟然赢回了上千两银子。
亲戚朋友得知后都说他的好运回来了,李员外听了非常高兴。本来心痛送出宅子,现在建那房子的本钱已经全部收回,让他心情愉悦。至于这些事情都是后话了。
七月十四父子住鬼宅,半夜有幸得遇阴兵来
郑有德一家如愿得到了大宅,心中既高兴又忐忑。他们怀着期待,等待着王婆所说的解开凶宅谜团的机缘。时间在一家人焦急的等待中迅速流逝,终于迎来了鬼节。
在这一天,老人们纷纷吩咐孩子们早早回家,因为据说这天晚上百鬼出行,为了避免路上发生冲撞。然而,郑家父子却选择反其道而行,带上木匠工具,进入了那座凶宅中过夜。
夜晚的凶宅气氛比白天更加阴森,父子几人围坐在已经收拾好的一间房里交谈。他们时不时地将目光投向那敞开的门外,生怕错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他们的等待并没有白费,正如王婆所说,半夜时分,屋外的院子中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父子几人走出门一看,竟见到一支约有上百人的武装队伍。
这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队伍,穿着黑色铠甲,只有眼睛露出外面。看过去,队伍中的每个人都高大而威猛,散发出一种战场上的凶悍气息,直冲得父子四人心头一紧。
被这股气势冲击,郑有德父子竟然硬生生地后退了几步,身上不由得冒出了一些冷汗。想到王婆的嘱托,郑有德勉力镇定下内心的胆怯,当即对着面前的队伍行了一个大礼。
一个看起来像将领的男子意外地看着他们,开口说:“今夜是鬼节,你们竟然敢在这凶宅中过夜,胆子不小。今夜我们在此执行公务,你们最好离开,以免惹上麻烦。”
郑有德壮着胆子开口说:“将军,这座宅子是我家的产业,我父子受高人指点在此等候,准备解开这凶宅的谜团。今夜在这里遇到将军等士官,想必这就是我们一家的机缘,所以小民请求能够留下。”
将领听后仔细打量了几人,看到屋中的工具后明白了几人的身份。随后他向郑有德询问那位高人的样貌和身份,郑有德连忙将王婆的一切描述得清清楚楚。
得知王婆怀中抱着一只黑猫的情况后,将领笑着对身后的军队说:“原来是她老人家化身而来,果然对咱们阴兵的行动了如指掌。”
将领随后又对郑有德说:“你们听到了我们的谈话,知道了我们的身份。既然能够得到王婆的指点,也算是一场缘分。既然如此,我就告诉你们引起这凶宅祸患的源头。你们跟随我们前行,到时就能了解事情的原委。”
凶宅暗藏上百鬼魂,阴兵取井底异宝消祸端
郑有德父子四人欣喜若狂,紧随阴兵的队伍向前走去。很快,他们来到了一个花园的角落,只见那里绿树成荫,月光照射下,一口井中涌动着黑气,如同腾腾的烟雾。
这些黑气逐渐凝聚成人形,形状逐渐清晰,仿佛随时都会凝结成实体。阴兵将领挥手,数百阴兵挥动生锈的长矛,刺向翻腾的人形黑气。
黑气发出刺耳的尖叫声,许多黑气涌出,试图逃离阴兵的包围。然而,阴兵专克阴魂,这些鬼魂无处可逃。阴兵迅速将它们擒拿,并用一条黑色锁链将它们锁住,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串串站在地上的鬼魂。
锁住井中阴魂后,阴兵将领带着两名兵士跳入深井,约莫过了一刻钟,从井中升起。此刻他手中握着一枚通体黝黑的珠子。
一露面,阴兵将领手中的珠子立即让郑木匠父子感到四周温度骤降,寒意袭人。阳兵将领对他们说:“这是‘阴灵珠’,是天地生成的宝物。在它的影响下,这口水井成为了一个极阴之地,有助于阴魂增强魂体力量,因此各路鬼魂纷纷聚集于此。
道士难以根除连续而来的鬼魂,因为他们未找到引鬼的源头。只要阴灵珠在此,受其引导的鬼魂将源源不断地涌来。这些年来,鬼魂积聚愈发庞大,甚至有生成鬼王的趋势。当地感知到异常后上报,阎王命我们阴兵前来捉拿鬼魂,并将阴灵珠一同带回地府,以消除潜在的隐患。
尽管阴灵珠被夺走,但井中的阴气一时难以散去。你们日后需清除水井附近的树木和其他遮阳物,让阳光充分照射此地。大约一年左右,这处地方的阴气才能逐渐散去。
在此期间,即便有个别鬼魂闹事,也不会造成大碍。因为你们父子俱是木匠,手上的工具对鬼物有一定的威慑效果。王婆之前的告知也是考虑到你们的身份。”
阴兵带鬼魂回地府,王婆纸上留诗点名身份
父子俩听后方才恍然大悟,连忙施礼再次表示感谢。上百阴兵很快带着被锁成一串的鬼魂穿墙而过,随后消失在了茫茫的夜幕之中,完成任务的他们回地府复命去了。
郑有德全家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对大宅进行了精心修缮,按照阴兵的建议将水井旁的树木砍掉。随后,在住人的房屋门上挂起了墨斗。
这一系列的布置让这座多年来一直空置的大宅焕然一新,明亮宽敞,不再有昔日阴森的氛围。
一家人在王婆的指引下,在选定的吉日搬进了大宅。搬家当天吸引了附近许多人前来围观,虽有指点却无人敢踏足其中。郑有德一家也并不勉强,他们深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郑有德随后将大宅靠街的房间改建成几间铺面,开始经营起吃食和家具生意。因为他们一家住进了这个凶宅却平平安安,引来众人羡慕,生意自然是红火。三年过去,郑有德一家居然积攒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家中三个儿子也纷纷成家立业,大宅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不断增长的人气中,原本被视为凶宅的地方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郑有德一家深感王婆的恩德,他们曾想邀请王婆一同居住,但被王婆婉拒。她悄然离去,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一段诗句,透露了她的真实身份。诗句如下:
奈何桥边有孟婆,神通化身游人间。有缘遇到郑有德,买下地皮盖房屋。性子孤僻遭人忌,郑家良善把心宽。大宅一座表心意,阴兵出行化祸端。
郑有德一家阅读后恍然大悟,原来王婆是孟婆的神通化身,专为游历人间而来。郑有德富裕之后依然秉持善心,常常以一些财物帮助附近的贫苦家庭,以此回报孟婆对他们的深深关爱。
结语:
郑有德有幸遇到孟婆,日常对她倍加照顾,在她的引导下得到大宅,最终通过大宅致富。这一切起源于一个善字,大善小善都能成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