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男子善待老翁,老翁送他衣服,老翁:成亲时千万要穿上
神话故事:男子善待老翁,老翁送他衣服,老翁:成亲时千万要穿上
在明朝时期,刘家村的年轻小伙阿华,腰间别着锋利的砍柴刀,手提扁担,正匆匆忙忙地赶往山上。父亲最近卧病在床,母亲既要照顾他,又得操持家务,生活实在是太过辛苦。
阿华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勤劳善良、孝顺懂事的好青年。他心急如焚,希望能尽早砍好柴回家照顾父亲,分担母亲的负担。
走在山间小道上,阿华突然闻到一阵独特的香味,一种他从未闻过的。没过多久,他感到头晕目眩,要不是及时扶住路旁的一棵树坐下,恐怕他已经摔倒在路上了。
此刻,一位穿着灰袍的道士走过来。由于阿华并不认识这位道士,他并没有主动搭话。然而,道士径直来到阿华面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
阿华感到十分好奇,难道这位道士认识自己?或者是察觉到了他的不适?未等阿华开口,道士却皱起眉头说:“小兄弟,你是不是身体不适?我看你印堂发黑,可能会有灾难降临。”
虽然阿华对道士的话并不十分信任,但他确实感到头晕眼花,气力不济。阿华颇感惊讶,毕竟他是家中支柱,不能轻易倒下。于是,他迅速问道:“道长,你为何这么说?”
道士没有直接回答阿华的问题,而是环顾了一下周围山路,神秘地说:“小兄弟,这条路人来人往,不如跟我去一个清静的地方,如何?”
阿华原本就不舒服,见到道士慈眉善目,也没有什么异样,于是他强迫自己振作起来,道士则伸手扶着他,一同朝着旁边的树林走去。
“道长,请问您是何方高人?我好像没见过您,刚才为何说我有血光之灾?现在这里没人,还请您明示。”来到树林中央,阿华忍不住问道。
道士捻着胡须,拂尘抖动,用手指掐了一下,然后说:“小兄弟,实话告诉你,贫道是一名游方道士,四处行走,所以你没见过我。
既然我们有幸相遇,也算是有缘,我不是夸口,贫道对于天文地理、人生祸福都略知一二。我看你印堂发黑,脸色苍白,似乎被邪祟所累。
而这邪祟似乎相当强大,否则一个精壮的年轻人也不会如此难受。如果你体内的邪祟三天内不除去,怕是难逃一死。”
听到道长的话,阿华顿时生气了。这岂不是在威胁说自己会很快死去吗?他觉得道长说的话荒诞不经,似乎只是为了骗取他的钱财。
“道长,你仙风道骨,可别说些耸人听闻的话,难道你是来诅咒我会死不久吗?我告诉你,我现在身体硬朗得很,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邪祟入体。而且,我家穷得很,根本拿不出你想要的钱。” 阿华生气地说道。
道长笑了笑说:“小兄弟,别误会了,我并不是来索要你的钱的。我只是看你面色不佳,实在是心生怜悯,想要真心帮助你而已。
另外,我之所以说你有邪祟入体,纯粹是因为我的道行使然,感知到了你身上的异样。并非妄言陷害之意。你说你身体硬朗,不信的话可以试试,摇摇头,抬抬手,感受一下自己的状态。”
阿华对道长的解释半信半疑,但他确实感到刚才走进树林时自己的虚弱。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壮,他试着摇头、抬手,却发现头痛难忍,四肢无力。
对于道长所说的邪祟入体,阿华开始感到一丝紧张。在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后,他诚恳地向道长请教:“道长,如果你有办法解决,我愿意听从你的建议。毕竟我还有年老的父母需要照顾,请你帮帮我吧。”
“好的,阿华,你不必担心。我这里确实有解决之法,而且是对你百利而无一害的方法。只是不知你是否愿意相信。” 道长见阿华开始放下戒心,连忙说道。
“道长,既然你有把握,就请尽快施展法力吧。我怎么会不相信呢?”阿华再次弯腰行礼,表示出对道长的信任。道长见阿华态度坚决,也不再拖延,开始了自己的法术。
阿华坐下后,道长取出一张符纸,贴在阿华的身上。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桃木剑舞动间,身上的符纸散发出淡淡的光芒。突然间,道长高声呼喊:“哪里逃!”同时挥动拂尘,仿佛在击打虚空。
这番动作让阿华颇感疑惑,但由于道长表现出的真诚,他决定相信这位神秘的道长。过了一阵子,道长停下了动作,回到阿华身边说:“阿华,邪祟已被我除去,你试试现在的感觉。”
阿华摇了摇头,尝试了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现头晕目眩的症状消失了,浑身的乏力也不复存在。他欣喜若狂,连声道谢。
道长摆摆手,示意阿华不必太客气。然后他认真地告诉阿华:“邪祟已被我赶走,但要警惕,它可能还会回来。我是行走江湖的道士,不能一直留在此地,你需要采取更全面的防范措施。”
阿华听后神色一变,急忙问:“道长,请您指点一二,我定会严加防范,决不让邪祟再次附身。”
“阿华,邪祟常常顽强,有一丝残留的邪气仍在你体内。它或许会寻找机会再次缠上你。你可以尝试深呼吸,看看是否还有心绞痛的感觉。” 道长向阿华解释道。
道长沉声说:“放心,我早已谋划好了对策。三天后的傍晚,一位与你同样被邪祟侵袭的姑娘将经过你家门口。她与你有着今生的缘分。
因为你们身上都残留着邪祟,但你们体内的邪祟是相互克制的。只要你接纳那位姑娘,与她举行婚礼,我保证你们今后的生活将平安顺遂。”
阿华听得目瞪口呆。他的父亲染病已有两年之久,为了治病,家境早已一贫如洗。所以,他虽已年满二十二,却尚未娶妻。道长竟然说有一位姑娘与他有缘,这让他难以置信。
阿华几乎无法相信道长的言辞,但道长再次强调:“阿华,只需按照我的指示行事。三天后,你会在家门口遇到那位姑娘。当晚,你们就可成婚。这几天,你要先把新房准备好。”
道长说罢,飘然而去。阿华心中犹豫不决。结婚可是大事,不容草率。他不能委屈了那位陌生的姑娘,于是他并未前往砍柴,而是迅速回到家中。
阿华的母亲正在院子里忙碌,看到阿华这么早就回来,且手上空空如也,未带回砍柴,她忙问:“儿子,你今天怎么没去砍柴?为什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阿华匆忙将山上遇到道长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母亲一时又惊又喜。她惊讶于儿子身上居然有邪祟的残留,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道长的出现让阿华和他母亲既喜又惊。喜的是道长如此神通广大,不仅帮助阿华解决了劫难,还为他们安排了一门婚事。然而,他们对这一切的真实性心存疑虑。
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将情况告诉了阿华的父亲。他们没有向左邻右舍透露此事,只是简单地准备了一下婚房。家境贫困,而且他们无法确定那位姑娘是否真的会来。
“娘,我发现自己一身破旧的衣裳,如果那位姑娘真的到来,我该如何穿戴得体,与她成婚呢?不能穿着这身布满补丁的衣服吧?”阿华在将屋内外整理得井井有条后,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穿着问题。
阿华的母亲听到儿子的疑虑,突然提醒道:“儿啊,你忘了吗?就在几天前的中秋节,我们正在家庆祝时,有一位颓废的老翁来到了我们家。
我们邀请他共进晚餐,还留宿了一晚。老翁离开时送给了你一件外套,说是结婚时穿的。你难道忘了吗?若非你提及新衣,我也差点忘了这事。”
原来在几天前的中秋节,阿华的父亲身体稍有好转。阿华为了庆祝中秋,购置了美味佳肴,并备好了酒。正在他们准备享用午宴的时候,一位老翁蹒跚而至。阿华询问他找谁,却突然见老翁摔倒在院子里。
阿华二话不说,迅速将老翁搀扶回家,让父母一同前来了解老翁的情况。他们商议着是否去请大夫为老翁检查身体,但老翁却无力地说:“我没事,只是饿了。”
老翁饥饿难耐,阿华的母亲急忙端来一碗热粥,让老翁先填饱肚子。在享用了午餐后,老翁犹如饥饿已久,狼吞虎咽地品尝着酒菜,不时赞叹菜肴的美味。
结果,一家三口为庆祝中秋的团圆酒席,大半都被老翁一人吃光。善良的一家人并未责备老翁,反而对他表示同情,心生怜悯。他们意识到这位年迈的老翁可能孤苦无依,对生活感到困苦。
面对阿华一家三口的疑虑,老翁叹了口气,诉说道:“唉,老伴不久前去世,我原本是前往城里投奔儿子,共度中秋佳节,同时也想在城里安享晚年。
没想到,我的儿子竟然如此不孝,娶了媳妇竟忘了我这个老父亲。他对我百般刁难,让我无法忍受,于是我争吵后决定回家。
儿子不但未阻止我,还不给我一文钱。我悲愤之下,独自一人回到了这里。路过你们家门口时,闻到了美味的菜香,便忍不住走了进来。
我原本只是想讨口饭吃,没想到却因为饥饿晕倒了。抱歉给你们添了麻烦,但这一桌子的菜基本都被我吃光了。”
阿华连忙说:“老爷子,别担心,您开心吃就好。我不怪您,您的儿子确实太不孝顺了。要不要我带您去找他,好好理论一下?”
老翁匆匆道:“阿华,感谢你的好意。然而,强求无益,找他又有何意义呢?我自己有手有脚,身体硬朗,能自给自足。我并不指望他。”
阿华见老翁坚持如此,作为外人也不便多言。于是,他只好倒了杯茶,让老翁休息片刻,并询问老翁的住处,表示愿意送他回家。
然而,老翁称吃得太多,感觉有些撑,需要休息片刻。阿华便扶着老翁去自己的房间休息,不料老翁竟一觉睡到了傍晚。
阿华一家见老翁熟睡,想必这几天他经历了不少磨难,也不忍打扰老翁。因此,他们默许老翁在家用过晚餐。
晚饭时,老翁拿出自己的包袱,从中取出一件外套说:“真是让你们操心了,天色渐晚,我可能得在这里借宿一宿了。你们都是善良之人,我实在没什么可以报答的,这件衣服是我老伴在临终前亲手为我儿子制作的。
俗话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原本想将这衣服送给儿子。可他却嫌弃说习惯了绫罗绸缎,不要这一件。我想着把它送给阿华,或许将来结婚时能穿上,不知你们是否嫌弃?”
阿华连忙说:“老人家,哪里有嫌弃的道理?但这衣服既然是你儿子不要的,您不如典当了换点钱,能供您一段时间生活。您还是拿回去吧。”
老翁却坚持将衣服赠送给阿华,并多次嘱咐他,在结婚那天一定要穿上,才能确保婚礼顺利进行,否则可能会有危险。
阿华一家都感到奇怪,本想再次推辞,但老翁执意要送衣服给阿华。面对老翁的坚决,阿华无奈地接受了,让母亲妥善保管了这份礼物。
晚饭后,阿华安排老翁休息。然而,第二天一早,老翁的身影却在屋内外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家三口都感到十分奇怪,他们向村里的人打听,才得知老翁在一大早就独自离开了村庄。
由于婚事来得匆忙,阿华和他的母亲曾一度忘记了老翁赠送的衣服。但在想起这一特殊礼物后,阿华的母亲匆忙地去柜子里找出那套衣服,迫不及待地让阿华穿上。
果然,衣装烘托人的神采,阿华穿上这套衣服显得精神焕发,宛如一位英俊的新郎。全家人都为这套衣服的神奇效果感到惊讶。
然而,新娘何时到来呢?傍晚已过,夜幕降临,家里的灯光闪烁,可那位姑娘仍未现身。
阿华叹了口气说:“娘,咱别再等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们还是早点休息吧,爹身体不好,不能让他熬夜。”
“儿啊,再等等吧。姑娘来不来是次要的,关键是你的身体啊。你若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爹可怎么活啊?”阿华的母亲虽然有些泄气,但仍劝阿华再等片刻。
就在母子二人交谈的时候,院子里传来脚步声。阿华提着灯迅速走了出去,发现院子里多了一顶轿子。然而奇怪的是,轿夫放下轿子后匆匆离去。
阿华追赶却无济于事,只好返回院子,决定查看轿子里的情况。他来到轿子前,挑开帘子,发现里面坐着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
由于有红盖头遮掩,阿华未能看清姑娘的容貌。然而,姑娘主动解开盖头,显露出一位貌美如花、大约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
阿华将姑娘引入屋内,虽然全家人对姑娘并不认识,但见她容貌秀美,举止得体,俨然一位有教养的女子,大家欣喜若狂。
阿华的母亲好奇地问姑娘是如何知道他们家的,姑娘简单叙述了自己的经历,与阿华的遭遇颇为相似。她也是在遇到那位道长后,受其引导前来找阿华的。
然而,阿华对姑娘的姓氏、名字以及居住地产生了兴趣。姑娘只自称阿芳,然后遮掩了面容,表示不要耽搁了吉时,着急地让他们尽快拜堂成亲。这些问题等到第二天再详谈。
因为两人的联姻是为了彻底消除体内的邪祟,确保身体健康,所以一家三口顾不得太多,简单地进行了拜堂仪式,随后送入洞房。
阿华的父母交代了几句,便扶着有病的父亲回屋休息。阿华等父母都回屋后,带着阿芳进入了房间,夫妻二人共饮合卺酒,准备休息。
刚刚来到床边,阿华突然嗅到了曾在山上闻到的味道。他不禁倒在床上,但没有感到头晕或头痛,相反,他的神志清醒。只是,他无法动弹,无法睁开眼睛,也无法说话。
阿华心中叫苦不迭,不禁思索:道长明明说过拜堂成亲可以除去体内的邪祟,使身体恢复如初。为何此刻却如同被压制,头脑清醒,却动弹不得,眼睛不能睁开,口中无法言语?
就在这时,阿芳探测了一下阿华的鼻息,随后突然开口:“道长,你嘱咐我的事情我已经完成了,而且你说过不会伤害别人的性命。”
阿芳悲愤地哭诉:“为什么要欺骗我?为何阿华会死?我如今成了杀人的凶手,我该怎么活下去?”
道长冷笑一声:“阿芳,事到如今,我也没必要再隐瞒。阿华确实已经死了,他的父母也会昏迷一段时间。我让你嫁给阿华,唯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家中有我所需的宝贝。
只要你以后绝对听从我的命令,我可以保证你衣食无忧,过上富贵生活。但若你胆敢反抗,我会让你体内的毒蛊发作,你将生不如死。”
阿芳哀求道:“道长,为何如此残忍?阿华家贫苦,怎么可能有宝贝?而且我害了人,我无法逃脱责任。”
道长冷漠地说:“你难道真的以为阿华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吗?他已经死了,留在这里只会被控以谋杀罪,还不如跟着我去取得宝贝。我们悄悄离开,没有人会知道我们来过,你尽管放心。”
说罢,阿芳听到两人脚步声离开了屋子。而阿华则焦急地听着,担心着父母的安危,却动弹不得,只能听到声音却发不出任何声响。此时他还在纳闷,家里究竟有什么宝贝?
过了一段时间后,厨房传来激烈的打斗声,随后道长的惨叫声响起,然后一切陷入寂静,只剩下阿芳哀求的声音,仿佛在请求某人的帮助。阿华心急如焚,但仍然无法行动,只能默默聆听。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阿华,醒醒吧,睁开你的眼睛。”
风轻轻拂过,阿华感到微弱的风声,他的眼睛居然不再紧闭,透过屋里的灯光,他看到了一位老翁和一位吓得颤抖的阿芳。
阿华终于可以说话了,他急忙开口:“老人,是你吗?好几天不见,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我家?发生了什么事?
是你救了我吗?请你救救我的父母,我刚才听到道长说他们会昏迷一段时间,他们会没事吧?我父亲身体不好,怕折腾不起啊。
阿芳,为什么要害我?你到底是出于何种苦衷,居然听从了道长的安排?那个道长现在是怎么样了?我家究竟有什么宝贝?”
阿华将脑海中的疑问都一一表达,老翁微笑着说:“你别担心,一切已经处理好了,你的父母正在安稳地睡着。我们没事,你父亲明天醒来,病就会好转,还能喝到儿媳妇泡的药茶。”
原来那个自称道长的人是个冒牌货,实际上是一个憋宝人,他有一些特殊的本领,可以发现埋藏在各处的宝贝,同时也懂得一些邪术用来陷害人。
至于阿芳为何听从道长的安排,原来她被憋宝人所买下,后者假装道长,用邪术欺骗阿芳,谎称她身陷邪祟之中,命运与阿华交织,只要拜堂成亲并在合卺酒中放些东西,她和阿华就都能平安无事。
老翁继续讲述,阿华家中真的有宝贝,藏在厨房的一个地窖里。这个地窖中有个古老的枯井,因年代久远而被掩埋,无人知晓。
枯井中竟然埋藏了许多珍贵宝贝,憋宝人发现后动起歹心,知道不能强行取走,因一方面担心引起生命危险和官府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担心引来其他憋宝人的觊觎。
于是,憋宝人便选择假装仁慈,从牙婆手中买下阿芳,实则给她下了毒蛊,编造谎言说她被邪祟侵扰,指使她嫁给阿华。只要完成拜堂成亲,并在洞房之后的合卺酒中下手,阿芳和阿华便能逍遥无虞。
然而,憋宝人并未真正打算让阿芳和阿华成为夫妻,他的计划只是获取宝贝后,带着阿芳迅速离开,继续他的欺诈行径。
然而,这一切都逃不过老翁的眼睛。他早就预见到了善良的阿华和他的父母会遭遇一场劫难,因此在几天前就送给了阿华一件特殊的衣服。
阿华穿上这件衣服后,身体百毒不侵,因此他喝了合卺酒后毫发无伤。然而,这件衣服也让阿华感到身体像是被压制一般,动弹不得,睁不开眼睛,甚至无法发声。
憋宝人看着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准备前往厨房取走宝贝。然而,老翁早已在等候,迅速制服了憋宝人,让他昏迷不醒,以便将其交由官府处理。
得知情况的阿芳意识到自己被利用,立刻跪地磕头请求原谅。她含泪告白:“老人,阿华,我真的被骗了。从小父母双亡,被牙婆买下。
她一直想高价卖掉我,但一直没找到买家。后来遇到了那个道长,他花了二百两将我买下,还说会给我一个美好的姻缘。我当时感激涕零,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阴险,险些让我成为害了阿华性命的罪人。希望老人鉴于我是受骗之人,能够宽恕我。”
老翁转向阿华询问:“阿华,你和阿芳已经拜堂成亲,你是否愿意原谅阿芳,与她成为真正的夫妻?她也是一个受害的孩子啊。”
阿华连忙回应:“老人,如果阿芳真的如你和她所说,是被那个道长蒙蔽和欺骗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原谅她呢?”
“何况我们已经成亲,她是我的妻子,我怎么忍心抛弃她呢?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呢?”阿芳没有想到阿华如此善良和通情达理,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原谅自己。正当她犹豫之际,老翁笑了笑说:“阿芳,还不谢过你的相公?”
阿芳赶紧向阿华道谢,老翁接着说:“阿华,你厨房地窖中有个埋葬的枯井,枯井中的宝贝,你打算如何处理?准备今晚就挖出来吗?”
阿华一家虽然生活拮据,但阿华一直被教导着财富突然暴涨并非好兆头。他犹豫不决之际,阿芳提出:“相公,那宝贝险些夺去了你的性命。我们有手有脚,可以勉力维持生计,咱们不能过于贪心。
不如听老人家的建议,让他帮我们处理这些宝贝。他看起来经验丰富,而且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憋宝人,或许他会有不凡的智慧。”
阿华赞同阿芳的建议,老翁微笑着说:“你们才刚刚结为夫妻,就已经体现出了互相迁就的美好品质。如果你们听从我的建议,我将会为你们留下一些宝贝以改善生活,余下的我会出面处理,帮助穷苦百姓,你们认为如何?”
“老人,我们听从你的建议,只是你到底是谁呢?上次你只说了你姓张,也没告诉我们你家住在哪里。还有,你说的你儿子的事情是真实的吗?”阿华问道。
老翁笑了笑,答道:“我儿子的事情是虚构的,但这世上却真的有那样不孝的儿子。至于我是谁,一会儿你们就会知道了。”
老翁说完,领着阿华夫妻前往厨房。老翁手一挥,厨房地窖中珠宝黄金顿时涌出,金光灿烂,令人眼花缭乱。
老翁为阿华夫妇留下了一百两黄金,然后轻松地将憋宝人提了起来,走到院子里,高声呼唤:“驴儿,快来。”
随着一声呼唤,月光下,一头毛驴从天而降。老翁骑上毛驴,向着阿华夫妇挥了挥手,然后飘然而去。
阿华夫妇连忙俯伏在地,磕头谢恩,齐声感激地说:“感谢张果老的大恩大德!”
次日晨光初现,阿华的父母从昏迷中苏醒,阿华的父亲竟然奇迹般康复了。当听到阿华夫妇讲述昨夜的奇遇时,阿华的父母又惊又喜,纷纷向空中叩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此后,阿华和阿芳投资购置了产业,他们的夫妻关系更加深厚,共同育有儿女,孝顺父母,行善积德,同时慷慨周济贫苦。这一切让他们享受到了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