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荒年捡古董(14-17章)

第十四章 战火情缘终成眷属,联营同心共护家园*联营的阳光格外明媚,树梢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喜事助兴。自从林砚和赵灵儿定下婚期,整个联营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百姓们自发地帮忙筹备婚礼,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沈文轩自告奋勇当了婚礼司仪,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他拉着几个识字的百姓,在联营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简陋却喜庆的喜台,喜台上挂着红绸,贴着 “囍” 字,还摆上了从藏兵洞找到的古朴花瓶,里面插着山里采摘的野花,别有一番风味。“赵姑娘,你看这喜台怎么样?” 沈文轩得意地说道,“我参考了古籍上的记载,按照唐代的婚礼规制布置的,既隆重又不失典雅!”赵灵儿看着喜台上歪歪扭扭的 “囍” 字...阅读全文

我在明末荒年捡古董(10-13章)

第十章 西安府潜行遇险,乾陵碑前解秘纹*“啊!”独眼龙胸口鲜血喷涌,难以置信地低头看着插入心脏的短匕,眼中的凶光渐渐涣散。他踉跄着后退两步,轰然倒地,气绝身亡。剩下的山贼见寨主被杀,顿时乱作一团,哪里还有心思厮杀,纷纷扔下兵器,朝着山寨深处逃窜。赵灵儿还要去追,被林砚一把拉住:“别追了,我们赶紧跟王虎、沈文轩汇合,尽快离开这里。”“好。” 赵灵儿点了点头,看着地上独眼龙的尸体,啐了一口,“活该!谁让他出尔反尔!”两人快步朝着山下跑去,没过多久,就看到了王虎和沈文轩。沈文轩正坐在一棵大树下,大口喘着粗气,脸上满是惊恐,看到林砚和赵灵儿平安归来,才松了一口气:“林先生,赵姑娘,你们没事吧?刚才可...阅读全文

我在明末荒年捡古董(7-9章)

第七章 乾陵秘图引笑料,烽火联营巧破局*指挥棚里的油灯忽明忽暗,映得林砚手中的凤纹玉佩泛着温润的光。赵灵儿凑在旁边,鼻尖几乎要碰到玉佩,一双大眼睛瞪得溜圆,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吹跑了什么秘密。“‘长安故址,乾陵秘藏’,” 赵灵儿跟着念了一遍,挠了挠头,“长安故址我知道,就是现在的西安府呗?可这乾陵秘藏,到底藏在乾陵哪个角落啊?总不能让我们拿着这玉佩,在山里瞎刨吧?”林砚笑了笑,指尖在玉佩内壁轻轻摩挲:“没那么简单。你看这玉佩的边缘,除了之前的缝隙,还有几个极细微的凹槽,像是对应着某种方位。我猜,这玉佩应该是一把‘钥匙’,需要找到乾陵外的某个参照物,才能确定地宫入口。”“参照物?” 赵灵儿眼...阅读全文

我在明末荒年捡古董(4-6章)

第四章 凤纹玉佩藏玄机,荒村遭遇闯字旗*中年男人颤抖着将玉佩递到林砚手中,指尖的薄茧蹭过玉佩温润的白玉表面,留下几道淡淡的痕迹。林砚接过玉佩的瞬间,便感觉到入手微凉,质地细腻如凝脂,绝非寻常和田玉可比 —— 这是唐代宫廷常用的羊脂白玉,在后世的拍卖会上,光是原料就价值不菲,更何况上面还雕刻着工艺精湛的凤纹。他借着正午的阳光仔细端详,玉佩长约五厘米,宽三厘米,边缘打磨得圆润光滑,凤凰昂首展翅,尾羽舒展,每一根羽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采用的是唐代独有的 “镂空透雕” 技法,凤凰的眼睛处还巧妙地运用了 “俏色”,将玉料中一点天然的赤褐色化为凤眼,栩栩如生。更让林砚惊喜的是,玉佩的背面刻着一行极小的篆...阅读全文

我在明末荒年捡古董(1-3章)

第一章 黄土里的青花*“咳…… 咳……”喉咙里像吞了把滚烫的沙子,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痛感。林砚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文物修复工作室,而是低矮破败的土坯房,屋顶糊着的秸秆已经发黑,几处破洞漏下刺眼的阳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身下是硬邦邦的土炕,铺着一层散发着霉味的干草,身上盖着的 “被子” 薄得像一片枯叶,摸上去糙得能磨掉皮。“水…… 水……”一个沙哑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林砚侧过头,看见一个面黄肌瘦的老太太蜷缩在炕角,颧骨高耸,嘴唇干裂起皮,眼窝深陷得像两个黑洞。老太太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身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这不是他的奶奶。林砚的心脏骤然紧缩,一段陌生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 —...阅读全文

寒门崛起:博士种田养家记(16-20章)

第十六章 铁证初成拘恶党废窑的血腥味与药味交织着,被夜风卷出很远。王渊靠在残破的窑壁上,肩头的伤口还在渗血,顺着黑色劲装的布料往下淌,在地面积成一小滩暗红。周文渊带来的医官正蹲在他面前,小心翼翼地剪开染血的衣物,用烈酒清洗伤口,疼得王渊额头青筋直跳,却始终咬着牙没哼一声。“王少卿,您这伤口颇深,幸好没伤及骨头。” 医官一边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一边说道,“接下来几日要好好静养,不可再动武,也不能沾水,否则容易感染。”苏凝霜站在一旁,眼眶通红,手中攥着一方干净的手帕,几次想上前,又怕打扰医官处理伤口。直到医官包扎完毕,她才快步上前,将手帕递到王渊手中,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夫君,疼吗?”王渊接过手帕,...阅读全文

寒门崛起:博士种田养家记(11-15章)

第十一章 晨露未晞谋定行天还未亮,京城的上空还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周文渊安排的这座宅院便已透出微光。王渊披衣起身,动作轻缓,生怕惊扰了隔壁房间的苏凝霜。他走到窗边,推开半扇窗,晨间的凉意夹杂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让他混沌的思绪瞬间清明了几分。今日是面圣前的最后一日,心中的紧迫感如同窗外渐浓的天光,一点点蔓延开来。王渊没有立刻唤丫鬟备早膳,而是走到庭院中,借着熹微的晨光,再次练习起宫廷礼仪。他挺直脊背,双手交叠于身前,迈着沉稳的步伐在庭院中缓缓行走。每一步的距离、抬脚的高度、落脚的轻重,都严格遵循着礼仪官的教导。行至庭院中央,他停下脚步,缓缓躬身,行三叩九拜之礼。弯腰的角度、叩首的力度、起身的...阅读全文

寒门崛起:博士种田养家记(6-10章)

第六章 漕运惊涛遇医仙红薯与玉米的推广,如一场甘霖,滋润了大靖王朝的广袤土地。青禾县的成功案例很快传遍江南,各州府纷纷派人前来学习种植技术,王渊编写的《高产作物种植图谱》被奉为圭臬,甚至传入了京城,引起了朝堂的关注。这日,渊然商行的总店刚开门,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 三名身着青色官服、腰佩金鱼袋的官员,为首的是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眼神锐利如鹰,正是户部侍郎周文渊。周文渊奉皇帝之命,南下考察高产作物的推广情况,第一站便直奔青禾县。王渊接到通报时,正在后院的实验室里调试新发明的脱粒机,听闻京城官员到访,连忙整理衣袍迎了出去。“草民王渊,见过大人!” 王渊拱手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周文渊上...阅读全文

寒门崛起:博士种田养家记(1-5章)

第一章 魂穿败家子惊雷如裂帛,劈开实验室穹顶的瞬间,王渊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新型钛合金的应力参数。淡蓝色的电弧在合金样本上跳跃,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刷新,他鼻尖萦绕着金属灼烧的焦糊味,指尖还残留着游标卡尺冰凉的触感。作为国内顶尖的机械材料双博士,他刚三十岁就主持了三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前途无量,可此刻,剧烈的电流顺着仪器席卷全身,意识在剧痛中瞬间沉沦,最后映入眼帘的,是实验室天花板轰然坠落的钢筋水泥。“咳…… 咳咳……”刺骨的寒意和呛人的霉味猛地将王渊从混沌中拽回。他费力地睁开沉重的眼皮,视线模糊一片,过了许久才勉强聚焦。入目是发黑的茅草屋顶,几根枯朽的木梁摇摇欲坠,梁上挂着蛛网和几串干瘪的玉米棒子...阅读全文

大梁炎王(13-15章)

第十三章 京城风云,血债血偿*雁门关的晨光刺破云层时,姜炎已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整装待发。郭秋言一身银甲,手持长枪,立于队伍左侧;楚清瑶挎着药箱,站在城门下,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林墨真身着黑衣,面罩轻纱,骑在黑马之上,身影融入晨雾,似远似近;唐小婉率领暗线,分布在队伍四周,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姜炎,此去京城,路途凶险,李斯必然会设下埋伏,你一定要小心。” 郭镇握着姜炎的手,语气沉重,“老夫已上书圣上,详述李斯罪行,但李斯党羽遍布朝野,恐怕难以立刻见效。你到了京城,务必先联系朝中忠良,再设法面圣。”姜炎点头,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大人放心,我已有万全之策。此去京城,不仅要扳倒李斯,还要为我父母报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