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嫌弃丑妻,一次土匪进村抢掠,他发现丑妻竟是公主

民间故事:男子嫌弃丑妻,一次土匪进村抢掠,他发现丑妻竟是公主明朝万历年间,梅山镇龙口村有一个自视清高的书生叫王伦,他出生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却屡次参加科举未中,最后生活过得穷困潦倒,人到三十还未娶妻。王伦的父亲王石曾是龙口村第一个秀才,那时候王家在村里还算是富裕人家。只是王石身体多恙,在村里教了几年书,便一病不起,终日只能在床上度日。王伦从小被父亲严加管教,希望他将来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天不遂人愿,王伦连续几年参加县试都未中第,因此只能被称为书生。天下哪个父亲不想自己的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要说王伦读书不用功倒也不是,他五岁就能倒背《四书五经》,九岁便可以作诗,其水平连父亲王石也...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墓地却被大蛇霸占,道士说它是在救你们

民间故事:男子上山葬父,墓地却被大蛇霸占,道士说它是在救你们明朝天启年间,清平县往二十里处有个湾水村,村子与四村相邻,东临曲江村,西接王司公村,南靠里仁村,北通洪溪村。这几个村子地处中低山区,山脉连绵起伏,这里的房屋大多数都是木头搭建,因此住在这里的村民都会做一些木匠的手艺活。张耳就是湾水村人,他祖上几辈都是建造师,在那个时候也叫大匠,和传统的木匠是有区别的。木匠一般负责施工建造,而大匠就是那些古建筑背后的设计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勾画出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房屋。中国第一位建筑师便是有巢氏,他是昊英氏之后的又一位远古时代部落首领。当年因为人少而禽兽众,所以为了防御野兽侵害,有巢氏便教子民构木为巢以...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娶亲,发现妻子喜欢吃鱼,他半夜撒网竟捕到金鲤鱼

民间故事:男子娶亲,发现妻子喜欢吃鱼,他半夜撒网竟捕到金鲤鱼春秋战国时期,成武县位于太行山与沂蒙山脉构成的狭道之中,附近有东渔河、万福河、大沙河三条黄河支流。因此这里的人世代都靠打鱼为生,日子虽说不富裕,但只要手脚勤快一些,衣食倒也不愁。在成武县有个孙老汉,他勤劳朴实,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河边捕鱼,练就了一手撒网的好本领,每次收网都不会落空。有人说孙老汉聪明,善于投机和钻研,每次捕到鱼再撒网时都会在渔网里留一条鱼。别人问为什么这样做,孙老汉说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因此捕鱼也得给这些鱼留一线生机。其实我们都知道孙老汉说的是玩笑话,他之所以放一条鱼回去,大概是因为用这条鱼引诱其他鱼过来。这个道理就像老一辈...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错杀家中黑狗,夜里黑狗托梦:多谢主人救命之恩

民间故事:男子错杀家中黑狗,夜里黑狗托梦:多谢主人救命之恩明朝万历年间,成都府灌县往西南方向有一座青城山,在青城山脚下住着一个猎户叫杨勋,他长相高大,外表粗狂,内心却是一个真挚善良的人。离青城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白石村,村里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如今剩下的青年壮汉不多了。不过自从杨勋来到这青城山后,白石村的境况才有所好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白石村的村民靠山吃山,那些青年壮汉常年在山中打猎,起初都是满载而归,可是外山猎物少了,再往深山去,就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每次那些打猎的人进了深山都是有去无回,开始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深山里逃出了一个猎户叫马二宝,他对白石村的村民...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儿子嫌弃父亲是乞丐,不让进家门,父亲只好亮出真身份

民间故事:儿子嫌弃父亲是乞丐,不让进家门,父亲只好亮出真身份明朝时期,安庆府怀宁县有一个富商叫薛志,家里几代人都是开绸布庄的,因此积攒了万贯家财,成为怀宁县的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自从妻子病故后,薛志一直忙于生意没有续弦,因此到了四十岁还是孤家寡人。人到中年的薛志,开始有些焦虑,纵使自己富甲一方,挣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可是等他百年之后,依然是尘归尘,土归土,谁来继承自己的家业呢?想到这些,薛志开始放下生意,将布庄和店铺都交给自己最信任的马六去打理。马六是六岁那年逃难来到怀宁县,在快要饿死的时候被薛志所救。他本名叫马猴儿,薛志嫌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给他取名为马六。自从薛志认了马六做干儿子,他的生...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准备睡觉,邻村妇人半夜敲门,妇人说快躲到猪棚里

民间故事:男子准备睡觉,邻村妇人半夜敲门,妇人说快躲到猪棚里明朝嘉靖年间,太湖县天华镇往西二十里处有一个平岭村,今天村里非常热闹,因为村口来了一个叫赵四的补锅匠,他的吆喝声把村里那些妇女都招了过来。赵四补锅的手艺传承他的爷爷,常年都在外面走村串巷地谋生活。经常会看到他挑着一副旧担子,一头是一方矮小的风箱,另一头是一只粗涩的竹筐,然后在竹筐里放两三把锤子、几斤煤块,还有一堆碎铁片和四五块手掌大的碎布。别小看这些零碎的小东西,对于一个补锅匠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安身立命的家伙,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到了村里需要吆喝才能告诉乡亲们补锅匠来了,于是赵四一只手拿一个脸盆,另一只手拿一截小木棒,边走边“砰砰”...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木匠吃丧宴,村长敬酒时对他说,假装喝醉酒快逃走

民间故事:木匠吃丧宴,村长敬酒时对他说,假装喝醉酒快逃走明朝万历时期,马武镇平桥村有一个贺老汉,他早年间是一个木匠,后来为了生计到镇上开了一间棺材铺。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不少老人为了给子孙省一口粮食,最后丢了性命。可是那些老人去世,家里的孝子贤孙总要买一副棺材将他们好生安葬。那一年,城里的棺材铺老板都坐地起价,可是贺老汉却没有。他觉得做生意钱没个够的,但是得讲良心。因此贺老汉卖出去的棺材一分钱没涨,还答应让穷人先赊账,毕竟人去世后要入土为安,总不能因为没棺材耽误了下葬。这件事以后,镇上那些乡亲们都念着贺老汉的恩情,所以后来哪家有人去世,他们都会过来定一副棺材。只是贺老汉年纪大了忙不过来,便招了两...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放生花蛇,花蛇父亲夜里托梦说,有危险快躲床底下

民间故事:男子放生花蛇,花蛇父亲夜里托梦说,有危险快躲床底下明朝嘉靖年间,在青山湾的西岸、太清宫的北侧,有一个叫青山的村子。村里的房屋临海依山而建,乡亲们世代都以打渔为生。青山村的村名大多数都是林姓,虽同为一氏族,不过却有上林、下林之分。据老一辈说,这样区分是因为尊重林姓的职级和族长身份,于是称其为上林。另外也可以区分林姓之间的血缘关系,以便相互通婚又不违传统礼法。林海杉就是地地道道的青山村人,他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母亲生他之前就得了一场大病,后来生下他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小时候他经常会问爷爷自己的父亲去哪儿了,爷爷则指着崂山的方向说道:“一盏青灯伴古佛,半为修行半入魔。”原来他的父亲林志华,当...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阿婆去接生,路上遇见母蛇难产,她举手之劳却救了自己

民间故事:阿婆去接生,路上遇见母蛇难产,她举手之劳却救了自己明朝嘉靖时期,长清县万德镇有一个稳婆年轻时候叫阿朱,后来年纪大了,那些年轻姑娘觉得叫阿朱多少有些不礼貌,于是便改叫朱大姑。朱大姑这辈子没有孩子,接生的手艺非常厉害,十里八乡哪家媳妇生孩子,都会恭敬地请她去接生。乡亲们都知道朱大姑心善,在她手里接生的产妇能少受些苦,孩子也能够平安无事。而且她经常免费帮穷人家接生,村民都对她感恩戴德。不过有一点大家很好奇,朱大姑四十多岁了,至今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子嗣更无从谈起。有人肯定会怀疑朱大姑要么是人老珠黄,要么就是歪鼻斜眼,不过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告诉你,朱大姑年轻时候是镇上有名的大美人,上门提亲...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买下骡子,回家后骡子口吐人言,晚上睡觉躲床底下

民间故事:男子买下骡子,回家后骡子口吐人言,晚上睡觉躲床底下明朝时期,邳县子武村有个秀才叫陈锡九,多次参加科举未中,家业逐渐衰败。不过他父亲陈子言曾是县里的名士,去世前给他定了一门婚事,对方是县里有钱有势的周家。这一天,他带着聘礼去周家提亲,却被周府的管家拦在了外面,冷眼相对道:“你走错了,这是周家大门。”陈锡九退了几步看了一下门头,确认就是父亲临终前说的人家,于是再次上前说道:“小生记得没错,贵府的老爷可是周仕贵?”“老爷也敢直呼,来人,给他赶出去!”周管家厉声一喝,从里面窜出来几个大汉直接将陈锡九抬着扔了出去。陈锡九被摔得七荤八素,他从包袱里拿出一张纸说道:“这是家父当初和周老爷白纸黑字签...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