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牛捞月

民间故事:老牛捞月从前有个小村子,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夫,名叫阿良。阿良虽然家境贫寒,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为人善良正直,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这年夏天,雨水特别多,阿良家的农田被雨水冲毁了不少,眼看到了秋收的时节,却颗粒无收。阿良心里发愁,想着得赶紧想个法子,不然一家人都得饿肚子。于是,他决定去山里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采些草药,拿到镇上换点钱。阿良的妻子秀儿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她拉着丈夫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当家的,山里路不好走,你可千万小心啊,早去早回,我和孩子都在家里等着你呢。”阿良拍了拍妻子的手,安慰道:“你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肯定平平安安回来。”阿良简单收拾了一下,带上干粮和水,便踏上了进山的路。...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男子山中饮泉水,道姑:你喝的是五谷神的口水

民间故事:男子山中饮泉水,道姑:你喝的是五谷神的口水何三变背着半袋糙米往青萝山爬,日头毒得能烙饼。这龟孙子山路他每月要走两趟,给道观里的姑姑送口粮。转过老槐树,听得“哗啦”水响,石缝里淌出股金灿灿的泉水,水面飘着三五根青黄麦穗。“怪事,上月来还没这泉眼。”何三变蹲下捧水,舌头刚沾水皮,甜津津的滋味直冲脑门。他咕咚咕咚灌了个饱,没瞧见水底沉着个巴掌大的金斗,斗沿刻着“丰”字。又走了一阵子,终于看到了那座道观。这道观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红墙青瓦,飞檐斗拱,透着一股子古朴的气息。门口,清虚道姑攥着把谷穗候着。这老道姑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活神仙,年轻时在宫里当过司农女官。“混小子!”道姑一谷穗抽在他背上,...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老头嘴碎害死人,路遇蛤蟆精被吃掉舌头,变成哑巴公

民间故事:老头嘴碎害死人,路遇蛤蟆精被吃掉舌头,变成哑巴公马家沟里流传句话:“宁听鬼哭嚎,不闻老马笑。”这老马头六十三岁,生着张活阎王的嘴,舌头比毒蛇信子还利害。去年春耕,村东李寡妇被他编排偷汉子,一气之下吊死在老槐树;前日赶集,他笑卖油郎长得像灶王爷私生子,害得小伙子砸了油担子。不仅如此,老马头连家人也不放过。这日傍晚,儿子大牛扛着柴火进门,裤腿上还沾着泥。老马头倚着门框嗑瓜子:“呦,这是上坟回来?灰头土脸跟坟堆里爬出来似的。”儿媳翠花端来热粥,他舀一勺泼在地上:“喂猪都嫌稀!米粒数得清,当老子是瞎子?”瓷碗“咣当”摔成八瓣,碎碴子溅到灶王爷画像上。大牛攥着柴刀的手直哆嗦:“爹,这都摔第七个碗了……”...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壁虱

「聊斋故事」壁虱青州府有个名叫徐大壮的年轻车夫,身形魁梧,浓眉大眼间透着一股坚毅之气。他家境贫寒,自幼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全靠他每日拉车挣那微薄的工钱维持生计。虽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徐大壮生性乐观豁达,且胆识过人,走南闯北间,练就了一身不惧鬼神的胆量。一日,徐大壮受主人差遣,去邻镇送一份紧急文书。路途遥远,待他办完事往回赶时,天色已然渐暗。行至一处荒野之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唯有一条蜿蜒小道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徐大壮又累又饿,双腿似灌了铅般沉重,心中只盼着能寻个地方歇息片刻。就在这时,他抬眼望见不远处有一座荒宅。月光洒在宅前,影影绰绰,那宅子三层高,周身被荒草荆棘环绕,足有一人多高,在夜色中...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老蝎精

聊斋故事:老蝎精徐州城内,有个名叫魏兴的年轻杂役,生得浓眉大眼,身材矫健,浑身透着一股英气。他自小习武,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一把长刀耍得虎虎生风,百步穿杨的箭术更是令人赞叹。不仅如此,魏兴还足智多谋,平日里邻里间遇到个难事,他总能想出些巧妙法子化解,因而备受大家敬重。每次出门,他都会在背上挎上那张心爱的弓箭,既是防身利器,也仿佛是他行走江湖的标志。这一日,上头交代了个紧急差事,让魏兴前往邻县送一份重要文书。路途遥远,魏兴不敢有丝毫懈怠,一路马不停蹄。待办完了事,归心似箭的他满心惦记着家中体弱多病的老母,脚下步伐愈发急促,恨不能即刻飞到家中小院,侍奉母亲左右。行至一座巍峨大山脚下,魏兴抬眼望去...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黑血精

聊斋故事:黑血精博昌县的集市上,人来人往,喧闹非凡。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个叫丁二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却不是因为什么光彩之事。丁二家中有几亩薄田,风调雨顺的年景下,倒也吃喝不愁。可他这人,品性实在有些不堪,尤其爱占便宜,那股子劲头,让街坊邻里都直摇头。每次买东西,甭管是针头线脑的小物件,还是稍贵些的家什,他都能在摊床前耗上大半天。只见他不紧不慢地站定,眼睛瞪得溜圆,口角流沫,滔滔不绝地与掌柜讨价还价,锱铢必较,非得争到掌柜的哭笑不得,无奈投降,把他打发走才肯罢休。去饭馆吃饭,他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占店家便宜。饭菜刚上桌,他闷头吃上一半,就突然变了脸色,伪装成受害者的模样,伸出筷子这儿指指、那儿点...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珍珠衫传奇

聊斋故事:珍珠衫传奇唐朝天宝年间,乱象未显,可对于一介书生谈一冬而言,生活的艰辛却如影随形。他蜗居在一间破旧的茅屋之中,家徒四壁,双亲早已离世,徒留他在这世间孤独飘零。谈一冬心中唯有一个执念,那便是科举入仕,为此他日夜苦读,焚膏继晷,那昏黄的烛火下,映照的是他满是坚毅的面庞。然而,命运好似总爱开玩笑,一次次科考,他都名落孙山,功名之路仿若隔着一层薄纱,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岁月匆匆,谈一冬已至不惑之年,却因家境贫寒,尚未娶妻,孤身一人的日子,愈发显得清冷孤寂。某个夜晚,万籁俱寂,唯有虫鸣在屋外低语。谈一冬正襟危坐于案前,就着如豆的灯火,沉浸在书卷的世界。忽然,一阵轻微的叩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鼹鼠精

聊斋故事:鼹鼠精在那长白县的偏远一隅,有个名叫董庵的秀才,身形清瘦,面容透着几分憔悴,却难掩眼中的执着之光。他家境贫寒,父母早早离世,只留下他孤苦伶仃地守着一间破旧茅屋,在这尘世中艰难求存。每日,董庵伴着晨曦微露而起,就着如豆的灯火苦读诗书,直至深夜。那昏黄的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满是坚毅的面庞,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命运的不甘。为了糊口,他不得不放下书生的清高,去集市帮人写书信,或是到庙里帮忙抄写经书,挣几个小钱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虽苦,可他心中有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考取功名,让祖先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自己也能摆脱这困窘,过上富足无忧的日子。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苦命的书生。一次次科考,他都...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蹭饭宰相

民间故事:蹭饭宰相北宋年间,洛阳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身材高大、风骨伟岸的年轻人,名叫张齐贤。他虽然家境贫寒,衣衫褴褛,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但骨子里却有一股不屈的傲气。村里人都说他是个怪人,明明饿得不行,却从不低头求人,反而总是一副豪气干云的模样。张齐贤常常自嘲:“我这辈子,怕是没吃过几顿饱饭。”他记忆最深的一顿饱饭,是在村里一户富人家的施食斋上吃的。那天,富人家设宴施舍穷人,张齐贤也去了。席上,他狼吞虎咽,吃了个半饱,但还是觉得不够。忽然,他瞥见富人家的房檐上挂着一块牛皮,心里一动,趁人不注意,偷偷取下来煮了吃。那一顿,他总算真正吃饱了,心满意足地摸着肚子,感叹道:“这牛皮,比山珍海味...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香根饼传奇

民间故事:香根饼传奇小荷已经不记得自己走了多久。脚下的草鞋早已磨破,露出血淋淋的脚趾。她抬头望了望天,灰蒙蒙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塌下来。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在这片荒原上显得格外刺耳。她的包袱里只剩下一双崭新的布鞋,那是要带给登州的表姐的。表姐在信中说,登州富庶,让她去投奔。可这一路走来,别说富庶,连个人影都见不着。沿途的村庄都空了,有的门前还躺着几具枯骨,她不敢多看,只能加快脚步。肚子又开始绞痛。她已经三天没吃过像样的东西了,偶尔能找到几根野草,嚼在嘴里又苦又涩。昨天她实在饿极了,抓了一把泥土塞进嘴里,可那泥土又干又硬,噎得她直咳嗽。远处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小荷浑身一颤。这荒原上...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