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失而复得的儿子

民间故事:失而复得的儿子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河县有个农民叫张老汉,和妻子勤勤恳恳地过日子,膝下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大儿子张明才三岁,小儿子还在襁褓中,整日咿咿呀呀,一家人虽说生活简朴,倒也充满了温馨。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两个孩子同时染上了痘疹。这痘疹在当时可是要命的病,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医问药,可还是没能留住小儿子的性命,小儿子不幸夭折了。而张明也病得奄奄一息,气息微弱。看着儿子毫无生气的模样,张老汉心灰意冷,觉得张明也没救了,便想着把两个孩子一起埋了,好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作伴。张老汉的妻子却怎么也不同意,她哭着、闹着,坚决阻止丈夫这么做。她满心期盼着儿子能好起来,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不想放弃。...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势利的岳父

民间故事:势利的岳父话说在明朝时期,湖北孝感县有个叫林昭然的人,林昭然的祖辈曾在汉阳府为官,之后便在属县落地生根。林昭然为人刚正不阿,通过科举考中了武魁状元,在京城担任官职。他和刑部侍郎林靖然同住在一处,两人同属林氏宗族,关系亲密得如同亲兄弟。林昭然四十岁了还没有子嗣,又眼见当时官场黑暗,宦官把持朝政,正直的官员难以立足,便毅然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他的妻子李氏常常劝他纳妾,好延续林家的香火。可林昭然却觉得,有没有孩子是上天注定的事情,自己至今无子,或许是在为官期间没能完全做到忠君爱国、革除弊病,并非靠纳妾就能解决。于是,他虔诚地向上天悔过,立下誓言,要多做善事。几年之后,李氏在四十五岁时生下一...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一鸡六命奇案

民间故事:一鸡六命奇案明朝末年,在闽中的宁洋县,有个宁静的小村落,村里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叫赵福,妻子是钱氏,夫妻二人皆是朴实善良的庄稼人。赵福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钱氏则操持家中大小事务,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赵福的母亲孙氏,已是暮年之人,身体孱弱,疾病缠身。钱氏对婆婆关怀备至,每日侍奉汤药,从无半点懈怠。家中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温馨和睦。不久前,钱氏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之中。孩子满月那天,赵福特意从集市上买了一只母鸡,打算给产后虚弱的钱氏补补身子。这日,母鸡刚下锅,还未煮熟,钱氏想着趁这功夫去溪边把积攒的脏衣服洗了。与此同时,赵福也扛着锄...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替考风波

民间故事:替考风波话说在清朝咸丰年间,江苏吴地有个读书人,名叫张生,一心扑在科举上,满脑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日埋头苦读儒家经典。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多次参加乡试,却屡屡名落孙山。但张生这人轴得很,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死活要参加会试。可参加会试得先中举人,考举人又得先考上秀才,张生连秀才都没捞着,这可咋整?好在张生家虽说不算大富大贵,倒也有几分产业。父母见儿子为了科举日渐消沉,心疼得不行,一咬牙,变卖了些田产,给他捐了个国子监监生的资格。张生得了这资格,那叫一个兴奋,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身穿官袍、光宗耀祖的样子。他麻溜地收拾行囊,奔赴京城,打算在会试时大展身手。到了京城,张生...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做官的丈夫

民间故事:做官的丈夫北宋熙宁年间,在汴河的一处渡口,有个名叫刘二的摆渡人。刘二为人极为小气吝啬,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对那些衣着朴素、家境贫寒的乘客满脸嫌弃,态度十分恶劣。 一日,阳光正好,微风轻拂着河面,泛起层层涟漪。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乡下妇人王氏来到了渡口,她手中挎着一个竹篮,神色焦急,显然是有急事要过江。她站在岸边,看着已经驶向江心的渡船,连忙挥手大声呼喊:“船家,快把船撑回来,我要过江!”然而,刘二正悠闲地坐在船头,嘴里哼着小曲儿,眼睛余光瞥见王氏那身土里土气的打扮,心中满是不屑,就像没听见她的呼喊一样,继续慢悠悠地划着船,丝毫没有回头的意思。王氏望着远去的渡船,心中暗自着急,眉头紧锁,...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调包计

民间故事:调包计明朝末年,泉州府有个做买卖的商人叫林福。这人老实厚道,做生意诚信为本,大家都夸他有长者的风范,为人处世让人十分敬重。有一回,他带着一百多两银子,打算前往南京采购布匹。林福到了沿山的码头,登上一艘客船。在船上,他碰到了一个心怀不轨的家伙,这人叫周德,周德谎称自己是兴化府人士,说话口音和林福家乡话有几分相似,这让林福一下就放松了警惕。在接下来同船的几天里,周德可会伪装了,对林福热情得很,两人聊得十分投机。日子久了,周德瞧出林福是个老实憨厚的人,心里就开始盘算着怎么骗他的钱。一天,周德跟林福说:“林兄,我打算在芜湖上岸去采买些货物,可手头的银子还没换成散碎的,带着整锭的银子不方便。我...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车夫发财

民间故事:车夫发财清朝道光年间,在应天府城,有个名叫赵平安的车夫,家境清苦,靠推车艰难维生,但他对母亲极为孝顺。赵平安父亲早逝,母亲孙氏因早年操劳过度,又因丈夫离世忧思成疾,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行动极为不便。赵平安每日辛苦推车,即便收入微薄,也坚持割肉给母亲吃,自己只喝稀粥裹腹。母亲心疼他,想着给他娶房媳妇,可无奈家中太穷,找了半年,也没有哪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有一天,西街的王三娘来家中做客,得知孙大娘的烦心事,便说起城外刘家有个叫秀姑的姑娘。秀姑因出过天花,脸上留了些麻子,腿脚也不利索,可她为人善良,十分孝顺。孙大娘听后,便请王三娘去说媒。刘父知道赵平安是个孝子,觉得他人品可靠,就答应了这门...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李家娘子奇案

民间故事:李家娘子奇案话说明朝时期,在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住着两个年轻人,李福和王强,他俩是多年的莫逆之交。有一次,李福找到王强,说南京的布生意好做,邀请他一同去南京卖布,王强欣然答应。前一天,两人找到船夫赵虎,谈好了租船事宜,约定次日清晨在船上集合出发。到了约定那天,天还没亮,大约四更时分,四周一片漆黑,寂静无声。李福早早来到船上,没想到赵虎见财起意,看四下无人,便悄悄把船撑到河中心的深处,趁李福不备,将他猛地推下船去。可怜李福就这样被淹死在河中,随后赵虎又若无其事地把船划回岸边,假装呼呼大睡。天刚蒙蒙亮,王强来到船上,喊了好几声,赵虎才装作刚睡醒的样子起身。两人左等右等,一直到吃完早饭,也不...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忘本的长工

民间故事:忘本的长工明朝末年,世道艰难,民生凋敝。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个叫李福的孩子,因家中排行老二,大家都习惯叫他“二娃”。李福家境贫寒,破旧的茅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一家几口人常常食不果腹。从懂事起,李福就开始给村里的富户当长工、打短工,小小年纪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这一年夏天,烈日高悬,大地被烤得滚烫。李福和几个伙计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看到了晌午,太阳愈发毒辣,众人早已饥肠辘辘,盼望着东家能早点送早饭来。终于,东家的小厮挑着担子慢悠悠地走来。几个伙计一看到饭食,就像饿狼看到了猎物一般,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李福也不甘落后,跑在最前面,满心想着能快点...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忘本的长工

民间故事:忘本的长工明朝末年,世道艰难,民生凋敝。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个叫李福的孩子,因家中排行老二,大家都习惯叫他“二娃”。李福家境贫寒,破旧的茅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一家几口人常常食不果腹。从懂事起,李福就开始给村里的富户当长工、打短工,小小年纪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这一年夏天,烈日高悬,大地被烤得滚烫。李福和几个伙计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看到了晌午,太阳愈发毒辣,众人早已饥肠辘辘,盼望着东家能早点送早饭来。终于,东家的小厮挑着担子慢悠悠地走来。几个伙计一看到饭食,就像饿狼看到了猎物一般,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李福也不甘落后,跑在最前面,满心想着能快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