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生之末日庇护:植物学家的生存抉择(11-20章)



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终章第四十一章 三年之约与文明新貌兽潮过后第三年,华夏联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清晨的阳光洒在夯土大道上,商队正满载着盐湖部的盐块、竹溪部的稻种和新加入的 “紫芋部” 的芋种,朝着联盟中心走去;蒙学棚早已扩建为 “蒙学堂”,十几间茅草屋整齐排列,孩子们捧着竹简朗读的声音,顺着风传到田埂上。姜炎牵着阿禾的手,走在新开辟的 “试验田” 里 —— 田里种着粟、稻、黄豆和紫芋,采用 “间种法”:粟和黄豆种在一起,黄豆的根能给粟提供养分,芋种则种在田埂边,充分利用土地。“今年试过间种后,粟的收成比去年多了一成,” 阿禾蹲下身,拨开粟穗,露出饱满的颗粒,“紫芋部的芋种也很耐旱...阅读全文
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续六第三十一章 青铜农具改良与 “耐磨法”春耕前的青铜工坊里,农组的阿禾捧着一把磨损严重的青铜犁来找黑铁:“这犁头才用了一个月,刃口就磨平了,翻地时总打滑,能不能做耐用点?” 黑铁接过犁头,看着钝掉的刃口,皱起眉 —— 之前的青铜犁虽比木犁好用,但刃口薄,遇到硬土块很容易磨损,确实得想办法改进。姜炎听说后,来到工坊,拿起青铜犁头反复查看:“刃口要加厚,还要在表面做‘耐磨层’。” 他想起现代金属表面处理的简易原理,提议在青铜液中加入少量 “黑铁矿砂”(白岩部在山地新发现的矿石,含铁矿砂),“黑铁矿砂能让青铜更坚硬,刃口就不容易磨平;另外,犁头的刃口做成‘弧形’,减少...阅读全文
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续四第二十一章 青铜鼎铸与工坊分工秋收后的工组窑场,黑铁正对着一堆破碎的青铜坯发愁 —— 他想做一个比陶罐更庄重的容器,用于联盟祭祀,可试了三次,青铜液倒进泥模后总会开裂,要么就是成型后表面坑洼不平。“姜炎,这青铜怎么就不听使唤呢?” 黑铁擦着脸上的炭灰,语气里满是挫败。姜炎拿起一块碎坯,对着阳光查看:“之前做犁头是实心的,容器是空心的,泥模得更结实,而且青铜液倒进去的速度要稳。” 他想起商周青铜鼎的铸造工艺,虽然简化,但核心原理相通 —— 先做 “内模外范”:用黏土做一个实心的鼎形内模,再在外面裹一层黏土做外范,外范上刻出花纹,然后从顶部的浇口倒入青铜液,冷却后...阅读全文
远古新纪元:姜炎的文明火种(续二第十一章 粟穗选种与龙骨水车秋阳洒在华夏联盟的农田上,金黄的粟穗压弯了秸秆,农妇们弯腰收割,陶镰在阳光下泛着浅灰的光。姜炎蹲在田埂上,手指捻起一粒粟米 —— 这是去年补种的早熟品种,颗粒却比原生粟瘦小,煮成粥后口感也粗糙。他眉头微皱:“要是能选出更饱满、更耐旱的粟种,明年的收成还能再涨三成。”次日清晨,姜炎带着石鳞和三个常负责耕种的农妇,走遍联盟的所有农田。他教大家如何筛选 “优种”:“要选秸秆粗壮、不倒伏的,粟穗要长,颗粒要沉 —— 你们看,这样的粟穗,握在手里能感觉到分量,脱粒后每粒都像小珍珠。” 他随手摘下几支粟穗,放在陶盘里比对,阳光透过粟壳,饱满的颗...阅读全文
序章 泉眼惊魂姜炎擦拭着额角的汗水,手电筒的光束在漆黑的山洞中颤抖。作为一名资深探险爱好者,他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洞穴 —— 岩壁上布满了闪烁着微弱荧光的晶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气息,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应该就在前面了。” 他喃喃自语,根据手中古地图的指引,这个神秘山洞的深处藏着一个传说中的泉眼。地图是他在一次古玩市场的偶然机会中淘到的,泛黄的羊皮纸上用晦涩的文字记载着泉眼有着 “穿梭时空之力”,起初他只当是古人的臆想,可随着深入山洞,越来越多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现象让他心中泛起一丝异样。脚下的路逐渐变得湿滑,手电筒的光束突然被一片水光吞噬。姜炎快步走上前,一个直径约两米的泉眼出现在眼前,泉...阅读全文
第五十一章 怒海抗倭 铁甲显威试航成功的第二天,泉州知府送来急报:三十艘倭寇快船聚集在泉州外海的澎湖列岛,准备突袭泉州港,抢夺即将运往北疆的粮草。姜炎立刻下令:“‘炎海一号’起航,前往澎湖列岛拦截倭寇!常遇春,你率五千步兵在泉州港布防,防止倭寇漏网登岸;苏云溪,带五名医疗学生随船出发,负责救治伤员;李秀莲,组织纺织作坊赶制更多火箭弹,用快船运往船上。”“炎海一号” 在蒸汽机的推动下,很快抵达澎湖列岛附近海域。瞭望哨突然大喊:“前方发现倭寇快船!大约三十艘,正朝着泉州方向行驶!”姜炎立刻下令:“后装炮瞄准倭寇快船集群,火箭炮准备齐射!”倭寇快船也发现了 “炎海一号”,为首的倭寇首领见是一艘铁甲舰...阅读全文
第四十一章 内燃机困局 双姝暖心安阳的冬夜来得早,工部作坊的灯火却亮到三更。姜炎趴在案上,手里攥着内燃机的零件,眉头拧成结 —— 缩小后的内燃机虽能塞进飞艇吊篮,却总在高速运转时过热停机,连换了三种散热方式都没用。案上的油灯烧了大半,他的眼底布满红血丝,指尖还沾着机油。“吱呀” 一声,作坊门被轻轻推开。李秀莲端着一个食盒走进来,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袄,鬓边沾了点雪粒:“外面下雪了,你还没吃饭吧?俺给你带了红薯粥,还有你爱吃的酱菜。”她把食盒放在案上,掀开盖子,热气带着红薯的甜香散开。见姜炎还盯着零件,她伸手轻轻揉了揉他的太阳穴:“别总盯着,眼睛该花了。俺给你缝了双棉手套,里面加了兔毛,你调试零件时...阅读全文
第三十一章 民生为本 技术新阶江战结束后,姜炎没有急着追击陈友谅,而是返回濠州,优先推进民生与技术研发 —— 他知道,炎盟的根基在百姓,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有学上、有医看,才能凝聚人心,长久发展。春耕时节,淮河沿岸的农田里一派忙碌。李秀莲带着工匠们,将蒸汽抽水机装在火车上,运到各个村落。这种抽水机用蒸汽机带动叶轮,能将河里的水抽到两丈高的水渠里,灌溉大片农田。一个老农看着水流进干裂的土地,激动得跪地磕头:“活菩萨啊!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机器,再也不怕旱天了!”李秀莲连忙扶起他:“老伯,这不是菩萨,是姜盟主和工匠们造的机器。以后咱们还会造更多机器,让种地更轻松,收的粮食更多。”她还在农田里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