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丢银奇案

 

民间故事:丢银奇案

明朝永乐年间,顺天府大兴县出了个叫李谦的官员。李谦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做事干练。因在地方上治理得力,政绩突出,被提拔为苏州知府。

到任不久,苏州遭遇严重旱灾与蝗灾,李谦心急如焚,一心扑在安抚百姓的事务上。闹蝗灾时,他不顾烈日炎炎,亲自带领百姓到田间地头督促捕杀蝗虫;旱灾发生后,他四处奔走,多方筹集物资赈济灾民。

在他的努力下,苏州百姓得以度过难关,保全性命。不仅如此,李谦善于审理疑难案件,思维缜密,明察秋毫,苏州百姓都尊称他为“李青天”。

且说在苏州下辖吴县,有个叫张生的年轻人,娶了温柔贤淑的妻子,二人生活节俭,靠着勤劳苦干,几年下来积攒了一笔小本钱。

一天,张生跟妻子商议:“你看咱们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根本没法发家致富,为子孙后代留下产业。再看看周围邻居,那些富起来的,不少都是靠经商成功的。我想着,把家里的东西抵押出去,换些银子,做些生意,碰碰运气。说不定能闯出一番事业。”

妻子听后,觉得丈夫想法可行,但又担心他独自外出经商经验不足,便说道:“你的想法挺好,可你没怎么出过远门,得找个可靠的人搭伴,我才放心。”

张生回答:“王福是我的远房表哥,为人忠厚老实。我听说他近期也要外出经商,就跟他商量一起去,他已经答应了。只是抵押财物换钱的事还没办妥,俗话说‘卖驴只为渡难关’,我明天去催催,打算十八号就出发。”夫妻二人商量妥当后,便开始筹备资金。

到了出发那天,张生和王福一同启程,前往广州做生意。也许是张生运气好,短短几年,就赚了几百两银子。

一天,张生思乡心切,便和一两个同乡收拾行囊准备返乡。一路上,他们白天同行,夜晚同宿,相互照应,十分小心。

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走到一条溪边,溪边柳树成荫,几人实在受不了暑气,便商量着到溪里洗个澡。

他们想着客店就在附近,洗完澡再慢慢去投宿,肯定无比惬意。而且这里距离家也就一天的路程,众人心情愉悦,在溪水中泡了很久,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月亮悄然升起。

他们匆忙上岸穿衣,收拾行李。张生口袋里的银子不小心掉在了地上,他扛起包袱就走,丝毫没察觉到包袱变轻了,完全忘了掉在岸边的银子。几人到客店后,畅饮了一整晚。

第二天,张生回到家,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只有衣物鞋袜,多年积攒的银子不翼而飞。他顿时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这一急,怒火攻心,竟一病不起,连续两三天滴水未进,气息奄奄,生命垂危。张生认定银子是同行的人偷了,根本不听对方解释。

第二天,他的妻子一纸诉状,以谋财害命的罪名,将王福等人告到知府李谦那里。李谦受理了此案,但还没来得及发公文到吴县抓人。

当晚,李谦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府衙的迎宾亭新挂了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寒士拾金”四个大字。

第二天,李谦跟夫人说起这个梦,疑惑道:“你说这梦是吉是凶?”夫人思索片刻说:“这梦说不定有什么深意。”

李谦说:“我曾读过一些典故,可这‘寒士拾金’,难道预示着有品德高尚的贫寒人士拾到了财物?”夫人摇摇头说:“梦境虚幻,难以捉摸,也许不是这个意思。”

早上,李谦在大堂处理公务,正准备发公文到吴县拘拿相关人员时,突然一群喜鹊在屋檐前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其中一只喜鹊嘴里叼着一张纸,飞到台阶下掉落。李谦吩咐衙役捡起纸张,只见上面写着一首五言诗:“身贫志不贫,心明如烛灯。本分应安守,贪财昧良心。”李谦一时不解其意,便将纸带回书房,贴在墙上。

王福和另一位同行者被知府拘拿后,各自呈上状词为自己辩解:“我们从广州一起回来,这是事实。张生辛苦积攒了银子,也是事实。我们虽为朋友,感情却胜似亲人,一路上相互扶持,共克艰难。再说,论家境,我们比张生富裕得多,怎么会贪图他那点银子呢?要是真想谋财,在路途上动手岂不是更方便,何必等到快到家时?张生生病时,我们还尽心尽力照顾他。这完全是冤枉,请大人明察。”

李谦听后,说道:“根据诉状,知晓此事的只有你们二人,一路同行的也是你们。即便不是你们偷的,现在张生因丢钱生命垂危,你们家境富裕,理应赔偿。要是他因此丧命,你们的罪名就更重了。”

两人连忙回应:“大人的吩咐,我们不敢违抗。我们愿意拿出银子接济他,但要是判我们赔偿,这不就坐实了‘谋财’的罪名吗?银子我们明天就送来。我们当初念及同乡情谊,带他一起经商,本想互利共赢,没想到却惹上这麻烦。不仅没得到感谢,还要花钱买个贼名,实在不甘心。”

起初,李谦受理此案时,本想严惩这两个同行者,以整治不良风气。但看到两人的辩词有理有据,又愿意赔偿银子,心中不免有些犹豫。

第二天,两人如约送来赔偿的银子,放在李谦的公案前。李谦暗中调查两人,发现他们家境殷实,祖辈都是善良本分之人。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他又怀疑张生的妻子是不是有外心,趁张生回家前偷走了银子。可调查后发现,张生的妻子品行端正,家中并无外人往来。而且张生一到家就发现银子丢失,显然是在途中丢失的。

李谦又怀疑张生是不是贪心不足,故意藏起银子,诬陷他人。

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将两人赔偿的银子封存起来,按照张生所说银子的数量和模样,用纸包好,让书吏送到张生家,试探虚实。

张生听说知府追回了银子,心情大好,病情也减轻了一半。他让妻子把银子拿过来查看。

书吏将银子送到卧房,张生一看,发现这些银子都不是自己的,便对书吏说:“这些银子都不是我的,我做买卖时银子成色不一,哪有这么规整的。”书吏回去后,将情况报告给李谦。

李谦听后,心想:“看来张生确实丢了银子,他为人还算老实。要是贪心之人,见到银子肯定会冒认。这银子肯定是那两人偷的,人心难测,绝不能轻易放过。”

于是,李谦下令对两人进行重责,并关进大牢,按照诉状判了重罪。

就在这时,守门的衙役来报,说李谦老家有个亲戚来访。

李谦将其请进府中,原来是一位名叫赵宇的穷书生。赵宇为人正直,心地坦荡,虽然家境贫寒,但从不贪图不义之财。

他衣着朴素,尽显贫寒之态。李谦念及他是自己的外甥,便将他请进内室,热情款待,询问家中长辈的情况,关切他旅途是否劳累,赵宇一一作答。

接着,赵宇对李谦说:“舅舅,前些日子我路过前村的溪边,当时天色已晚。我看到溪岸上有一个青布袋子,里面装着几包银子。我担心失主着急,便在附近借宿,等了四天,都没人来寻找。袋子里有两封家信,上面写着‘烦请将此信带给苏州府某人’。我猜测这是客商丢失的,就在客店墙上写了一首五言诗,并嘱咐店主人:‘若有人能理解这首诗,想见我,就让他到苏州府来找我。’”

李谦忙问:“诗是怎么写的?”赵宇将诗背诵了一遍。李谦惊讶地说:“前些日子,我在大堂处理公务时,一群喜鹊叼着这首诗掉在台阶下,我一直不解其意,没想到竟和你有关,看来我之前的梦应验了。”

随后,李谦对夫人说:“看来这诗和梦,都是张生丢钱的预兆,事情总会真相大白。”

赵宇接着说:“我奉父亲之命,先去江西拜访亲友,之后再来苏州拜见舅舅。捡到这些银子后,我担心失主因丢钱寻短见,所以先来找舅舅。请舅舅按照信上的信息寻找失主,归还银子。这不仅是我应该做的,对舅舅来说,也是一件大功德。”

李谦感慨道:“外甥你有如此高尚的品德,将来必定前程似锦。我猜这些银子就是前些日子张生妻子所告丢失的那笔。”

于是,李谦取出银子查看,发现几包银子的封皮标识与描述相符。

李谦看完信,派衙役到街上把收信人找来询问。收信人说:“这是我侄子寄给我的信。”李谦让他在廊下等候,又派人把张生叫来。张生带病被抬到府衙,跪在堂下。

李谦问张生:“你丢失的银子,除了银子本身,还有什么包裹?里面有没有信件?”

张生回答:“银子用青袋子装着,里面有两封信。”他的回答与实际情况相符。

李谦说:“这些银子很可能是你自己不小心掉落的,别错怪了同行之人。”

张生着急地说:“大人,我一路上都小心翼翼,这么长时间都没丢,怎么会快到家时丢了呢?肯定是他们偷的,请大人为我做主。”

李谦又问:“我昨天出城,在郊外捡到一个青袋子,里面的银子和信件,与你描述的是否一样?”

张生一看,果然都是自己的,顿时哑口无言,磕头说道:“要不是大人英明,这银子怎么能找回来!上次送来的银子没有一样是真的,这次这些银子,从包装来看,都是我的。如果银子真是同行伙伴偷的,还请大人从轻发落,若一定要处罚,我愿意替他们承担。”

李谦命人从牢房里放出王福二人,连同廊下等候的收信人一起带到堂前。

李谦对张生说:“你的银子是自己在溪边柳荫沙堤上不小心掉落的。我外甥赵宇路过时捡到,他在岸边等了几天,没人来寻,便根据信上的信息找到我,让我帮忙寻找失主。

我怀疑这就是你丢失的银子,所以先找来收信人,再把你叫来认领。你和你妻子仅凭猜测,就怀疑是同行之人偷了银子。

他们已经按数赔偿,银子还在这里。我反复思量,没有轻易结案。要是判他们赔偿,就等于判了他们的罪,这不是冤枉好人吗?我外甥心地善良,不贪图财物。他还没去江西,就先来找我说明此事,既是坚守本心,也是担心你的安危,你却全然不知。”

张生听后,意识到是自己疏忽,感激李谦的恩情,想拿出一锭银子表示感谢。

李谦拒绝道:“他要是贪图钱财,就不会来找我了,你应该理解他的心意。”

李谦又把赔偿的银子还给了王福二人。两人说:“多亏了好人帮我们洗刷冤屈,我们愿意用这些银子感谢他。”

李谦说:“我外甥曾说,他命中注定要过清贫的生活。如果贪图他人财物,就是违背良心,会招来灾祸。张生辛苦积攒的银子来之不易,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我外甥归还银子,只是想安守本分,你们的心意他不会接受的。”

苏州百姓听闻此事,都对赵宇的义举赞叹不已。

李谦安抚并释放了被冤枉的王福二人,判张生妄加诬陷之罪,将银子归还给他。

后来,赵宇果然科举高中,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