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忘本的长工

 

民间故事:忘本的长工

明朝末年,世道艰难,民生凋敝。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个叫李福的孩子,因家中排行老二,大家都习惯叫他“二娃”。

李福家境贫寒,破旧的茅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一家几口人常常食不果腹。从懂事起,李福就开始给村里的富户当长工、打短工,小小年纪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这一年夏天,烈日高悬,大地被烤得滚烫。李福和几个伙计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看到了晌午,太阳愈发毒辣,众人早已饥肠辘辘,盼望着东家能早点送早饭来。

终于,东家的小厮挑着担子慢悠悠地走来。几个伙计一看到饭食,就像饿狼看到了猎物一般,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李福也不甘落后,跑在最前面,满心想着能快点吃上饭,好有力气继续干活。

可他跑得太急,一个不小心,脚下被田埂绊了一下,整个人向前扑去,双手本能地想要撑住地面,却不想这一下正好撞在了送饭的担子上。只听“哗啦”一声巨响,装饭的罐子被碰倒在地,白花花的米饭和鲜美的菜汤洒了一地。

众人都傻眼了,片刻后,纷纷把怒火发泄到了李福身上。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这下好了,大家都没得吃!”

“真是倒霉,跟你一起干活!”

各种抱怨声不绝于耳,李福满脸通红,低着头,手足无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心里又愧疚又委屈,眼眶里含着泪水,却不敢流下来。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赵大叔走了过来,他拍了拍李福的肩膀,温和地说:“算啦,算啦,谁也不是故意的,都别抱怨了。”

说着,他率先蹲下身,开始拣那些撒在地上还能吃的豆芽和饭粒儿。其他伙计见状,也纷纷效仿,一场风波这才渐渐平息。李福感激地看了赵大叔一眼,暗暗在心里记下了这份恩情。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福依旧在贫困中挣扎。后来,朝廷征兵,为了能有口饭吃,李福咬咬牙,告别了家人,踏上了从军之路。军队里的生活同样艰苦,但李福不怕吃苦,训练时总是格外卖力。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机灵,他在一次次战斗中崭露头角,从一个普通的小兵,一步步晋升为了有名的兵马大元帅。

随着地位的提升,李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住进了宽敞豪华的府邸,身边奴仆成群,每天山珍海味,绫罗绸缎。曾经的贫穷和苦难仿佛已经离他远去,他也渐渐忘记了那些一起吃苦的穷朋友们。

一天,赵大叔领着当年一起在田间劳作的几个伙计,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想要见见如今飞黄腾达的李福。他们站在李福的府邸前,望着那气派的大门,心中既兴奋又有些忐忑。门口站岗的士兵拦住了他们,赵大叔连忙上前说明来意,士兵这才进去通报。

可是,他们这一等,就是两三个钟头。太阳越来越大,晒得几个人口干舌燥,心中也不免有些焦急。终于,里面有人出来喊:“大帅有令,叫你们一个一个进去!”

第一个进去的是阿强,他是个急性子,一见到李福,也顾不上什么礼节,高兴地大喊了一声:“二娃!”

李福原本坐在太师椅上,正悠闲地喝着茶,听到这声呼喊,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把茶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怒声吩咐道:“大胆狂徒,竟敢如此无礼!推出去,砍了!”

阿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几个如狼似虎的士兵拖了出去。他拼命挣扎,大声呼喊:“二娃,你怎么不认得我了?我是阿强啊!”但李福充耳不闻,脸上没有一丝怜悯。

第二个进去的是阿牛,他汲取了阿强的教训,一进门就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大帅!”接着小心翼翼地说:“我是阿牛啊,大帅,当年咱们在一块当过小工。那天晌午……”他话还没说完,李福就不耐烦地摆摆手,厌恶地说:“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不记得了,把他也赶出去!”

阿牛无奈,只能满心失望地退了出去。

最后,赵大叔走了进去。他深知李福如今身份不同往日,刚一进门,就先恭恭敬敬地给李福磕了个头,然后满脸堆笑地说:“大帅,您还认得我吧?”

李福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问:“你是谁呀?”

赵大叔不慌不忙,缓缓说道:“想当年,咱们骑着青鬃马(青苗),手使长把钩链枪(锄头),打倒贯州城(瓦罐),赶跑汤元帅(饭汤),拿住杜将军(豆芽儿)……”

李福听着听着,脸上的表情渐渐缓和,似乎想起了当年那段艰苦却又充满欢乐的时光,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吩咐下人准备酒菜,好好招待赵大叔。

然而,赵大叔心里却高兴不起来。他想起阿强和阿牛的遭遇,深知李福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和他们同甘共苦的二娃了。这个曾经的穷小子,如今已经被权力和富贵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和曾经的朋友。

晚宴上,赵大叔强颜欢笑,应付着李福。等到夜深人静,他趁着大家都熟睡之际,悄悄地离开了李福的府邸。他知道,这里已经不属于他,李福也不再是他认识的那个人了。

李福因为他的忘本和傲慢,在朝中渐渐失去了人心。他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官员的不满和嫉妒,大家纷纷在皇帝面前参他的奏。不久之后,皇帝下令削去他的官职,将他贬为平民,让他回到了乡下。

当李福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山村时,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曾经的朋友们因为他的所作所为,都对他避而远之。他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那些熟悉的景色,心中满是悔恨。他想起了当年和朋友们一起吃苦的日子,想起了赵大叔对他的帮助和宽容,也想起了自己的忘恩负义。

如今,他失去了一切,变得一无所有。没有了权力和富贵,也没有了朋友和亲人。他终于明白,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些在困难时刻帮助过自己的人。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只能在孤独和悔恨中度过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