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树叶奇案
北宋年间,在河南开封府新郑县,住着一个叫李逸安的人。他家拥有几顷肥沃的田地,一家人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李逸安年近四十,对学问有着极高的热情,每日勤奋学习,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李逸安这个人,不太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服脏了,他也不着急清洗;饭菜粗糙,他也从不挑剔。
他为人正直善良,从不欺骗他人,也绝不随意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心态平和,不会为了一些琐碎无用的事情而忧愁烦恼,也不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刻意逢迎、虚情假意。
闲暇之时,他喜欢诵读诗书,在字里行间找寻心灵的慰藉;或是抚琴饮酒,沉浸在那份悠然自得的惬意之中。他热爱大自然,常常沉醉于四季的美景,欣赏着江山的壮丽,在花前月下流连忘返,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冬天和夏天,他喜欢在家中读书写作;春天和秋天,他则会外出游历,感受世间万物的变化。他曾对妻子感慨道:“人活在这世间,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一旦流逝便再也无法追回。如果不及时享受生活的乐趣,恐怕转眼间就会白发苍苍,步入老年。”说完,便让妻子拿来美酒,一同享受这悠闲的时光。
一天,李逸安正与妻子饮酒聊天,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突然,新郑县官府的差役来到家中,催促他尽快缴纳粮税。李逸安不敢耽搁,赶忙收拾家中的白银,来到街市的店铺将其熔铸成四两银子,小心翼翼地藏进袖子里。
他心想:往年的粮税都是由里长统一收纳后上交官府,这次包大人发布命令,要求百姓亲自缴纳。包大人为官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在百姓心中如同神明一般,令人敬畏。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此事。
于是,他带着钱又购置了牲畜、酒水以及祭祀用的物品,前往城隍庙祭祀,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在城隍庙中,李逸安怀着虔诚之心,向神灵祈求平安与顺利。
祭祀完毕后,他心情放松,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酒。离开城隍庙时,竟不小心将装有银子的包裹遗落在了庙里。
无巧不成书,街坊中有个叫叶孔的人,之前在店铺里看到李逸安熔铸银两,又瞧见他前往城隍庙许愿,心中顿时起了贪念。
他悄悄地跟在李逸安身后进入庙宇,藏在城隍的宝座下面。等李逸安拜完神离开后,叶孔便偷偷捡起银子,满心欢喜地回了家。
李逸安回到家中,才发现银子不见了,顿时心急如焚。他立刻返回城隍庙寻找,可找遍了每个角落,银子却早已不见踪影。无奈之下,他只好写了一纸状书,前往开封府向包公告状。
包公接过状纸,仔细阅读后,眉头微微皱起,说道:“你这银子是在庙里丢失的,又不知道是谁捡到,没有明确线索,实在难以断案。”
于是,包公没有批准他的状子,让李逸安先回家去。李逸安满心委屈,大喊冤枉,眼中噙满泪水,失望地离开了。
包公虽然驳回了李逸安的状子,但这件事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他心想: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百姓有难,我理应全力相助,为他们排忧解难。
想到这里,包公心中十分不安。于是,他精心撰写了一篇疏文,带着无比的敬意前往城隍庙上香。在城隍庙中,包公将疏文虔诚地焚烧在香炉里,向神灵诉说着心中的忧虑与期望。
祷告完毕后,包公回到衙门,吩咐手下点起灯烛,将摆放着香的几案放置在东边。他自己则面向东端正坐,闭目祈祷,就这样一直坐到天亮。如此连续三个夜晚,包公始终坚持不懈。
到了第三个晚上的三更时分,突然狂风大作,风声呼啸。
不一会儿,一阵强风将一个东西吹到了台阶之下。包公立刻让手下将其捡起查看,
原来是一片树叶,奇怪的是,树叶中间被虫子蛀出了一个洞。包公凝视着这片树叶,沉思片刻,心中已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他微微一笑,吩咐手下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包公便叫来张龙和赵虎,郑重地吩咐道:“你们即刻前往府县的大街小巷,大声呼喊叶孔的名字。倘若有人应答,就立刻将他带到我面前。”
张龙和赵虎领命后,迅速走出衙门,在街市上四处奔走呼喊。他们从街头喊到街尾,声音传遍了整个县城。许久之后,东街有一个人回应道:“我就是叶孔,不知二位找我所为何事?”张龙和赵虎对视一眼,说道:“包大人传唤你,跟我们走一趟吧。”
叶孔心中一惊,隐隐感到不安,但又不敢违抗,只好跟随张龙和赵虎来到衙门。进入大堂后,叶孔跪在地上,心中忐忑不安。
包公目光如炬,注视着叶孔,严肃地说道:“几天前,新郑县的李逸安在城隍庙里丢失了四两白银,那银子有三片,大小各不相同。他在我这里告你,我已然知晓是你捡到了银子。
这并非偷盗之举,可你为何不将银子归还给他呢?”叶孔见包公断案如此神奇,所言与事实丝毫不差,心中大惊失色。
他知道无法隐瞒,只好低头服罪,招认道:“小人在庙里焚香时,捡到了这些银子,一直放在家中,至今尚未使用。既然大人如此明察秋毫,小人不敢再有隐瞒。”
包公审完口供,命令手下押着叶孔回家取银子。随后,又派人将李逸安再次传唤到公堂。李逸安来到大堂,包公让他辨认叶孔取回的银子。李逸安仔细查看,确认正是自己丢失的那四两白银,一片不差。
包公看着李逸安和叶孔,语重心长地说:“李逸安,你丢失的银子已经找回,是叶孔捡到的。如今,我已帮你追回。你可以用三两五钱去缴纳粮税,剩下的五钱就分给叶孔作为酬劳。以后你们二人见面,不许再因为此事产生任何矛盾。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应当和睦相处。”
李逸安和叶孔听后,纷纷点头称是,拜谢包公的公正裁决。两人离开府衙后,李逸安用一些散碎银两购置了牲畜、香烛和纸钱,再次前往城隍庙还愿。
他心中对包公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恩包公为他找回了丢失的银子,也感慨包公的公正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