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机械师的永乐风云(13-18章)

第十三章 鲸波启航,情定远洋

**

永乐十九年春,天津卫的码头挤满了人。“鲸波号” 静静地停在海面上,三丈长的船体涂着红色的桐油,甲板上的锅炉冒着淡淡的白烟,螺旋桨在水里轻轻转动,激起一圈圈涟漪。朱棣站在码头上,身边跟着太子和两位公主,文武大臣们也都来了,想看看这 “能在海上跑的铁船” 到底行不行。

姜炎穿着新做的官服 —— 朱棣特意封他为 “神机营提督兼工部船政主事”,正了他的身份。他走到朱棣面前,躬身道:“皇上,‘鲸波号’已准备就绪,可载百人,存三个月粮草,能抗丈二风浪。”

“好!” 朱棣抬手,“起航!” 姜炎转身跳上船,永安公主和咸宁公主也跟着上来 —— 她们早就跟朱棣说好,要一起参加第一次试航。阿福站在锅炉旁,手里拿着压力表:“姜大人,锅炉压力已升到七成,随时可以开船!”

“开船!” 姜炎一声令下,螺旋桨转动得更快,“鲸波号” 缓缓离开码头,朝着大海驶去。永安公主站在船头,迎着海风,张开双臂:“姜炎哥,你看!船跑得好稳,一点都不晃!” 咸宁公主则站在姜炎身边,递给他一件披风:“海上风大,别着凉了。”

可刚驶出十里,天就变了脸。乌云滚滚,海风越来越大,海浪拍在船身上,发出 “砰砰” 的响声。阿福急得跑过来:“姜大人,锅炉压力不稳,尾舵有点偏!” 姜炎立刻跑到舵房,永安公主也跟过来,帮他看舵轮的刻度:“左边偏半度,你看,浪是从右边来的,得把舵往左边调!”

姜炎按她说的调整,尾舵慢慢回正。可这时,一个大浪打过来,船身猛地一倾,咸宁公主没站稳,眼看就要摔倒,姜炎赶紧伸手拉住她,将她护在怀里。咸宁公主的脸颊贴在他的胸口,能听到他急促的心跳,心里满是暖意。

好不容易稳住船,姜炎又跑到锅炉旁,见压力表的指针在晃动,赶紧让工匠们加无烟煤:“把风门开大,让火再旺点,压力得稳住!” 永安公主也过来帮忙,帮工匠们递煤,脸上沾了黑灰,却毫不在意。

夕阳西下时,风浪终于停了。“鲸波号” 在海面上平稳地行驶,远处的海鸟围着船飞,发出清脆的叫声。姜炎站在船头,身边是两位公主。永安公主手里拿着一块贝壳,递给姜炎:“这是我在船边捡的,你看,上面的花纹像不像螺旋桨?” 咸宁公主则从食盒里拿出饼:“你们都饿了,快吃点东西。”

姜炎接过贝壳和饼,心里满是幸福。他看着两位公主,认真地说:“等这次试航成功,我就跟皇上提亲。不管是你们中的谁,我都会用一辈子来疼,用我的技术,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永安公主脸一红,却故意逗他:“那要是我和二妹都想嫁你呢?” 姜炎愣了愣,随即笑道:“那我就更得努力了,造更大的船,让你们都能跟着我,去看遍天下的风景。” 咸宁公主也笑了,眼里满是期待。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 是朱棣派来的快马,说要在码头等他们回去,还要摆庆功宴。姜炎牵着两位公主的手,站在船头,看着渐渐靠近的码头,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鲸波号” 的启航,不仅是大明远洋的开始,也是他和两位公主感情的新起点。往后,他不仅要用蒸汽与钢铁守护大明,还要用爱与责任,守护这两位他深爱的公主,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第十四章 庆功宴上,提亲遇考

天津卫的庆功宴设在码头旁的驿馆,灯笼从门口挂到院内,映得满院通红。朱棣坐在主位,看着案上的海味珍馐,却频频看向姜炎:“‘鲸波号’试航成功,你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黄金?良田?还是升官职?”

姜炎起身离席,躬身道:“皇上,臣不求黄金良田,只求您成全一件私事 —— 臣想向您提亲,求娶永安公主与咸宁公主。”

这话一出,满座皆惊。文武大臣们窃窃私语,太子也皱着眉:“姜炎,你虽有功,但两位公主皆是金枝玉叶,岂能同嫁一人?”

永安公主脸一红,却立刻站起:“父皇,儿臣愿意!姜炎哥有本事,待我也好,儿臣不在乎旁人说什么!” 咸宁公主也跟着起身,声音虽轻却坚定:“儿臣也愿意,只要能陪在姜大人身边,做什么都好。”

朱棣没立刻表态,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扫过姜炎:“你想娶两位公主,也得有匹配的本事。郑和下月就要率船队下西洋,‘鲸波号’要随队同行,可远洋航行最怕迷航 —— 你若能在半月内造出适配远洋的导航仪器,让船队在茫茫大海上也能准确定位,朕就准你的婚事。”

姜炎心中一喜,立刻应下:“臣定不辱命!” 宴散后,永安公主拉着姜炎的手:“姜炎哥,咱们明天就去查航海资料,我记得《郑和航海录》里提过星象定位,或许能帮上忙!” 咸宁公主则递来一个布包:“这里面是我整理的各地磁偏角记录,之前听郑和大人说过,罗盘在不同海域会偏,你或许用得上。”

姜炎接过布包,指尖触到她温热的掌心 —— 两位公主的支持,比任何赏赐都让他安心。

第十五章 罗盘新制,三人心齐

**

接下来的日子,姜炎把

作坊搬了郑和的船队驻地。他发现传统罗盘在远洋时,受地磁影响会有偏差,有时偏一度,就能差出几十里路。“得给罗盘加个‘校准盘’,” 姜炎对着图纸皱眉,“用铜片做刻度,再配个小磁针,根据不同海域的磁偏角调整。”

永安公主抱着一堆竹简来,是郑和船队记录的历年星象图:“你看,每年这个时候,‘北斗星’的位置会偏三寸,咱们能不能在罗盘上再加个星象指针,阴天用罗盘,晴天用星象,双保险!” 她还亲手在校准盘上刻星象刻度,指尖被刻刀划破也不在意,只笑着说:“多刻几道,就能更准些。”

咸宁公主则忙着后勤,知道研发需要熬夜,她每天都煮好桂圆汤送来:“你和姐姐都熬瘦了,喝点汤补补。” 见工匠们打磨铜片时总伤手,她又做了皮质指套,分发给大家:“仔细些,别伤了手影响干活。”

可难题还是来了 —— 校准盘的铜片太薄,容易变形,刻度会偏移。姜炎蹲在地上对着变形的铜片发愁,永安公主也跟着蹲下来,拿起铜片掰了掰:“咱们用两层铜片,中间夹一层锡,锡能固定形状,还不容易变形!”

姜炎按她说的做,用两层铜片夹锡锻造,果然结实了不少。可试用时,小磁针总被海浪晃得不稳,咸宁公主看着晃动的磁针,突然想起船上的压舱石:“在罗盘底部加个铅块,像压舱石一样稳住,磁针就不会晃了!”

姜炎立刻让人加铅块,再试时,罗盘稳稳地指着重洋,就算模拟海浪晃动,磁针也只轻微偏移。郑和来看时,拿着罗盘转了几圈,笑着拍姜炎的肩膀:“好小子!有了这罗盘,咱们就算在黑夜里也不会迷航了!”

当晚,姜炎把修好的罗盘放在桌上,永安公主趴在旁边画星象图,咸宁公主在煮夜宵,烛火映着三人的身影,温馨又安稳。姜炎看着她们,心里满是感激 —— 这导航仪器,是三人一起做出来的,也藏着三人的心意。

第十六章 帝赐姻缘,远洋待发

**

半月之期一到,姜炎带着新制的 “双准罗盘” 去见朱棣。在御书房,他把罗盘放在桌上,演示如何根据磁偏角调整校准盘,又如何结合星象指针定位:“皇上,有了这罗盘,船队在任何海域都能准确定位,误差不会超过半里。”

朱棣拿起罗盘,仔细看了看,又递给太子:“你看,这小子不仅有技术,还懂人心 —— 知道两位公主的心意,也愿意为她们努力。” 他转头看向姜炎,语气缓和下来:“朕准你的婚事,待你随郑和下西洋回来,就举行婚礼。朕还会赐你一座府邸,让你和两位公主安心生活。”

永安公主和咸宁公主躲在帘后,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永安公主跑出来,拉着姜炎的袖子:“姜炎哥,咱们回来后,一定要去苏州看园林!” 咸宁公主也走出来,递给他一个平安符:“这是我去报恩寺求的,你带着,一定要平安回来。”

接下来的日子,船队忙着准备出发。姜炎给 “鲸波号” 加装了更多隔水舱,还在甲板上装了两门后装线膛炮,以防遇到海盗:“有了炮,咱们既能保护船队,也能震慑沿途的部落。” 老张和阿福也忙着检查锅炉,老张拍着锅炉笑道:“姜大人,这锅炉保管没问题,就算在海上跑三个月,也不会出故障!”

永乐十九年秋,苏州港的码头挤满了人。郑和的船队共有二十艘船,“鲸波号” 排在最前面,红色的船体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朱棣亲自来送行,把一面写着 “大明远洋” 的旗帜递给姜炎:“朕等着你们带着万国的朝贡回来,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天下!”

姜炎接过旗帜,插在 “鲸波号” 的船头。永安公主和咸宁公主站在他身边,永安公主手里拿着航海图:“姜炎哥,咱们第一站去占城,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水果,我早就想尝尝了!” 咸宁公主则帮他整理披风:“海上风大,别着凉了,我每天都会给你煮热汤。”

随着郑和一声令下,船队缓缓驶出港口。姜炎站在船头,牵着两位公主的手,看着渐渐远去的码头,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这次远洋不仅是为了大明的威名,也是为了他和两位公主的未来 —— 等他们回来,不仅能给大明带来新的荣耀,也能开启属于他们三人的幸福生活。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海水的咸味,“鲸波号” 的螺旋桨在水里转动,朝着远方的大海驶去。姜炎看着前方的航线,心里默念:大明的远洋传奇,才刚刚开始;而他和两位公主的故事,也会在这茫茫大海上,写下新的篇章。到

 

 

 

第十七章 海盗袭扰,炮护鲸波

船队驶出南海三日,海面突然起了雾。郑和站在主舰甲板上,眉头紧锁:“这片海域常有海盗出没,大家都警醒些!” 话音刚落,雾中就传来 “轰隆隆” 的炮声,三艘快船冲破雾气,朝着 “鲸波号” 驶来 —— 船帆上画着狰狞的骷髅头,正是横行东南亚的海盗。

姜炎立刻冲到甲板后部,大喊:“阿福,把后装线膛炮的仰角调到十五度!老张,检查锅炉压力,保持全速!” 永安公主紧跟着跑过来,手里攥着之前画的炮位测算图:“姜炎哥,海盗船吃水浅,跑得快,咱们得打船尾的舵机,让他们转不了向!” 她蹲在炮旁,盯着远处的海盗船,每隔片刻就报一次距离:“八百步!七百五十步!”

“放!” 姜炎一声令下,两门线膛炮同时开火,炮弹擦着海盗船的船舷落在海里,激起丈高的水花。海盗见状,立刻调整方向,朝着 “鲸波号” 的侧舷冲来,想靠帮登船。咸宁公主这时带着两名医护兵跑上甲板,手里捧着伤药和绷带:“大家小心!要是有人受伤,立刻来这边处理!” 她还特意给姜炎递了一副皮质手套:“开炮时会震得手疼,戴上这个。”

姜炎接过手套,心里一暖。他盯着海盗船的动向,突然发现对方船尾的舵机暴露在外,立刻对永安公主说:“调整角度,打舵机!” 永安公主赶紧计算偏差:“左边偏三度,仰角降两度!” 第二波炮击响起,一颗炮弹正好击中海盗船的舵机,船身立刻失去控制,在海里打转。另外两艘海盗船见势不妙,想掉头逃跑,郑和的主舰也开炮拦截,很快就击溃了海盗。

清理战场时,一名船员被流弹擦伤胳膊,咸宁公主立刻上前处理,动作麻利地涂药、包扎:“别怕,只是皮外伤,过几天就好了。” 永安公主则蹲在炮旁,检查炮身的磨损:“姜炎哥,咱们得给炮加个缓冲装置,不然每次开炮,炮身震得太厉害,容易移位。” 姜炎点点头,看着两位公主忙碌的身影 —— 一个护船,一个护人,都是他最坚实的依靠。

第十八章 锅炉遇险,巧解船困

船队航行到浡泥国附近时,“鲸波号” 的锅炉突然出了问题。阿福慌慌张张地跑来:“姜大人,锅炉压力上不去了,最多只能到五成,船速慢了一半!” 姜炎赶紧钻进锅炉舱,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 炉膛内壁结了厚厚的黑焦,堵住了通风口,蒸汽根本排不出去。

“得把炉膛里的焦块清掉,还要改通风口的结构。” 姜炎皱着眉说,“老张,你带工匠用钢钎凿焦块,注意别弄坏炉膛;永安,你去查《郑和航海录》,看看之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永安公主立刻跑回船舱,翻出竹简,很快就找到了记载:“姜炎哥,上面说浡泥国盛产一种耐火的陶土,能耐高温,或许能用来修补炉膛!”

咸宁公主这时端着凉茶走进来,分给工匠们:“大家歇会儿再干,别中暑了。” 她见姜炎的额头满是汗珠,掏出帕子帮他擦了擦:“你也别总待在舱里,这里太热了,小心伤了身子。” 姜炎接过凉茶,喝了一口,心里满是暖意。

第二天,郑和派船去浡泥国取回陶土。姜炎和工匠们一起,先凿掉炉膛里的焦块,再把陶土和铜粉混合,涂在炉膛内壁,做成新的通风口 —— 这样既能耐高温,又能让空气流通更顺畅。永安公主在一旁帮忙递工具,还时不时提醒:“这里的陶土涂厚点,上次试烧时,这里最容易结焦。”

试烧时,锅炉的压力表指针稳稳升到八成,蒸汽顺畅地推动螺旋桨,船速很快恢复了正常。浡泥国的国王听说 “鲸波号” 靠 “铁炉” 航行,特意派人送来礼物,还邀请船队登岸补给。姜炎带着永安公主和咸宁公主上岸时,国王看到 “双准罗盘”,惊叹不已:“大明的技术真是神奇,有了这个,在海上就不会迷路了!” 永安公主骄傲地说:“这是我们和姜炎哥一起做的!” 咸宁公主则把带来的种子送给国王:“这是大明的水稻种子,种在你们这里,或许能有好收成。” 国王感激不已,承诺会年年向大明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