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以伞骗布
话说北宋时期,在江西之地,有个名叫李福的汉子,常年以贩卖马匹维持生计。
他熟知马匹的习性与优劣,在当地的马贩圈子里,也算小有名气。
李福常常将精心挑选的马匹,从江西运往繁华的南京,在承恩寺前三山街售卖。
这里人流如织,往来的客商众多,是个买卖马匹的绝佳场所。
一日,李福手头牵了一匹极为出众的银合马。此马浑身毛色银亮,犹如月光洒身,身姿矫健,四蹄有力,一看便知是匹良驹。
行家们估摸着,这匹马起码能值四十两银子,在当时,这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就在李福满心期待着能为这匹马寻得一个好买家时,街上来了一个男子。
此人手持一把绘着精美图案的雨伞,身上穿着色彩艳丽、质地考究的衣裳,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别样的“气派”,大摇大摆地朝着李福这边走来。
他在银合马前站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马,那眼神里满是喜爱,就像被定住了一般,久久不愿挪动脚步。
过了好一会儿,男子终于开口,问道:“这位兄弟,你这匹马卖多少钱呀?”李福见有人询问,连忙热情回应:“客官,这匹马可是难得的好马,售价四十两。”
男子听后,豪爽地一挥手,说道:“行,我买了!不过我得回家写个契约,把银子取来给你。”
李福心里一阵欣喜,赶忙问道:“不知客官家住何处?”男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家住在洪武门。”
说罢,便翻身骑上银合马,向前走去。李福担心这单生意跑了,也赶忙骑上自己随行的马,紧紧跟在后面。
两人一路前行,走到半路,男子瞧见街边有一家绸缎铺子。
店内的绸缎琳琅满目,色泽鲜艳,质地顺滑,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男子眼睛一亮,当即下了马,顺手把雨伞放在旁边的酒坊边上,转头对李福说道:“兄弟,麻烦你帮我照看一下,我进店买几匹绸缎,很快就出来,到时候咱们一起回去。”
李福看着男子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心里琢磨着:这人穿着这般讲究,出手又如此大方,看样子像是个家底丰厚的富翁,这马多半能顺利卖出去。于是,他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男子一进店,就开始和绸缎店老板讨价还价起来。
他故意挑三拣四,对绸缎的质地、颜色、价格诸多挑剔。店老板见他如此,忍不住抱怨道:“客官,您可识货呀,我这绸缎可都是上等的货色,价格公道,您再这么还价可就没意思了。”
男子一听,佯装生气地说:“哼,我拿去给一个懂行的朋友瞧瞧,他要是觉得值,我马上回来跟你还价,怎么样?”
店老板想着自家绸缎品质确实过硬,便说道:“行,您尽管拿去给人看,不过可别走远了,我这小本生意,可经不起折腾。”
男子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这不是有马和同伴在这儿嘛,还能跑了不成?”说完,他拿起几匹绸缎,大摇大摆地出了门,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绸缎店老板一开始倒也没太在意,心想人家有马和同伴在外面,谅也不会跑了。
可左等右等,一直不见男子回来。李福这边呢,在外面站了许久,太阳都渐渐升高,到了中午时分,也不见男子的踪影。
他心里暗叫不好,意识到自己八成是碰上骗子了。
于是,他也顾不上那把雨伞,骑上银合马,又牵着自己原来的马,准备回店里去。
可他刚要走,绸缎店老板就急匆匆地跑了出来,一把拉住李福,大声喊道:“你这同伙拿了我的绸缎跑了,你还想往哪儿去?今天你必须给我个说法!”
李福一脸懵,连忙说道:“什么同伙?我根本不认识您说的那个人啊!”绸缎店老板气得满脸通红,说道:“刚才和你一起骑马过来的那个人啊,你别给我装糊涂!
他拿了我的绸缎跑了,我肯定得找你要回来。”李福赶忙解释:“老板,您误会了。
那个人我今天才第一次见,他说要买我的马,还非得带我去他家拿银子,我这才跟着他来的。
他说要在您店里买绸缎,让我在外面等他,一起走,我等了这么久都没见他回来,我这才打算回去呢。您怎么能冤枉我呢?”
绸缎店老板哪里肯信,说道:“如果他不是你同伙,为啥让你帮他看伞和马?我可是听得真真切切,你还答应了呢!”
李福无奈地说:“他说要买我的马,我想着顺手帮个忙,哪能想到他是个骗子啊,我真不是他同伙。”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吵得不可开交,一路扭打到了应天府,找府尹评理去了。
到了府衙,绸缎店老板抢先一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府尹。李福也赶忙申诉:“大人,我是江西人,一直以贩马为生,经常在三山街的王记客店落脚卖马,向来本本分分。
今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这么个人,说要买我的马,我就跟着他走了。谁知道他半路上跑去店里拿了绸缎就跑,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怎么能说我是骗子的同伙呢?”
府尹听了,沉思片刻,说道:“先别吵了,把店家叫来问问就清楚了。”
很快,王记客店的老板被传了过来。店家作证道:“大人,这李福确实常来我店里住,他贩马多年,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绸缎店老板还是不甘心,说道:“就算他是老实人,那为啥要帮骗子看伞和马呢?我听得清清楚楚,他答应了的。”
李福赶忙解释:“我是看在他要买我马的份上,才帮忙看一会儿伞,真不是一伙的。”
府尹又问绸缎店老板:“那个人跑了,伞拿走了吗?”绸缎店老板回答:“没拿走。”府尹一拍惊堂木,说道:“这就对了,此人必定是个骗子。
他想骗你的绸缎,所以借口买马,拿李福当幌子,用李福的马作担保,好让你放心把绸缎交给他,这就是‘假道灭虢’的诡计啊。
这是你自己中了骗子的圈套,怎能怪罪李福呢。”说完,府尹便把两人都打发走了,不再追究此事。
从这件事便能看出,骗子的手段实在是层出不穷。那骗子说买马,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借买马设下骗局,骗走绸缎。
他先是精心打扮,穿着华丽,营造出一副富豪的假象,让人深信不疑。接着,在看马时表现得十分专业,让人觉得他是个懂行之人。
进了绸缎店,又谎称有马和同伴在,让店老板放松警惕。最后,拿着绸缎逃之夭夭,留下一把雨伞,引发李福和绸缎店老板的争执。
若不是府尹明察秋毫,识破了这“假道灭虢”的骗术,李福恐怕就要无辜遭殃了。虽说李福最终没被冤枉入狱,但绸缎店老板却在大白天被骗子耍得团团转。
小人的计谋如此狡诈,所以君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小心防范,唯有如此,即便骗子手段再多,也难以得逞,无法愚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