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尼姑秽乱观音庵
固安,一座宁静的县城,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人:有和尚、有道士、有乞丐、有官员、有商人、有店家……然而,这个小县城里曾一度缺少尼姑。
然而,这个平凡的县城迎来了一位独特的尼姑,名为静定。她的到来为这个地方注入了新的元素,也引发了一段令人意外的故事。
静定原是王家的女儿,名叫王氏。由于家境拮据,为了维持生计,王氏成为了富户家的婢女。然而,这个事情并非真的是购买劳力,而是出于对王氏容貌的欣赏。富户被她的美色所迷,于是决定将她纳为小妾。虽然富户已经有一妻三妾,但他对王氏格外宠爱。
然而,富户去世后,王氏决定不再改嫁。她向主母提出剃发为尼,愿意为富户祈福报答他的恩德。实际上,她的内心渴望逃离这个地方。主母听闻后非常高兴,为她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尼姑庵,并将其命名为观音庵,因为庵里供奉了观音大士的雕像。
王氏剃发出家,法号静定。观音庵成为固安的第一座尼姑庵,而静定也因其容貌而受到热捧。庵内香火鼎盛,吸引了许多中老年女性前来参拜观音大士。随着时间推移,静定还收养了一些女徒弟,号称要扩大尼姑规模,实际上是为了解寂。
观音庵的存在引发了法祥寺内和尚的注意。这些和尚频繁找借口到观音庵请教,实际上是被静定的美色所吸引。随着事态发展,观音庵渐渐关闭了对外开放,只对壮年男子敞开大门。
然而,庵内的生活却并非表面那般清静。贫苦婆婆负责采购庵内的生活用品,而静定和女徒弟们却过着一种暗淡的生活。尽管外界对静定的境界赞叹不已,实际上庵内却蒙上了一层肮脏的阴影。
半年后,金陵的一位名叫汪秉铎的书生成为了固安的县令。
汪秉铎上任第一天,驾驭着骏马游览了一番小县城。当他发现观音庵和法祥寺只相隔半里之遥时,心中升起了疑惑。按照一般的寺庙和尼姑庵布局,它们应该远离彼此,以便尼姑和和尚各自宁静修行,避免是非之事,也可防止流言蜚语。
对此颇感不解的汪秉铎决定向当地的老人和知名人士请教。得到的回答却是一致的,静定原为富户的小妾,富户过世后她自愿出家为尼,而且极少开庵大门,是一位极具慈悲和高尚道德的尼姑。
虽然听到这番解释,汪秉铎心中仍有些疑虑。因此,他选择不再深究,表面上装作已经明了,径直返回县衙。
回到县衙后,汪秉铎挑选了一名精明能干的衙役,安排他伪装成普通百姓,每天悄悄靠近观音庵,打探内情,务必保守秘密。
衙役本着责任心认真履行任务,每日在观音庵附近小心翼翼地踩点。然而,十几天过去,庵内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除了一位老婆婆偶尔外出购物,再无其他人进出。
这一日,巡街的巡捕照例在附近游走,感到疲倦时,选择在一旁休息片刻。
这时,一位名叫徐二的泥瓦匠,因为酒兴高涨,躺倒在寺庙门前,口无遮拦地嚷嚷着,言辞粗俗难听,每一句都直指静定的名字。奇怪的是,静定却没有开门应对,也没有派人出来制止徐二的嘈杂。
巡街的巡捕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但也不便过于引起轰动,于是他琢磨着一个巧妙的解决之道。
第二天,巡街的巡捕假意表示奉县令之命,召集当地所有的泥水工匠,称要办一件大事,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左看右看,假装对徐二产生浓厚兴趣,留下徐二,然后让其他人都离开了。
对于徐二,巡捕格外关照,每天购酒相待,很快两人成了知己。
一天午间,巡捕再次和徐二共饮美酒,这次他一直不停地劝徐二多喝,将徐二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巧妙地问道:“昨天我经过观音庵,看到一个人喝得烂醉如泥,好像在骂人,不知是否是你?我没看清楚。”
徐二因酒劲上来,便坦言道:“是我啊,那个水性杨花的女子,答应每天给我五贯钱,结果我去索要,她却食言不给,所以我才愤而辱骂她!”
巡捕假装惊讶,说:“静定大师向来清高正直,她为何要每天给你钱呢?你莫非是喝多了吧?”
徐二怒不可遏,咆哮道:“静定不过是个秃顶妓女罢了,哪里有什么清高?她那些勾当,我最清楚不过了,哼!她当初建尼姑庵,只是为了靠近寺庙里的和尚,以便与他们私通!为了不被正门发现,她叫我挖地道,声称一天五贯钱。地道从附近某家坟旁一直延伸到庵内,长达四十丈,被她称之为‘方便门’。每到月朔望日,她就率领女徒去寺庙里,尽情嬉戏,真是放荡之极!挖好地道后,她还承诺给我额外的报酬,让我不要泄露给外人。然而,这个秃顶娼妓却毫不守信,一点额外的钱都没有给我,气得我当时趁着酒劲将她痛骂一顿。”
县令得知消息后,装作相信的神情,微微点头。
不多时,县令告知了汪秉铎,引起了他的极度愤怒。汪秉铎立即召来徐二,详细询问观音庵和法祥寺的情况。徐二毫不畏惧,毫不保留地将一切都交代了一清二楚。
汪秉铎决定采取行动,希望能抓到现行。于是,在三天后的望日清晨,他五更天就起床,径直来到法祥寺,称是要上香拜佛。由于来得太早,寺内和尚们尚未准备妥当,正在安排日常修行的和静定及她的女徒弟们也匆忙中断,迎接县令的到来。
汪秉铎见到和尚们来迎接,便问道:“请问贵寺有多少大师?告诉我,我准备送些东西给寺庙。” 寺内主事的和尚来不及多加思索,匆匆回答了和尚的数量,但因为仓促,漏掉了两位和尚。汪秉铎仔细数了数,故意大怒:“你们竟敢欺瞒我!明明只有三十人,你为何说有三十二人?是在藐视本官吗?那两位和尚是不是还在沉睡中?来人啊,给我搜查!”
已经预先准备好的衙役迅速分散到各个房间进行搜查,果然,在和静定的几位女徒中,有两人仍在寝室。她们匆忙中,赶紧用被单和衣物遮掩身体,被带了出来。
汪秉铎笑着说:“哎呦,难免打扰各位大师的清修时光,我是否让您感到不悦?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呢?佛祖、世尊、菩萨对你们可能有多不悦!”
主持事务的和尚磕头如捣蒜,额头都磕破了,其余和尚们也纷纷跪地磕头,口中念叨着“大人饶命”的词句。
这群尼姑中没有和静定的身影,汪秉铎追问和尚,她在何处。那位和尚支支吾吾,声称和静定生病了,在观音庵内未曾离开。
汪秉铎察觉到和尚的反应不寻常,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立即派遣手下到庵里将情况查清。没过多久,静定被带了过来。原来,她并没有患病,而是在照料一个孩子!确切地说,她已经怀孕并生下了孩子,而这位主事和尚才成为父亲不久。
静定被抓来后,她坚决不承认罪行。后来,汪秉铎召来徐二,让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质询。在徐二的追问下,静定再也无法否认,只得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汪秉铎搜查地道时,他发现了一个旁边隐藏的大坑。打开一看,里面居然躺着两个和尚的尸体。原来,这两个和尚因争风吃醋导致了激烈的冲突,最终互相殴打致死。
最终,汪秉铎决定将所有的三十一名和尚以及七名女尼姑流放到岭南。对于主事的和尚和静定,他采取了相当极端的手段!
这段描写中,我直接贴上原文,大家请看一看。
随后,便判定了他们的重罪,将僧尼们流放到岭南,而对主事的和尚和静定,则采取了更加残酷的处罚。他们被褫夺了僧袍,然后被裹在一起,置于大棺材内。随后,将大棺材堆满柴薪,一把火点燃。这是一种非常严酷的惩罚,让两人在火中紧紧相拥,当场被火化。
在当时,僧尼被火化被视为一种荣誉,但对于静定和主事的和尚而言,这却是一种讽刺。至于那个孩子,文中没有具体交代,可能被官府扶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