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去吃丧宴,见河龟困于旱地,他善意之举却救了自己

民间故事:男子去吃丧宴,见河龟困于旱地,他善意之举却救了自己

李初九和张元丰从小一同在村庄长大,情同兄弟。

小时候,两人都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但随着年龄增长,性格渐渐有了差异。李初九的名字显得有些随意,因为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家人,而他在初九这一天出生,于是就取了这个名字。

相比之下,张元丰的家境更加困难。他从小父母双亡,在困顿的岁月中,是李初九偷偷拿出家中有限的东西来供养张元丰的。

在十五岁时,两人共同拜了一个名叫刘驼儿的瓦窑师父学习手艺,主要是烧瓦。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手艺,需要与泥水和炭火打交道,吃的是艰辛劳动后的简单饭食。刘驼儿这个绰号是因为他的背因为辛苦而驼曲,所以大家就习惯性地称呼他为“驼儿”。

刚刚拜师一个月,发生了一件让事情变得复杂的事情。张元丰偷走了师父放在衣裳里的几文钱。在制作泥瓦的过程中,当泥瓦成型需要放入窑中烧制时,除了基本的添火等需求,烧瓦的人必须时刻掌握火候。

正值大夏天,五黄六月,坐在树荫下就已经让人汗流浃背,而在烧瓦时更是酷热难耐。于是师父脱下上衣放在树下休息。不知何故,张元丰得知了衣裳里有钱的消息,悄悄地拿走了其中的三文。

等到师父穿上衣服时发现失踪的钱,他很容易就在张元丰身上找到了它。尽管数额不大,只有三文,但这引起了师父的极大愤怒,因为他认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的品行。

刚刚拜师一个月,张元丰居然敢偷师父的钱,从小时候偷针到长大后偷金,这让师父无法容忍。因此,师父决定赶走张元丰。

李初九和张元丰跪在师父面前苦苦哀求,表示这只是一时糊涂,以后绝不会再犯错。

然而,师父心意已决,铁了心要将张元丰赶走。最终,张元丰气愤而离去,只剩下了李初九独自一人。

并非刘驼儿小心眼,也不是个性刻薄,他觉得张元丰的品行不正,三文钱虽然微不足道,却足以显露出张元丰是个胆大包天、不顾后果的人。作为师父,他不愿冒着将来惹祸上身的风险,因此坚决赶走了张元丰。百般哀求无果,张元丰怒气冲天而去,留下的李初九变得更加谨慎,生怕自己也会因此被师父赶走。

在刘驼儿心中,李初九一直是个备受宠爱的徒弟。刘驼儿看出了李初九的扎实本质,他是那种肯吃苦耐劳的小伙子,对手艺的追求毫不掩饰。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李初九已经娴熟地掌握了烧瓦的技艺。

这种通过吃苦谋生的方式最能磨练一个人,几年下来,李初九不仅成长为一个身体强健的小伙子,而且在手艺上也游刃有余。刘驼儿对自己的徒弟感到非常满意,最终决定把他唯一的女儿刘桂兰嫁给了李初九。

李初九的人生越发充实,他不仅学到了手艺,还娶到了师父的闺女,成为了一位令人羡慕的人物。

然而,这并非全部。要想进行瓦的烧制,必须得有火窑。有了这门手艺,刘驼儿毫不吝啬地送给了这对新人一个火窑。夫妻俩相亲相爱,李初九勤劳而能干,加上烧制的瓦质量优秀,他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有奔头。

与此同时,张元丰的生活却逐渐走下坡路。当初拜刘驼儿为师,只是因为李初九的一再要求而被硬拉着去的。后来被赶出去后,李初九因专注学习而无暇顾及他,于是他开始结交一些不太善良的朋友。

生活往往不是一帆风顺,要么是一路顺风顺水,要么是一波三折。李初九选择了艰辛的上坡之路,通过刻苦学习手艺,提高了生活质量。

而张元丰则走上了下坡之路,但如果他能吸取教训,也许就不至于坠入谷底。然而,他选择了不停地结交一些不良朋友,使他的下坡之路变得更加陡峭。

上坡固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像李初九的生活一样。相比之下,下坡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而张元丰却乐此不疲地沉溺其中。

李初九对张元丰目前的生活了若指掌,因为张元丰常常找他借钱。李初九仍然像小时候一样毫不犹豫地帮助他,毕竟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刘桂兰对张元丰充满了不满,主要原因之一是他总是借钱而不还。更糟糕的是,张元丰习惯性地说谎,每次借钱都编造各种故事。在刘桂兰看来,张元丰已经是无药可救了。她认为与其一直借钱给他,不如让他自己努力学着挣钱。

李初九理解妻子的想法,但每当张元丰来借钱时,他又难以拒绝。每次借了钱,他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说张元丰。

然而,张元丰每次都敷衍过去,承诺会想办法改善生活,但很快就会忘记,过着草草了事的生活。

有一天,当李初九和刘桂兰辛苦工作后,在树荫下休息时,张元丰摇着蒲扇走了过来,口中便是再次借钱,声称想要开展一些小生意。

李初九刚准备拿钱,却被刘桂兰拦住,并对张元丰发表了一番讽刺的言论。

“张元丰,你这么大年纪了,整天靠借钱过日子,你想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你的面子在哪里?你的尊严呢?”

张元丰听后大怒,他不禁对刘桂兰发起了猛烈的口舌之争。他质问刘桂兰,她才嫁给李初九几年?他们认识了多少年?怎么能这样挑拨他们的关系呢?张元丰态度坚决,对刘桂兰展开了一番攻击。

李初九急忙劝解,同时内心也感到一丝怒火。赚钱本就不易,更何况刘桂兰此时已怀有四个月的身孕,却依然在火窑里辛勤工作,不舍得休息。而张元丰呢?却整日无所事事,这样下去显然是行不通的。

“元丰,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张元丰听到李初九站在刘桂兰这一边,显得非常震惊,没有说一句话,径直转身离去。

“你看看,你看看,借了他一百次,他都不懂得珍惜,只要你一次不借,就会对你大发雷霆。这种人根本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珍惜你为了赚钱所付出的辛劳。你还留恋小时候的友谊,而他呢?”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xi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李初九感到内心的疼痛,是因为刘桂兰的言辞让他心情沉重。他深知妻子的性格,并清楚她并非那种嫌贫爱富或刁蛮任性的人。而且,他们并非富有之家,对付张元丰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长久之计。面对张元丰的借钱请求,他心中有些为难,毕竟不能一辈子充当贷款提供者。

于是,他勉力笑了笑,试图安慰刘桂兰,希望她不要因为这事而生气。刘桂兰自然不会对他发脾气,因为他们的生活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干扰。

按理说,在被刘桂兰这样轻蔑后,一般人可能会选择离开,毕竟这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张元丰虽然不再去找李初九烧瓦,但总是在李初九外出送瓦时出现,明显还是为了借钱。

李初九逐渐理解了妻子的警告,现在的张元丰只是想从他这里捞到钱,以供自己挥霍。

他感到内心如刀绞,一次次劝告张元丰,只要他想学手艺或者做小生意,自己都会支持。然而,张元丰对于正经学手艺或者创业并没有兴趣,他的朋友都是不务正业之辈,只关心如何花钱,哪里会愿意受苦去赚钱呢?

李初九的劝告,让张元丰觉得现在的李初九已经变了,与小时候的他不同。他们从小建立的兄弟情谊,似乎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微妙的裂痕。

李初九平日几乎没有闲暇,因为他的瓦窑生意繁忙,不仅要烧瓦,还要购买炭、运送瓦砖,整天忙碌奔波。然而,尽管付出了辛勤努力,烧制出来的瓦仍然供不应求。

他的生活虽然充实却异常忙碌,即将迎来父亲的身份,每每想到这一点,他的身体充满了勇气。一天,他正在光着膀子辛勤工作,突然看到母亲悲伤地走了过来,他和父亲以及妻子都感到十分惊讶,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他的辛劳自然引起了家中父亲的关心,每天他都会来火窑上帮忙,而母亲则一直在家为他们做饭。

母亲通常不会无缘无故地来到这里,更何况她还是哭着来的,这让人难以不感到紧张。

他迅速走过去,紧紧拉住母亲说:“娘,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何如此伤心?”

母亲悲痛难抑,告诉他自己的娘家哥哥,也就是李初九的舅舅去世了。

对于这个消息,李初九并不感到意外,他的舅舅已经年过六旬,一直身体欠佳。再者,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他在安慰母亲片刻后,便开始和父亲商议如何去吊唁。

父亲对于这些事情了如指掌,详细告诉了他流程。第七天一早,他起身准备完成最后一天的吊唁,随后是一顿丧宴。母亲这些天一直在舅舅家,他打算在丧宴结束后将母亲带回家。

一切进行得颇为顺利,吃完丧宴后,当他提出让母亲一同回家时,老人却不愿意,表示想在娘家多待几天。李初九并未坚持,母亲与舅舅是亲兄妹,如今舅舅去世,母亲心情难过,他深感理解。

独自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村口,他发现一群人在围成圈,时而发出欢呼声,不知道在进行什么活动。

他原本不喜欢凑热闹,而且家中工作繁忙,本没有时间在这里耽搁。然而,在经过这群人时,他发现他们正在玩弄一只河龟进行赌博,而玩的一方居然是张元丰。

一群人将河龟翻转,让它龟壳朝地,想要看它何时能够重新翻回来。有人押注说它能成功,也有人押注说它无法完成。

这场活动已经持续了很久,河龟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此刻完全无法动弹。

围观的人逐渐失去兴趣,而张元丰显然押注的是“能翻过来”,他不断咒骂着,最终将身上仅有的钱交给了对方,观众们纷纷散开。

“元丰,停一停。”

听到李初九的呼喊,张元丰冷笑一声:“哟,这不是李窑匠吗?我可结交不起。”

说罢,他心情愤怒地将河龟一脚踢进了草丛,随着众人离去。

李初九叹了口气,心情沮丧地准备离开。然而,他却看到草丛中的河龟仍然是肚皮朝上,它自己无法翻身,在暴晒下显然无法生存。

四周的人群已经散去,对一只河龟的命运没人关心。他走到草丛中,将河龟翻转过来,试图给它一线生机。

可是,河龟似乎已经筋疲力尽,无法爬行,只能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心生怜悯之情,不忍心离开。于是,他弯下腰将河龟抱起,决定带着它回家。

回到家中,刘桂兰看到他抱着一只河龟回来,一脸茫然。李初九将路上的经过简单讲了一下,略过了张元丰的存在。刘桂兰听后夸奖他做得对,并将河龟放在了屋门后的水缸中,给了它重新生存的机会。

刘桂兰将河龟放入水缸时,父亲拉住了李初九,悄声告诉他今早张元丰又来找他,苦苦哀求,实在无法拒绝,于是又给了张元丰一些钱。

李初九闻言大为震惊,没想到张元丰竟然是从自己父亲那里借钱,而且还曾对他进行奚落和讥讽。这样下去,张元丰注定会成为一个废人。

他深深叹了口气,告诉父亲,无论以后张元丰如何苦苦哀求,都不能再给他钱。父亲苦笑着表示理解,如果不是因为张元丰和儿子从小一起玩耍长大,他怎么会借钱给他呢?这对父子的善良之心可见一斑。

两天后,在天色渐暗的时候,李初九前往舅舅家接母亲。母亲身体一直不好,担心一直住在舅舅家,可能因思念舅舅而引发大病。接回家后,他时刻安慰母亲。

选择天将黑时去接母亲,是因为白天他实在太忙碌,而且天黑后凉爽些。

在半路上,他因为白天喝了太多凉水导致肚子疼,左右看了看,发现此时路上并没有行人。由于在野外,他找了个隐蔽的地方方便。

就在他从路上跳进草丛时,对面的荒地中跑来一个慌张的人。这个人上了大路后失足摔倒,紧随其后的几人毫不客气地将他按住。

在草丛中的李初九大吃一惊。被按住的人虽然挣扎不休,但却被这些人捆绑住。从呜呜的声音中,他听出这应该是个姑娘,然而不明白为何她不高声呼救,而是发出呜呜的声音。

一个姑娘在半夜被人追赶,还被捆绑,不用多想也知道这事情绝非善事。

路上几个人成功将姑娘捆绑住,得意洋洋地说:“让你再逃,你以为跑得过我们吗?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完,他们将姑娘扛起,离开大路,顺着荒地向前走去。

李初九根本没有多想,悄悄地跟了上去。他在河边见到一只河龟遇到困境都伸出援手,更何况对方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且还是个大姑娘。如果不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他会一辈子愧疚。

前面的几个人扛着姑娘快速行进,而他在后面紧随其后,并未引起对方的注意。

一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一个破败的院子,院子里没有大门,李初九也顺利地跟了进去。

他没有走得太近,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片刻之后,几个人小声嘀咕着离开了院子。

“哈哈,得手毫不费力,这次肯定发了。”

“看你那点出息,以后这样的机会会常常有,这算不了什么?你快去买些酒肉回来,一定要认真守着,别因为贪杯耽误事务。我们去准备下一步了。”

说着,几人边说边走出破院子。李初九趁机进入屋内,室内漆黑一片。他摸索着往里走,却不小心绊到了一个物体。伸手一摸,竟是个人。他毫不犹豫地弯下腰抱起她,然后匆匆离开屋子。

姑娘仍然被捆绑,为何他不帮她解绳?他担心那群人会回来,打算将姑娘带到远离这地方再说。

他在火窑上长时间工作,身体强壮,耐力十足。抱着姑娘一口气跑出两三里路,来到一片树林后才停下,喘了几口气后仔细打量对方。

由于天黑,他看不清姑娘的样子,便开口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绑你?”

他一边问,一边想解开姑娘的绳子。然而,就在这时,树林中突然冲出几人,将他围住,打倒并开始捆绑,然后带着他和姑娘一同离去。

李初九内心充满了后悔,他误以为这伙人仍然是刚才绑架姑娘的人,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对方的行进方向并非是之前那个破败的院子,而是将他带到一座高大的门楼前,声称已经抓到了贼人。

门楼里站着一个打扮得像员外的人,目光怨毒地盯着他。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这伙人和之前绑架姑娘的那伙人并不是一伙,他们是在救姑娘。

现在他可以松口气了,急忙解释道:“诸位,你们误会了,在下不是什么贼人,而是看到姑娘被绑,一路跟随后救了她。”

但众人岂肯相信他的话?一人上前一脚将他踢倒在地:“这小贼,花言巧语,想要欺骗谁呢?”

李初九一点也不畏惧,他有现成的证人,就是这位姑娘。

员外早已将姑娘身上的绳子解开,脸上充满关切。姑娘绳子被解开后并未开口,而是用手势比划。李初九看明白了,原来姑娘无法言语。

幸运的是,姑娘的手势员外能理解,确认了李初九并非贼人后,他赶紧解开绳子,表示今天差一点误伤了。

原来的经过是这样的:员外姓孟,而姑娘则是他的女儿孟冬儿,尽管她生来就无法言语,但孟员外对她十分疼爱。几天前,他得知一伙人一直在观察他们家,怀疑对方意欲行恶。

孟员外家产丰厚,他断定这伙人是想绑架自己的女儿勒索。于是,他准备了一帮人,想要反过来抓住这伙人。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对方居然洞察一切,成功带走了孟冬儿。他立即命人紧急追赶,这也解释了为何李初九会在树林中与这些人相遇。如果不是李初九巧妙地救了孟冬儿,孟员外的计划将会失败,而他将悔恨终身。

一场误会的解脱使得孟员外对李初九心存感激,然而李初九却坚决拒绝了孟员外的感谢。他坦言自己当时救人纯属巧合,临时起意而已。更何况,他不愿意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金钱帮助。

孟员外对李初九的坚持和为人品质深感敬佩,不禁连连道谢,并亲自将他送出家门。李初九接着前往舅舅家,本想将母亲接回,却意外地发现母亲依然不愿离开。尽管他千方百计地劝说,母亲却始终无动于衷。李初九只好再次放下心中牵挂,独自一人回到家中。

回到家后,他没有向刘桂兰提及在路上所遇的事情,只是编造了一个理由,声称在舅舅家陪母亲聊了一会儿天,因此耽误了些时间。刘桂兰并未怀疑,反而提醒起婆婆在舅舅家的事情,表示自己也想明天去娘家看看。

李初九欣然答应,第二天一大早就亲自陪着刘桂兰去了岳父家。然而,由于家里的事务不能耽搁,他只能匆匆告别。

回到家中,发现父亲正在与张元丰交谈。见到他回来,张元丰一脸嬉皮笑脸,不等他开口,李初九就知道这又是为了借钱的事情。

果然如此,父亲见状赶紧将他们两人留下单独谈话,自己则匆匆离去。父亲为了应付张元丰,将这个棘手问题推给了他。

“初九,这是最后一次了,借我几十文钱,我想做点小生意。”

李初九沉默地盯着张元丰,心知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劝说多次都没有效果,只是得到了敷衍的回应。他再多的言语也无法改变什么。

罢了!他拿出钱递给张元丰,语气沉重地说:“元丰,我知道我说什么你也听不进去,但我还是要说一句,你这样下去,这一辈子就毁了。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又何必害你呢?听我一次,好好生活,拜托了!”

张元丰频频点头,接过钱扬长而去。李初九无奈地看向父亲,父亲点点头,表示不会告诉刘桂兰。于是,他只好开始忙碌着自己的工作。

一天工作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火窑上需要有人看守,通常是由李初九担当此责。父亲看着儿子辛苦,心生怜悯,主动让他回家休息,自己守夜便可。

李初九独自回到家中,刚躺下没多久,却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一些声响。母亲不在家,父亲在火窑上,妻子则回娘家去了。这时家里除了他自己就没有别人,为何院子里会有动静?难道是有贼入侵?

他心头一紧,猜测这些人或许是那伙绑架孟冬儿的歹徒,怀疑他揭发了他们的罪行,此刻是来报复的。面对众多敌人,他知道硬拼的话必然不是对手。屋中可藏身的地方并不多,而且一般来说,贼人进屋搜查时通常会检查床下,因此床下并非理想藏身之处。

时间紧迫,他的目光落在门后的大水缸上。几步跨至水缸边,他迅速撑起缸沿,悄悄溜了进去。

水缸里水并不多,他刚蹲下,门就被踢开,几个人冲了进来。看到床上无人,有人低头看向床下,发现那里也空无一人。一名声音响起:“看看水缸里有没有人。”

躲在水缸中的李初九听得清楚,他猛地吸一口气后,迅速蹲下,将整个身体连同脑袋一起埋在水中。

有人来到水缸边,伸手欲捞水中,不料水缸里除了李初九,还有刘桂兰放进来的那只河龟。伸手的人一下子被河龟咬了一口,疼得他发出一声叫喊,连忙缩回手,再也不敢检查水缸。

未在屋内找到李初九的那几人纷纷离开。李初九毫不犹豫地从水缸中站了起来,立刻朝火窑方向疾走。他判断这些人在家中找不到他,必然会转向火窑,有可能对他的父亲采取行动。

刚一赶到,就看到一帮人正在围殴他的父亲,他们一边殴打一边咒骂。李初九看得怒火中烧,左右环顾一眼,随手抄起一把添炭火的铁锹,径直冲向这群人。

他奔跑得急,还没走到他们面前就失足摔倒,手中的铁锹也脱手飞出。这时,有人突然冲来,手持铁棍,不停地挥动,阻止那群人靠近李初九。

拿铁棍的人正是张元丰。对方冲着他高声喊:“张元丰,我们一伙的,你干嘛帮李初九?”

张元丰却怒吼道:“你们想打谁随便,但不能碰李初九,他是我的兄弟,一辈子的兄弟。”

对方勃然大怒,正要围攻过来,突然外面又涌现一群人,将他们反围了起来,为首者正是孟员外。

孟员外带领的人数众多,很快就将对方全部制服。张元丰向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真相。

这帮人都是张元丰平时结交的酒肉朋友,他们共同策划了一桩绑架孟冬儿的勾当,企图敲诈孟员外。

他们确实成功了,但孟冬儿却被李初九所救,破坏了他们的计划。回到破败的院子,发现孟冬儿不见了,四处打听得知她是被李初九救了。

这让他们怨恨李初九,于是转而想到,李初九经营着一家瓦窑,是个优秀的窑匠,平时挣了不少钱。既然他破坏了他们的好事,那就从他身上找回些补偿。

因此,他们决定对李初九下手。张元丰白天找李初九借了钱后去玩,一直耍到天黑,却发现平时的酒肉朋友都不在,询问下才得知他们居然要对李初九采取行动。

张元丰总是游手好闲,对生产毫无兴趣,尤其讨厌李初九的劝告,对刘桂兰更是情有独钟。然而,如果有人对李初九不利,他却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他手持一根铁棍匆匆赶来,纵然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救援李初九。

孟员外刻意宣扬李初九是个慈善者,实际上是为了引出贼人,一直派人暗中监视李初九。

当贼人来袭时,监视者赶紧通知孟员外,他迅速率人赶到,将这帮贼一网打尽。

众贼被擒,然而在紧要关头,张元丰挺身而出,救了李初九一命,因此得到了宽恕。经此一事,李初九和刘桂兰明白了,张元丰或许有些陋习,但在关键时刻,他仍是个情同手足的朋友。

夫妻俩决定彻底改变张元丰,强迫他学习手艺,将他留在瓦窑上。

逐渐地,张元丰舍弃了过去的恶习,学会了烧瓦。李初九则投资帮他建造火窑,使他的生活逐渐好转。

数年后,张元丰迎娶了妻子。这一对从童年一直玩到成年的朋友,在经历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历程后,都过上了平凡而幸福的日子。

至于那只河龟,李初九一直饲养着它。多年以后,他因病去世,而河龟也在同一天神秘失踪,去向不可考。

各位朋友,李初九和张元丰走过不同的人生道路。

对比而言,李初九早熟且早早就展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正因为这些品质,他迅速掌握了烧瓦手艺,并幸运地娶到了师父的女儿。

同样由于这些品质,他毫不犹豫地救了一只陷入困境的河龟。在紧要关头,这只河龟也回报了他的救命之恩。

相反,张元丰的性格更为浮躁,且陷入了一系列恶习,为此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过着颓废的生活。

然而,正是这个性格张元丰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非常坚定,不惜一切保护李初九。因此,尽管他曾走过弯路,但在关键时刻,他仍然是李初九可以依靠的朋友。

最终,这对朋友没有发生分歧,都过上了他们曾经期待的生活。

在危急关头,张元丰展现出清醒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他的善行引来了幸福,如果没有这份善念,结局可能就像那群贼人一样凄惨。因为孟员外早就设下了陷阱,等待着贼人自投罗网。

因此,是非善恶实际上都是个人的选择,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