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义灭亲
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叫刘墉,他号石庵,是山东诸城人。
刘墉在乾隆时期官至大学士,他与和珅明争暗斗了一辈子,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有趣故事。不过,他杀死自己儿子这件事却鲜有人知。
在胶县西南乡的大朱戈村,有一户姓张的财主,在当地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他家拥有上千顷土地,骡马成群结队,房屋院落占据了半个村子。
刘墉的姐姐就嫁给了这家财主的少爷。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在朝廷为官多年,深深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稍有不慎,轻的可能被削职流放,重的甚至会被满门抄斩,可谓一损俱损。
他觉得还不如财主家过得安稳自在,经过反复思量,就和张家结了这门亲事。
刘氏嫁入张家后,为张家生下一个儿子。小孩满月后,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刘氏被接回了娘家。
其实,刘氏原本想着父亲能给自己找个官宦人家,当上官太太,可没想到最后却嫁给了一个庄户财主,心里十分委屈。所以张家多次来接她回去,她都不太愿意。
有一天,天气格外闷热,刘氏和其他女眷们在穿堂的过道里乘凉,把孩子放在一旁的凉席上。
突然,刘家的一匹骡子受了惊吓,挣断缰绳,冲进了过道。骡子的一只蹄子不偏不倚,正好踩在小孩身上,小孩当场就没了性命。
刘氏悲痛万分,又担心回到婆家没法交代,于是寻死觅活,家里闹得不可开交。而刘墉的妻子也生了个男孩,只比张家的小孩大一个月左右。
为了安慰姐姐,同时也不想让刘家落下治家不严的名声,刘墉的妻子就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了姐姐。之后,她写信给刘墉,只说自己的儿子生病夭折了,刘墉信以为真。
且说刘氏回到婆家后,也不敢说出实情,只说娘家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张刘男。
时光飞逝,转眼间张刘男长大成人。这一年,张刘男进京参加科举考试,高中功名。
不久后,山东阳谷县的县令职位空缺,吏部发文让张刘男去出任阳谷县令。
张刘男去赴任的时候,他的父亲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县老爷的爹了,衙门里的上下人肯定会一口一个“老太爷”地叫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决定跟着儿子去任所风光一番。张刘男没办法,只好带上父亲。
张刘男上任没多久,就接到了一个案子:一位姓陈的寡妇状告自己的儿子汪举不孝。张刘男便发传票把汪举传到大堂审问。
汪举来到大堂后分辨说:“大老爷有所不知,她是我的继母。去年我父亲去世,今年她就要改嫁,还想和我平分家产。因为我和她争辩了几句,她就怀恨在心,把我告了。”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陈寡妇则哭诉道:“老爷在上,可别听他胡言乱语。我从来没有改嫁的想法。只是他不务正业,整天聚众赌博,我多次劝说,他不但不听,还辱骂我。长此以往,我担心以后生活没有依靠,就提出和他分家,他却动手打我。老爷要是不信,可以派人查看我身上的伤痕。”
经过查验,陈寡妇身上确实有多处青紫肿块。于是张刘男下令:陈寡妇先回家养伤休息,把汪举收监,听候后续处理。
汪举心里清楚这案子的严重性,就托人带着大量银子送给张刘男,请求能让自己回家一趟,向继母赔礼道歉,求得继母原谅,撤销诉讼。
张刘男不答应,正要吩咐来人把银子拿走,张老太爷急忙从屏风后面出来,把张刘男叫进内室说:“咱们来当官为的是什么?这么多银子,够咱们家花好几年了。
这又不是咱们去跟他们要的,他是愿者上钩,送上门来的……”张刘男经不住父亲的劝说,就收下了银子,自然也把汪举放回了家。
谁知道汪举回家后,不但没有向继母赔礼道歉,反而一怒之下把继母勒死了。
陈寡妇的娘家人得知这个噩耗,立刻请人写了状子告到州里,还把张刘男也告了,罪名是贪赃枉法、怂恿杀人。
这下张刘男慌了神。还是张老太爷有主意:“刘男,赶紧写信送到京城你舅舅刘大人那里,他肯定有办法救你。”
刘墉收到张刘男的信后,沉思了好一会儿,拿起笔写了回信,递给来人说:“连夜赶回去,把信交给你家老爷,让他按照信上的做。”
张刘男收到回信,不看还好,打开一看,冷汗“唰”地就冒了出来。原来信上只写了四个字:“速死为妙。”当天夜里,张刘男就吞金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