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鲤鱼精作怪

 

民间故事:鲤鱼精作怪

北宋年间,应天府的东城门附近,住着一位年轻的书生,名叫张生,字子安。张生打小就机灵聪慧,对诗书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心扑在学问上,即便家境并不富裕,却也安贫乐道。

尚未成家的他,每日都在书斋中刻苦攻读,满心期待着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实现自己的抱负。

仁宗三年,朝廷举行盛大的科举考试,广纳天下英才。张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满心欢喜,赶忙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京城汴梁的赶考之路。

然而,他出门时所带的盘缠并不充裕,一路上又多有耽搁,等他终于抵达汴梁城时,科举考试已然结束。

张生满心无奈,长叹道:“唉,我怎么这般命苦,连应试的机会都错过。”无奈之下,他只能用剩下的钱,在大相国寺的僧房里租了个住处,继续埋头苦读。

时光匆匆,转眼间就到了上元佳节。每到这个时候,汴梁城就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离城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处通漕运的所在,名为翠玉潭。这潭水幽深莫测,传闻潭底住着一条修炼千年的鲤鱼精。平日里,这鲤鱼精时常幻化成妙龄女子,出没于水路要道,迷惑过往的客商。

上元节当晚,鲤鱼精听闻城里正在举办盛大的花灯会,按捺不住好奇,吐出一颗宝珠,摇身一变,化作了一个十七八岁的俏丫鬟,手提一盏精致的灯笼,慢悠悠地朝着城中走去。

一路上,行人纷纷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无不为之侧目。临近五更时分,眼见着街上的花灯渐渐熄灭,鲤鱼精担心自己的真身暴露,急忙躲进了李丞相府的后花园,藏身在一处大池塘之中。

上元节过后,鲤鱼精贪恋人间的繁华,迟迟不愿回到翠玉潭。正巧,李丞相的千金李婷婷小姐,带着侍女到后花园赏花。李婷婷小姐一眼就被东架下瓦盆中一丛红白相间的牡丹吸引住了,那牡丹开得娇艳欲滴,她欢喜不已,忙让侍女折下几枝,拿在手中细细把玩。

之后,她又移步到池阁栏杆旁,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园中的美景。突然,她瞧见池塘中有一条金色的鲤鱼,正摆动着须子,鼓着嘴巴,欢快地在水面上游弋。李婷婷小姐觉得有趣,便将喝剩的半杯酒倒入池中,没想到被鲤鱼精一口吞了下去。李婷婷小姐见状,不禁莞尔一笑,在园中又逗留了一会儿,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闺房。

鲤鱼精察觉到李婷婷小姐对这牡丹格外喜爱,于是,每到夜晚,它便对着牡丹喷出一股灵气,让牡丹愈发娇艳动人。此后,李婷婷小姐每日都会来到花园,折下几枝牡丹赏玩。

春去夏来,张生在僧舍中已经住了好些时日,所带的钱财也越来越少。一同赶考的知心好友们也都各自回乡,张生感到越发孤独和窘迫。无奈之下,他只好凭借自己一手漂亮的书法,写了几幅草书作品,拿到城中的官宦人家去售卖。

一日,张生来到了李丞相府前。此时,李丞相刚好外出探望老友归来。他瞧见张生手中拿着书法作品,便好奇地让张生拿过来瞧瞧。李丞相展开书法,仔细端详后,不禁连连称赞,对张生的才华大为赏识。

随后,他将张生请进府中,询问他的籍贯和来意。得知张生是个有才学的书生后,李丞相决定将他留在西馆,教导家中子弟读书。李丞相还吩咐家人,前往大相国寺,将张生的行李搬到府中,安排他住在后花园东轩附近的一间屋子里。

张生得到李丞相的关照后,衣食无忧,便更加专注地研读史书。府中的书信往来、文墨之事,也都交由张生负责。他处理得井井有条,李丞相对他愈发器重。

一天夜里,张生在园中散步,不知不觉走进了后花园。正巧,李婷婷小姐和两三个侍女正在花架下赏花嬉戏。张生远远望去,不禁被李婷婷小姐的美貌所惊艳,心中暗自惊叹:“早就听闻李丞相有个女儿,貌若天仙,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倘若日后我能高中功名,有幸娶得这样的佳人,此生便再无遗憾了。”

想到这里,张生生怕被人发现,急忙转身回到自己的住处。回到房间后,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禁吟诵起杜甫的诗句,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

正所谓“欲念一起,邪祟丛生”。鲤鱼精一直想找个机会迷惑一位年轻才俊,这日,它打听到张生独居在东轩附近,而且尚未入睡,心中暗自欢喜。于是,鲤鱼精摇身一变,化作李婷婷小姐的模样,来到张生的住处敲门。

张生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是白天在花园中见到的李婷婷小姐,顿时惊得目瞪口呆。鲤鱼精见状,轻声说道:“张公子莫要惊慌,我见爹娘都已安睡,又听闻公子谈吐不凡,声音清朗,特来向公子请教一二。”张生听她这般说,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便与她相对而坐,畅谈起来。二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深夜,最后竟解衣就寝。

天快亮的时候,鲤鱼精早早起身,对张生说道:“公子,今晚我还会早些过来陪你。”说完,便匆匆离去。从那以后,鲤鱼精每晚都会来到张生的住处,两人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一天夜里,鲤鱼精带来了美酒佳肴,与张生一同享用。酒过三巡,鲤鱼精开口说道:“公子,你住在这里虽好,但时日一长,若是被侍女们察觉,告知了我父母,我们二人恐怕就要身败名裂了。倒不如我收拾些闺中的细软,与公子一同逃回你的家乡,做一对长久的夫妻,你看如何?”

张生听后,面露担忧之色,说道:“若是丞相派人追查起来,我们如何逃脱罪责呢?”鲤鱼精笑着安慰道:“我母亲向来最疼爱我,况且我与公子都还未订婚,就算追查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张生听了她的话,心中稍安,便与她约定,十四日夜在河边备好船只,李婷婷小姐收拾了些零碎银两,两人一起逃回了应天府。李丞相得知张生不辞而别后,并未派人追究。

鲤鱼精离开后,花园中的那丛牡丹渐渐枯萎凋零。李婷婷小姐见牡丹死去,心中十分难过,整日思念,竟一病不起。无论请了多少名医,都无法治愈她的病症。李夫人心疼女儿,关切地询问病因,李婷婷小姐只说是因为牡丹之故。

李夫人将此事告知了李丞相,李丞相听后,说道:“这种牡丹,只有应天府才有。”于是,他立即派家人带着金银财宝前往应天府,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寻常百姓,只要有这种牡丹,不惜重金购买。

李府的家人领命后,即刻启程前往应天府。他们四处打听,终于得知东城门附近的张生家中种有几丛这样的牡丹。家人来到张生家时,张生恰好外出。只见一位女子站在帘子后面,问道:“是何人来访?”李府家人听这声音,心中一惊,疑惑道:“这声音怎么如此像我家小姐?”走近一看,竟真的是李婷婷小姐。此时,张生恰好回来,家人也认出了他就是当初在府中教书的张生。三人面面相觑,一时都愣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张生询问家人来意,家人如实相告,说李婷婷小姐因思念牡丹而染病,特地前来购买。张生听后,不禁笑道:“小姐与我一同回到这里,已有快半年了,怎么会又有一个小姐在府中呢?”家人满心疑惑,却也无法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只好连夜赶回汴梁城,将此事报告给李丞相。

李丞相听后,根本不相信,又派公吏前往应天府,务必将小姐接回。张生和李婷婷小姐并未推辞,跟着公吏回到了汴梁城,一同进入李府拜见李丞相。

李丞相看着眼前的女儿,心中又惊又疑。这时,李夫人从内室走了出来,惊讶地说道:“小姐还在房里尚未起身,怎么这里又有一个小姐?”李丞相急忙询问张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张生不敢隐瞒,便将之前在东轩与小姐相会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李丞相听后,脸色一沉,说道:“你定是被妖怪迷惑了!”

于是,李丞相坐着轿子来到开封府,将此事告知了包拯包大人。包拯听后,立刻差遣张龙将两个“李婷婷小姐”和张生都拘到了府衙大堂。

包拯仔细打量二人,发现她们竟长得一模一样,难分真假。包拯沉思片刻,命人取来轩辕黄帝所铸的照魔镜,希望能借此辨明真伪。左右衙役将镜子悬挂在大堂之上,不一会儿,只见鲤鱼精口中吐出滚滚黑气,瞬间遮天蔽日。

只听一声巨响,黑气四散开来,待烟雾散去,众人再看时,堂下的两个小姐竟然都消失不见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李丞相和包拯都大为震惊,满堂衙役也都吓得惊慌失措。

包拯见状,连忙安抚李丞相道:“丞相莫急,请先回府等候。几日后,我定会查明真相,给你一个交代。”李丞相道谢后,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包拯让张生在府衙外等候,随后命人张贴榜文,写道:“若有人知晓妖精和李婷婷小姐的下落,赏钱五千贯。”

第二天一大早,包拯来到城隍庙,将牒章焚烧,请求城隍爷协助调查。城隍爷不敢怠慢,立刻派遣阴兵四处搜查,究竟是何方妖怪在作祟。

没过多久,阴兵回来报告:“是翠玉潭的千年鲤鱼精在作怪。”城隍爷得知后,立即修书一封,通知五湖四海的龙王,务必将这妖鱼捉拿归案。

龙王们接到通知后,纷纷派遣水族神兵沿着江河湖海展开搜捕。然而,这鲤鱼精法力高强,水族神兵们非但没有将其捉拿,反而都被打得大败而归。龙王们无奈之下,只好向天帝上奏此事。天帝听闻后,派遣天兵天将下凡捉拿鲤鱼精。可这鲤鱼精极为狡猾,四处逃窜,天兵天将一时之间也难以将其擒获。

包拯每日都在城隍司催促查办此事,城隍爷无奈,只好再次通知龙王们。龙王们商议后,决定关闭四角海门,进行全面搜捕。鲤鱼精被追得走投无路,最后逃进了南海。

当时,汴梁城中有一位姓郑的善人,平日里乐善好施,家中供奉着一幅淡墨素妆的观世音像,每日都虔诚礼拜,从未间断。一天夜里,郑善人梦见一位素妆妇人对他说道:“明日你到河边,带我去见包大人,定能让你获得一场富贵。”郑善人醒来后,虽觉梦境蹊跷,但还是决定前往河边一探究竟。

第二天清晨,郑善人来到河边,果然看见一位中年妇人,手中提着一个竹篮,篮中放着一条小小的金色鲤鱼,正站在杨柳树下。郑善人走近后,妇人开口说道:“昨日,翠玉潭的鲤鱼精被四海龙王追得无处可逃,逃进了南海,藏在了琼蕊莲花之下。如今,已被我骗进篮中,再也无法逃脱。前些日子,包大尹张贴榜文,悬赏知晓妖鱼下落之人。你带我去见他,等他断了此案,拿到赏钱,我全都给你。”郑善人听后,心中大喜,连忙带着妇人来到开封府衙门口。

此时,包拯正与李丞相在大堂上商议此事。公吏进去通报后,包拯将他们请进大堂,询问事情的缘由。郑善人将妇人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包拯。包拯听后,说道:“想必就是这条妖鱼了。”立刻让人在大堂上放下鱼篮,准备审问。

那鲤鱼精被佛力所降伏,在篮中乖乖地将迷惑人的经过,以及将李婷婷小姐摄到翠玉潭山侧岩穴中的事情,都一一供认了出来。包拯本想将这条妖鱼取出烹煮,以除后患。妇人却说道:“此鱼乃千年灵气所化,即便烹煮也难以将其杀死。我带回去自有处置。”包拯思索片刻,觉得妇人所言有理,便命库吏赏给妇人五千贯钱。

妇人出了府衙门口,将赏钱交给郑善人,说道:“这是报答你供奉我两年的诚心,你一定要将此事传扬出去。”说完,便消失不见了。郑善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妇人竟是自己家中供奉的观音大士。

郑善人拿着钱回到家中,请来了技艺精湛的工匠,绘制了一幅水墨观音像,画中的观音手提竹篮。此事在汴梁城中传开后,百姓们纷纷效仿,都照着画起了这幅观音像,这便是如今所说的鱼篮观音的由来。

包拯得知李婷婷小姐的下落后,立刻派人前往翠玉潭山侧岩穴中寻找。等将李婷婷小姐找到并送到衙门时,她已经气绝身亡,唯有心头还有一丝温热。请来了城中的名医诊治,医生们都说,需要用有缘人的生气引一引,或许还有苏醒的可能。

包拯听后,心中一动,对李丞相说道:“小姐莫非与张生有缘?今日我便做个媒人,成就这段姻缘。”于是,包拯将张生唤来,让他用自己的气息去呵李婷婷小姐。说来也神奇,张生的气息一呵到李婷婷小姐脸上,她竟然缓缓苏醒过来。周围的人见此情景,都纷纷感叹,这真是天意啊!

包拯见此,也十分欢喜,派人将张生和李婷婷小姐送回李丞相府。当晚,张生和李婷婷小姐举行了盛大的婚礼,结为夫妻。

第二年,张生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此后,他在京城为官,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没过几年,就官至中书舍人。

后来,张生和李婷婷小姐育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长大后也都入朝为官,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