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

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中日海军开始一场殊死搏斗,两国主力战舰几乎全部出动。

这次海战,日本海军“松岛”“赤诚”“比睿”“西京丸”遭受重创,大清海军也损失惨重。

“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四艘战舰先后沉没,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这场海战中,表现最抢眼的,是“致远舰”,它在最后关头,冲向日舰,不幸沉没。

然而,还有一艘战舰也可歌可泣,它就是“经远舰”。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经远舰”受到多艘日舰围攻,全舰官兵以少敌多、毫不畏惧,战斗到最后一刻。

舰上官兵除十六人幸存,管带林永升及二百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关于经远舰,还有很多谜底之前都没有揭开。

比如“经远舰”战斗过程如何?

“经远舰”是如何沉没的?

沉没之前,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而且经远舰是在什么地方沉没的,都有着不同说法。

1934年版的《庄河县志》发现了这样一条记载,里面提到经远舰沉没在老人石附近——

“是时,舰在虾老石(即老人石)东八里许,士卒皆请林(永升)就岸,林不肯,躬亲炮弹,督战未几,左臂中弹,舰突亦被击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内,扁锁仓门、危作以殉。”

日方的记载是:大东沟(甲午海战最后决战地)海战持续到下午的时候,致远、超勇、扬威舰先后被击沉,济远、广甲两舰仓皇逃走。

现场只剩下林永升指挥的经远号巡洋舰,在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四艘主力战舰的围攻后沉没。

根据日军记载,在遭到重创之后,经远舰从大东沟水域向西方的海面航行,且战且退。

吉野号率领四艘日舰紧紧追击,最后在老人石附近海域将其击沉。

在此之后,日军还拍下了经远沉没照片。

虽然根据照片上经远舰比例大小可以看出,拍摄距离较远,但是照片清晰度较高,可以作为铁证。

日军的报告还显示,由于经远舰在设计上的缺陷,其尾部没有安装大口径火炮,所以在撤退的时候,无法有效还击。

因此经远舰终于在日舰的猛烈火力打击下,中弹起火。

这时候其它日舰先后赶到,对经远舰进行群殴。

从日军现场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经远舰爆炸沉没之前,它的四叶螺旋桨都被炸出水面。

按照日方的记载,日舰对经远舰进行了至少一小时以上的炮击,在老人石附近海域将其击沉。

然后日舰开始返航,并且在下午五点钟就回到了大东沟的战场。

日方档案里还有松岛号与吉野号等追击经远舰期间的通讯记录。

对此,专家对此提出质疑。

海战是在下午五点左右结束的,根据日本战舰的航速,如果经远舰真的是在老人石附近被击沉;那么击沉它的四艘日本战舰根本不可能在下午五点赶回大东沟。

他们返回战场的时间,至少要延后一到两小时。

因此关于经远舰如何沉没,一直没有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因为经远舰舰体都没有找到,沉没地点都搞不清楚。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2018年9月,沉睡一个多世纪的经远舰终于被搜寻到。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经过多日水下考古调查,终于发现了经远舰。

这个消息令人振奋,这标志着有关经远舰的多个谜底将被揭开。

经远号和来远舰是姊妹舰,是清政府于1886年向德国订造的,于1887年完工,花费了174万两白银。

该舰是装甲巡洋舰,也是德国首批制造的装甲巡洋舰,防护能力超强。

李鸿章在慈禧面前夸口说,大英帝国的穹甲巡洋舰到了它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但是李鸿章的话言过其实,这两艘军舰总的来说先天不足,有很多缺陷。

要说清这些,还要从前期大清向德国定制的定远舰说起。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定远的穹甲甲板用的是当时最新式的钢铁复合装甲,而她采用的是中间隆起的弧形穹甲,比英国那种中间平、两边坡的穹甲,更牢固。

德国人却认为英国制造的穹甲其实是3块平装甲,铆接在一起的,有装甲衔接部位不牢固的缺陷。

所以德国人就进行了技术革新,凭借先进的冶金工艺制造出了弧形板材,弥补了这一缺陷。

可是在此之前,德国人没有搞过装甲舰,跟海军大国英国比还有较大差距。

说白了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拿大清的钱来做实验的。

他们前期设计的定远舰,装甲只覆盖了机舱上方,并不能保护全舰。

而且穹甲的位置竟然安装在水下4英尺处,纯粹是一种浪费,跟当时海军“穹甲界隔漏水”的理念格格不入。

装甲过低,还压缩了下面机舱的空间,使得“机舱逼窄,绝无空隙,只身侧行,尚虑误触,暑月炎燠,临战仓皇”。

后来设计的定远、来远舰装甲过厚,增加了船身重量,导致航速不如传统的穹甲巡洋舰,防护能力又不如真正的铁甲舰。

具体来说,德国人采用的是三段装甲拼接而成,一旦接缝处中弹,很可能会造成装甲带破裂进水的后果。

经远舰的司令塔的装甲设计也有很大缺陷,暴露面积太大,就像一个碉堡开了一个防盗窗,一个弹片飞进去,就会对指挥人员造成伤害。

这一缺陷也成为“经远”管带林永升阵亡和军舰沉没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经远舰还有一个短板,那就是吨位太小,还不到三千吨。

经远舰设计人员还犯下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头重脚轻,尾部没有安装主炮。

就是因为这个致命缺陷,让它在跟日舰的较量中处于下风,失去自卫能力,遭遇灭顶之灾。

17时03分,在“吉野”的炮击下,“经远”身中200多发炮弹,经远舰左舷水线带装甲被击中,炮弹恰好击中装甲的拼合处,装甲带立刻破裂脱落,海水从水线装甲带的裂口一拥而入,舰体开始失去平衡向左倾斜。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不久炮弹弹片从指挥塔的“防盗窗”飞入,在司令塔内指挥作战的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敌弹,脑裂死亡”。

尽管如此,根据日方记载,经远在大东沟海战中,曾给日舰以沉重打击,对日舰“赤城”形成重创;而且还一度派遣陆战队打算登上日舰“扶桑”号,但最后还是出师未捷,沉没海底。

那么这次考古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到底发现了什么东西?

——经远舰水下残骸

该舰救生圈一枚

经远士兵军服一件

紫铜套管,钢板,炮台护圈,工具,炮弹等残件。

经远舰发出给上海叶观庭先生的信件一封。

事实胜于雄辩,上述物证尤其是经远舰残骸,都是经得起考验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可靠参考。

不过好事多磨,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前,曾经有过很大争议,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

因为考古工作从2013年就开始了,大家始终对经远舰沉没的海域都无法确定。

当初他们把勘查的重点,放在辽宁省庄河县黑石礁附近海域的时候,遭到很多人质疑。

因为很多专家都认为,经远舰的沉没海域是在大东沟海区;他们这个观点显然是受到了史料的影响。

可是当地渔民却向考古队反映,他们觉得经远号并没有沉没在大东沟海区,而是在黑岛的老人石附近。

他们这样说也是言之凿凿,因为有几个渔民告诉考古队,说自己在年少时曾经潜水到船上,还从上面捞到过几个弹壳。

但据此也不能说,水下沉睡的,就是经远舰。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当地人又提供了一个佐证,那就是当年经远舰沉没的时候,渔民在老人石附近搭救了一些水兵。

所以他们就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把经远舰在此沉没的信息流传到现在。

而且即使按照日方发布的数据,经远沉没地点也不在大东沟海区。

按照他们公布的资料,经远舰沉没的地点,是在东经123度40分7秒、北纬38度58分。

只有海洋岛以南黄海中心地带,才在这个范围内,与主战场相距很远。

尽管沉没地点众说纷纭,充满争议;但是很多专家并不认可老人石是经远舰的沉没海域。

因为从甲午海战的主战场大东沟到庄河老人石有将近100海里,如果海战是在这里结束的,在击沉经远之后,日本军舰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本队会合。

质疑者理由充分,所以很多人对考古队在黑岛附近的打捞工作不抱任何希望。

就在大家对打捞表示悲观的时候,从当地文物部门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多年以前,有一名渔民献出一个铭牌,称自己是在黑岛附近沉船上获取的。

该铭牌上面刻着中英德三国文字,参加打捞行动的专家对这块铭牌上的文字经过翻译后确认,它就是经远舰上的炮台铭牌。

如果这样,那艘沉船,极有可能就是经远舰。

但大家的心情也有几分沉重,这同时说明,沉船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盗捞破坏。

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专家固执己见,怀疑经远残骸不在黑岛。

对于这里发现的文物,专家们提出了另外一种假设。

那就是因为这片海域比较偏僻,那些不法之徒发现沉船后,为了更好偷盗沉船遗物,就对大东沟的经远舰残骸进行破坏。

然后运送到这里,作为一个在一个储存材料的大本营,以规避打击。

争议归争议,考察工作还要继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要付出代价才能探寻真相。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经过研究决定,国家文物局的调查队开始对老人石附近的海区更为较为细致的勘查,来寻找答案。

探寻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不仅发现了救生圈、水兵军服,还发现了经远舰残骸。

考古队员在军舰舰首还有个重大发现,那就是他们在那里发现毛瑟步枪和弹壳。

按说进行海战,靠的是火炮和鱼雷,步枪是不能派用场的。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经远舰曾经跟日舰发生了近距离交火。

根据历史资料,当时日本的“比睿舰”曾经从“经远舰”旁边穿过。这时候“经远舰”舰长林永升目光敏锐,他把握战机,果断下令官兵全部来到甲板,向日舰展开进攻。

甲板上的弹壳,就是交战的时候留下的。

可见,为了胜利,经远舰上的官兵也是拼了。

在铁证面前,经远舰沉没地点没有疑问了。

可是如何解释它会离主战场的庄河水域,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难解的谜团。

经过历史学家的仔细讨论,做出一个大胆推测。

那就是在海战之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四艘战舰虽然与经远舰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但当时并没有在能够在大东沟海域将它当场击沉。

虽然经远舰遭受重创,但依旧摆脱了日舰的追击驶离交战区。

日本拍摄到的经远舰照片,并不是近距离拍摄的,根据照片的上军舰比例,拍摄者距离经远舰之间至少还有一定距离。

一个最大的可能就是,当时经远舰虽然没有沉没,但是已经遭受重创,无法脱险。

因此,日舰觉得没有必要继续追击,便决定返航。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熊熊燃烧的经远舰依旧没有放弃,水兵们以坚强的意志向母港旅顺方向航行。

在行驶数十海里后,终因筋疲力尽,沉没于老人石附近海域。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而正是因为日本军舰没有追击到底,确认战果,后果很严重。

海战中战功显赫的第一游击队司令坪井航三少将开始被晋升为中将,没有多久就被贬职,横须贺镇守府去当司令长官。

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和高千穗舰长上村彦之丞在甲午战争后都青云直上晋升为海军少将。

因为坪井坚持在报告中声称已经确认经远号被击沉,而东乡坪八郎则吞吞吐吐,说当时经远舰并没有沉没。

虽然公开资料说,坪井航三被贬职是因为在甲午海战中他的战舰挂错了信号旗,但也不能说跟他夸大战果无关。

在黄海海战中,坪井航三是居功至伟的。

他指挥由”吉野号”、”浪速号”、”高千穗号”、”秋津洲号”等4艘新式快速巡洋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是黄海海战当仁不让的主力。

正是因为他果断地指挥舰队对北洋舰队背面进行攻击,让其腹背受敌,彻底扭转了局势,并一举击沉了北洋海军4艘巡洋舰。

因此,黄海海战后,坪井航三成为日本舰队获胜的最大功臣。

日本海军的国际地位也得到空前提升,坪井的战术被封为经典。

日本第一游击队的四艘巡洋舰攻击北洋舰队的纵队队形,也被各国海军奉为经典。

由此可见,坪井最后没有确认战果,成为他被贬职的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证实,那就是经远舰在最后跟日军进行了血战,没有给中国军人丢脸。

当致远、超勇、扬威舰先后被击沉、济远、广甲两舰逃离之后,战场上只剩下经远舰一艘战舰。

他们面对的,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四艘战舰。

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四艘高速巡洋舰,个个实力不俗。

其中吨位最小的高千穗三千一百五十吨,也比经远号排水量大。

最大的吉野四千二百一十六吨,比经远舰排水量大量两倍。

而且日本四艘战舰火力强劲,全部装备速射炮,火力甩经远舰几条街。

尽管如此,经远舰孤军奋战,毫不怯战,奋战到底,没有屈服。

他们一舰斗四舰,前仆后继,舰长阵亡了大副顶上,大副倒下了二副冲上去,跟敌人死磕到底。

在军舰全身冒火的情况下,他们用尽最后力气,朝着旅顺港、母亲怀抱前进。

文章到此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答,那就是林永升牺牲的时间。

史料记载,林永升在海战正酣时就牺牲了。

日军战报说了谎!经远舰沉没124年后现身,甲午海战曾以一敌四
为什么1934年版的《庄河县志》里记载说,林永升管带直到最后才殉国?

——“是时,舰在虾老石(即老人石)东八里许,士卒皆请林(永升)就岸,林不肯,躬亲炮弹,督战未几,左臂中弹,舰突亦被击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内,扁锁仓门、危作以殉。”

原来县志记载牺牲的是二副陈京莹,并非林永升。

1894年9月17日的那个下午,在管带、帮带大副先后中弹牺牲后,二副陈京莹接替“经远舰”指挥,战至中炮身亡,年仅32岁。

这位视死如归的水兵,陈京莹牺牲前还了留下绝笔家书:

“兹际国家有事,理应尽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况大丈夫得死战场幸事而。父亲大人年将古希(稀),若遭此事,格外悲伤,儿固知之详矣。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

第一支中国近代化的舰队,因为多种原因全军覆没,叫人扼腕叹息。

经远号上的官兵,虽然没有邓世昌的“致远舰”那么轰轰烈烈;可是他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奋战到最后一刻,无愧军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