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1983年9月14日9点34分,桂林奇峰岭机场,一架中国民航的三叉戟客机正在跑道上滑行,他们是在得到了塔台的允许之后,准备起飞,目的地是首都北京。

桂林奇峰岭机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奇峰镇,距离桂林市区只有10公里。

机场于1942年建成,1949年国军撤离桂林时将机场设施用炸弹破坏,此后机场一直闲置在那里。

直到60年代,机场才重新启用并复航。

最初这里是一个军用机场,由空军在1964年接管并确定改建,1966主要工程完工,机场重新投入启用。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70年代,随着桂林旅游景点的开发,到那里的游客人数也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远道主要是境外游客的交通问题,民航总局提出了复航桂林的设想。经过协调之后,桂林奇峰岭机场机场被改造成为军民两用机场。

民航的三叉戟客机上当时一共有106名乘员,其中3名机组成员、3名乘务组成员和100名乘客。

这些乘客大都是来自香港和南洋的老年华侨,他们是在两地旅行社的安排下,组团去桂林旅游的。

他们刚刚欣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下一站将是北京,游览那里的名胜古迹。

“三叉戟”客机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中短程三发喷气式民航客机,之所以叫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发动机设置比较特别,装有三台罗·罗公司的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其中两台位于机身后两侧,另一台置于垂直尾翼根的前部。由于该型客机有三台发动机,其控制框图的布局与古希腊海神的武器“三叉戟”极为相似,所以这种客机有一个绰号Trident,中文译为“三叉戟”。

中国是三叉戟飞机的主要客户,70年代开始引进,当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就是三叉戟客机。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三叉戟”2E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具有全自动着陆能力的民航客机,中国是其主要客户。

该型号飞机一共生产了50架,中国就引进了33架。

这次出现在桂林奇峰镇机场的三叉戟,是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CA3103航班,执飞CA3103航班的机长是第六飞行大队长李金山。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该机首飞时间是1975年,当时安全飞行了2800多天。

飞往桂林前,民航局的领导还说,飞够3000天,给全体机组人员发奖金。

当时天气晴好,万里无云,还没有一丝风,机场周围非常安静,一切正常。

飞机上的乘客,刚刚休息一个晚上,精神状态很好,大家有的在看报纸,有的正在闭目养神。

可是无论是机长,还是空姐和乘客,谁也没有想到,厄运正一步步向他们走来。

这时候,CA3103航班从停机坪缓缓滑出,向北滑行道联络道口滑行,到达道口后转向,继续沿着跑道滑行。

就在这时候,悲剧发生了。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从对面右侧交叉滑行道快速冲出了一架军用飞机。

这架飞机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驻扎在奇峰镇机场,是一架轰侦-5侦察机(战术编号3334)。

轰侦-5侦察机其实就是轰-5改装的,在上面加装照相设备。轰-5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现为中国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参照苏联伊尔-28轰炸机制造的,该机在1984年已经停产。

这架战术编号3334的轰5并非结束飞行在机场在降落,而是也在做起飞动作。

民用飞机场为什么会出现军用飞机?是不是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还很落后,在偏远地区,有不少军民两用机场?

这话也对也不对,只说对了一半。

80年代,在西部、南部的二线城市,甚至中巴边境,是有不少军民用两用机场。这些机场直到现在也依旧存在,跟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兴建这些军民两用机场不是权宜之计,对加强国防治理、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军事效益的统一体。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现如今,国家越来越注重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在繁华地区也将建设军民两用机场。

截至2018年,我国正在运行的军民合用机场共66个,占全国运输机场总数的28.4%。其中,民航与空军合用的机场多达59个,占比92%以上 。

问题不在于军民两用的定位本身,而是当年的军民两用机场跑道很少,技术保障设施、导航助航设施和指挥通信设施也非常落后,管理也不科学。

所以,就出现了两架飞机同时起飞,相互抢道的情况,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民航三叉戟客机机身长39米,翼展29米,空重37吨,起飞重量68吨。三台发动机,单台推力为53千牛。

由于3334号机是侦察机,长度16米,机翼展开是21米,空重只有12吨,起飞重量只有21吨,而它的推力非常强劲,两台发动机能达到54千牛,滑行速度非常快。

总之,三叉戟机身庞大、重量大,行动不便,即使看到险情,也无法躲避。而3334号重量轻,动力大,速度快,对民航科技的冲击力非常可怕。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看到军用飞机冲过来,机长和机组人员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可是又无可奈何。因为事发突然,机身庞大,根本无法转向或者加速,更无法像汽车那样后退,只能在原地眼看着3334号机像一个醉汉一样撞向自己。

飞机上的100名乘客,也吓得面如土色,尖叫声,哭喊声响彻机舱。还没有等飞机上的人明白怎么回事,飞机发出了一声巨响,随即产生了剧烈的震动,两架飞机撞击在一起。

巨响之后,CA3103航班的前部机身右侧,第12个客舱舷窗下方,机身喷涂的蓝色粗腰线处被3334号机10米长的左翼切开一个大口。

与此同时,3334号机的左侧发动机短舱也撞进了B-264号机机头下部右侧的电子设备舱,舱门凹陷进去。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在左侧机翼插进CA3103航班,受到极大阻力后,右侧引擎仍然在工作,单台涡喷发动机推力仍然达到26.48千牛(2700公斤)。

因此,3334号机的单台动力依旧使机身绕着B-264号机的机头旋转了97°才停下,同时左侧机翼也在B-264号机机身上继续切割,切出了一道长达6.9米,宽9厘米的“伤口”。

最终3334号机精疲力尽,头顶着头,停在了B-264号机的右前方。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再看CA3103航班B-264号机的客舱内,已经面目全非,伤痕累累。

经过3334号机的横扫,B-264号机客舱右侧第一至第六排的18个座椅被拦腰切断,座椅上的乘客遭遇空前劫难,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惊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

一名来自香港地区的老人腰身被3334号机的机翼切断,当场身亡,此外,还有35名乘客受到各种创伤,机舱地板上到处都是鲜血,不忍直视。

其中10人(其中5名马来西亚籍华侨、4名新加坡籍华侨,1人国籍不明)伤势危重,他们全都是身体受到机翼切割带来的损伤,有的已经昏迷,生命垂危。

B-264号机机组人员倒是没有大碍,只有2名空姐受伤,所幸伤势较轻。

3334号机的3名机组成员无一伤亡。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机场塔台立即用无线电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并随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上百名公安战士,数十名消防战士迅速赶往现场。

南溪山医院距离飞机场只有10公里左右,接到电话之后,出动5辆急救车火速赶赴现场。

当地领导也在事发之后迅速赶到机场,实施指挥抢救。

不到一个小时,所有的伤员都被抬上救护车,送到附近的南溪山医院开展抢救。

由于重伤的10名游客身体全部遭到机翼切割,不仅失血严重,而且内脏严重受损,送往医院的途中就有人休克。

还没有开始抢救,就有一名游客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之后几日之内,陆续又有病患离开人世。

一周之内,10名重伤者相继离开人世。

由此,此次事故最终死亡总数为11人,另外有22人受伤。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这场事故让人痛心,在飞机起飞时发生这样的事故,实属罕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后,政、军高层领导极其重视,很快就组成了空军、民航总局和有关专家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小组认为,这次飞机撞击事故纯属一场人为的事故,驻扎奇峰镇机场的空军某部3334号轰侦-5飞机的飞行员,应该对此事件承担主要责任。

飞行员在明知道这是军民两用机场的情况下,滑行的时候没有进行观察,速度也明显过快。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在发现前方有飞机的情况下,轰侦-5飞机依旧保持了高达60公里的时速滑行(按照规定直线滑行时速不能超过50公里),最终军机和客机相撞,酿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另一方面,机场的指挥调度人员工作失职,对事故发生也应承担主要责任。

按照机场军机和客机 “统一协调”的规定,客机在调度滑行前应该向空军方面事先提出申请,得到批准之后才能放行。

但是调度人员并没有向空军申请,只是简单地观察了一下空军的停机坪,发现没有飞机,就自作主张安排客机起飞。

其实当时空军的侦察机是在维修库维修,维修之后停放在原地,然后直接开出去滑向跑道的。

如果调度员跟空军方面事前联系的话,悲剧就不会发生,所以地面调度员对事件发生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此外,机场的制度设计也有明显漏洞,在同一个机场内,空军和民航虽然有各自的停机坪和维修区,但是却共用一条跑道,这也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而且在共用一条跑道起降的情况下。中国空军和中国民航应该使用相同的频率,统一指挥飞机起降,以免事故发生,而不是在起飞前告知对方。

机场当时的军机和客机,分别使用不同频率,分别指挥各自的飞机起降,这就为事故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所以这场事故跟机场是否军民两用没有必然联系,而是有关人员太麻痹大意了。

事故发生后,专家赶赴现场,对三叉戟客机进行了评估,判定该机机身右侧严重受损,多个结构框架遭到很大程度破坏,而且机载设备舱直接被洞穿,里面的设备基本损毁,没有了修复价值。

经民航总局批准,B-264号三叉戟客机准许报废。

网上虽然没有该客机的售价,但是只凭它曾经是国家领导人的座驾,售价也不会太低,在外汇稀缺的年代,也是国家珍贵的资产。

38年前的桂林,军机起飞撞向民航客机,客机被切割报废,11人死亡
相对于飞机的损失,11条生命的消失更让人痛惜,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

尽管事故发生后,中国民航总局积极对受伤乘客进行救治,对遇难游客进行赔偿,但是事故给桂林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痛定思痛,事故发生后,有关方面吸取了教训,对民用和军用机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确保了飞机的安全行驶。

由此看来,事故的发生促使有关方面建立、完善了安全制度,可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但不管怎么说,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太高了。

1996年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竣工通航后,民航部分全部迁往新机场,奇峰岭机场从军民两用机场复转为军用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