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今天说的历史人物是郑和,明成祖朱棣、麻喏八歇国西王和陈祖义。

郑和(生于1371年? – 1433年?)

(明代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国姓爷),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人。早年从侍燕王朱棣,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郑和也出了很大的力,是有功之臣;

一、明朝大事记,下西洋,走丝路

说起航海,我们国家开启了先河。早在明朝的永乐年间,中国就发生过震惊世界的航海事件,历史名曰郑和下西洋。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曾先后七次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15世纪末以前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总共历时28年,开辟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海上之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历史航海事件。那么郑和当初是为了什么才会率领船队下西洋呢?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他在下西洋中又遇到了哪些奇遇?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探索这一段史诗级航海运动的奥秘。

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有人说其目的是为寻找流亡海外的建文帝,但对外宣传却是说,这是明朝向海外诸国宣扬大明的威德。

虽然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没有找到建文帝,但却与海上各国进行了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创造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开辟了一条享誉全球的海上丝绸之路。

据史书记载,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由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 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浩浩荡荡开启了他的海上传奇。不得不感叹,那时候的明朝真是很威风,能一下子派出200多艘海船的国家应该不多吧?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二、施恩赦海外,威德服君王

永乐四年(一四零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其实,郑和的船队来到一个新国家,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误会,毕竟对方并不知道郑和的目的。当然,郑和是带着和平而来,所以当双方接触后,就开始了贸易。

郑和船队每到一处新的地界,就会用船上的明朝物产换取当地的产品,而且郑和带来的货物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当然,进行修补船只,囤积淡水和食物的工作也是郑和船队必不可少的工作。

开始的时候还很顺利,来到麻喏八歇国却出现了意外。刚到麻喏巴歇国后就展开忙碌的贸易,郑和船队上的船员就将船上的丝绸制品、陶瓷等物产运输到麻喏八歇国集市上进行售卖。

货物很受欢迎,可就是这样一次正常的交易活动,却发生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惨剧。一支全副武装的部队突然冲出,对毫无防备的郑和船队的船员进行屠杀。一时间交易场变成了修罗场,郑和属下的170名将士在这场屠杀中失去生命。

得知这一消息,郑和震怒,但也绝对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毕竟来的时候一切安然无恙,为何会毫无征兆做出反常之举?

郑和更没想到率领船队初次下西洋就遇此劫难,愤怒的将士们更是义愤填膺地扬言要报复,声称要灭掉麻喏八歇国位死去的将士们复仇。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战士的血不能白流,一场大战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说到这里,我们的问题来了,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全副武装的人杀掉郑和船员,难道他们是劫匪?

这些武装人员并不是劫匪,而是麻喏八歇国西王的军队。当郑和率领船队来到麻喏八歇国时,这里的东王和西王正在交战,西王打赢了战争,控制了麻喏八歇国。可就在这时郑和的船队出现了,西王以为郑和的船员是东王寻找的救兵,于是将上岸交易的船员杀死。

当西王得知他们错杀了大明朝郑和船队的船员时,也是万分恐惧。为了避免和明朝军队起冲突,西王在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向郑和谢罪,并自愿赔偿六万两黄金,希望郑和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不要再追究这件事情。

一边是官兵愤怒,誓言要报复,另一边是态度诚恳,请求原谅,郑和也有些为难了。但毕竟被杀害了170名官兵,所以处理这件事有些棘手。

郑和得知这是一场误杀,又鉴于西王诚惶诚恐的请罪受罚,深思熟虑后还是觉得应该禀告明成祖。毕竟这件事影响很大,自己真不敢自作主张做出选择。于是将这件事情禀明了大明皇帝。

抱难题甩给明成祖朱棣后,郑和就慢慢等待皇帝的旨意!

明成祖朱棣经过再三斟酌、权衡利弊,还是决定放弃对麻喏八歇国的赔偿要求,并赦免了西王的罪过。西王得知消息后如释重担又十分感动。感恩戴德的西王也是看清了明朝的实力,所以非常愿意和大明王朝做贸易,两国从此往来和睦。

下图为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外墙上的郑和图像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三、航海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海盗!师出马六甲,活捉陈祖义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危险和机遇共存,海上贸易,也存在着诚信和欺诈。说起郑和下西洋途径马六甲海峡的经历,就需要提到一个名叫陈祖义的人,陈祖义是谁?他和郑和之间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陈祖义这个人可不得了,他是中国明朝时期马六甲海盗集团的大首领,也是有史以来身价最高的海盗之一。作为无恶不作的海盗王,统御一方的海上霸主,陈祖义不止一次被大明朝悬赏通缉,明太祖朱元璋知道陈祖义的海盜集团非常猖狂,多次打劫大明朝及其他国家海上的过往船只,于是悬赏50万两白銀捉拿陈祖义,后来明成祖朱棣上位后,更是拿出750万两白银的巨额悬赏捉拿陈祖义,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结果。

 

陈祖义也知道大明朝在捉拿他,感到危机和不安,于是陈祖义就投奔了渤淋邦国(今婆罗洲的汶莱),还做了这个国家的大臣。但渤淋邦国国王的收留并没有得到好的回报,反而是养虎为患。在渤淋邦国的国王去世后,陈祖义用他的武装力量统治了这个国家,成为新国王。

陈祖义在成为渤淋邦国的国王后,更是张狂无度。它抢劫船只,杀害无辜船员,可谓是罪恶滔天,周边国家对陈祖义恨之入骨。但是他们都忌惮陈祖义的军事势力,陈祖义有一支上万人的军队和上百艘战船,还有自己的领地,这使得周边海域的小国对陈祖义敢怒不敢言,还得年年给陈祖义上供委曲求全,直到郑和船队来到了这片海域。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永乐六年(1407年),郑和在结束了第一次下西洋,班师回朝途中路径渤淋邦国,派人招降陈祖义。陈祖义知道郑和远航而归,带了满船的宝物,他心生贪念,假借受降之名,安排人手准备抢劫郑和船队。

虽说陈祖义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他做了多年的海上霸主,并没把郑和船队放在眼里,而且他也看不起郑和,认为郑和是太监,并没有多大本事,还分析了敌我优劣,陈祖义认为此战必胜。

可他哪里晓得,郑和对于他的诈降早有部署。郑和率领船队一路走来,听闻了太多有关陈祖义的事情,他又怎么会对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放心。就在招降的前一天,一名叫做施进卿的中国人拜访郑和,并告知郑和陈祖义假投降、真抢劫的计划。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施进卿,施进卿祖籍广东,明朝时期的苏门答腊岛旧港宣慰使,之前是旧港的一名部落首领。

在得知了陈祖义诈降抢船的计划,郑和做了周密安排。诏安的日子到了,陈祖义率队向郑和船队发起偷袭,可是不一会功夫,郑和团队就将陈祖义的队伍包围,郑和下令点燃火炮,对陈祖义率领的战船发起猛烈轰炸。

在激烈的炮火交锋中,陈祖义的战船接连沉没,见时机成熟,郑和船队的将士们跳上陈祖义所在的海盗船奋勇杀敌,陈祖义的军队顷刻间溃不成军。这一战郑和船队杀敌5000多人,缴获七艘战船,活捉了陈祖义以及另外两名海盗头领。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郑和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人,他很快便收到消息,并识破了陈祖义的计划

经此一战,大明朝时期的马六甲海峡最大的海盗势力被彻底根除,郑和将陈祖义等三名海盜头目带回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当着各国使节的面下令杀掉陈祖义,向海外各国证明了明朝的强大实力。

其后,郑和任命广东华侨施进卿为旧港之主,自此马六甲海峡的商贸往来日渐昌盛,海上丝绸之路也勃然兴起。

 

四、瑞兽麒麟出,祥光耀山河

郑和下西洋带回大明朝丰富的海外物产,其中就有中国神话传说中叫做麒麟的瑞兽。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世有麒麟出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

非洲有一种动物,有着长长的脖子,鹿身、牛尾、头上长角,当地土著人称呼它为“基林”, 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郑和手下的杨敏,带回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只原生活在非洲的“基林”,明朝举国上下为之喧腾,皆认为这只动物就是传说中的麒麟,因为它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和传说中的麒麟真的是太像了。

这种动物其实就是长颈鹿,相传郑和到过非洲,当他在见到长颈鹿时也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传说中的瑞兽麒麟。《明史》记载,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榜葛剌国又进贡过一次“麒麟”。(但是长颈鹿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麒麟,一直有争议)

郑和下西洋遇一怪事,170名官兵莫名被杀,查明真相后却不能复仇
五、海上丝绸路,贸易兴四海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在于,是中国古代甚至整个世界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所以意义非常。郑和的船队最多时有240多艘船,最大的宝船排水量能达到1500吨,拥有着大明时期最先进的船只和装备。也说明了明朝的造船技术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郑和在出发时,船上装满了丝织品、瓷器、茶叶等中原货物,而归来时则从西洋引进了苏木、花梨、胡椒、象牙、紫檀等珍贵的木料和香料,并促进了和海外诸国的工艺及文化的交流。让中国丝织品、瓷器和茶叶流通于全世界。

在郑和及其船员的共同努力下,海上丝绸之路更宽广了,中西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前进的变革。

(供稿:孙栋 诸城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