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西游:镇元子为何敢说与天同寿,三清四帝之流不配让他供奉?

解密西游:镇元子为何敢说与天同寿,三清四帝之流不配让他供奉?

连观音菩萨也要让他三分的神仙是何来历

在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有不少实力、地位都被低估与隐藏的神仙。对于这些人物,作者大多用的是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它人物的表述来反映这个人物。

比如在二十五回出现的镇元子大仙——他算是真正被作者掩饰得最深的大神之一。

首先说风景——以景看人。在西游记清初的版本中,《黄风岭唐僧有难》一节中,对黄风岭有详尽的描述: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猛然一阵狼虫过,吓得人心趷噔噔惊。

这里描写山势险恶,诸妖横行,暗喻唐僧在此处有难。当然在这一节,不但唐僧被黄风怪掳走,连孙悟空的眼睛也被黄风怪的风沙所害,落下了“眼珠酸痛,冷泪长流”的毛病。

而描写万寿山五庄观的风光时,作者用了极华丽与美妙的词汇来突出“神仙洞府”的清幽佳妙。可谓未出场就已先声夺人。这一大段话大约有三百字。说万寿山“根起昆仑脉,顶摩霄汉中”。

在中国神话中,昆仑山在诸大名山的地位之高,可说是第一名山。它不但出产奇特的宝物,如结出不死果的不死树、长出美玉的琅树;还有许多珍奇的走兽飞鸟,凤凰与鸾鸟更是常栖于此。在道教神话体系中,昆仑山不但是西王母的道场,更是许多上仙聚居之所。作者将五庄观所在的万寿山与昆仑山脉叙述为“同源同根”这不但暗示了五庄观这处洞府的历史可与昆仑山相比,更暗指观主镇元子在道教中地位崇高,至少与西王母可平起平坐。第二句“顶摩霄汉中”是指五庄观坐落在极高峻甚至可接云霄的仙山之中,而后面也明确指出了山中有“龙吟虎啸,麋鹿青鸾”更有“石生瑞气,峰长毫光”,真是好一个仙山福地。这番景色不但唐僧见了大喜,连善识妖怪的孙悟空也保证:“这里决无邪崇,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

在宋朝人所著的《太平广记》中,有一个以慕道修仙为业的人,名叫茅君,他修仙成功飞升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幡蓊郁,骖虬驾虎,飞禽翔兽,跃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

而在更早的《庄子》对神仙的描述则是“乘云气,驭飞龙,游乎四海之外。”可见在古人的笔记或者小说中,珍禽异鸟与彩霞瑞气出现一定伴随着得道飞升,神人之居所定在世人所不能达的仙山海岛,那里祥云香雾,彩霞映日

而妖怪所居之处一般黑雾漫漫,诡异莫测。在对五庄观的描写中,不但用夸张炫丽的词汇称赞其景色之秀丽清幽,更直接道出了五庄观的本源与“昆仑”一脉相承。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影视资源大全

二十四回里,镇元子大仙本人并未出场。他带着四十多个徒弟到弥罗宫听讲——这四十多个徒弟当然也在“太乙散仙”之流,单单只留下辈份最低的两个小仙童在家看门,一个名叫清风,一千三百多岁,一个名叫明月,也有一千二百多岁。而主角孙悟空缘起灵石,至今亦未活过千岁,从学艺修道一直到他平生最大的壮举大闹天宫,也只不过是在五百多年前,至于皈依释门,被唐僧从五指山解救出来,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徒弟已然如此,何况乃师!

而五庄观门上的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这句话更显得气魄太大。连孙悟空这样不把玉帝和太上老君放在眼里的人也认为:“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

太上老君是三清之一,亦是道教始祖。在《史记》中,他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职业是周代的史官。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他重新对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进行了诠释。换言之,道教真正的创始人是张道陵,而他将《道德经》奉为道教的基本理论,因此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者。

而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与灵宝天尊、元始天尊位列三清,他们是上古正道鸿钧道人的嫡传弟子,位次在玉帝之下。而在《封神榜》中,“四御”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上宫天皇大帝与后土皇地衹却次于“三清”道祖,是辅佐“三清”的大神。所谓的“三清四御”即如此说。

而“三清”这一名称出现最早的是南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陶弘景对道教诸神作出了系统的概括,也确定了“三清”是道家地位最高的尊神。晋代葛洪《枕中书》中对“三清”出现的时间也有详述,说“混沌未开之前,有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这可以说是在天地朦胧,混沌一片之时即有“元始天王”,而“天尊”的称号则是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自行编撰,这当然也是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陶弘景的书中,排名第一是元始天尊,其二灵宝天尊,而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则位居其三。这大概与太上老君出现在典藉中的时间有关系。

道家一直认为老子是春秋末期人,姓李,而他被道家尊为始祖则是东汉年间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开始。但在典藉中,汉代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因此在后人的神话中,太上老君几乎生于“天地无形”之前了。所以孙悟空直呼镇元子口气大大。

在五庄观中,镇元子虽是道家,却不供“三清”,只在案桌上供奉“天地”二字,从明月清风两个道童的话来看,“三清四帝”不是镇元子的朋友,就是他的故人,至于其他上八洞神仙更是他的晚辈了。连“天地”二字中的“地”是否真有资格受镇元子的香火,也是“家师谗佞出来的。”道教神话体系中,后土娘娘是地界之主,亦是大神共工之女,阴阳轮回与五岳山川都是她的管辖范围,连她也不能算能承受镇元子的香火供奉。这个来历背景可谓十分强大。

在西游记中,镇元子的来历身份有个明确的交代,他是地仙之祖。在葛洪《抱朴子·论仙》中认为“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也可以理解住在人间的神仙。而清代薜福成的笔记小说中,提到有道士吃了葛洪炼丹炉中的丹药,亦成地仙,且“时时披发髦衣,出行山中”。这样看来,地仙亦与凡人一样同住人间。镇元子的五庄观就在西牛贺州万寿山。在仙的品级中,地仙低于天仙。属于仙品之中乘。这点从住的居所也可以看出,天仙居处一般在蓬莱仙岛,或是三十六天内。如太上老君就住在三十六天离恨天。镇元子是地仙之祖,他的地位可以与元始天尊交往,天尊甚至还下简帖来请他讲课。所以悟空认为两个道童是在扯“空心架子”撑门面说大话,地仙怎么可能去给大罗金仙级别的天尊讲课?悟空还嘲笑他们“人也不认得”。

但事实上镇元子的确是收到简贴去讲课,而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后去找观世音解救,连菩萨也埋怨悟空冒失,并说“连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蓬莱三老更直接表明“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可以与天齐寿。”又表示人参果树是“仙木之根”。又埋怨悟空,怪他“全不识人····你还是个太乙散仙,怎脱得他手?”地位极高的东华帝君——即修仙者必须拜谒的“东王公”也说“镇元子圣号与世同君,地仙之祖”这些语言都充分印证镇元子的来历与身份。

综合镇元子供奉的是“天地”;自己与三清又是朋友,与四帝亦是故人;自己是地仙之祖,与天同寿。在西游记开篇,讲了天地的起始与时间,作者沿用的是北宋邵康节的易学理论。宇宙的历史周期分为元、会、运、世四个单位,1元12会,1会30运,1运12世,1世30年。算下来一元是129600年。邵雍断定,世界历史都是以此为周期,周而复始。人类历史发展到尧舜禹时期是第6会,夏商周到宋的时期是第7会,到了12会也就是一元完事,一个大周期结束,天地万物重新开始。

而天开于子会之间,地生于丑会中间。而那时按盘古开天地的理论来看,那时天地如混沌如“鸡子”即蛋白与蛋黄相混合,直至盘古开天地,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滞为地。后才有三皇五帝的出现。镇元子成仙的时代应早于三皇五帝。这点从他的圣号“与世同君”,和五庄观的对联“与天同寿道人家”得到印证。

如果是这样的资历,镇元子完全有理由与“三清四御”平辈论交,而他为何有这样的来历,下集将会继续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