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雄猴奇案
在北宋宋仁宗康定年间,都城汴京有个小伙叫林宇,表字明轩 。他家境极为富裕,在整个京城都是声名远扬。
林宇娶了个温柔贤淑的妻子叫苏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平日里对礼义极为尊崇,对双方父母也孝顺备至。
这时候,他俩都快二十岁了,可还没孩子。不过因为家里不缺钱,倒也没什么别的烦心事,每天就是你侬我侬,吃喝玩乐。
有一天,林宇突然得了重病,找了好多有名的郎中都束手无策。这病一拖就是一年多,眼瞅着越来越严重。
林宇知道自己恐怕不行了,一想到家中父母还健在,却没有其他兄弟能为他给父母养老送终,不禁悲从中来,默默流泪。
妻子苏瑶见丈夫这般,心疼地安慰道:“相公,你如今病成这样,就该放宽心好好调养。别胡思乱想,这样病才能慢慢好起来,不至于病情加重呀。你到底有何心事,这么伤心?”
林宇听了,含着泪说:“我小时候读过《孟子》,里面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咱家父母都在,要是我真有个三长两短,你日后肯定会改嫁,不会为我守节。
到时候,父母无人照料,我这心里怎么能不担忧呢。”
苏瑶一听,悲伤大哭,说道:“咱家家境好,这是我一直庆幸的。咱们到现在没孩子,或许是前世就定好了。
可我心里一直都把你父母当作我亲爹娘看待,要是真有意外,我发誓一定坚守妇道,侍奉公婆直到他们百年之后。这是我的真心话,你怎么能怀疑我会改嫁,让自己这么伤心呢!”
一个月后,林宇的病情愈发危急。父母守在床边,一家人围在四周,哭成一片。
林宇还是担心妻子守不住节,就派人把他的好友赵刚叫到了家里。
林宇对父母和苏瑶说:“我一直有个事儿憋在心里,没敢说。现在眼看大限将至,不得不告诉你们。
赵刚为人忠厚老实,到现在还没成家。等我走了,就让他入赘到咱家。
这样一来,咱爸妈虽说没了我这个儿子,却多了个能养老送终的人;苏瑶你没了丈夫,也能有个依靠。虽说这事儿不太符合礼教规矩,但对我来说,也算是个慰藉。要是有一个人不同意,我这尽孝和成全你的心意就没法实现,我到了九泉之下,也难以心安呐。”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
赵刚走到林宇跟前,说道:“兄弟,你这话我懂,我一定照做。不过就怕以后有变故,你看现在能不能给我个信物,当着大家的面做个约定。”
林宇听了,把苏瑶叫到床边,亲手从她发髻上取下一支银钗,递给赵刚,说:“要是以后真有啥变故,你就拿着这支钗去官府告她。”
赵刚接过银钗,痛哭流涕,拜别后就离开了。
全家人又是一阵大哭,苏瑶也跟着哭,没说半个不字,大家心里都觉得挺奇怪。
当晚,林宇就去世了。苏瑶操办丧事,那叫一个悲痛欲绝,整日整夜地哭,饭不吃水不进,整个人都脱了形。
林宇入殓之后,赵刚操办祭祀仪式,还请了个朋友写了篇祭文。祭文里写着:大宋仁宗康定某年九月初一,过了十四天,也就是庚子日,好友赵刚,怀着沉痛的心情,备下清酒,来祭奠兄弟林宇的在天之灵。
林宇兄弟,你一身正气,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又勤奋好学。可老天爷不长眼,这么早就把你带走了。你走了,家中父母无人尽孝,年轻的妻子无依无靠。你把这么重的嘱托交给我,我定不会辜负。虽说我得想办法变通,但绝不会违背伦理道德。我找了个朋友,叫李轩,他是个秀才,也还没成家。
这人品德高尚,重情重义,肯定能像你一样孝顺父母、照顾家人。我就怕找的人不合适,要是有啥差池,还望兄弟在天之灵多多包涵。唉…,兄弟,一路走好啊!
祭祀完,赵刚跟林宇的父母和亲戚邻居说:“李轩是我的好朋友,他才学人品都没得说,还没娶亲。他来咱家入赘,肯定能好好照顾二老,给你们养老送终。
我之前说的那些,只是权宜之计,我再糊涂,也不会破坏朋友间的情谊,更不会坏了叔嫂的名分。刚才祭文里也说得清楚,还请叔叔婶婶、嫂子能答应,也算了了我兄弟的心愿。”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主意不错。可苏瑶却对公婆说:“之前说的那事儿,让我觉得挺对不住赵大哥的。现在这个李轩,我压根不认识。我只知道要为丈夫守节,好好侍奉你们。
之前给赵大哥的那支银钗,现在该还给自己,让他另找良配。要是让我招赘别人,我宁死也不干。”
赵刚见苏瑶言辞坚决,知道她心意已决,就把银钗还给了她,也不好再说啥,便告辞了。
从那以后,苏瑶一心守节,精心侍奉公婆,直到他们去世。这期间,家里和邻里都对她赞不绝口。
乡里的长辈和邻居们,都觉得苏瑶的事迹感人,就把这事上报给了官府。州府和县里的官员都很赞赏,特意立了牌坊,表彰她的贞节。时不时还有路过的官员,专门到她家来拜谒,表达敬意。县令还写了首诗,来夸赞她的操守。
时光过得飞快,一晃好些年过去了。苏瑶为了解闷,家里养了只雄猴,她还给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用铁链锁在院子里的柱子上。
有一天,街上有戏班子表演《西厢记》,邻居们都邀请苏瑶去看热闹。苏瑶去看了之后,心里就像被猫抓了一样,起了不该有的念头。
晚上回到家,屋里没人,她一时没忍住,看到那只雄猴,就鬼使神差地伸手去摆弄它,想借此发泄自己的欲望。没想到这猴子好像也通人性,竟然和苏瑶做出了苟且之事。
从那以后,苏瑶和这只猴子就像夫妻一样,背着人偷偷做苟且之事,邻居们谁都没发现。
有一天,包拯包大人奉仁宗皇帝的命令到各地巡查,听说了苏瑶守节的事儿,就来她家拜访。
包大人一见到苏瑶,发现她脸上透着一股异样的红晕,心里就犯起了嘀咕,不太相信她真能守得住贞节。
于是,包大人就暗中向邻居们打听,得知苏瑶家里养了只猴子。包大人立刻叫来张龙和赵虎,让他们去把那只猴子抓来,锁在衙门大堂的柱子上,关了十多天。
老百姓们都不知道这是为啥。第二天,包大人又吩咐张龙和赵虎,去把苏瑶带到衙门大堂。还特意叮嘱,等苏瑶到了大堂,就把猴子的锁打开,看看会发生什么。两人领命而去。
没过多久,张龙就把苏瑶带到了大堂,让她跪在地上。赵虎立刻打开了猴子的锁链。
只见那猴子一看到苏瑶,兴奋得不行,一下子就扑上去,抱住苏瑶,撕扯她的衣服,要行那苟且之事。包大人见了,怒不可遏,大骂道:“你这个不知廉耻的淫妇,还说什么守节!竟然和畜生做出这种事,简直天理难容!”
当即命令张龙和赵虎,把表彰苏瑶的牌坊给拆了,还把她家的财产全部没收充公。
苏瑶这才如梦初醒,心里懊悔不已,就因为看了一场戏,起了邪念,结果前功尽弃,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她羞愧难当,觉得没脸见人,回到家就上吊自杀了。这个故事,也给那些想要守节却没能坚守到底的人,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