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作诗救夫

民间故事:作诗救夫

清朝末年,在安徽徽州府南郊,住着一位名叫周逸飞的秀才。

周逸飞为人忠厚老实,一心扑在诗书之上,日夜苦读。他的妻子苏清清,同样知书达理,温柔贤淑。

尽管家中经济拮据,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夫妻二人秉持勤俭持家的理念,安于清贫,始终奉公守法,从没有做过任何违背规矩的事。

这一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忙着包粽子。

可周家却连米都没有,周逸飞一心读书,对过节的事全然不上心,不闻不问。苏清清无奈之下,只好前往池塘边,割了一把菖蒲。

回到家,她把菖蒲用水浸泡后,煮成粥,就算是应了端午节的景,勉强过节了。劳作时,苏清清半开玩笑地对着丈夫吟诵了一首诗:

可怜薄命嫁贫夫,今日端阳一事无。

佳节莫教空过去,聊将清水煮菖蒲。

周逸飞听了,心中满是愧疚,书也读不进去了,便决定出门走走,散散心。

他正走着,突然瞧见两个陌生的年轻男子,鬼鬼祟祟地钻进了一家牛棚。不一会儿,两人就牵着牛出来,准备离开。

周逸飞一眼就看出这两人是偷牛贼,急忙上前阻拦。没想到,这两个小偷见事情败露,不但不慌张,反而一把扭住周逸飞,大声叫嚷起来,诬陷周逸飞才是偷牛的人。

这家的主人是个在乡里横行霸道的土财主,平日里就仗着自己有点钱,喜欢欺负穷苦百姓。他听到动静出来一看,发现是周逸飞,心里便认定周逸飞是因为家境贫寒,没了志气,才出来偷牛的。

这土财主根本不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直接拉着周逸飞就要去官府告状,还让那两个小偷一起跟着去作证。

周逸飞是个书呆子,嘴笨得很,面对这样的诬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辩解,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关进了大牢。

有个热心的乡亲得知了这件事,立刻跑到周家给苏清清报信,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详细地告诉了她。

苏清清一听,心急如焚,赶忙跑到县衙,击鼓鸣冤。

此时,县官正在和师爷下棋,听到有人喊冤,马上停下棋局,升堂审案。苏清清走上堂,将自己偶然吟诗,丈夫因烦闷出门散心,路上遇到小偷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县官禀明。

县官一听,眼前这个容貌秀丽的女子竟然能吟诗,感到十分惊奇。他瞧了瞧院子里的牛,便对苏清清说:“既然如此,今年正好是牛年,你丈夫又因为牛摊上了事,你就以这牛为题,作一首诗吧。

要是诗作得好,本县自会妥善处理这件事。”苏清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口就吟道:

明公来索句,有难不顾羞。

端阳已缺米,佳节更添愁。

为解心中闷,偏逢意外忧。

妾身非织女,郎岂是牵牛。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县官一听,心中暗自赞叹,这女子果然有才,想必出身于书香世家。于是,他又想考考苏清清,让她以象棋为题,再作一首诗,而且诗中必须要有“牛”字。苏清清听完题目,稍作思索,便出口成章:

楚汉相争战未休,纷纷车马下河洲。

双方士卒皆齐备,只待田单纵火牛。

县官听了,不禁点头称赞。紧接着,他又指着案几上的端砚,让苏清清以此为题,再作一首诗。苏清清才思敏捷,想都没想,便随口吟道:

端砚一方在案头,时时磨墨伴君侯。

有朝举起凌云笔,万道文光射斗牛。

县官从诗中听出有预祝自己高升之意,心里十分欢喜,本想就此了结这个案子。

可一旁的师爷,见识到苏清清如此出众的才华,也感到十分惊奇,便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红梅傲雪图》,让苏清清再以此作一首诗。苏清清略微思考了一下,吟道:

傲骨冰肌去俗流,红花朵朵在枝头。

牧童睡起蒙眬眼,错认桃林去放牛。

县官听完,觉得苏清清确实才华横溢,便马上让人把周逸飞带到堂上。

县官看着周逸飞,说道:“周秀才,你夫妻二人向来知书明理,怎么会做出这种不良之事呢?”周逸飞赶忙再次将自己出门散心,遇到偷牛贼,见义勇为却反被诬陷的事情,详细地向县官禀明。

县官听后,说道:“既然你是秀才,那就当堂作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志向,诗中也必须带有‘牛’字。”周逸飞低下头,沉思片刻,缓缓吟道:

十载寒窗志未酬,只身无策拙如鸠。

勇为反致罹灾祸,堪愧前贤挂角牛。

县官和师爷听了,都连连点头称赞。随后,县官又问苏清清家中的家境情况。苏清清立刻以诗作答:

家贫不自由,二八漫风流。

洗面盆为镜,梳头水作油。

荆钗斜插鬓,蒲扇半遮羞。

愿效缇萦女,申雪郎盗牛。

诗中提到的缇萦,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女子。她的父亲犯了罪要受罚,缇萦便向当时的皇帝汉文帝上书,表示愿意卖身为官婢,来赎父亲的刑罚。这件事感动了汉文帝,最终汉文帝赦免了她父亲。

县官见这夫妻二人举止文雅,言行端庄,又能当场吟出如此精彩的诗,心里已经相信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出偷牛这种不良之事。

于是,县官把那土财主和两个所谓的证人叫到堂上。只见这两个证人贼眉鼠眼,神色慌张,言辞闪烁;那土财主说起话来也是含糊不清。

县官一看,心中便猜到其中必有隐情。于是,县官对他们严厉审问,还喝令要用大刑。两个小偷吓得不轻,只好老老实实交代了事情的真相。

最后,县官下令将两个小偷各打二十大板,把牛归还给了原主。

而那原主不分青红皂白,还和小偷一起诬陷好人,县官责令他向周逸飞认错,并罚他拿出二十两银子,作为给周逸飞的赔礼。

周逸飞夫妻二人对县官的公正廉明感激不已,连连叩谢。之后,他们欢欢喜喜地回家,继续过端午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