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曹国舅修道

民间故事:曹国舅修道北宋仁宗年间,东京汴梁城内繁华似锦,皇宫金碧辉煌。曹皇后贤良淑德,深得仁宗宠爱,其弟曹景植年方二十有五,生得眉清目秀,举止温文尔雅。虽出身显贵,却无半点骄矜之气,平日里最爱读《道德经》《南华经》等道家典籍,常与城中几位清修道人谈玄论道。这一日,曹景植正在府中后花园的凉亭内抚琴。琴声清越,如清泉流淌,引得几只仙鹤在池边驻足。忽然,一阵喧哗声从府外传来,打断了他的雅兴。"二少爷又惹事了!"管家慌慌张张跑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曹景植眉头微蹙,指尖停在琴弦上:"景休又做了什么?""二少爷在街市上看中了张铁匠的女儿,非要强娶为妾。那姑娘已有婚约在身,二少爷便命人打断了那未婚夫的双腿...阅读全文

聊斋故事:狐仙叹

聊斋故事:狐仙叹成都府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早,二月的风里已带着几分暖意。狄博文蹲在自家茅屋前的小溪边,将一捧清水泼在脸上。水中的倒影里,那张曾经意气风发的面容如今已布满风霜,眼角细纹里夹着几道深深的愁苦。"三十而立..."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洗得发白的青衫袖口。这件衣裳还是三年前赴乡试时做的,如今肘部已经磨出了两个破洞。溪水哗哗流淌,像是嘲笑他半生的落魄。山脚下的茅屋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寒酸。屋顶的茅草被昨夜的风掀开一角,露出里面发黑的梁木。狄博文叹了口气,拿起墙角的扁担和柴刀。自从父母相继离世,这两亩薄田的收成连糊口都勉强,他不得不每日上山砍柴,挑到十里外的集市上换几个铜板。"狄秀才!又...阅读全文

中篇故事:谜案惊魂

中篇故事:谜案惊魂1.不速电话下班后,熊起来急匆匆地走出地税局大楼,快速朝家里走去。过去他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现在不行了,儿子熊狮从公安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公安系统的招聘考试,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县刑警队录用,他要赶紧回家给儿子做饭。这时,熊起来的手机响了起来,是妻子水清清打来的电话:“今晚你们父子俩就不要在家里吃饭了,到‘万豪’大酒店好好搓一顿,我有天大的喜事要告诉你们!”熊起来立马恍然大悟:上个月她又把新颖商贸大厦给收购了,这样她已经收购了4家商贸大厦,现在只剩下南野商贸大厦了。熊起来赶紧问道:“你是不是又把南野商贸大厦给收购了?”水清清说道:“刚才你们地税局的包局长告诉我:你被提拔...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刘邦妙语避祸

民间故事:刘邦妙语避祸秦末乱世,群雄并起。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相争,天下大势未定。鸿门宴后,刘邦虽侥幸逃脱,但项羽心中始终存有芥蒂,对这位沛公的忌惮与日俱增。这一日,项羽在彭城行宫中召集众将议事。大殿之上,项羽高坐首位,虎目含威,不怒自威。谋士范增立于一侧,银须飘飘,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诸位将军,如今刘邦退守灞上,表面臣服,实则心怀叵测。鸿门宴上未能除之,实乃大患。"项羽声音如雷,震得殿中烛火摇曳。范增轻抚长须,缓步上前:"大王勿忧,老臣有一计,可名正言顺除去刘邦。"项羽眼中精光一闪:"亚父请讲。"范增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刀锋:"可召刘邦前来,问其是否愿去南郑。若答'愿去',则显其有异心,...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小黑龙

民间故事:小黑龙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叫小坞沟的小村庄,这里只有寥寥几户人家。村子东西头有间草屋,住着李老好夫妻二人。他俩勤劳又恩爱,日子过得也算富足。可美中不足的是,妻子都三十多岁了,肚子却一直没动静。每次一提起这事,两口子就忍不住唉声叹气,满心盼着能有个孩子,给这个家带来更多欢笑和希望 。有一天夜里,妻子兴奋地对丈夫说:“我有了!”李老好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整个人都沉浸在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之中。从那以后,他对妻子呵护备至,不让她做饭,也不让她干活,妻子哪怕只是稍微动一下,他都紧张得不行,生怕有个闪失。就这样小心翼翼地伺候了十个月、十二个月,一直到满二十四个月的这天,天空灰蒙蒙的,狂风呼啸,...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行善改人生

民间故事:行善改人生话说在明朝末年,苏州府有个叫林佑安的年轻人,出身穷苦,靠给人撑船维持生计。林佑安为人老实厚道,心底善良。攒了些钱后,他买了条小船,一边帮人运货,一边顺带做点小买卖。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张献忠的部队在四川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苏州这边,守将赵毅带领士兵奋勇抗敌,贼寇不敢进犯。可赵毅不幸遇害后,贼寇又卷土重来。林佑安凭借着自己的小船,在江面上四处漂泊,不仅躲过了战乱,还挣到了钱。清朝建立,天下逐渐太平,林佑安也积攒了三千多两银子,便在苏州城内开了一家店铺。顺治十年,林佑安娶了李氏为妻,后来生下儿子林瑞。从那以后,林佑安一心向善,牵头成立了捞尸会。他自己率先捐出一千两银子,还四...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青牛精报恩

民间故事:青牛精报恩清朝康熙年间,在山脚下的安乐村里,住着个叫陈厚道的庄稼汉。他家里穷得叮当响,三间土坯房四处漏风,一年四季都是粗布衣裳补丁摞补丁。可村里人都知道,陈厚道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宁可自己饿肚子,也绝不占别人半点便宜。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厚道扛着锄头准备下地。刚走到田埂边,就听见“哞哞”的叫声,抬头一看,自家的老黄牛正和一头青色的小牛犊打得不可开交。那青牛个头比老黄牛小了一圈,可劲头足得很,牛角一顶,老黄牛就连连后退。陈厚道急得大喊:“别打啦!快停下!”边喊边冲过去想把它们分开。谁知老黄牛已经受了重伤,转身想往家跑,青牛却不依不饶追上去,猛地一顶,老黄牛“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嘴里直...阅读全文

恶媳虐婆欺夫,道士却说她来报恩?狐仙转世藏玄机

恶媳虐婆欺夫,道士却说她来报恩?狐仙转世藏玄机老槐树上的蝉鸣撕扯着暑气,王家庄的土坯墙都让日头晒得发白。村东头老李家那三间破瓦房跟前,围满了看热闹的婆子媳妇。"造孽哟!把亲娘撵到柴房睡,这大夏天的,蚊虫都得把人吃了!"张寡妇的蓝布头巾在风里直抖,活像只扑棱的老鸹。门帘子"哗啦"一掀,新过门的李家媳妇翠喜出来了。这姑娘生得柳叶眉杏核眼,可嘴角往下耷拉着,倒像随时要跟人吵架。她叉着腰站在当院,大红袄子扎得眼珠子疼:"都闲得慌是不是?回家纳鞋底去!"人群"嗡"地炸开了。有那胆大的后生逗她:"喜嫂子,听说昨儿半夜你又让李哥学马叫?"翠喜抓起笤帚疙瘩就砸,吓得小伙子们哄笑着散了。老槐树底下纳鞋底的赵婆婆...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接生婆子

民间故事:接生婆子光绪年间,清河镇有位陈姥姥,本姓刘,嫁入陈家后,丈夫早逝。她接连生下六个儿子,却因灾病接连夭折四个,仅剩老大陈福和体弱多病的老二陈寿。靠着接生的手艺,陈姥姥艰难地将两个儿子拉扯长大,还为老大娶了媳妇。为了给小儿子积福,她后来接生都不再收钱,只盼着神明保佑小儿子能多活些日子。一日清晨,陈福去喂鸡,却发现一米多高的柳条鸡笼连同里面两只下蛋母鸡不翼而飞。鸡笼常年未动,底部早已和烂泥鸡屎黏在一起,要搬走必定动静不小,可鸡笼却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陈福仔细查看,发现地上有杂乱的小脚印,形似梅花,却不知是什么动物留下的。他赶忙回家告诉母亲,陈姥姥一听急得直掉泪,这两只母鸡可是用来给小儿子补身...阅读全文

民间故事:玉女归元录(上)

民间故事:玉女归元录(上临安城外三十里的柳家村,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村东头那间青瓦白墙的小院里,柳如眉正坐在织机前,纤细的手指穿梭于丝线之间。她今年不过二十有三,却已经守寡两年有余。丈夫病逝后,婆家嫌她克夫,将她赶出家门,只给了这处荒废已久的祖宅栖身。"啪"的一声,柳如眉手中梭子突然断裂,她轻叹一声,揉了揉酸痛的腰肢。窗外夕阳西斜,将她的身影拉得老长。她起身走向水缸,舀起一瓢清水,水中倒映出一张憔悴却仍不失秀丽的脸庞。"柳娘子,在家吗?"门外传来粗犷的男声,柳如眉眉头一皱,听出是村中无赖张三的声音。"张大哥有何贵干?"她隔着门问道,声音刻意冷淡。"嘿嘿,听说娘子织的布极好,特来买上几尺。"张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