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竹青
在那广袤的湖南大地,有一位名叫鱼客的书生,其身世宛如飘荡的浮萍,无人知晓他究竟来自哪府哪县。鱼客家境贫寒,却心怀科举入仕、光大门楣的壮志。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位有志青年,此次科举,他再次名落孙山。
怀着满心的失落与沮丧,鱼客踏上了归乡之路。一路上,盘缠渐渐用尽,身无分文的他,饥饿如影随形,每一步都迈得无比沉重。但鱼客生性腼腆,自尊心极强,即便饥饿难耐,也不好意思向路人乞讨。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行至吴王庙时,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便进入庙中歇息,暂寻一方安身之所。
在那庄严肃穆的吴王庙内,鱼客怀着虔诚之心,跪拜神像,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吴王保佑自己脱离困境,时来运转。拜祷完毕,他心力交瘁地走出大殿,躺在廊下,不知不觉间沉沉睡去。
恍惚间,鱼客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异的世界。只见一人匆匆走来,引领着他去拜见吴王。那人恭敬地跪下报告:“大王,黑衣队尚缺一名士兵,依微臣之见,此人可补缺。” 吴王端坐于高位之上,目光威严地审视着鱼客,微微点头道:“可。” 说罢,便命人赐予鱼客一身黑色衣服。
鱼客稀里糊涂地穿上黑衣,刹那间,只觉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竟化作一只乌鸦。他下意识地振动双翅,竟轻盈地飞了起来。抬眼望去,只见一群乌鸦正聚集一处,鱼客来不及细想,便跟着它们一同振翅高飞,飞向那广阔无垠的天空。
不多时,它们三三两两分落在各条船的帆和桅杆上。船上的旅客们见此情景,纷纷拿出肉来,抛向空中,引得乌鸦们竞相飞起,在空中敏捷地接住食物,欢快地吞食着。鱼客初时还有些笨拙,但很快便学着其他乌鸦的样子,不一会儿也吃得饱饱的。他停歇在树梢之上,俯瞰着下方的景象,心中竟涌起一丝得意之情。
如此这般,过了两三天,吴王见鱼客形单影只,心生怜悯,便许配给他一只雌乌鸦,名为 “竹青”。自那以后,鱼客与竹青相伴相随,相处得极为恩爱,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鱼客毕竟初为乌鸦,每次去接食物时,总是不够机警敏捷。竹青心疼他,常常劝他不要去,以免遭遇危险,可鱼客年轻气盛,哪里肯听。一日,一队清兵路过此地,他们见乌鸦在空中盘旋,竟拿出弹弓,肆意弹射。一颗弹子如闪电般飞驰而来,正中鱼客的胸膛。鱼客顿感一阵剧痛,眼前发黑,直直地从空中坠落下去。
千钧一发之际,竹青眼疾手快,迅速飞扑过去,用嘴衔住鱼客,拼尽全力挥动翅膀,带着他逃离了险境。乌鸦们见同伴受伤,顿时被激怒了,它们鼓动起双翅,一时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湖面掀起惊涛骇浪,那些船只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晃,最终全被掀翻,沉入湖底。
竹青带着受伤的鱼客,飞到一处安全的地方,寻来草药和食物,悉心照料他。但鱼客伤势过重,尽管竹青全力施救,到了晚上,他还是渐渐地没了气息。
就在鱼客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之时,他忽然感觉自己像从一场漫长的梦中醒来。环顾四周,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吴王庙中。原来,起初居住在这里的人看见鱼客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以为他死了,可摸摸他的身体,尚有一丝温热,便心生怜悯,让人不时来照看他。
此时,人们见鱼客苏醒过来,纷纷围上前去,向他询问事情的原委。鱼客心中感慨万千,却不知从何说起。众人见他神情恍惚,便凑了些钱,送他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时光匆匆,三年过去了。鱼客再次经过这个曾经让他经历生死奇变的地方,往昔的遭遇涌上心头,他不由自主地走进吴王庙,参拜吴王,摆上丰盛的食物,呼唤着乌鸦们下来一同享用。他心中怀着一丝期待,高声说道:“竹青如果在的话,请留下来别走。” 乌鸦们纷纷飞落,啄食着食物,吃完后,又都振翅飞走了。
此后,鱼客奋发图强,终于在科举中高中举人。功成名就的他,怀着感恩之心,再次前来参拜吴王庙,此次他献上了猪、羊等供品,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供拜完毕,他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食物,宴请乌鸦们,再次深情地祝愿竹青能够留下。
夜幕降临,鱼客在湖村寻了一处住所歇下。他点燃蜡烛,正坐在桌前陷入沉思,忽然,桌子前面仿佛有一只飞鸟轻盈飘落。鱼客定睛一看,只见一位二十来岁的美人出现在眼前,她眉如远黛,目含秋水,肌肤胜雪,笑靥如花。那女子微笑着轻声说道:“别来无恙吧?” 鱼客又惊又喜,不禁问道:“你是何人?” 女子眼中流露出一丝嗔怪,说道:“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竹青啊。”
鱼客听闻此言,欣喜若狂,连忙起身,拉着竹青的手问道:“你从哪里来?” 竹青柔声说道:“我如今已是汉江神女,平日里事务繁忙,很少回故乡。之前,乌鸦使者两次跟我说起你邀请的情谊,我心中感动,所以特地来与你相会。”
鱼客听了,更加兴奋激动,他紧紧地握住竹青的手,仿佛害怕她再次消失。二人久别重逢,犹如干柴烈火,倾诉着彼此的思念之情,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恩爱非常。
鱼客对竹青倾诉着自己的思念和牵挂,情到深处,他希望竹青能与他一同回到南方家乡。竹青却微微摇头,说:“我想让你跟我一起到西边去。” 两人各有心思,争论不休,最终也没定下去哪里。
不知不觉,夜色渐深,鱼客和竹青相拥而眠。第二天,鱼客悠悠转醒,却发现竹青早已起身。他睁开眼,环顾四周,只见高堂中巨大的蜡烛散发着明亮的光芒,这房间布置得极为华丽,竟不像是在船上。他吃惊地起身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竹青笑着回答:“这是汉阳啊。这里就是你的家,何必一定要回南方呢?”
此时,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一群丫鬟婆子们纷纷进来侍候,精美的酒菜也已端上桌来。竹青命人在大床上摆上一张矮桌,夫妇两人相对而坐,开始用餐。鱼客心中仍有些担忧,问道:“我的仆人在哪里?” 竹青回答说:“他们在船上,你不必担心。” 鱼客又担心船主不能久等,竹青却笑着安慰他:“放心吧,我会替你酬报他的。”
在竹青的温柔陪伴下,鱼客渐渐放下心来,二人日夜吃喝谈笑,鱼客沉浸在这温柔乡中,高兴得几乎忘了回家。
再说那船主,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汉阳,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他满心疑惑,仆人四处寻访鱼客,却没有一点音信。船主想要离开此地,可奇怪的是,缆绳仿佛被施了法术一般,怎么也解不开,无奈之下,两人只好一同守在船上,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鱼客在这温柔乡中待久了,忽然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对竹青说道:“我在这里,无法与亲戚往来,心中总觉得有些牵挂。况且你我名义上是夫妻,可你连我家都没去过,这怎么行呢?” 竹青听了,微微皱眉,说道:“不要说我不能去,就算我去了,你家里已有妻子,又该如何安置我呢?依我看,不如让我住在这里,这里就作为你的另一个家吧。”
鱼客心中虽有些不舍,但也觉得竹青说得有理,只是恨路途太过遥远,不能常来常往。竹青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拿出一件黑色衣服来,说道:“你还记得这件旧衣服吗?当初你就是穿着它变成乌鸦的。如果你想念我,穿上这件衣服,就能立刻飞到我身边。等你到了这里,我再帮你把衣服脱下。”
说罢,竹青命人摆下了一桌美味佳肴,为鱼客饯别。鱼客心中满是离别的愁绪,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不多时,便醉得不省人事,沉沉睡去。
当鱼客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船上,船依旧停在洞庭湖原先停泊的地方,船主和仆人都在。他们相互看着对方,眼中满是震惊和疑惑,都问鱼客到哪里去了。鱼客自己也觉得如梦似幻,心中怅然若失。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枕边,发现有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竹青赠送的崭新衣服和鞋袜,那件黑衣也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里面。又有一个绣制精美的口袋系在腰上,伸手一摸,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银子。
鱼客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是竹青对他的深情厚意。于是,他们开船南行,到了岸边,鱼客付给船主一大笔丰厚的报酬,便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几个月后,鱼客对竹青和汉水的思念与日俱增,犹如野草般在心中疯狂生长。终于,他忍不住偷偷拿出那件黑衣穿上,刹那间,两肋生出一对翅膀,他用力振动翅膀,迅速飞向空中。
只过了两个时辰,他便已经飞到了汉水。鱼客在空中盘旋飞翔,俯瞰着下方的景色,只见孤屿中有一片精美的楼舍,他心中一动,便飞落下来。
刚一落地,一个婢女便看到了他,惊喜地呼喊:“官人来了!” 不一会儿,竹青从屋内快步走出,她看到鱼客,眼中满是喜悦。竹青命仆人们给鱼客脱了黑衣,鱼客只觉身上的羽毛随即脱落下来。
竹青拉着鱼客的手,走进房中,说道:“你来得正好,我马上就要分娩了。” 鱼客听了,既紧张又兴奋,开玩笑地问道:“这孩子是胎生还是卵生呢?” 竹青白了他一眼,嗔怪道:“我如今已成了神,身体与凡人不同,皮肤和骨头都已经硬了。”
过了几天,竹青果然生产了。孩子被一层厚厚的胎衣包裹着,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卵。鱼客小心翼翼地破开胎衣,只见里面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他欣喜若狂,为孩子取名叫 “汉产”。
三天后,汉水的神女们纷纷前来祝贺,她们带来了各种珍贵的衣服、食物和珍宝作为贺礼。这些神女个个貌若天仙,岁数都在三十以下,她们笑语盈盈地走近床前,用拇指轻轻按按小孩的鼻子,口中念念有词,说是 “增寿”。
待神女们走后,鱼客好奇地问:“刚才来的都是谁啊?” 竹青笑着回答:“她们都是汉水的神女。走在后面那个穿藕白色衣服的,就是传说中郑交甫路过汉皋台下遇见的那个解佩相赠的仙女。”
又过了几个月,竹青用船送鱼客回家。这船颇为神奇,没有帆和桨,却能在水面上飘然自行。到了陆地上,早已有人牵着马在路旁等候,鱼客便骑马回家了。此后,鱼客和竹青两人你来我往,不断地穿梭于人神两界,感情愈发深厚。
岁月悠悠,几年过去了,汉产渐渐长大,出落得更加秀美可爱,鱼客对他疼爱有加。鱼客的妻子和氏一直未能生育,她听闻丈夫有了这样一个儿子,心中好奇,常常想见一见汉产。鱼客见妻子如此,便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竹青。
竹青是个通情达理的女子,她为汉产准备了行装,送他跟随父亲回去,并与鱼客约定三个月后就回来。和氏见到汉产,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他的疼爱甚至超过了自己亲生的孩子。
然而,三个月过去了,和氏却舍不得让汉产回去,一拖再拖。不知不觉,十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汉产忽然暴病而死。和氏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
鱼客得知消息,心中悲痛万分,他立刻前往汉水告诉竹青。一进门,却见汉产光着脚躺在床上,安然无恙。鱼客又惊又喜,连忙问竹青这是怎么回事。竹青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你长时间背约,我实在太想念儿子了,所以就把他招了回来。” 鱼客听了,心中愧疚,便说是因为和氏太喜爱孩子的缘故。竹青说:“等我再生个孩子,就让汉产回去。”
又过了一年多,竹青果然生了对双胞胎,一男一女,男孩取名 “汉生”,女孩取名 “玉佩”。鱼客带着汉产回了家,一家人团聚,倒也其乐融融。
此后,鱼客一年总要到汉水三四次,只为与竹青相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觉得路途遥远,往来实在不便。于是,鱼客毅然决定把家迁移到汉阳,这样就能与竹青更近一些。
汉产十二岁时,进入郡学学习,成绩优异,聪慧过人。竹青认为人间没有美貌的女子能配得上汉产,便将他叫走,亲自为他挑选了一位妻子。那女子名叫 “卮娘”,也是神女生的,容貌绝美,温柔贤淑。婚后,鱼客才带着汉产和卮娘回到家中。
后来,和氏去世,汉生和妹妹玉佩都前来举哀送葬,他们哭得伤心欲绝,尽到了子女的孝道。安葬完和氏后,汉生决定留在这里,陪伴父亲。鱼客则带着玉佩离开了,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
这段鱼客与竹青跨越人神两界的传奇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奇闻。它见证了爱情的坚贞与执着,也让人们对那神秘的神灵世界充满了遐想和敬畏。岁月流转,故事中的人和事渐渐模糊,但那份真挚的情感,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