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如果把二战时期的冲锋枪都罗列出来对比,并依据综合实力进行排名。那么排名第一的恐怕会是波波沙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精度高但工艺太复杂;汤姆逊啥都强但是造价高昂,两把汤姆逊就能换一辆福特汽车;斯登冲锋枪易于量产、造价便宜,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优点。

唯一能与波波沙抗衡的是MP40,但此枪在载弹量、精度、射速方面处处逊色于波波沙,只能屈居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波波沙最辉煌的时刻,战争一结束就迅速迎来被苏军淘汰的命运。一代神枪只在50年代推出一个升级版本便没了下文。

名噪二战的波波沙冲锋枪,战后为何遭弃用?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一、被AK47取代
波波沙之所以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苏联研发出了更先进的替代品。

苏联是个超级大国,二战时与纳粹德国兵戎相见,二战后又要跟美国针锋相对。这意味着苏联不敢怠慢,让自身的军事实力时刻保持在世界前沿,这样才能与美国抗衡。

苏联是战后武器更新换代最快的国家,战争结束仅四年就列装了AK47。不仅自己换掉了波波沙,还慷慨地把AK图纸送给自己的盟友。让大家都丢掉波波沙,改用自动步枪。西方阵营国家见势不妙,也开始你追我赶的研究自动步枪。就这样,全世界迎来了轻武器大变革。

冲锋枪+栓动步枪的组合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二战经验,军事专家们发现,士兵交战距离在400米左右。栓动步枪射程太远,属于动能过剩。而波波沙呢?使用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子弹,有效射程只有200米。和使用中间威力弹的AK47完全不能比。

AK47突击步枪将两者优势整合为一体,只要一把枪,就能让士兵兼备中、远、近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AK和波波沙相比———200米内,AK快;200米外,AK又准又快。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现代武器还讲究一个模块化的问题。AK系列步枪可以在战术导轨挂上一大堆战术配件,满足不同战斗任务的需要。而波波沙改装性差,甚至不能配备光学瞄准镜。

随着AK47及后续版本AKM的普及,波波沙还有什么理由留在苏联军队里呢?

二、真实的波波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突击队战术的出现打破了堑壕战的僵局。

苏芬战争时期,以莫辛纳甘为主武器的苏联红军士兵常常被芬兰索米冲锋枪手胖揍,这使得苏军高层开始重视冲锋枪的研发。

波波沙的正式名称是“PPSH-41冲锋枪”。是一款由苏联第一代枪神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什帕金在PPD-40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新式冲锋枪。

在许多游戏以及影视作品中,波波沙和俄罗斯人一样,被描述成蛮力与粗犷的结合体,一股傻大粗重的气息。但实际上,波波沙的空枪重量是3.63千克,比空枪4千克的德国MP40还轻。并且射击手感又稳又准,三发短点射都能全中同一个靶点,与西方人所宣传的泼水枪形象截然不同。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虽说德国机械工艺精准,但苏联也不是泥捏的。

波波沙采用木质枪托、散热罩筒结构、镀铬枪管,这些在欧洲其他国家都是不容易制造的精致奢侈玩意。苏联在整个二战时期一共造了600多万把波波沙,他们的秘籍在于冲压工艺。

波波沙大量采用冲压件,并且苏联本身就是一个森林覆盖面广和铬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原料不是问题。再加上战时前线对这把枪的需求强烈,所以苏联政府动员了很多非军工厂去生产它。这才是波波沙能够被大量生产的原因。

三、波波沙的弹鼓缺陷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设计,“二战第一”的波波沙冲锋枪也不例外。波波沙冲锋枪最大的问题出在弹鼓供弹上。

众所周知,波波沙的弹鼓有71发子弹,放在巷战环境下就是一挺威力缩小版的机枪,火力肯定没话说。

苏联冲锋枪兵的弹鼓携行具放在腰间两侧,布料制成,像个挎包。战斗时带三个标准弹鼓,腰部挂两个,枪上装一个。弹鼓本身就不太好携带,带多了还太重,做不了翻滚和匍匐这些战术动作。

弹鼓弹簧材料不行,71发子弹全装满,时间长了容易疲软供不上弹,所以一般只装五六十发。波波沙的弹鼓质量也差,弹鼓就是一层铁皮,磕碰后容易坏,波波沙的弹鼓很多是原厂原配的,无法换枪通用。

弹匣口与弹鼓的适配度也很拉垮,弹鼓经常装不进去,得把枪倒过来猛砸才能装好。

1941和1942这两年生产的波波沙质量问题最为严重。这也是苏联最困难的两年。武器生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粗制滥造的坦克被运往前线,装甲质量一言难尽,甚至出现了坦克炮塔座圈不是标准的圆形,无法360度旋转的情况出现。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轻武器层面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非专业的民用工厂也加入了造枪大军,有的波波沙连枪管膛线都没有。

四、弹匣供弹的波波沙  看高清电视剧美剧【文推网 wentuifa.com】
在这最困难的两年里,苏联工厂出现过因弹鼓生产工序过长,成批的波波沙因为没有弹鼓而无法交付给前线部队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设计师们想出了以牺牲火力持续性为代价,采用35发弹匣供弹的临时方案。

在实战中,弹匣和弹鼓是共同配发的。巷战的时候用弹匣,苏联红军身上的皮带和弹挂可以放8到10个弹匣。阵地战防御战的时候用弹鼓,嫌挂在身上重还可以找个地方放着。

在弹匣供弹的基础上,苏联推出了。pps-42/43冲锋枪,又称波波斯。这是简约版的波波沙不但省了工时,还缩小尺寸节约了钢材用料。改木质枪托为折叠枪托,使整枪更加便携。代价就是波波斯的弹匣和波波沙的弹匣不能通用。

德军喜欢波波沙,会把缴获的波波沙拿来用,这是真的。因为那是一个自动武器匮乏的年代,德军自己手里的MP40冲锋枪也不多,自然会眼馋几乎一半苏联红军都有得拿的波波沙。

波波沙的7.62×25毫手枪弹是基于毛瑟手枪弹发展而来的,德军本身就有这种子弹的生产线。为了让缴获的波波沙更符合德国标准,德国军需部会给前线士兵配发一套工具和使用手册,士兵在战壕里就能把波波沙改膛为9×19毫米口径。所以捡到波波沙之后,弹药补给不是大问题。

德国人对波波沙的喜爱程度不止如此。他们还会给波波沙编号。改膛之后的波波沙称为“MP41”;未改膛的称“MP717”。

另一边,苏联红军也很喜欢德国的MP40。他们觉得MP40的长弹匣比弹鼓的手感好太多了。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五、更新换代
当时很多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都意识到波波沙的缺陷,比如威力不足、射程不够。由于波波沙采用的是自由枪机结构,所以开膛待机状态下灰尘沙土容易侵入其中。反冲作用式结构又增加了坠地后意外走火的危险。

卡拉什尼科夫也是其中一员,但他的解决方案更高一筹:不是改进波波沙,而是另立门户,研制出突击步枪取代它。一种能发射步枪弹,而且还能实现全自动射击的全新枪种在1947年的夏天应运而生。它就是AK47。

前面提到,直至五十年代中后期,波波沙基本被苏联军队撤换殆尽。但波波沙的军旅生涯并没有就此结束。1955年,越南战争爆发。波波沙冲锋枪作为第一批援助北越的武器抵达越南丛林。

人们惊奇地发现,波波沙不但能在俄罗斯天寒地冻的雪原里游刃有余,在湿热的丛林中也毫不逊色。波波沙在出厂之前,经历了枪管和膛室内侧的镀铬处理,即使被雨水淋湿了也不容易生锈。

波波沙冲锋枪:二战时苏军的一代神枪,战后为何迅速被AK47取代?
波波沙冲锋枪凭借其可靠、耐用的优秀品质,成为了许多国家争相仿制的对象。比如朝鲜人民军的49式冲锋枪、新中国的50式冲锋枪、还有越南的K-50M冲锋枪———这些枪都师出同源。

文/和平之风

参考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佼佼者——波波沙冲锋枪》,陈友发

2、《“波波沙”:屡建奇功的二战名枪》,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