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心善给乞丐饭菜,乞丐说:你母亲今晚做的饭不能吃

民间故事:男子心善给乞丐饭菜,乞丐说:你母亲今晚做的饭不能吃
在明朝时期,广平府清河县的张家村中,刘福生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光。与他名字所寓意的美好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在他还不满两岁的时候,刘福生的父亲因故离世,使得家中失去了顶梁柱,生活陷入了深深的不幸之中。

张家村的刘姓并非大族之人,反而是独栋独户。据村里的老人传述,洪武年间,刘姓的爷爷在人口迁移中流落至此,随后安家立户。然而,在刘福生的父亲因故去世后,家中只剩下这孤儿寡母。作为单门独户,缺少族人的照顾,孤儿寡母的日子变得艰难而困苦。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张家村的张员外则是家大业大,娶了三妻四妾,年过四十却依旧没有一儿半女,着实感到焦急。有人向他建议娶一个带儿子的女子,以求后人昌盛。于是,刘福生的母亲成了他的选择,成为了张员外的小妾。

带着孩子做妾通常地位较低,几乎和丫鬟下人差不多。但刘母年轻貌美,改嫁给年过四旬的张员外,再加上对子女的渴望,成功赢得了张员外的宠爱。

随着母亲的改嫁,刘福生也被迫改姓为张,成为了张福生。在母亲备受宠爱的同时,张福生也算是享受了一些幸福。然而,由于年幼无知,他并不知道自己并非张员外的亲生儿子。

当张福生六岁时,张员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母亲为他生了个儿子,彻底成为了张家的女主人,而张福生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尽管他自居为张家大少爷,但家里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新生儿张有财。特别是张员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待张福生,变得冷淡而疏离。

在张福生十二岁的年纪,因为和弟弟张有财为争抢食物,不小心打了张有财的屁股一巴掌。这一幕被张员外亲眼看到,他毫不留情地给了张福生一个响亮的耳光,并且恶言相向,称他为野种。更让张福生心痛的是,母亲对此置之不理,只顾心疼呵护弟弟张有财,一再否认张福生的正当性。

这种冷漠激发了正值叛逆期的张福生的怒火,于是他决定离开张家大宅。在逃离的时候,他还能够隐约听到张府内传出的争吵声。然而,令他更加难过的是,母亲并没有派人追求他的离去。

张福生独自在村子周围漫游,一直到夕阳西下,天色逐渐黑暗,肚子也因为饥饿而发出咕咕声。最终,他只能悄悄地回到家中。进门时,他发现府中的仆人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归来。

来到母亲居住的院落,他希望能够和母亲撒娇,然而母亲却要求他向弟弟道歉。这让张福生感到愤怒,趁母亲不注意时,上前给了张有财几个耳光,口中咆哮:“都是因为你,都怪你!”

消息传到张员外耳中,他赶紧过来准备好好训斥张福生。刚一到场,他听到小少爷的哭声,随后又听到张福生的咆哮声。于是,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去。看到张福生正在打张有财,他让两个仆人立刻将张福生拎了起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发泄完愤怒后,他又抱起小少爷张有财说:“他打你哪里?你就打他那里,要双倍还回去!”

见到张有财怯生生的模样,一直不还手的张福生让张员外怒不可遏。张员外不仅辱骂了福生的母亲,指责她教子无方,更大声宣布:“家法来管教这个野种!”福生的母亲黯然神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受罚,不敢出声阻止。

这一次,张福生不仅被张员外狠揍了一顿,还被彻底剥夺了张姓,恢复为刘姓。从此刻起,他在张府的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下人,被安排在后院与其他仆人同住。他不仅要履行下人的责任,还要忍受着他们的欺辱,成为张府中最不受待见的人。时常被下人侮辱,成了张员外及其妻妾发泄怒气的出气筒,被蔑称为“野种”;更常常成为张有财的马骑,任由他随意打骂。

与此同时,作为刘福生的母亲为了自己在张府的地位,为了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竟然漠视儿子在张府中受到的种种屈辱,毫不理会。这使得刘福生的心灵受到了沉痛的打击,不仅身体备受摧残,精神上也遭受重创,对人生充满怀疑,对留在张员外家一刻也感到不愿。

于是,刘福生再次悄悄地溜出了家门。然而,对于一个年仅十三岁且未曾离乡的孩子来说,离家出走意味着面临无尽的茫然和孤苦,他毫无依靠,不知道该去何处。在饥寒交迫、惶恐不安之下,刘福生最终灰头土脸地溜了回来。然而,张府的大门再也不为他敞开。看门的人声称这是张员外的命令,理由是怕刘福生发疯伤害了小少爷!

这下子,刘福生真的成了一名流浪儿童。在外流浪了几天,他遭受着他人的嘲弄和白眼,倍感孤独和无助。幸好命运对他伸出了援手,他最终跟随着一位曾受过他施舍的跛脚小乞丐一起去了清河县,以乞讨为生。

抵达清河县后,跛脚小乞丐建议刘福生去尝试在酒楼找份工作,说是可以有一顿热饭。于是,两人潜伏在酒楼后院的墙角,窥视着窗外等待酒楼的残羹剩饭。直到午饭结束,一位名叫刘管事的老者端着一碗混合饭菜走到窗前,将食客剩下的饭菜倒进了乞丐们手中的破碗烂罐里。

面对着众多乞丐争相抢夺的场面,刘福生心生一计,拉过没有得到施舍的跛脚小乞丐,悄悄说:“我们何不尝试在酒楼做些杂活,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或许能换口饭吃。”跛脚小乞丐摇摇头说:“这对我们行不通,你可以试试,但我们不行。”刘福生随即看向小乞丐的残疾,再观察其他乞丐,他仿佛明白了一些事情。

深思熟虑之后,刘福生决定前去酒楼试试运气,看是否能找到一份杂役的工作,这样既能解决温饱问题,也能偶尔帮助跛脚小乞丐。于是,当看到其他乞丐散去后,刘福生带着跛脚小乞丐来到酒楼后院的窗前,大声呼喊起刘管事的名字。

听到有人呼唤,刘管事走过来轻声斥责了几句,然后端出一些剩余的饭菜,准备送他们离开。刘福生抓住机会说:“刘管事,我叫刘福生,今年十三岁,愿意在酒楼做些事情。不论是刷碗、洗菜,还是扫地、擦桌子,只求一份温饱之源!”

刘管事看着刘福生既可怜又机智,决定让他在酒楼门口等待,看看再说。于是,刘福生在酒楼找到了一份杂役的工作。每天从清晨到夜幕,他辛勤地擦拭桌子、扫地、刷碗、端茶递水,以及各种杂活,虽然辛苦却有了食宿,总比在外流浪要强。对于能够帮助跛脚小乞丐,刘福生内心也感到一些成就。

五年转瞬而过,刘福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逐渐升至酒楼的帮厨,再到主厨。他掌握了炸、爆、烧、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等多种厨艺,成为了酒楼的中流砥柱。

刘管事看到刘福生勤劳好学,品德高尚,靠得住,于是撮合他与自己的孙女成婚。这一切成就都得益于刘福生在酒楼的努力。

在这些年里,跛脚小乞丐也在刘福生的照顾下逐渐壮大。刘福生在酒楼有了一席之地,尝试给小乞丐找份差事,希望让他有份安定的工作,然而小乞丐习惯了自由的生活,很快就辞去了工作。刘福生只能无奈地看着他离去。

后来,酒楼的老板家发生了变故,急需资金,刘福生在刘管事的鼓励下,不惜动用家底和借贷接手了酒楼。在他不懈的努力下,酒楼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令人意外的是,刘福生不仅拥有了繁荣的酒楼,还投资了地产,成为了一位富有并有为的年轻商人。

这一切都归功于刘福生的不懈奋斗,他从一个杂役工人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酒楼的老板兼主厨。

傍晚时分,刘福生正在酒楼安排明天的采购事宜,突然听到跑堂小声禀告:“酒楼门口有位妇人自称是您母亲,还有一位青年自称是您弟弟。”

刘福生听完跑堂的报告,心头一震,想起多年来母亲对自己的冷淡态度。尽管如此,她毕竟是亲生母亲,养育了他十多年。而且,刘福生的今天也是在母亲的无情激发下获得的。心中思量片刻,他决定亲自前去看一看。

看到母亲的模样,刘福生不禁吃了一惊。她蓬头垢面,狼狈不堪,让人难以认出曾经的模样。母亲身后的青年竟是刘福生的同母异父弟弟张有财,也颇为懒散邋遢。

母亲一声呼喊“福生”,刘福生看到母亲的凄惨模样,忍不住泪如泉涌。他料想这一切可能与张家发生了什么变故有关,于是立刻安排丫鬟和酒楼伙计帮助母亲和弟弟进行沐浴更衣,希望一家团聚。

原来,当年为了防止福生分家财,张员外虐待福生逼使其离家。母亲无权干涉,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离去。福生走后的第二年,张员外病逝,弟弟成为家族继承人。母亲终于稳固了家庭地位,得知福生在酒楼安稳工作后,权衡利弊,选择不打扰儿子的生活。

随着张员外的逝世,张有财成为家主,掌管着张家,然而张家开始走向衰落。首先,张员外的小妾们,在他病逝后,无儿无女的年轻寡妇纷纷离去,携带多年积攒的财物回娘家或再嫁,家产被分走,张家一落千丈。更严重的问题是,张有财成了张家的败笔。

在张有财被过度溺爱的环境中成长,少年时期养成了不良习惯。不知何时起,张公子整天过着游手好闲、沉湎于吃喝嫖赌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张有财不仅卖田卖地置办宅子,短短十几年内将家业败光,成为张家村最大的笑柄。如今,他沿途乞讨,最终投奔到刘福生处。

听母亲叙述,刘福生感慨良多,回想起小时候在张员外家的锦衣玉食。他感叹:“时光荏苒,事事无常。”虽然心中有些怨念,但毕竟是亲生母亲,当初改嫁也是无奈之举,否则自己或许早已饿死。

于是,刘福生安排母亲在酒楼后院的两层阁楼居住,帮忙照看孩子,过上舒适的晚年。对于弟弟张有财,他进行了严厉的教训,传授了改邪归正的道理。虽然张有财听得连连称是,但第二天他的态度就大变。

张有财不仅抱怨工作辛苦,扫地擦桌弄得一团糟,还在母亲面前发泄怨气,对刘福生充满怨恨,没有一点感激之情。刘福生得知后,询问张有财的想法。

张有财表示:“我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读书识字,也能算数。我可以在酒楼负责收银!”刘福生心知若让张有财负责收银,酒楼恐怕很快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因此,他建议张有财先从小处开始,学习基础的工作,然后再逐渐向大厨学习,至少拥有一项技能。但张有财并不满意,转而向母亲抱怨,声称刘福生不把他当人看待,用报复的态度对待他,让他感觉像个下人一样。张有财对母亲抱怨不已,强调这份工作太辛苦。

母亲找到刘福生,请求他多多包涵弟弟张有财,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刘福生感到哭笑不得,心想或许这就是张家为何败落迅速的原因,母亲缺乏坚定的决心,显得轻飘飘的,容易被影响,再加上一个败家子,张员外家的困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防止张有财在酒楼引起麻烦,刘福生决定不再让他做工,改为安排他伺候母亲。饭后,他将剩余的食物分给等待的乞丐,履行一些善举。然而,张有财并未理解刘福生的好意,反而更加不满,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心中充满怨毒之情。他将不满情绪发泄到乞丐身上,不仅将食物直接扔在地上,还嘲笑辱骂他们。跛脚小乞丐气愤地向刘福生诉苦。

刘福生得知后,毫不客气地找到张有财,进行了严厉的教训,并警告他如果不好好做人做事,就得离开。然而,晚上张有财不见了踪影,刘福生的妻子发现酒楼收入的银两全部不见,对刘福生发火。刘福生感到极度气愤,只能骂道:“真是个废物!”母亲看到刘福生的不满,想问张有财为何没回来,却没有开口。

第二天早上,张有财站在酒楼门口等候,却跑到后厨大口吃卤肉,然后悄悄回到母亲房间继续睡觉。

得知此事的刘福生决定给张有财一个教训,计划让他体验三天的流浪生活。母亲也表示同意,因为张有财的行为实在太过分。在外流浪三天后,张有财灰头土脸地回来了,看起来变得老实了一些,但眼中仍充满对刘福生的怨恨,毫无悔过之意。尽管刘福生为了维护母亲的颜面没有与他计较,却默许了家里多养了一个懒散之人。

这一天下午,刘福生按时来到后院分发食客剩余的饭菜给院外等待的乞丐,最后被跛脚小乞丐叫住,私下提醒他说:“今晚你妈妈做的饭不能吃!”

刘福生听后感到吃惊,因为母亲一直以来主要是负责照看孩子,饭菜都是有人做的,她根本不需要亲自下厨。为什么会有人告诉他今晚母亲亲自做的饭不能吃呢?

然而,到了晚上,母亲却罕见地为家里做了晚饭,而且还是他们最喜欢吃的炖猪脚、家常豆腐、家常豆角和凉拌藕片,主食是熬粥搭配馒头。

刘福生突然想起跛脚小乞丐中午告诉他的话,开始重视起来。于是,他悄悄告诉妻子晚饭先不要吃,自己将饭菜端到外面,喂给鸡吃,却发现吃了饭菜的鸡纷纷倒地死去。

这让刘福生大吃一惊,赶紧把妻子叫了出来,问母亲:“为什么往饭菜里下毒,你居心何在?”

母亲听后一愣,然后明白了过来,对着张有财哭骂:“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说要吃母亲做的饭,却往里下毒!”

张有财却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死活不承认自己下毒。刘福生看着毫无办法,对于这个便宜弟弟,他已经是仁至义尽,而给最亲近的家人下毒,简直是罪无可恕,违背了天理。

于是,刘福生安排酒楼伙计看管住张有财,将饭菜带上,前去报案。经过衙门的验证,熬制的粥中果然检测出有毒物质。于是,在当晚将张有财押送到衙门,并在第二天一早进行审讯。然而,张有财纵然挨了板子,也死不认账。因为他清楚,一旦承认对家人谋害的罪行,将面临不可饶恕的死罪,秋后问斩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案件审理步入紧要阶段,衙门外的跛脚小乞丐站出来作证。原来,在前段时间,张有财偷走了酒楼的银子去赌博,被刘福生发现后遭到了严厉的惩罚,甚至被赶出家门三天。这导致张有财心生嫉妒之情,萌发了谋害刘福生一家,继而掌握酒楼的野心。他希望通过毒死刘福生一家,留下母亲和自己来继承酒楼,成为酒楼的大掌柜,过上风光无限的生活。

于是,在张有财被赶出家门流浪时,他开始打听毒药的购买事宜,偷偷在杨掌柜的药铺购买了砒霜。这一事被一群乞丐得知,并传到了坡脚小乞丐那里。他们对福生老爷的弟弟购买毒药的行为心生疑虑,认为必定是有不良企图。在酒楼后院行善的当天上午,他们听到张有财告诉福生母亲,晚上想吃她亲自做的饭菜。结合他购买毒药的可疑动机,跛脚小乞丐及时提醒刘福生不要吃他母亲做的晚饭。

一切传到了药房杨掌柜的耳朵里,他出庭指认了张有财两天前购买砒霜的情况。在人证物证面前,张有财再也无法狡辩,只能承认罪行。原来,张有财不仅对刘福生的风光生活心生嫉妒,更是因财起意,图谋毒死刘福生一家,以便独揽酒楼的经营权。这个野心使然的罪状揭示在众人面前,张有财最终被判秋后问斩,而刘福生的母亲也因未能善教子弟,导致儿子误入歧途,被判教子无方,刘福生则被要求好好看管母亲,以警示后人。

案件结束后,刘福生将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回酒楼照顾。他还邀请了坡脚小乞丐到酒楼做一些轻松的工作,没想到人家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被人束缚不太习惯,因此婉拒了刘福生的好意。鉴于此,刘福生只好放弃邀请,但仍不吝提供丰盛的饭菜,让坡脚小乞丐每天都能得到充足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