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白崇禧是国民党军队将领中为数不多的、最有才干的将领。”——这是林彪对他的评价。

毛泽东说他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蒋介石评价白崇禧是“数得着的军事家”。

网上还有一种未经考证的说法,白崇禧是日本人眼中的“三个半军事家”之一。

抗战中,白崇禧提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战略方针,为军事委员会最高领袖蒋介石所采纳,遂成为抗日最高战略指导方针,跟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彪是我军最有军事才干的将领,跟白崇禧较量过三次,两次都吃了亏:一次是四平之战(杜聿明、白崇禧指挥),那场战斗四野损失万人,被迫撤出锦州。

白崇禧狂妄地说,如果不是蒋介石在四平之战之后下令停止进攻15天,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一次是青树坪之战,四野的王牌部队钻进桂军伏击圈,146师、147师遭受重创。

渡过长江后,林彪就打算跟白崇禧决战,如果不是陈赓力阻,四野差点再次吃亏。

最后还是毛主席做裁判,采纳了陈赓的意见,觉得没有足够把握歼灭桂军,应该暂时避开桂军锋芒,四野才没有重蹈覆辙。

白崇禧在指挥围剿大别山时,也表现出非凡的才干,让中原野战军多次受挫,很长时间无法在大别山站稳脚跟。

1948年宛东战役中,我军名将陈赓采取围城打援战术,设下圈套让白崇禧的部队往里面钻。

白很快识破了陈赓的战术,他不动声色、将计就计,明里下令张轸往伏击圈钻,却用暗语命令他摆脱我军,使我军伏击战计划泡汤,令中野全军扼腕叹息。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其实早在北伐战争中,白崇禧就打出了名气,三十出头的他带领北伐军在决定性的龙潭战役中一举击溃直系军阀孙传芳,国民革命军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这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对他的评价。

跟我军将领的才干相比,白崇禧当然相差很远,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在国军中独占鳌头、有口皆碑;所以白崇禧有“小诸葛”“当代马良”的美誉。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1948年12月,新华社公布“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的四十三名战犯名单,白崇禧列第四位。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白崇禧在国军中的地位。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正因如此,蒋介石对他寄予厚望,在1946年5月任命白崇禧为国防部长,并于同年10月任命白崇禧为绥靖区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授予他军事指挥权,动员中原五省兵力,阻击刘邓大军。

可是,这样一个“能征善战”的“常胜将军”,在1949年下半年却像换了一个人。
在1949年下半年,白崇禧指挥的号称50万大军,在我军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土崩瓦解,白崇禧本人也仓皇逃亡台湾,战无不胜的“小诸葛”成为笑柄。

还是那个人,还是桂军,为什么前后反差那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白崇禧的桂军兵力没有那么多  更多精彩资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从表面来看,白崇禧指挥的军队有50万,他以华中地区军政长官的身份,对湘鄂边绥靖公署、长沙绥靖公署和桂林绥靖公署的45个师的部队有指挥权。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但是别忘了,湘鄂边绥靖公署属于南京方面的嫡系控制,根本就不听白崇禧指挥。

至于长沙绥靖公署的部队,则是老湘军的老底子,连蒋介石都指挥不动,更不会听从白崇禧指挥。

因此,白崇禧真正能够指挥的部队,只有桂林绥靖公署下辖部队和华中长官部直辖的5个兵团。

华中长官部下辖的5个兵团,分别是:第1兵团、第3兵团、第10兵团、第11兵团、第17兵团。这5个兵团一共有31个师,总兵力24万多人。

但是,5个兵团内部派系林立,很多部队属于地方军阀武装,甚至属于南京方面的嫡系部队。

对于白崇禧的命令,这些部队根本就不服从,一直阳奉阴违或者干脆拒绝执行。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真正白崇禧能指挥得动的部队,只有15万人,他们是桂军的班底,属于广西子弟兵,能无条件服从白崇禧指挥。

对于南方各路军阀的情况,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了如指掌,他的评价是:“桂系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

我军势头强劲,实力雄厚
解放军进军广西之前,东北、华北、华东地区都已经解放,我军有足够的兵力跟桂军决战。

解放广西投入的兵力,是桂军的两倍还多。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在我军的四个野战军中,第四野战军的兵团编制最大,其它野战军每个军只有三个师,四野的每个军下辖4个师,每个军人数多达五六万人,每个兵团的人数在13到15万人。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在解放广西的战役中,参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肖劲光指挥的第12兵团、程子华指挥的第13兵团和第二野战军陈赓率领的第4兵团,一共9个军。加上滇桂黔边纵队、粤桂边纵队,跟桂军决战的我军兵力共40余万,处于绝对优势。

桂军如惊弓之鸟,士气低落
1949年8月进行的恒宝战役中,第四野战军第12、第13、第15兵团40万大军,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与白崇禧指挥的5个兵团12个军共20万人在湘南的衡阳、宝庆(今邵阳)展开生死较量。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桂军的王牌师有5个整师被打垮,4.7万余人被消灭。经过此战,桂军已经成为惊弓之鸟,丧失斗志。

广西战役进行的时候,广东已经解放,刘邓大军和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正在进行解放成都的战役,国民党在大陆已经穷途末路。所有的人都知道,解放军投入重兵,广西根本守不住,抵抗毫无意义,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李白同床异梦,桂系内部分裂
国民党军队由嫡系和杂牌军组成,军阀本来各怀鬼胎。同富贵还可以,共患难没有可能,随着国民党军事上的失利,矛盾渐渐突出。

淮海战役还在进行,李宗仁就向蒋介石发难,在1948年12月要求其下野。

白崇禧虽然也是掌舵人,但是没有政治野心,尤其是在国民党危难时期,他虽然表面附和李宗仁,但内心并不赞成危急时刻跟蒋介石摊牌。由于李宗仁发动倒蒋运动,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代总统“。

随着解放军渡江,国民党灭亡在即,白崇禧觉得只有蒋介石出面可以收拾残局,于是他出面支持蒋介石复出,因此与李宗仁闹掰。

李宗仁是桂系老大,对桂军影响很大,两人的分裂也极大削弱了桂军战斗力。

我军重兵压境,桂军失去人心
为了防止桂军逃窜,第四野战军采取大迂回策略,兵分三路将白崇禧集团包围在广西。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四野第十三兵团由西路,即湖南西部沿着贵州和广西边界迂回前进,切断白崇禧经贵州西逃云南的通道;二野第四兵团和四野第十五兵团组成从东由广东西部向广西迂回,切断了白崇禧经雷州半岛逃往海南的道路;四野第十二兵团中路压上,从广西北部边界进军,与白崇禧的主力部队对峙,三路大军已经对桂军形成合围之势。

白崇禧退入广西之后,国民党军队在大陆已经走上穷途末路,没有翻牌希望。

过衡宝战役的失败,桂军精锐损失5万人左右,但桂系军队仍有16万,如果依据广西地利之便,还是能做困兽斗的,白崇禧多次也抱有较大信心。

所以白崇禧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广西北部,精心构筑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企图阻挡第四野战军进入广西,困守西南。

广西是桂军老巢,白崇禧在那里苦心经营20多年。广西山岭纵横,河流绵延,适合打阻击战,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但是时过境迁,到1949年形势变了。国民党政权对百姓横征暴敛,官员腐化堕落,与人民为敌,失去了人心。

反过来,共产党实行的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深得人心,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国民党在军事上的一败涂地,也让曾经英勇善战的桂军军心涣散,官兵失去斗志,将领心里想的是如何跑路,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1949年,指挥五十万大军的白崇禧为何一触即溃?
一个桂系将领回忆说解放军大兵压境,桂军人心惶惶,将领都在想着退路,军队乱作一团:“成群的桂系士兵把平时欺压他们的军官抢劫一空,夸张的连衣服都扒光了,结果桂系军官只能用路边稻草遮盖自己的身体;军官太太小姐们惊慌失措,索性将高跟鞋、小皮包、口红、胭脂等物品撒在地上;哭着陪军官丈夫去找解放军投降。”

在此情况下,那些不能逃跑的军官只能向解放军投降。

于是在广西战役开始后,蓬头散发、满脸污垢的军官随即放下武器,带着自己的家眷,争相投降解放军。

广西战役中,桂军加上地方治安部队,以及大大小小的土匪队伍,一共20多万,缴械投降的,就有15.7万人,用一触即溃、树倒猢狲散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桂军一败涂地、全军覆没;白崇禧如仓皇逃命,飞往海南岛,最后又逃到了台湾。

客观地说,白崇禧是个有很会打仗的将领,无论是北伐战争还是抗战中都有不俗表现。

可惜他缺乏政治远见,站错了队,与人民为敌,上了蒋介石的贼船,最后成为失败者,也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