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酒鬼
话说在北宋时期,淄川县城北关住着一位名叫李福的渔夫。他每日夜晚都会带着酒来到河边,一边饮酒,一边撒网捕鱼。
饮酒时,他总会虔诚地将酒洒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河中溺水的亡魂啊,请畅饮这杯酒。”
他日复一日,始终如此。说来也怪,其他渔夫常常空手而归,一无所获,可李福每次都能满载而归,鱼篓里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鱼儿。
有一天晚上,李福像往常一样独自在河边饮酒。此时,一个年轻的后生在他身旁来回踱步,似有心事。李福见状,热情地招呼后生一同饮酒。
后生也不扭捏,大方地与李福相对而坐,开怀畅饮起来。然而,那一晚,鱼群似乎都消失不见了,李福忙活了许久,却连一条小鱼都没捕到,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后生见状,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道:“李大哥,我去下游帮您把鱼赶过来!”说罢,便快步向下游走去。没过多久,后生匆匆返回,兴奋地喊道:“李大哥,大批鱼群来了!”
果然,不一会儿,就听到水面传来“唼呷”的声音,那是鱼儿争抢食物的动静。李福赶忙拉起渔网,只见网里几条一尺多长的大鱼活蹦乱跳,他欣喜若狂,连忙向后生道谢。
等到要回家时,李福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想把捕到的鱼送给后生,可后生却婉拒了,他说:“李大哥,我多次承蒙您的美酒款待,这点小事根本不值一提。要是您不嫌弃我,往后咱常像这样相聚喝酒就好。”
李福听了,感动不已,说道:“咱们才相处一晚,怎么就说多次呢?您要是愿意常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只是惭愧没什么更好的东西回报您这份情谊。”
接着,李福好奇地询问后生的姓名,后生回答道:“我姓赵,还没有表字,您就叫我赵六郎吧。”两人相谈甚欢,直到夜深才道别。
第二天,李福把捕到的鱼拿到集市上卖,卖了个好价钱。他心里惦记着赵六郎,便用卖鱼的钱买了些好酒。晚上,他早早来到河边,发现赵六郎已经在那儿等候了。
两人再次相聚,把酒言欢。几杯酒下肚,赵六郎便主动去下游为李福赶鱼。此后的日子里,他们常常如此,这样的相处持续了半年之久。
突然有一天,赵六郎神色忧伤地对李福说:“李大哥,自与您相识,咱们的情谊可比亲骨肉还深厚。只是,分别的日子就要到了。”李福闻言,十分惊讶,忙问缘由。赵六郎欲言又止,犹豫了好几次,才鼓起勇气说道:“李大哥,以咱们俩的交情,我说出实情,您或许不会太过惊讶。
其实,我是个鬼魂。我生前嗜酒如命,几年前喝醉后失足掉进河里淹死了。之前您捕鱼总能比别人多,都是我在暗中帮您赶鱼,以此报答您的祭奠之恩。明天,我的期限就到了,会有替身出现,我便能去投胎转世。今晚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聚,我实在忍不住伤感。”
李福起初听到这话,心里一惊,可相处这么久,他早已对赵六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就不再害怕。他长叹一声,斟满酒,说道:“六郎,喝了这杯酒,别难过。刚相聚就要分别,确实让人伤心。
但你期限已满,能摆脱苦难,这是好事,应该庆贺,悲伤就不合适啦。”于是,两人举杯痛饮。李福又问:“那替身是谁呢?”赵六郎回答:“您明天在河边等着,中午会有一个渡河的女子溺水,她就是替身。”两人一直畅饮到村鸡打鸣,才洒泪而别。
第二天,李福早早来到河边,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着。果然,中午时分,一个妇人抱着婴儿朝河边走来。就在她渡河的时候,不慎掉进了河里。婴儿被抛在岸上,挥舞着小手小脚,大声啼哭。
妇人在水中拼命挣扎,几次沉浮。就在李福犹豫着要不要下河相救时,他突然想起这女子可能是赵六郎的替身,便强忍着没动。谁料,过了一会儿,妇人竟湿漉漉地爬上了岸。她在地上稍作休息,便抱起孩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李福见此情景,心中不免疑惑,怀疑赵六郎的话是不是不灵验。傍晚,他像往常一样去老地方捕鱼,赵六郎又出现了。赵六郎说:“李大哥,咱们又能相聚了,先别提分别的事。”
李福忙问原因,赵六郎解释道:“那个女子本可以做我的替身,可我实在不忍心,她怀里还抱着个婴儿,要是因为我让两条性命没了,我做不到。再等替身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也许是咱们俩缘分未尽吧。”
李福听后,感慨万分,说道:“六郎,你这仁爱之心,定会感动上天的!”从那以后,两人又恢复了以往的相处,依旧每晚相聚饮酒捕鱼。
几天后,赵六郎又来找李福告别。李福以为又有了替身,赵六郎却连忙摆手说:“不是的,李大哥。之前我那一点恻隐之心,真的感动了天帝。如今我被任命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天就要去赴任了。您要是还念着咱们的旧情,就来看看我,可别嫌路途遥远。”
李福听了,既为赵六郎高兴,又有些担忧,他祝贺道:“六郎,你为人正直,如今成了神明,我真替你高兴。可人和神终究不同,就算我不怕路途遥远,又怎么和你相见呢?”赵六郎安慰道:“李大哥,您只管来,别担心这些。”再三叮嘱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李福回到家,立刻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前往招远县。妻子见了,笑着打趣道:“这一去可有好几百里地呢,就算真有那个地方,你对着那泥塑的神像,又能说些什么呢?”李福却心意已决,根本不听妻子的劝阻。他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招远县。
到了招远,李福向当地居民打听邬镇的位置。一番询问后,他终于找到了邬镇。他在一家旅店里住下,向店主人打听土地祠在哪里。
店主人听了,惊讶地看着他,问道:“您莫非姓 李?”李福点点头,疑惑地说:“是啊,你怎么知道?”店主人又问:“您是从淄川来的吧?”李福更加惊讶,回答道:“没错,你怎么会知道?”店主人没有回答,匆匆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只见男人们抱着孩子,媳妇女儿们在门口偷偷张望,大家纷纷涌来,把旅店围得水泄不通。李福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完全不知所措。
这时,众人七嘴八舌地告诉他:“几天前,我们梦到神说,淄川的李朋友马上就要来了,让我们资助他路费。我们都等您好久啦!”李福听了,觉得十分神奇。
随后,李福来到土地祠祭祀。他虔诚地祝祷:“六郎,自从和你分别后,我日夜都在想念你。我不远千里赶来,就是为了践行我们的约定。又承蒙你托梦给这里的百姓,我心里感激不尽。
我没带什么丰厚的祭品,只有这杯酒,你要是不嫌弃,咱们就像在河边那样,再喝一杯。”说完,他焚烧了纸钱。不一会儿,只见土地祠座后突然刮起一阵风,那风盘旋了许久才慢慢散去。
当天夜里,李福梦到赵六郎来了。此时的赵六郎衣着光鲜,和以前大不一样。
赵六郎感激地说:“李大哥,有劳您大老远来看我,我高兴得都落泪了。只是我现在官职卑微,不方便和您见面,虽然近在咫尺,却感觉像隔着千山万水,我心里实在难受。这里的百姓送了些东西,算是报答咱们往日的情谊。您要是有回去的日子,我一定来送您。”
过了几天,李福打算回家。当地的百姓们都热情挽留,早上请他吃饭,晚上又邀请他做客,每天都轮流设宴招待。可李福归心似箭,坚决要走。
百姓们见挽留不住,便纷纷写好请柬,带着包袱,争着送他路费。不到一个早上,李福收到的馈赠就装满了行囊。男女老少都来为他送行。
李福出了村子,突然,一阵旋风刮起,紧紧跟着他走了十几里路。李福停下脚步,对着旋风再次下拜,说道:“六郎,你保重!不用再远送了。
你心地善良仁爱,一定能为这一方百姓造福,我这个老朋友就不多嘱咐了。”那旋风盘旋了很久,才缓缓离去。送行的村人们也都惊叹不已,纷纷返回。
李福回到家后,家境渐渐变得宽裕起来,他便不再以捕鱼为生。
后来,他遇到从招远来的人,便向他们打听赵六郎的事情。据说,赵六郎十分灵验,只要百姓有所祈求,他都会尽力满足。也有人说,邬镇其实在章丘的石坑庄。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