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婆婆刁难儿媳,老尼姑让她做个测试,看看到底该珍惜谁

 

民间故事:婆婆刁难儿媳,老尼姑让她做个测试,看看到底该珍惜谁

话说古时候在严州府建德县,有这么一户人家。这户人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但通过父子两辈的奋斗,也颇有钱财。现如今家主是个年轻有为的俊杰,叫张家乐。张家乐的父亲,在他15岁时就已过世。年纪轻轻的他,接过父亲的担子,独自支撑起了这个家。

张家乐从小就聪明好学,亦很有主见,从父亲身上学到不少经商方面的道理,所以他接管家业后,家里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成一个增长的趋势。很多商界前辈,都说他年轻有为,让自家的侄子多向他学习。张家乐的母亲王氏,有一个侄女叫马月如,是王氏哥哥的女儿。

 

马月如十岁那年,家乡发大水。父母把她抱到山上躲避洪水后,又返回村里救人,不幸被洪水冲走。幼小的马月如无依无靠,王氏就把她接到张家来住。马月如与张家乐年龄相仿,王氏一直希望这表兄妹俩,能成为一对。

这两人虽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好几年。张家乐一直把马月如,当作妹妹一样看待,并没有男女之情。可王氏根本不管,她就是想把马月如和自家儿子撮合在一起。她哥哥就这么一个女儿,把马月如嫁给别人她不放心。张家乐是个极有主见之人,自然不会听从母亲的胡乱安排。

张家乐17岁时,有一天外出做买卖。在路上看到一个女子,背着一位老妇人艰难地走着。张家乐停下马车问道:“姑娘,你背老人去哪里呀?”姑娘回道:“我背娘亲到县城里看病。”张家乐说道:“我也正要到县城去,我送你们一程吧。看病要抓紧,可不能耽误了。”

女子知道如果自己背母亲到县城,要花一个多时辰。如果坐马车的话,半个时辰都不用。于是母女俩就上了,张家乐的马车。张家乐在车厢里,跟母女俩闲谈了起来。原来女子叫李彩云,父亲跟哥哥都是木匠。昨天父亲跟哥哥去外地做木工活,说了要几天后才能回来。

 

今天早上她母亲突然生病,连路都走不了,所以她就背着母亲要到县城看病。李彩云生得肤白貌美身材姣好,眼睛清澈明亮,一看就知道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张家乐对她颇有好感。不到半个时辰,马车就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医馆门前。

张家乐就把老妇人背进了医馆,找来了大夫给老妇人看病。突然李彩云想起了什么,惊呼道:“哎呀,刚刚出门太着急,忘了带钱了。”张家乐闻言说道:“姑娘不必惊慌,我这里有银子,我先帮你垫上。”说完就把十两银子,塞到了李彩云手里。

张家乐说道:“姑娘你先在这里照顾你娘,我有一桩买卖要谈就先走了。我很快就会谈完的,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回去的时候顺便送你们回家。”张家乐说完就离开了,李彩云还没有反应过来,愣愣地站在那里。大夫给老妇人施了一次针,老妇人明显精神头好多了,大夫又给她开了几副药,一共花了一两银子。

李彩云母女就在医馆里等张家乐,过了半个时辰。张家乐的马车就来到了医馆,接上二人后就往李彩云家赶去。李彩云将剩下的九两银子,还给张家乐。对他说道:“剩下的银子,我回到家再还给你。”张家乐说道:“你母亲生病需要用钱,手头紧的话,银子不用那么着急还的。”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free.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李彩云说道:“这怎么行呢,我跟你又不熟,你肯借银子给我,我已经很感恩了。”张家乐说道:“姑娘此言差矣。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你我今天已经是第2次见面了吧,应该算是熟人了。”李彩云被张家乐逗得扑哧一笑,两人聊着聊着马车已经到了李彩云家门口。

李彩云在家里翻了半天,只找到了几十文钱。李彩云拿着几十文钱,来到张家乐面前说道:“我在家里只找到了几十文钱,先还这么多吧,等到我父亲跟哥哥做工回来,就有钱还你了。”张家乐闻言在心里暗喜,嘀咕道:“这太好了,她要是一次把一两银子还给了我,那我以后想见她还要另找借口,现在就不用费脑子了。”

张家乐一本正经说道:“不是都跟你说了吗?咱们算熟人了,不用那么见外的。这样吧,你每天还我一文钱,日子久了也就够一两了。”说完就从李彩云手里拿了一文钱,转身跳上了马车。临走前对李彩云说道:“我明天上门讨债,你在家里等着我哦。”

翌日,张家乐带了一大堆礼品,到李家“讨债”。他带的那些礼品,就价值一两银子了。他只从李家讨回了一文钱,但他回去的时候嘴里还哼着小曲,好像很高兴。这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李彩云也不笨,知道张家乐是喜欢自己才这样做的。李彩云对年轻有为的张家乐也颇有好感,所以每次都害羞地接过他的礼物。

 

一个月后,两人就互赠定情信物。张家乐跟母亲商量,想要娶李彩云。王氏一直希望张家乐娶马月如的,所以她反对这门亲事。可是张家乐坚持要娶李彩云,他如今是张家的家主,而且又很有主见。王氏最后只能无奈同意了这门亲事。

李彩云嫁到张家以后,小夫妻俩十分恩爱。李彩云勤俭持家,孝顺婆婆。婆婆王氏却不喜欢,李彩云这个儿媳。因为马月如才是她心中的儿媳,还有嫌弃李彩云出身贫苦人家。她曾经想让张家乐,把马月如也一起娶了。张家乐说他只喜欢李彩云一个,以后都不会再娶了。

王氏误以为这都是李彩云在捣乱,所以每当张家乐去外地做买卖,不在家时。她就百般刁难儿媳,让李彩云这个张家的少夫人,去干丫鬟的活。让李彩云挑水劈柴,打扫庭院等等。婆婆这么刁难李彩云,可李彩云却没有半点怨言,还一如既往的孝顺婆婆,早晚都要去请安。

也没有把事情告诉张家乐,以免影响他们母子的关系,府里的下人就更加不敢说了。以免神仙打架,殃及池鱼,所以张家乐一直都不知道。一天,一位老尼姑来到了张家。老尼姑跟王氏是熟人,王氏每次到尼姑庵都会捐些香火钱,有什么事情都会跟老尼姑讲。

 

老尼姑知道王氏刁难儿媳,便来张家化解此事。因为老尼姑有一次,看到李彩云拿自己的私房钱帮助灾民,知道李彩云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不应该受到刁难。老尼姑对王氏说道:“你认为一个好儿媳应该是怎么样的?”

王氏回道:“当然是能勤俭持家,善良孝顺,相夫教子啊。”老尼姑说道:“你现如今的儿媳李彩云就是这样的人。”王氏闻言说道:“我不觉得她是这样的人。”老尼姑说道:“我知道在你心里一直想让你的侄女马月如,当你的儿媳。我们不妨测试一下二人,看看谁更有好儿媳的品质,你看如何?”

王氏说道:“可以,那要怎么测试呢?”老尼姑说道:“第一,先测试一下她们是否节俭。你分别给二人十两银子,让她们去买同一款式的布匹。你派心腹丫鬟暗中跟踪,看看她们是如何做的,不就知道了吗?”王氏听了依言而行。

马月如得到十两银子后,随便找了家布店就买了,花了二两银子。李彩云得到十两银子后,逛了几家布店,最后在一家布店,以不到二两银子的价格,买下了布匹,且买的布匹质量要比马月如的好多了。丫鬟把见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王氏和老尼姑。

 

老尼姑说道:“在节俭这点上,李彩云要比马月如做得好。”事实摆在眼前,王氏也只能是点头表示赞同。老尼姑说道:“第二,测试一下她们对孩子是否有爱心,以后能否相夫教子。可以找两个一岁大的孩子,让他们分别带着,看看结果如何?”王氏依言而行。

马月如因为对孩子缺乏耐心和爱心,她带的孩子一直哭一直闹。李彩云对孩子有耐心,为人又和善,她带的孩子虽然也哭也闹,但她能很快地哄好孩子,让他不哭也不闹。老尼姑说道:“这次又是李彩云做得更好。”事实胜于雄辩,王氏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老尼姑说道:“第三,咱们测试一下她们是否善良孝顺。这得需要你先装一下病。”王氏依言而行。老尼姑分别找了马月如李彩云二人,对她们说道:“王氏得了怪病,五里外的山上有一奇树。王氏的病需要奇树上的果实才能治,但这树非常的珍贵。有隐士高人保护,只有真正善良有诚心的人才能得到果实。

所以你们到了山脚下,需要五步一跪上山,让高人看到你们的诚心,才会赐下果实。”两人来到山脚下,都按要求五步一跪上山。可马月如才走了一小段距离,就感到膝盖生疼放弃了。只有李彩云始终坚持着,膝盖上的衣服都跪烂了,膝盖磨破出了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上到了山得到了果实。

 

暗中跟踪的丫鬟,早把消息报告给了王氏。王氏知道后甚为感动,说道:“是我错了,上天赐给我这么好的儿媳,我还刁难她真是不应该。我这个侄女啊,枉我这么多年对她那么好。”老尼姑说道:“你呀,是先入为主,带上了偏见看人。这样肯定会把人看偏了。”

王氏对老尼姑说道:“我知道错了,多谢您的指点。我以后一定好好对待儿媳。至于马月如我也不再强求了,她以后想嫁给谁就嫁给谁吧。”李彩云回来后,王氏把测试的事都坦白告诉她。心地善良的李彩云,并没有因此怪婆婆。婆媳尽释前嫌,此后,张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