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公公儿媳风流案
清朝乾隆十五年,浙江嘉兴府的桐乡镇,有一位名叫沈万里的富商。沈万里年过五旬,身材高大,面容清秀,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轻佻之气。他家财万贯,经营着桐乡镇最大的绸缎庄,生意遍布江南,富甲一方。然而,沈万里虽坐拥财富,却风流成性,妻妾成群,仍不满足,时常在外寻花问柳,惹得街坊邻里议论纷纷。
沈万里的正房妻子李氏,出身名门,端庄贤淑,是桐乡镇有名的才女。她与沈万里成婚多年,却始终未能生下一儿半女。沈万里虽对李氏颇有几分敬重,但他的风流本性却从未收敛。李氏多次劝他收敛,沈万里却总是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
“老爷,您在外头风流快活,可别忘了家中还有妻妾。您这样下去,家里迟早要出事。”李氏曾多次劝诫沈万里,但沈万里却总是哈哈一笑,敷衍了事。
“夫人,您放心,我自有分寸。您看这桐乡镇,哪家富户不是妻妾成群?我沈万里也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沈万里安慰李氏,但他的眼神中却满是不以为然。
沈万里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沈文博,年方十九,却体弱多病,面容清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沈文博自幼体弱,沈万里和李氏为他操碎了心,四处求医问药,却始终不见起色。眼看着儿子日渐消瘦,沈万里听从一位江湖术士的建议,决定为儿子冲喜,希望能借娶妻之喜冲散病气。
“老爷,这冲喜之事,我总觉得不妥。文博弟弟体弱,娶妻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李氏担心冲喜会加重儿子的病情,但沈万里却执意如此。
“夫人,您太多虑了。这冲喜乃是古法,或许真能冲散文博的病气。我已经看好了人家,是个穷苦人家的姑娘,名叫苏婉清。这姑娘虽出身寒微,却生得花容月貌,定能讨文博喜欢。”沈万里安慰李氏,李氏无奈,只能听从他的安排。
经过多方打听,沈万里看中了镇上一户穷苦人家的女儿,名叫苏婉清。苏婉清年方二八,生得花容月貌,虽出身寒微,却聪慧伶俐,惹人怜爱。她的父亲苏大伯是个老实巴交的木匠,母亲早年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苏婉清自幼懂事,常帮父亲操持家务,邻里间都夸她是个好姑娘。
沈万里托人说合,花重金将她娶进门,希望她能成为儿子的良配,冲散病气。苏婉清虽不舍家中老父幼弟,但想到沈家富贵,或许能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便含泪答应了这门亲事。
婚后,沈文博与苏婉清虽同住一屋,却始终未曾圆房。沈文博自幼体弱,对男女之事懵懂无知,苏婉清虽羞涩,却也未曾多言。然而,苏婉清婚前便有一青梅竹马的情郎,名叫赵明远。赵明远是镇上一家布店的伙计,与苏婉清自幼相识,情愫暗生。苏婉清被沈家娶走后,赵明远心有不甘,时常趁苏婉清回娘家之际,与她私会。如此一来,苏婉清竟怀了身孕,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孩子出生后,沈家上下欢天喜地,沈万里更是喜不自胜,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然而,镇上的人们却开始窃窃私语,暗中猜测孩子的身世。苏婉清虽小心遮掩,但终究纸包不住火。一次回娘家时,苏婉清听到邻里间对孩子的身世议论纷纷,有人甚至当面打趣她。苏婉清心中惊慌,却也只能强颜欢笑。
“婉清,这孩子长得可真像他爹,不知道是不是文博弟弟的种。”一个妇人故意打趣道,苏婉清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你们别胡说八道,我这孩子是沈家的骨肉,你们休得乱猜。”苏婉清强忍着泪水,反驳道。然而,众人却不依不饶,纷纷起哄。
“婉清,你可别怪我们多嘴,这孩子怎么看都不像文博弟弟的。你们夫妻俩连房都没圆过,这孩子到底是哪儿来的?”另一个妇人故意说道。
苏婉清心中惊慌,她知道这件事迟早会败露,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她匆匆告别众人,回到沈家,心中忐忑不安。
沈文博虽体弱,却也聪慧敏感。他听到旁人的闲言碎语后,心中起了疑窦,便回家试探性地问苏婉清。苏婉清慌乱之下,只能安抚他说孩子是他们的骨肉。沈文博半信半疑,心中郁结难平,最终还是将此事告诉了家中的老仆沈福。
沈福是沈家的老家丁,自幼服侍沈万里,对沈家的事务了如指掌。他听沈文博说起此事后,心中暗惊。他深知沈文博体弱,夫妻二人未曾圆房,孩子绝非沈家血脉。沈福心知此事重大,便将男女之事的真相告诉了沈文博。沈文博听后,如五雷轰顶,怒火中烧,难以置信自己竟被妻子背叛。
“福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婉清她……她竟然背叛了我?”沈文博气得浑身发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少爷,这事儿我也不想信,但事实摆在眼前。您和婉清成婚这么久,连房都没圆过,这孩子绝不可能是您的。”沈福叹了一口气,说道,“您可千万要冷静,这事儿要是闹大了,可就不好收拾了。”
沈文博听后,心中悲愤交加,他回到房中,独自饮酒浇愁。酒意上头,他越想越气,最终决定找苏婉清问个清楚。他来到苏婉清的房中,只见苏婉清正抱着孩子哄睡。看到沈文博进来,苏婉清心中一惊,连忙起身。
“文博,你回来了。”苏婉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婉清,你到底有没有背叛我?这孩子到底是不是我的?”沈文博怒气冲冲地质问她。
苏婉清心中慌乱,她知道这件事迟早会败露,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她咬了咬牙,说道:“文博,你别胡思乱想。这孩子当然是我们的,你怎么能怀疑我呢?”
“你还敢骗我?我早就知道你和赵明远的事了。你是不是早就和他有染,这孩子根本就不是我的!”沈文博怒不可遏,大声吼道。
苏婉清听到“赵明远”三个字,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知道沈文博已经知道了真相,再瞒下去也没有意义。她低下头,泪水夺眶而出。
“文博,我对不起你。这孩子确实不是你的,他是我和赵明远的。”苏婉清哽咽着说道。
沈文博听到这话,如同被雷劈中一般,整个人呆立在原地。他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被妻子背叛得如此彻底。他心中悲愤交加,怒火中烧,最终失去了理智。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当晚,沈文博借着酒劲,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到后院池塘边。他心中悲愤交加,竟将孩子扔进了池塘。随后,他因急火攻心,晕倒在地,次日清晨被人发现时,早已没了气息。
奶娘发现孩子失踪,满院寻找,最终在池塘中找到了孩子的尸体。沈家上下一片哀嚎,沈万里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几乎昏厥过去。他立刻报官,希望官府能查明真相,为儿子和孙子讨回公道。然而,官府派人调查后,却因证据不足,毫无头绪,案件就此搁置。
几日后,沈福思前想后,实在无法忍受这桩冤案就此沉沦。他找到沈万里,将亲眼所见之事和盘托出,包括沈文博因得知孩子非亲生而怒杀婴儿的经过。沈万里听后,震惊之余,怒火中烧,决定将苏婉清告上公五、公堂之上,真相迷离
公堂之上,县官升堂问案。沈万里手持状纸,声泪俱下,控诉苏婉清红杏出墙,害死亲夫,还谋害沈家血脉。苏婉清听后,却突然反咬一口,指着沈万里大喊:“大人,冤枉啊!这孩子本就是他的骨肉,可他风流成性,怕孩子出生后露出破绽,便威胁我灭口。如今他见事情败露,便想将脏水泼到我身上,大人可要明察啊!”
沈万里的风流之名早已传遍桐乡镇,众人听苏婉清如此一说,纷纷交头接耳,半信半疑。县官也觉得此事扑朔迷离,难以断定,便宣布暂时休庭,择日再审。
沈万里回到家中,向李氏哭诉前因后果。李氏听后,虽知丈夫风流,但从未想过他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她心中疑云密布,也开始对沈万里起了疑心。沈万里百口莫辩,心中悲愤交加,回到房中,写下一封遗书,表明自己虽风流,却从未对儿媳不轨,孩子之事也绝非自己所为。他以死明志,希望官府能还他一个清白。
次日清晨,李氏发现沈万里已在房中自缢身亡,身旁留下一封血书般的遗书。李氏悲痛欲绝,但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她带着遗书和家中所有的银两,来到官府,跪在县官面前,声泪俱下地诉说前因后果,恳求县官为沈万里伸冤。
县官接过遗书,仔细审阅后,心中暗惊。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必会引发民怨。于是,他决定重新审理此案。公堂之上,县官命人将苏婉清押上堂来,将沈万里的遗书当众宣读。苏婉清听后,依旧抵赖不认,坚称孩子是沈万里所出,一切都是沈万里为灭口而设计的阴谋。
县官见她死不认账,便命人动刑。在严刑拷打之下,苏婉清终于崩溃,交代了自己与赵明远的私情,以及孩子并非沈家血脉的事实。县官听后,心中已有定论,但为了稳妥起见,仍派人去捉拿赵明远。
然而,赵明远早已听闻命案之事,惊慌之下逃之夭夭。县官虽发出通缉令,却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最终,县官依大清律例,判处苏婉清绞刑,以正视听。
沈家经此变故,早已元气大伤。沈万里的小妾们见家中无人掌舵,纷纷趁机瓜分家产,各自散去。李氏在沈万里死后,独自守着偌大的宅院,心中悲痛不已。半年后,李氏也因郁结成疾,撒手人寰。沈家老宅从此无人打理,渐渐沦为荒宅,昔日的繁华与荣耀,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