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知县巧断巴斗案
清朝康熙年间,在浙江的钱塘县,有一位知县名叫林正源。
林知县出身科举,满腹经纶,为人更是公正廉明,心思缜密,尤其擅长破解那些看似毫无头绪的疑难杂案,在当地百姓心中威望颇高。
一日,林知县身着便服,在衙役的陪同下于城中巡视。
行止一条热闹的街市时,忽闻前方传来激烈的争吵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对门的两家店铺主人正在争执不下。
一家是李记糖铺,老板叫李福贵,为人憨厚老实,平日里靠着经营各类糖果点心,小日子过得倒也安稳;另一家是张记米行,老板张财旺,虽精明能干,却有时爱占些小便宜。
只见张财旺手中拿着一个巴斗,正准备用来量米,李福贵却一把上前,紧紧抓住巴斗,大声说道:“张财旺,你怎么拿我的巴斗量米?这巴斗可是我家丢了一年多的!”
张财旺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用力甩开李福贵的手,怒目圆睁地吼道:“你别血口喷人!这巴斗是我自家买的,用了好几年了,怎么成你的了?你这是想讹我,想钱想疯了吧!”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周围很快就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见此情景,林知县分开众人,走上前去。衙役们见状,立刻高声喊道:“知县大人在此,大家让开!”众人一听,纷纷行礼,李福贵和张财旺也赶忙停止争吵,跪倒在地。
林知县和声说道:“都起来吧,有什么事慢慢说。”
他先看向李福贵,问道:“你先说,这是怎么回事?”李福贵连忙说道:“大人,这个巴斗真的是我家的。
一年前,我家的巴斗莫名其妙就不见了,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今天我一看到张财旺拿着这个巴斗,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上面的刻痕和磨损,都是我用的时候留下的。可他就是不肯还给我,还骂我诬陷他,求大人为我做主啊!”
林知县微微点头,又转向张财旺,问道:“你又有什么话说?”张财旺连忙辩解:“大人,他纯粹是胡说八道。这巴斗是我花银子买的,一直放在店里用。
今天他平白无故跑过来说是他的,这不是欺负人嘛!巴斗虽不值几个钱,但我也不能被他冤枉成小偷,求大人明察啊!”
林知县沉思片刻,接着问张财旺:“既然你说这巴斗是你买的,可有什么凭证?”
张财旺一听,赶忙指着巴斗说:“大人您看,这巴斗上面有我店铺的字号,‘张记米行置用’,这就是证据啊!”林知县接过巴斗,仔细端详上面的字迹,然后又问:“这字是你买来巴斗就写上去的,还是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写的呢?”
张财旺毫不犹豫地回答:“大人,我买来就写了,为的就是防止混淆。”
林知县面露难色,说道:“这事儿可有些棘手了,看来我只能问问这巴斗了。巴斗啊巴斗,你到底是哪家的呢?”他一连问了几声,周围的百姓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人小声嘀咕:“这知县大人怎么跟巴斗说话,巴斗又不会回答。”
林知县却一脸严肃,提高音量说道:“你要是再不交代,休怪我不客气,来人,给我打!”说着,便扔下两根签子。
衙役们虽心中疑惑,但也只能按照知县的命令行事,对着巴斗重重地打了起来。这奇特的场景引得一街两巷的百姓哄堂大笑,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知县到底要做什么。
打完之后,林知县不紧不慢地对手下说:“把巴斗拿起来,看看下面有什么东西。”衙役们将巴斗拿起,往地上一看,惊讶地回禀道:“大人,地上有好多芝麻!”
林知县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这下可有证人了。”他把张财旺叫到跟前,质问道:“你是卖米的,巴斗里为何会有芝麻?这显然是糖坊里才会有的东西,你还敢狡辩说巴斗不是从糖铺来的?”
张财旺一听,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但仍强装镇定,结结巴巴地说:“这……这说不定是不小心混进去的。”
林知县冷哼一声,说道:“看来你还不肯说实话。还有个‘证人’没到,我再请它来审一审。”
说着,便让人取来一盆清水和一把筅帚,对衙役说:“把这巴斗上的字好好洗刷洗刷。”衙役们照做,没一会儿,巴斗上的字迹就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林知县看着张财旺,语重心长地说:“按律,你这种行为是要受罚的,该打你几板子。但我念在你们两家是对门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怕这一打,加深了你们两家的仇怨。以后在钱财物件上,一定要清清楚楚,切不可再贪图小利。”
接着,他又对李福贵说:“我看他也并非是故意偷你的巴斗,或许是之前借去用了,你忘了去要,他便一直占着。又怕你认出来,所以才写上字。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xi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这只是一时糊涂,贪小便宜,和那些真正偷鸡摸狗、翻墙入室的贼还是有区别的,你也别再把他当成贼了,邻里之间,还是要和睦相处。”
李福贵和张财旺听了林知县的话,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两人对视一眼,纷纷向对方道歉。
周围的百姓见状,都对林知县的智慧和公正佩服得五体投地,齐声高呼:“林大人真是青天在世啊!”两人又对着林知县磕头行礼,直到林知县起轿离开,才起身散去。
这件事很快就在钱塘县传开了,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林知县的奇智断案。
人们对林知县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大家都说:“有这样的父母官,是我们钱塘县百姓的福气。”
而林知县巧断巴斗案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代代相传的佳话,激励着后人要公正处事、和睦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