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发生于1939年5月的日苏诺门坎(现多译为诺门罕)战役(又称哈拉哈河战役),是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联红军远东部队、蒙古军队在黑龙江和外蒙古交界的诺门坎地区爆发的一场武装冲突。
作为二战前夕的一场战役,其对二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日本在此役过后放弃了一直以来所谋求的占领苏联远东地区的“北进”政策,改为策划夺占东南亚、南亚等英美国家的势力范围,由此加剧了日本与英美之间的矛盾,并间接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一直以来,这场战役都被认为是苏胜日负,尤其是日军的兵力损失远超苏军。然而近年来却有一些颇得人心的论调认为,诺门坎之战实际上是苏军失败,而且苏军损失比日军更重,日军是用劣势兵力打得苏军满地找牙!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诺门坎之战到底是谁胜谁负呢?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首先,认为此役日军获胜的观点,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日军的损失比苏军要小。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评论一场战役谁胜谁负,伤亡比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绝不是决定性指标,更不是唯一指标。谁达成了作战目的,谁控制了交战区域,谁掌握了战场主动权,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此役中,苏军粉碎了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不敢再在边界地区进行挑衅,一贯骄狂的关东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使其即便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也闭口不提进攻苏联之事。
而且,苏军在战后完全控制了交战区域,将日军在蒙古境内的据点、工事全部拔除,把日军驱赶回伪满洲国,迫使日军求和。这些史实,即便是日方史料也都是承认的。
由此可见,诺门坎之战,苏军怎么讲都应该是获胜无疑,最起码不能说是打输了。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上图_ 诺门坎战役中 被苏军俘虏的日本士兵
即便就伤亡情况而论,“日军损失比苏军小”这种说法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持此论者的主要依据系一些网站百科中日军战后公布的自身伤亡1.7万余人、苏军伤亡2.6万余人的记载。但这种说法不仅缺乏史料支撑,而且与现存各类文献的记录大相径庭。依据中方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此役日军死伤、被俘达6.1万人。
而1966年10月日本靖国神社举行诺门坎战役慰灵祭时,公布此役日军阵亡为1.8万人,伤亡总计超过4万。至于苏军伤亡,根据俄罗斯学者鲍利斯·斯拉布斯基在《通向日苏战争之路——从诺门坎到占领千岛》所述为1.85万人;据日军战后公布的战报则为2.2万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综合各方所述,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此役苏军伤亡应在2万人上下,而日军至少为4万人。而此役日军总参战兵力为8.2万,伤亡率竟达50%,足见它给日军带来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可见,说诺门坎之战中日军伤亡比苏军少、日军把苏军打得满地找牙的说法,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其次,有人认为,日苏两军在战后的接触线与战前相比并无区别,而且苏军在投入的兵力、装备、物资上都几倍于日军的情况下却答应了日方的议和条款,这足以说明日军实际上打得更好,苏军是讳败为胜。
对于这一点,实际上仅看日方史料就足以证明其完全站不住脚。在日方于战后《大东亚战争全史》与《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虽然对战役进程都尽可能轻描淡写,但却详细记载了此役日军阵亡的高级军官,包括第23师团参谋长,第64、71、72联队联队长,第1战车师团第3联队联队长,第2飞行集团第15飞行战队队长。
这些人不是少将,就是大佐,全都战死,以至于日方哀叹:“大量高级将校(日语中称军官为将校)如此集中伤亡,这是日俄战争以来所未有过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二分册)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连高级军官都战死这么多,那么其余军官和士兵的伤亡情况恐怕更加惨不忍睹,这估计就是日方特意对此役过程轻描淡写的原因,你能说日军打得好?不仅如此,此役之后,日军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引咎辞职,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被免职,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切腹自杀(未遂),而苏军总指挥朱可夫上将却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
如果说苏联靠给朱可夫授勋来讳败为胜,这还多少能说得过去。但日军那些高级将领的下场该怎么解释?打得更好应该加官进爵才对,为什么要辞职、自杀呢?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从数量如此之多的缴获及苏军官兵悠然的神态来看,怎么都不像是苏军战败而日军获胜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日军并没有打赢苏军,伤亡更是超过苏军许多,那么诺门坎之战苏军失败、损失更大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关于苏军伤亡惨重、被打得满地找牙的说法,最初来自于赫鲁晓夫著名的《秘密报告》及以此为基础编纂的《赫鲁晓夫回忆录》。不光是诺门坎,在提及苏芬战争时,赫鲁晓夫也一改以往普遍认为的苏军伤亡35万人的观点,说苏军伤亡高达百万,仅阵亡就有20万。这种说法显然太过离谱。
当时苏军先后投入苏芬战争中的兵力也就100万,要真是伤亡百万,那就是损失殆尽了。既然如此,芬兰又何来那么大的压力,被迫去莫斯科乞和呢?至于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所提到的数据则更不可信,连美国学者都认为“几乎是谎言拼凑而成”(格雷弗·弗《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
而日本呢?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打成这个样子,这在日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了给国内的政客和民众交代,军方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通过瞒报战损、夸大战绩,来证明诺门坎是苏联主动求和、日军大获全胜。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诚然,诺门坎之战中苏军虽然获胜,但他们在兵力达到日军2倍、火炮和飞机达到日军3倍、坦克和装甲车更是达到日军5倍的情况下,在歼敌与自损比上只取得了2:1的成绩,可以说是产出抵不上投入。而在技术兵器方面,苏军除去火炮(40:110)外,在飞机(250:180)、坦克(242:120)、装甲车(76:73)上的损失都要超过日军。
而且苏军战后评价日军是“恐怖的军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也不投降。这也能够说明当时苏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不如日军,苏军离那支后来直捣柏林、威震欧洲的胜利之师还差得很远。诺门坎的胜利虽然属于苏军,但也只不过是苏军靠绝对实力的优势换来的,算不上值得称道的“大捷”。
诺门坎之战,日本和苏联究竟是谁胜谁负
上图_ 诺门坎战役中 苏军参谋长谢钦、蒙古人民共和国元帅乔巴山和朱可夫
赫鲁晓夫时代,出于“去斯大林化”的需要,大量关于诺门坎、苏芬乃至苏德战争的不实数据被凭空编造出来,以证明苏军损失之大乃斯大林指挥无能所致。到戈尔巴乔夫主政后,由于全盘西化导致“西风”盛行,苏联乃至俄罗斯对相关历史档案的解密总是慢慢吞吞、遮遮掩掩。
加之当前西方国家仍占据着新闻舆论的制高点,使得苏军的很多胜利都被不同程度地“抹了黑”。像朱可夫毫不吝惜官兵性命、斯大林打仗喜欢“草菅人命”、苏军获胜全靠堆人等荒唐的论调也竟然大行其道,对于这点我们必须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大东亚战争全史》 服部卓四郎
[2]《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 格雷弗•弗
[3]《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
[4]《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 李巨廉、顾云深、余伟民
[5]《通向日苏战争之路——从诺门坎到占领千岛》 鲍利斯•斯拉布斯基
[6]《蚍蜉撼树谈何易:从日方资料再看诺门坎事件》 刘家鑫、朱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