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农妇之子替妻服刑,揭皇后真身全村享福,恶霸终得报应

 

民间故事:农妇之子替妻服刑,揭皇后真身全村享福,恶霸终得报应

秦朝末年,安徽华山县有一农妇,名唤沈氏,年逾四十。

她以针线活计与为地主浆洗衣裳为生。

其夫因拯救溺水者而不幸身亡,遗下一子,与她共度艰难岁月。

其子名为高志升,自幼便知母亲含辛茹苦。

故他虽年纪轻轻,却已肩负起上山砍柴之责,以助家用。

沈氏虽未受过多少教育,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她坚信,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于是,她节衣缩食,只为送子入学堂,盼他能出人头地。

高志升深知母亲艰辛,每日黎明即起,刻苦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一举成名,以报母恩。

高志升有位叔父,名叫高发财。

他家财万贯,良田百亩,牛马成群。

然而,他的三个儿子却都无心向学,令高发财忧心忡忡。

他常对儿子们说:“你们看看志升,家境贫寒却仍坚持读书。

而你们生来便衣食无忧,却不懂珍惜学习机会,真是令人失望。”

其长子却反驳道:“父亲,志升读书是因家境贫寒,欲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而我们已拥有一切,读书又有何用?”此言一出,高发财怒不可遏,抄起扫帚便打。

高发财又劝沈氏:“嫂子,如今兄长已逝,你独自抚养孩子不易。

何不让志升到我家帮忙?他每年所得,足以让你们母子生活无忧。”

然而,沈氏坚定地回答:“我辛苦些无妨,只要志升愿意读书,我便支持他。”

可惜天不遂人愿,尽管高志升勤奋苦读,却连续两次未能通过童试。

这让他倍感失落,深觉愧对母亲的期望。

高母并未因儿子的失利而责怪,反而持续地给予他鼓舞与激励,她坚信只要儿子不懈努力,终有一日会功成名就,光耀门楣。

高志升的几位兄长看到他考试失利,纷纷出言讥讽:“志升啊,你这书呆子读了这么多书,怎么还是一副穷酸样?依我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别白费力气了。”

他们的话语如同针尖般刺耳,但高志升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内心却是翻江倒海,难以平静。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道路,是否真的选错了路?难道他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吗?思忖良久,他终于开口对母亲说:“娘,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我想为这个家分担更多,我想出去挣钱,让您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高母打断:“你打算如何挣钱?难道要去做那些苦力活吗?那样的生活,我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你要明白,只有读书才是你未来的出路。

当你功成名就之日,我才能真正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高志升的眼眶微微泛红:“可是,娘,我不忍心让您为了我而吃苦。”

高母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柔声说道:“孩子,只要你好好用功读书,娘的心中就充满了甜蜜。

若你放弃了读书,那才是娘真正的苦。”

高志升眼中含泪,哽咽道:“我已连考两次,却都未能中举,我……我真是愧对母亲……”说罢,他双膝一曲,跪在了沈氏面前,泪水如断线珠子般滚落。

沈氏轻抚着儿子的头,眼中也泛起了泪光,她柔声道:“志升,你尚年轻,两次失败并不能定义你的未来。

只要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终会云开见日。

娘对你有信心。”

志升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然而家境贫寒,尚未娶妻。

沈氏看着邻里青年纷纷成家,内心也不免焦虑。

但为了供儿子读书,家中已是捉襟见肘,又哪来的钱财去操办婚事呢?她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深信他终会功成名就,只是时机未到。

一日,一个半大孩子急匆匆地跑到沈氏家中,气喘吁吁地说道:“沈大娘,亭长让志升哥去村头打谷场开会,村里好多还没娶亲的汉子都去了。”

沈氏听闻,也未深思,便催促儿子前去。

高志升来到打谷场,只见村里一众未婚男子都已聚集在此,交头接耳,不知在议论些什么。

他作为一个读书人,与这些粗犷汉子并不熟稔,便默默站在了人群后。

亭长环视一周,清了清嗓子,开口道:“今日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件要事相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昨日我进城办事,路上偶遇一名疲惫不堪的年轻女子,她衣衫褴褛,面有尘色,似是从远方来。

我见她步履艰难,便让她搭了便车。”

(图片来源:文推影音 wentuixi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众人闻言,皆露出好奇之色。

亭长接着道:“我问她所去何处,她却茫然不知。

这女子显然是遭遇了什么变故,才会如此落魄。”

说到此处,亭长脸上露出了一丝凝重。

子急忙恳求道:“大叔,请您别赶我下车。

请转告村长,她名叫李美英,丈夫一个月前被拉去当兵,但刚上战场就阵亡了。

家中的亲戚得知后,霸占了她的房产和土地,将她赶了出来……她现在无家可归。”

村长听完,心生怜悯,沉吟道:“既是如此,你暂且随我回家,我们再从长计议。”

李美英闻言,立刻跪谢村长,随后便乘着马车来到了村长家。

村长的夫人张氏听闻李美英的悲惨经历,亦是心生同情,急忙烧水让她梳洗,还从自己已故女儿留下的衣物中挑选了几件给她换上。

沐浴更衣后,李美英的清秀面容和匀称身姿显露无遗,俨然一位佳人。

张氏看在眼里,心中喜欢,却又因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儿而伤感落泪。

村长夫妇原本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小花,可惜一年前因病离世。

若是活着,如今恐怕也已是孩子的母亲了。

见张氏落泪,李美英轻声询问缘由,得知原委后,她跪在张氏面前,恳切地说:“娘,我愿意做您的女儿,陪伴您和爹到老。”

张氏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惊了,回过神来后,她扶起李美英,感慨道:“好孩子,有你这样的女儿,是我和你爹的福气。”

就这样,李美英认了村长夫妇为父母。

当晚,李美英与张氏同榻而眠,她向张氏透露了自己已有一个月的身孕。

张氏闻言大惊,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有了孩子,我们得尽快为孩子找个父亲,否则孩子将来会受欺负的……”两人彻夜长谈,直至深夜。

第二天,张氏向村长提议为李美英寻一门亲事,村长思索片刻后说:“村里那么多单身汉都没娶亲,我们从中选一个老实可靠的便是。”

张氏却坚持道:“还是让美英自己选吧,她愿意嫁谁便嫁谁。”

村长闻言摇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都是男子选女子,哪有女子选男子的道理?这万万不可。”

女子主动挑选夫婿,又有何不可?想那富家千金以绣球定情,不也是女子掌握选择权吗?李美英这般花容月貌,自然有资格精挑细选。

于是,村里的单身汉们被召集在打谷场上,美英则端坐于马车之中,一一审视,哪个顺眼便选哪个!
亭长被妻子说服,终于首肯让李美英亲自挑选未来夫婿。

村里的光棍们被召集而来,本以为将有什么不妥,听闻亭长的解释后,无不欢呼雀跃,各个跃跃欲试。

有人戏言:“若早知道这般好事,我定会换身新衣再来。”

亭长笑道:“不提前告知,正是要你们展现最真实的一面,无需伪装。”

高志升,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听闻要由女子来选婿,顿觉羞涩难当,转身欲走。

却被一旁看热闹的妇人拦下,她低声劝道:“志升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成家立业了。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看在场的多是粗人,唯你读书人一个,说不定那姑娘就对你有意呢。”

说着,她猛地推了高志升一把,“快站到前面去,别让姑娘瞧不见你!”
这冷不防的一推,让高志升一个踉跄,竟摔倒在马车前,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他满面通红地从地上爬起,正欲离去,却被马车内的王氏叫住:“高志升,且慢!”王氏与李美英一同下车,王氏笑着说:“志升啊,你的福气不小啊!美英她看上你了。”

高志升闻言,手足无措地搓着手,脸色愈发红润。

李美英瞧着他那羞涩的模样,心中生喜,小脸也微微泛起了红晕。

在亭长的见证下,高志升与李美英喜结连理,这让村里的其他光棍们羡慕得眼睛发红。

高志升的堂兄高虎见状,也不禁得了“红眼病”,看着弟弟娶得如花美眷,心中好不羡慕。

志升家境贫寒,因此婚礼并未大肆铺张。

没有宴请宾客,仅是两家人围坐一桌,共享简朴的佳肴,便算作礼成。

沈母心怀歉意地对李美英说:“好孩子,真是委屈你了。

待志升功名成就之日,我们定为你补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美英却微笑着回应:“娘,您别这么说,我并不觉得委屈。”

晚饭后,沈氏催促着儿子快些进入新房。

高志升虽略显羞涩,但对即将到来的幸福时刻满怀期待,于是带着些许羞涩走进了房间。

李美英看到他紧张的模样,不由得轻声笑了出来。

她心想,正是这份纯真和羞涩让她觉得安心,若是那些油腔滑调的男人,反而会让她感到不安。

高志升站在李美英面前,声音微颤地说:“娘子,夜…夜深了,我们早些安歇可好?”他作为新郎,自然想要主动些,于是缓缓走向李美英。

然而,李美英却指了指旁边的椅子,正色道:“你先坐下,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志升依言坐下,静待李美英开口。

李美英深吸一口气,将自己之前的丈夫战死沙场,而她已有身孕一个月的事实和盘托出。

她甚至有一种错觉,觉得丈夫仍然活着。

这个消息对高志升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终于明白为何这样的好事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尽管心中五味杂陈,他还是强作镇定地问道:“你…你有什么要求,就直说吧。”

李美英凝视着他,缓缓道出三个条件:“第一,我怀着孩子,所以我们不能同房,以后也不能同住一屋。

第二,关于孩子的事,必须瞒着你的母亲。

第三,如果我丈夫还活着,他若来找我,我们就得离婚。

你觉得这些条件能接受吗?”志升听完,心中虽有不悦,但念及李美英的遭遇,他终究是个善良的人,便默默地点了点头,应允了这些条件。

之后的日子里,高志升屈身于地铺,而李美英则安睡于床铺之上,两人虽为夫妻却无夫妻之实。

村里的男人们看着高志升,心中是又羡慕又嫉妒,甚至带着几分恨意,然而高志升内心的苦涩,却无人能懂,只能深埋心底。

一日,李美英去往田间摘取新鲜蔬菜。

她刚踏入菜地,高虎突然从邻旁的玉米地中现身,脸上带着轻浮的笑意,挑逗道:“你这小娘子,怎的如此不开眼,竟看上了那般书呆子。

他家一贫如洗,你跟着他,怕是连饭都吃不饱。

不如跟了我,保管你吃香喝辣,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话音未落,他竟开始对李美英动手动脚。

李美英反应迅速,侧身躲过,并厉声喝止:“放肆!你再不规矩,我就告知亭长,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高虎却满不在乎,反唇相讥:“哼,亭长也得给我几分薄面。

你尽管去告,我等着便是。”

他步步逼近李美英,形势十分危急。

说时迟那时快,沈氏因李美英迟迟不归而心生担忧,便派儿子高志升前来寻找。

高志升眼见高虎意欲对李美英不轨,立刻冲上前抱住高虎。

高虎被突如其来的抱住激怒,两人随即扭打在一起。

然而,文弱的高志升哪里是身强力壮的高虎的对手?很快便被压制,拳头如雨点般落在他的脸上。

李美英见状,举起手中的镰刀把猛击高虎的头部,高虎应声倒下,一动不动。

两人惊愕之余,不知所措,而这一幕恰巧被村里的一个人撞见,他飞速跑去通知了高发财。

高发财闻讯,立即带领一群人赶到田地,将高志升和李美英拿下,直接押送至县衙。

消息传回村中,沈氏闻听此讯,当即晕厥过去。

亭长的妻子王氏急忙施救,灌水、掐人中,好一阵忙乱后,沈氏才悠悠转醒。

沈氏苏醒之后,急切地想要赶往县衙,探望身陷困境的儿子和儿媳。

王氏轻声劝慰道:“我们去了也起不到什么实质的帮助,亲家公已经赶去县衙了,你且宽心。

这次的事情,错在高虎,知县老爷一定会公正判决的。”

发财领着人把高志升和李美英押送至县衙,强烈要求知县对二人进行惩处。

知县询问了二人动手打高虎的缘故。

美英从容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知县听后,明白了高虎才是始作俑者,正欲宣判,却听见旁边的文书轻咳一声,知县立刻会意,宣布退堂,此案明日再审。

次日开审时,高虎也出现在公堂上,他坚决否认自己有错,反而指控高志升和李美英是因嫉妒他家财富才动手的。

知县采纳了高虎的说辞,竟然判处高志升和李美英去边疆服三年劳役。

高志升高声呼喊冤枉,却无济于事。

他想到李美英一个柔弱女子,现在又怀着孩子,怎么能去边疆受苦呢?他心如刀绞,跪在堂下恳求道:“我妻子现在有孕在身,我愿意代她受罚,请知县老爷开恩。”

知县听闻李美英怀孕的消息,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你如此情深义重,那你妻子的三年劳役就由你来承担吧,总共六年。”

高发财一家听闻判决,心中暗喜。

高志升是个读书人,从未干过重活,别说六年,恐怕六天都难以支撑。

这对高发财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他再也无须担心侄子功成名就后会压他一头了。

李美英听到高志升要替自己服劳役,心中充满了愧疚。

高志升是个善良的人,他不仅答应了她的三个无理要求,现在还要因为她去服劳役,而她,却什么都没能给他。

这不公平,她不能接受。

李美英跪在堂下,带着哭腔恳求道:“请知县老爷开恩,让我丈夫回家一趟,与家中老母告别。

他明日一早,定会回来报到。”

亭长此刻也是懊悔不已,他本以为做了件好事,捡回个寡妇,没想到却因此害了高志升。

他急忙上前求情,请求让高志升再回家住一晚,毕竟家中还有位年迈的老母亲在翘首以盼。

知县沉思后,考虑到边疆劳役的艰险,终是许可了高志升的请求。

师爷凑近知县低语几句,知县颔首道:“这天下都是陛下的,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好吧,本官就信你一回。”

随即正色对高志升说:“本官允你一夜之假,但明晨五更必须归衙,否则,后果你是知道的。”

高志升归家后,为免母亲担忧,轻描淡写地告诉她自己只是进城修几日路便会返回。

沈氏含泪道:“我儿从未受过这般苦,修路何其艰辛,你如何能承受?”高志升温言抚慰:“娘亲,孩儿已长大,该担些责任,历练历练了。”

母子俩夜话至深,沈氏又叹:“此番你去,美英这孩子怕是难过了,新婚便面临分离。

夜已深,去陪陪她吧。”

高志升走进内室,见李美英还未入睡,床铺上已铺好他的被褥。

李美英眼中含泪,轻声道:“你和大娘待我如亲人,我却为你们带来这样的困扰。

今夜,我愿将自己献给你,以减轻我的愧疚……”说着,她走向高志升,欲为他更衣。

高志升轻轻后退,眼神坚定:“美英,你不必如此。

我既然承诺了,就会信守诺言。

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想你做出任何违心的决定。”

李美英闻言,泪水夺眶而出,泣道:“你的恩情,我永生难忘。”

高志升扶起她,柔声说:“此生能与你相识,已是有缘,别再多想了。”

他找了块空地,铺好自己的铺盖,沉沉睡去,而另外两人则是彻夜难眠。

高志升心知母亲难以承受分别之痛,于是在黎明前的五更天,便静悄悄地动身前往县城。

自高志升离去,沈氏便与李美英携手度日,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高虎屡次上门滋扰,若非亭长夫妇仗义相助,这对婆媳恐怕已走投无路。

传言高志升被发配边疆,参与城墙的修筑。

这文弱书生哪里经受得起那般重劳,仅仅两日便已体力不支。

监工见状,挥舞鞭子无情地抽打他,直至他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此时,一名青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约莫二十有余,目光落在奄奄一息的高志升身上,不禁皱眉问道:“这是何故?”监工赶忙解释:“头儿,这家伙是安徽华山县人,因斗殴被判来此服劳役。

想不到他这般不济,才两天就这幅穷酸样。

您看,他这样子也干不了活了,是不是干脆处理掉算了?”
青年男子沉思片刻,命令道:“把他带到我营房,我有话问他。”

高志升随即被人抬入营房,青年男子命人为他疗伤喂水。

高志升缓缓睁开眼睛,见自己躺在营房中,挣扎着想要起身。

“别动,”青年男子安抚道,“在此好好休息。”

高志升察觉到此人在监工之上,心中疑惑,不知此人意图。

青年自我介绍道:“听说你来自安徽华山县,我老家在相邻的安康县,说起来咱们也算是同乡。

我叫刘旁,你呢?”
听闻对方也是安徽人,高志升顿感亲切:“我叫高志升。”

刘旁随即命人备下酒菜,欲与高志升共饮。

高志升慌忙跪拜:“我一介罪人,岂敢与大人共桌?”
刘旁扶起他,笑道:“在我营中,无罪犯之分。

你我是同乡,更是亲人。

来,快坐。

在这遥远的边疆能遇同乡,实属难得!”高志升诚惶诚恐地落座。

酒过三巡,刘旁问及高志升所犯何事,高志升便一一道来。

刘旁听罢,怒拍桌案:“这世道真是无法无天!恶棍逍遥,好人受难!明日我便为你办理释放手续,送你回家!”
刘旁手执毛笔,书写了一封书信,轻声说道:“我有一事相求,劳烦你将此信送至信上地址的那位名为李美娘的女子。”

高志升眼中闪烁着感激之光,仿佛遇到了救世主,他俯身下拜,感激涕零道:“恩公,我定不辜负您的托付,必将此信安全送达。”

刘旁将释放通牒与一些银两交予高志升,并亲自送他登上了归途的轮船。

历经漫长的旅程,高志升终于踏入了安徽的边界。

他并未直接归家,而是匆匆赶往安康县。

然而,当他按信上的地址寻人时,却被告知李美娘数月前便已失踪。

他在安康县四处探寻,月余却无果而终,心中对刘旁充满了愧疚。

思念家中老母,高志升决定先回家一趟。

母子相见,情感如泉涌,两人紧紧相拥,泪水难止。

高发财听闻高志升归来,惊愕不已,急忙向县衙告状,声称高志升逃避劳役。

县官闻讯大怒,立即下令捉拿高志升。

面对危机,高志升从容不迫地展示了刘旁赐予的释放通牒。

县官审视后,无奈放人。

高发财气得差点吐血,愤愤不平地指责通牒为假,结果反被县官杖责二十大板,心中愤恨难平。

高志升的归来,让李美英惊喜交加。

她感慨道:“看来你是好人有好报,无论身处何地,总能遇见贵人相助。”

然而,高志升却面露沮丧:“刘兄托付我送一封信,可我却未能完成使命,心中实在是愧疚。”

说着,他将信递给了李美英。

李美英的心顿时悬了起来,急切地接过信件查看。

高志升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了李美英,她接过信,目光触及信笺上的字迹,突然间泪水夺眶而出。

高志升见状,心中一惊,急忙询问原因。

李美英哽咽道:“我…我就是李美娘。”

原来,李美英并非寡妇,而是与一名叫刘旁的男子情深意长。

然而刘旁并非善类,乃是当地一霸,虽游手好闲,但对李美娘却是真心实意。

两人私定终生,甚至已有了爱情的结晶。

不幸的是,半年前刘旁突然消失无踪。

李家人本就反对二人交往,但忌惮刘旁的势力,一直未敢干涉。

他失踪后,李家便计划将李美娘许配给一位富商。

她坚信刘旁会归来,于是选择逃离家门,改名李美英以躲避家人追寻。

听完这离奇的故事,高志升惊愕不已。

他从信中得知,刘旁因有要事在身,短期内无法归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避免外界猜疑,高志升与李美娘决定在外人面前扮演夫妻,私下则以兄妹相称。

时光荏苒,李美娘十月怀胎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沈氏欣喜若狂地抱着新生儿,口中喃喃:“我终于有孙子了!”然而,志升和美娘看着老人欢喜的脸庞,心中却满是忧虑。

他们害怕真相大白之日,老人会承受不住打击。

孩子出生后,生活的重担更重了。

为了家庭的生计,高志升决定放弃学业,担起家庭的责任。

而沈氏则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新生的孙子身上,孩子刚满三岁,便被送进了学堂。

沈氏抚摸着孩子的头,轻声嘱咐:“你父亲此生未能登科入仕,这期望便落在你身上了,你可要为你父亲争回这份荣光。”

孩子眼神坚定,回应道:“奶奶,您放心,我会竭尽所能,勤奋读书,不仅为奶奶,也为爹娘争光。”

五年光阴匆匆而过,昔日稚童已长成八岁少年,而江山也换了新颜。

一日,朝廷的使者策马来到高志升家门,手中高举圣旨,声音洪亮地宣读,封李美娘为皇后。

这个惊人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村子里传开,人们这才知晓,李美英原来是名唤李美娘,而新皇正是她旧日的情人,那孩子竟是龙种。

整个村子都为此沸腾起来。

新皇恩威并施,为了答谢村民对李美娘的庇护,特赦免了当地十年的繁重赋税。

然而,对于曾经陷害高志升的高发财一家,皇帝则下令严查。

高发财在县衙的审问下,不得不坦白了自己所有的罪行,包括暗中阻挠高志升考取秀才,甚至贿赂知县将高志升送去边疆劳役的丑行。

最终,高发财父子四人、知县以及涉案的乡官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囚禁于牢狱之中。

皇帝对于亭长夫妇和高志升母子对李美娘母子的深厚情谊深感动容。

高志升为了守护她们,牺牲了个人的学业与青春,年过三十依旧孑然一身。

为了表彰他们的忠诚与牺牲,皇帝特地将他们接至京城,赐予高志升官职,并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

多年后,高志升不仅官运亨通,而且子孙满堂,享尽了一生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