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十两银子
北宋时期,安平镇里有一个叫风南的书生,风南这个人,为人非常的仗义,虽然自己很穷,但是他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只要见到有困难的人,他就会伸出自己的援手,颇有点仗义施财的感觉。
风男在年轻的时候,也参加过一次科考,但是并没有中磅,所以,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镇子里面做了一个教书先生。
很多人都知道,风南这个人比较仗义,包括他那些亲戚朋友的都是一样,只要有什么困难,都会找风南,这风南也是有求必应,甚至很多时候,他明明知道那些朋友就是故意骗他钱的,但是他还是会帮忙,从不拒绝。
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一天傍晚,风男从私塾高高兴兴地正往家赶,因为他身上正好带着他这一年刚发的工资,正正十六两银子呢!媳妇还在家等着他拿钱回去置办年货呢。
风男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妇人,在路边哭哭啼啼地坐着,看起来非常的伤心,好像是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一样。
风男可是一个热心肠,他看到这种事情了就想管,因为这男女有别,他也不好意思直接问,他站在旁边一直想了半天,最后还是上前问这妇人,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在这里哭泣?
妇人抬头看了看风南并没有回答,她一扭头站起来就要走。凤南又赶忙追上去,对她说,你如果真遇到什么困难的话,可以跟我说的,我可不是坏人,我说不定可以帮到你呢。
这妇人以为凤南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呢,就是想调戏她而已,没想到风南会一直追着她说要,帮助她,妇人又看了看凤南,她看出了凤南眼里的真诚,突然就大哭着停了下来。
凤南一看就更着急了,他赶忙解释道,这位夫人,我真没有恶意,我是真心实意地想帮你,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解决不了的事情,你相信我,我肯定能帮到你。
经过风南的劝说,妇人的情绪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她也向风男吐露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这位妇人,就是镇子里面的人,他的丈夫下一个大户人家做管家,不知道怎么地了,那人家里丢了钱,就说是他丈夫偷的,就这样他丈夫被关进了大牢。
这妇人不愿意看着自己的丈夫,既受冤枉还在大牢里受苦。她就找人多方打听,希望能把自己丈夫救出来。最后那衙门的人,让她拿出30两银子,他们就想办法把他的丈夫给救出来。
此时这夫人家里已经没钱了,因为他丈夫被抓走以后,官府就到他家把她的家给抄了,这钱财都赔给那个大户人家了。
但是妇人又实在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丈夫在大牢里受苦,她就只能出了一个下策,就是先把自己的女儿卖给李员外,换一点钱,把丈夫救出来以后,再让丈夫想办法找点钱把女儿给赎出来。
谁知道,妇人的想法是不错,但是中间还是出差错了。
最后她的确是把女儿顺利地,卖进了李员外家,但是李员外并没有按照约定给她30两银子,而是只给了他5两银子,就把女儿给扣下了。
妇人也知道,这银子的恐怕是要不过来了,只能想办法把自己的女儿给要回来,此时李员外根本不认账,看到妇人想要回女儿,他直接就命家丁把妇人给赶了出来了。
所以这妇人才会一路走一路哭,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无能了,这丈夫没有救出来,还把女儿也给搭进去了。
凤南听完了以后,犹豫了一下就对夫人说,这样吧,我这里有16两银子,我先给你,你明天早上,一大早到东门等我,我把剩下的银子给你送去,你先去把你女儿赎回来。我还想问一句,你女儿还能赎回来吗?你没有和李员外签卖身契吗?
夫人就说了,她的女儿是还能赎回来的,她当时就不同意,根本就没有签卖身契,她女儿就是被李员外强行给扣留下的。
风南说,那就好,你可以先去把你的女儿赎回来,你丈夫的事我们以后再说,这一共30两金子剩下的那15两,明天早上记得一定要到东门去找我,到时候我会给你的。
当妇人接过凤南递过来的银子时,她这才真的相信风男是真心地想帮她,并没有什么别的企图。
妇人激动的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要跟风男磕头感谢,风男怎么能受得了这个呢?他把妇人扶了起来,让夫人赶快回家,还叮嘱一定要记得,明天到东门等他,就这样再次交代了一番,他就匆忙地回家了。
到了家以后,风男的媳妇就问,风男啊,你的工资呢,还不赶快拿出来呀,这马上就过年了,我正准备去买年货呢。
凤南对着媳妇嘿嘿一笑说,唉,我今天特别的倒霉,回来的时候,在路上发生了一件事,我不小心在河边摔了一跤,我起来后发现身上的银子不见了,你说这可怎么办呢媳妇?
媳妇一听就笑了,他媳妇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她怎么能看不出来这风南是在说谎话呢?还被滑倒摔了一跤,那滑倒了身上连一点泥都没有吗?
媳妇也知道,他很可是又去帮助别人了。媳妇都和他过了这么多年了,能不了解他的为人吗?媳妇只是对他说,这样吧,不管你的钱去哪儿了,我也不管了,你既然现在没钱了,那我就想想办法,到娘家去借点钱先把这个年给过了再说。
这凤南一听,媳妇这是发现了自己的小九九了,他不好意思地拿挠头对媳妇说,还是你了解我啊!我的确是拿钱去帮助别人了,并且还不够。
接着他就把帮助妇人的事,给媳妇说了一遍,媳妇听完后,并没有埋怨凤南,而是替丈夫着急,她也特别同情这位妇人。
她就劝丈夫说,你既然答应人家了,那明天早上,你就一定要把剩下的那十几两银子,给人家送过去,绝对不能失信于人。我们家里也没有钱了,你看看,出去借一借,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吧,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帮。
凤南看媳妇这么善解人意,他心里也是非常的欣慰。他交代了媳妇几句,扭头就出去找亲朋好友借钱去了,说实话他的那几个亲戚,那也是一群穷亲戚,他东拼西凑的也才凑了十两银子,还差好几两呢?
镇子里倒是有放贷的,不过也要有抵押的物件啊。他家里不能说是一贫如洗吧,那倒也真找不到可以用来抵押的东西。
最后凤南一狠心,就到村里的祠堂,偷偷把祠堂里的桌椅板凳,全部搬走抵押给了当铺,从当铺里面那又换来了10两银子,这总共凑够了20辆。
第二天一大早,凤南就带了个20两银子来到东门,此时妇人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凤南见到她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把20元银子塞给她,叮嘱她,赶快去赎自己的女儿,然后再去救自己的丈夫,说完转身就要走。
这妇人本来准备了很多感谢的话,刚要说,这凤南根本就不给她机会啊,他直接对妇人说,自己还有急事,然后就转身回家去了。
这又过了几天,这眼看就要过年了,村里的人,就开始准备到祠堂去祭拜,当人们打开着祠堂的门后,突然就发现祠堂里的桌椅板凳都不见了,当时就有人说,会不会是被人偷走了,最好赶快报官。
当然,作为村子里的人,凤南也是在人群中的,他看到人们要报官,自己就赶快站了出来,告诉乡亲们说,这祠堂家具都是他搬走的,并且向乡亲们保证,等过了年他去私塾教书的时候,一定会先借一些工钱,把这桌椅全给赎回来的。
乡亲们也都知道,这凤南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很多人还是不依不饶,虽然说凤南拿这些钱,可能是去救人用的,但是这毕竟是祠堂啊,他这样做就是不对,这里面可是供着全村人的祖先呢,祠堂里的东西那可都是大家的,并不是某个人的,就不说村民了,那祖宗能答应吗?
很快,村民就在祠堂里就吵了起来,基本分为两派,一派觉得这风南的为人本分,拿走祠堂的东西,肯定是有难言之隐,只要他以后把这桌椅板凳赎回来就行了,没必要追究什么。
还有一派人,他们就不这样认为了,他们觉得这是共用财产,他凤南根本没权力私自拿走,他这种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不然以后人人学他,那还了得?而且还要求,凤南必须在年前,把桌椅板凳都给赎回来。
正当一群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时候老村长发话了,村长让大家都先回家,这件事暂时先不议论,到明天大家到祠堂来讨论,怎么处理凤南的事。
老村长在村子里说话,那还是很有权威的,他一发话,那人们也就不在吵了,就各自先回家,等明天再来讨论。
当天晚上,村长就来到了凤南的家里,他知道今天的事,风南肯定是做好事了,所以,他就想先详细询问下凤南,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风南的也没敢隐瞒老村长,他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帮助妇人的经过,又给老村长讲了一遍。老
村长一拍大腿就说了,你这不是好事呀!你这是积德啊!更是救命,如果你不帮她的话,那妇人恐怕就活不了了,你不但救了她,还救了他们一家,没你的帮助,他们一家的后果就很难预料了。
你小子就偷着乐吧,明年的科举你一定可以高中的,这都是有定数的。不过你偷偷拿祠堂的东西抵押,这是个影响很大的事,还是要处理的,明天你就到祠堂接受处理吧!
第二天族老们经过商议,最后做出了决定,把凤南从族谱里面提了出去,以后他就不再是村里的人了。
一直到了第二年,凤南再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道路。这一次,他果然不负众望,一举就中得了举人,后来更是做了知府。村里的老人知道消息后,高高兴兴地把他又请回了村子,把他的名字又重新添加到了族谱之上。
我们再来说说凤南救的那个妇人,妇人拿到凤南给的银子之后,就到了李员外家,通过众人的帮忙,重新赎回了自己的女儿,又用剩下的银子把丈夫也给救了出来。
原来她的女儿才是一个10岁不到的小孩子,这小女孩儿人特别的机灵,她深知母亲的无奈,看到母亲来赎她,她就开始哭诉自己的遭遇,说自己是怎么被李员外强行扣押的,等等吧,听的围观的群众一个个是义愤填膺的,非要大这个李员外不行,趋于压力,李员外只能放人。
救回女儿和丈夫之后,妇人最想感谢的就是风男,但是,她根本就不知道风男的家住哪里,她天天在东门等,一直也没等到凤南。
这一年多的时间,她和丈夫带着女儿,一直在寻找这位救命恩人的下落,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当风南做了知府后,重新来到他们镇子里时,在围观的人群当中,就有那位妇人,看到新知府,她一下子就愣住了,这不就是当初救他们一家人性命的救命恩人吗?
妇人带着女儿找到了风男府邸,无论如何她都要亲自感谢一下凤南的,这可是他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啊!
妇人见到凤南后,就对风南说,当初是你给了我30多两银子,我才能救回女儿和丈夫,其中30两银子本来是她卖女儿的钱,既然风南拿了出来,她和丈夫愿意把自己的女儿交给凤南,她女儿也在旁边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愿意。
风南看着妇人说,可不能瞎说啊,你的女儿这么可爱,如今年龄还小,怎么能让她跟着我呢?我救她那并不是想让她给我做个丫鬟什么的,只是碰到了这种事情,我如果不帮忙,如果不救的话,那我会愧疚一辈子的,你们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带着女儿回去好好生活吧。
最后,这个妇人是走了,但她还是坚持把女儿留了下来,她的女儿并不是给风南做丫鬟,而是留下来跟着凤南读书认字,长大后也好报答父母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