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被老公所弃,卖到下等人家,男子:衣服为何打死结
民间故事:女子被老公所弃,卖到下等人家,男子:衣服为何打死结
在宋朝末期,彭城涌现一位名为万飞的雄壮男子,他身材威武,志向非凡,武技高强,更是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时,元朝势力蓬勃,而万飞深感国家危机,积极向朝廷提出战争、防守、和平三方面的建议。然而,由于与当时的大政方向不一致,担心受到责罚,他决定远离都城。途经汉口时,得知元军已经进犯,深感震惊,于是在汉口临时寓居。
万飞原本计划在这个地方暂时停留几天,但夜晚却充斥着百姓们惊恐的逃难呼声。他匆忙起身,逃离客栈,却不幸将行囊遗落在那里。想要回去取,但距离太远,只好在附近寻找食物。
未走出半里地,万飞就被一支元兵误认为奸细,被王猛这支元兵的首领俘获。在审问中,万飞以逃难百姓为借口成功躲过盘问。王猛看出他才情出众,遂决定留他为家丁,万飞别无选择,只得顺从。
王猛原是汉人,曾因投降而被封为将军。战斗久了,思念家人,于是派两名将校将从一路抢掠来的人口和财物送回故乡,而万飞也成为了其中之一。
近一年后,宋元和议,王猛卸甲回到家乡。这时,万飞已在王府生活了一年。王猛回家后,挑选了一些强壮男女留在身边,其余的却转卖给他人。
王猛对这些男丁说:“在这乱世之际,你们幸运地遇到了我,不然早就命丧他乡。既然在这里,你们就是我的主仆,我会以亲人般对待你们。但若有异心,我决不轻饶。现在我将女子嫁给你们,你们要安心跟我共同生活!”
于是,王猛分配了女子,而万飞也被分给一个名叫沈秀娘的女子,年仅十五六岁,容貌秀丽动人。她并非乡下人,而是四川统制之女。沈秀娘的父亲因守城不战而被杀,她被王猛带回府中抚养为婢。万飞对此感到欣喜。
新婚之夜,尽管两人的身世凄惨,却过得相当惬意。婚后,万飞感激王猛的照顾,工作勤勉,也深受王猛的喜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万飞始终身在异国,心中始终思念家乡。他常常长叹短叹,而聪明的秀娘也察觉到了丈夫的心事。一天夜晚,她忍不住询问,但万飞只是含糊其辞,仍对秀娘心存疑虑。
秀娘知道丈夫有心事,于是对他说:“我虽是女子,但看得出郎君才情非凡,绝非久居人后之人。为何不趁机逃出去,何必甘心做奴仆?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万飞听到她的话,心中大惊,怀疑她是否是王猛派来试探自己的。于是,他含糊地回答道:“要不是将军恩典,我早已成了孤魂野鬼。将军以美妻赐我,我尚未报答,怎能背恩忘义?你无需多言。”
秀娘听后不再言语,而万飞则以为她是王猛派来试探自己的人。
第二天早上,万飞决定在将军面前说破一切,以便将军降低警惕,为自己逃脱创造机会。于是,他向王猛禀告:“昨夜妻子劝我逃走,但我深知命是将军所给,岂能干出不义之事?昨天已经训斥过她,担心她在您面前说乱话,特地向将军禀报此事。”
王猛听后大怒,将秀娘叫了出来,痛斥她:“当初见你幼小,我宽宥你一命,抚养成人,甚至许配你,你竟然不知感恩,反而图谋破坏我的计划!今日若非夫人求情,我决不轻饶!”说罢,将她捆绑吊起,鞭打了一顿。
万飞见状,深感自责:自己误会了秀娘,害了她。幸好王猛夫人出面求情,才使秀娘得以幸免。王猛最终放过了她,但警告她若再有异心,必定不轻饶。
秀娘含泪离去,感激涕零。
王猛转向万飞说:“你是个真诚之人,我对你的眼光没有看错!”
王猛没有言之凿凿,却让万飞心生疑虑。他在心中琢磨:“看来还是在试探我!否则怎么这么巧,秀娘一遭打击,夫人立即出面求情,老爷也立即免去了她的惩罚。看来是事先商议好的!”
回到家后,万飞发现秀娘脸上带着忧愁,但却没有一丝怨怼之意。他心想:“果然是在试探我!”从此,万飞变得更加谨慎,与秀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过了几日,秀娘看到万飞沉默不语,便埋怨他不识抬举,还将当天的交谈拿来劝他逃离。而万飞确实愚昧,误以为王猛再次派秀娘试探自己。结果第二天他将此事禀告给了王猛。
王猛勃然大怒,派人将秀娘抓来,准备加以惩戒。然而,王夫人得知此事后,坚决不同意将秀娘放出。王猛考虑到夫人的情感,也不忍明目张胆地强行带人。他心想:“这个奴才已经有了外心,或许把她送走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时间拖得越久,她对万飞的影响就越大。”
于是,王猛对万飞说:“这个奴才多次劝你逃离,心机必定不单纯。长此以往,你必会为她所害。我准备明天将她卖掉,再给你挑选一个贤良的女子。”
万飞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误解了秀娘。心中懊悔,说道:“老爷已经惩罚她两次了,她应该不敢再犯了。我觉得不必卖她!再说,我们结婚还不到几天,别人会笑话我太过冷酷。”
王猛说:“我做了决定,谁也别多嘴。”
说完,他扬长而去。夫人见丈夫愤怒,但依然坚持保护秀娘。
万飞意识到自己造成了大祸,感到非常对不起妻子。对秀娘说:“贤妻几次劝告,我竟然误解了你的真心。现在将军发怒,要将你卖掉,我无法挽回啊!”秀娘听后,与万飞相互抱头痛哭。
第二天一早,秀娘拿出一只绣鞋,将丈夫的旧鞋换上,说:“将来若有重逢之日,以此为证!若永别,我宁愿以鞋为伴而死!”说完,两人各自收好一双鞋,眼含泪水紧紧相拥。
第二天,王猛召秀娘前来,表示由于她多次干涉丈夫的事,本应当予以严惩。但考虑到夫人的情面,暂时放过她一死,让她到别处重新开始生活。
秀娘被带走后,王猛吩咐人将她卖给一个低贱的家庭,让她受尽折磨。而王夫人原本想出面解救秀娘,但担心触怒王猛,反而害了她,只好黯然离去。秀娘最终被卖到另一个家庭做奴隶。
万飞见到妻子被卖,每日懊悔流泪。他曾想偷偷走去见她一面,但又怕引起王猛的注意,损害了自己的逃亡计划。因此,他只能假装殷勤,更加小心谨慎,为自己的行动做出细致的安排。王猛见到万飞表现得得心应手,心生满意,甚至想给他娶一个新妻子,但被万飞以“等我有了功绩再娶名门之女,为老爷争光”为由推辞了。
时间匆匆流转,一年多过去了。当时,一位元帅即将迎来五十大寿,王猛是他的得力大将,计划为元帅献上一份珍贵的寿礼。王猛心生一计,打算派遣一位忠诚能干的人去处理这件事,确保一切顺利。
听闻此事,万飞眼看机会来临,心生退意。他自告奋勇说:“听说老爷要找人为元帅祝寿,其他人都有公务在身,无法脱身。何不让我去,正好报答老爷的恩情。”
王猛欣然同意:“你去最好,只是路途辛苦,怕你吃不了苦。”
万飞坚定地说:“正因为在老爷府上过惯了舒适的生活,所以更需要此次机会外出历练,以备将来与老爷一同征战杀敌!”王猛见他真诚的态度,没有多加考虑,便准备了寿礼,并给了万飞一张路引,防止路上被盘查。
万飞回去收拾行装,还悄悄藏上了秀娘绣的鞋子。临行前,王猛见万飞孤身一人,心存顾虑,派家人王忠与他同行。虽然万飞心中有些不悦,但不敢拒绝,只好在路上再作打算。
万飞和王忠一同历尽千辛万苦,虽然辛苦,但顺利抵达元帅府。由于元帅声势浩大,前来献礼的人络绎不绝。元帅收下礼物后,吩咐来人在外等候回信。
任务完成后,万飞一直思考如何逃脱。但无奈王忠一路同行同寝,难以找到适当的机会。然后,王忠因连日奔波生病,竟一病不起,万飞心想:“真是老天助我!”
本想趁机离开,但思虑再三:“做事要明理,不能留下后患。”于是等拿到回信后,才去客栈看望王忠。却发现王忠此时发热昏迷,毫无知觉。万飞又写了一封信,放入王忠包裹中。
万飞为了让王忠安心,一直把钱财托付给他。此时,万飞从包裹中拿出余下的银子,携路引离开。他对店家说:“我们是王猛将军派来为元帅祝寿的,还有一些山东的公务要办,同伴生病在此,行动不便。我先去处理事务,然后回来接他。”接着,他交给店家五钱银子,嘱咐好照顾王忠。
店家接过银子说:“客官放心,我定会照顾好他,等你早日回来。”说完,还款待了万飞一顿饭,吃完后便上路了。
万飞一路上风尘仆仆,但有路引,一切顺利。然而,淮东已被元军占领,让他心生感慨。直至进入宋朝地界,才径直赶往临安。
此时,宋朝朝廷官员已经变动,恰巧朝中有一高官与万飞的父亲交情深厚,于是他投奔此官。这位高官感激于旧情,为万飞争取了一个福清县尉的官职。万飞随后找了个家人,取名万宝,准备赴任。
王忠在客栈养病几天,意识逐渐清晰。醒来时却发现万飞不见了,于是急忙询问店家:“我的同伴去哪了?”
店家将当日万飞告别的情况告诉了王忠。王忠听后震惊不已,咆哮道:“哪里来的什么山东公干,这个家伙趁我生病溜走了。”
店家试图解释:“既然是同伴,他为什么要逃走呢?”
王忠将万飞的遭遇详细告诉店家,店家深感后悔。王忠担心万飞带走了他的物品,赶紧检查行李,发现除了元帅府的回信外,还有一封信和一些银子、路引都被偷走了。
愤怒之下,王忠咒骂道:“这个贼人,我对他百般好,他却一心惦记着南边,竟然连自己的妻子都不要!”王忠勉力康复后,匆匆上路,一边赶回去一边打听万飞的消息,准备向王猛报告。
王忠向王猛展示了万飞的逃跑事宜和留下的信件,信中表达了感激之情,但因留恋故乡,不愿为奴,希望将军能够理解。同时,万飞坦言日后若在战场相遇,各念其主。
王猛看罢,怒不可遏:“我被这家伙欺骗了,原来他早就有了逃走之心,一切都是虚伪的!等有朝一日我抓到他,必定碎尸万段!”
然而,王猛因为贪婪行为犯了事,竟然被抄家,自己与妻子双双气死,这段故事就不再赘述。
万飞赴任后,白天忙于公务,夜晚思念着秀娘,一直未再娶。然而,由于宋元之争,他无法回到故土寻找秀娘。
二十年过去,万飞廉洁清正,官至福建安抚史。但不幸的是,宋朝已经覆灭,元世祖直捣江南,宋末帝逃至广东一海岛避难。
福建省成为少数未遭战乱的地区,官员们为保百姓安定,只好上表归顺元朝。元主大喜,奖赏全省官员,官阶晋升三级,万飞转眼间被任命为陕西参知政事。
万飞与秀娘成婚的地方正好在陕西,他上任后便安排手下四处打探妻子秀娘的下落。
当初买下秀娘的人是城里开酒店的孙大郎,他和妻子刘氏虽然家境富裕,但无子无女。刘氏曾多次建议孙大郎娶个小妾,以延续香火,但孙大郎一直未同意。
得知王猛要卖秀娘的消息后,刘氏见秀娘美丽温柔,决定主动买下她。夜晚,刘氏备了一些酒菜,秀娘明白她的意图,假装不知情坐在灶前。
刘氏劝说道:“我们小户人家,不必拘泥于礼数。只要你勤俭持家,我们就视你为姐妹。”
秀娘虽然知道刘氏的真实意图,却装作无知,推辞说:“婢女身份卑微,若有不周之处,请大娘责罚。”
刘氏终于坦白:“其实你不用惧怕我,这次让丈夫娶你,也是我的主意。家中无子,所以给他娶个偏房,只希望你能给他生个儿女,我们定会厚待你。既然来了,就安心吧,进屋一起喝杯酒。”
秀娘坚持说:“感谢大娘的恩典,小女生来命苦,发誓绝不再嫁。若非逼迫,只能以死相抗。”
刘氏听后生气不已,威胁道:“你既然自愿为奴,就别怪我不客气!”从此以后,刘氏百般刁难秀娘,但秀娘始终不发一言的承受。
过了几天,孙大郎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毫不犹豫地对刘氏提出质问:“你既然替我娶了这位女子,为何让她日夜辛苦织布,不许我与她亲近?”
刘氏嘴角微微勾起,冷漠地回答:“事情并非你所想的那样简单。正因为她不从,我才故意折磨她。这都是为了你好,可别不识抬举。”
孙大郎不为所动,坚信刘氏言之不实,决定要亲自了解真相:“今晚,你不许她织布,让她早点休息。看看她会有什么反应。”
当夜,刘氏果然按照孙大郎的要求,让秀娘提前休息。由于连日辛劳,秀娘很快便沉沉睡去。孙大郎本以为这是一个接近的好机会,但却发现秀娘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衣服上下却系满了死结。他费尽力气也无法解开,急切之间,一阵用力竟然惊醒了秀娘,她急忙挣扎着坐了起来。
孙大郎不甘心放手,秀娘大声呼救,但刘氏却假装熟睡,毫不理会。
秀娘见状,心生一计,语气坚定地说:“官人,如果你今晚强行欺辱了我,明天我就选择死去。王将军家的夫人一直待我如亲生,若是她知道我因你而死,绝不会放过你。或许你将来不仅会失去家产,甚至会丧命。”
孙大郎听罢,心生畏惧,匆匆地释放了秀娘。她这才逃过了一劫。
刘氏见秀娘并非假意,不再逼迫她,反而将她收为义女。秀娘继续勤勉地织布,经过一年多,她觉得自己织的布应该比卖身得来的钱多了一倍。于是,她请求孙大郎夫妇放过她,想要出家为尼。
刘氏早已被秀娘的坚贞打动,得知她已有此打算后,将织布卖得的钱全部交给她。于是,孙大郎夫妇亲自送她到城南的一座尼姑庵出家。
秀娘虽然出了家,但心中始终挂念着丈夫,每晚都将那双鞋拿出来抚摩,眼泪时常夜夜湿润。后来得知,万飞借祝寿之机成功逃脱,秀娘心中欣慰,开始专心念经祈愿。听说王猛一家被抄家夺产,夫妇俩惨死,秀娘悲痛欲绝,为夫人的恩情而痛哭一场。
万宝奉主人之命,四处打探秀娘的下落,最终得知她在孙大郎家。如今的孙大郎夫妇已年近七旬,日日在家斋戒念佛。万宝向他们询问秀娘的消息。
孙大郎了解了万宝的来意后,诉说起秀娘当年的经历,表示出于无奈的苦衷:“因为缺少子嗣,我曾想娶秀娘为偏房,却遭她死活不从。妻子便将她收为义女。后来,她去了城南的尼姑庵出家,二十多年,未曾出过庵门。我们时常去看望她。听庵里的老尼姑说,这么多年,她睡觉从未解过衣服。”
万宝听罢,知道秀娘就是他寻找的人,便将情况告知她,并请她尽早前去与主人相会。
秀娘淡漠地回应:“今生本无指望鞋履复合。既然有幸再次相见,我的心愿已了,不再有挂念。将这双鞋子送给相公和夫人,表达我的敬意。请他好好为官,不负朝廷,更不要伤害百姓。我已经出家二十多年,心已淡泊尘世,此后不需再挂念。”
万宝劝说再三,但秀娘坚持心意,默默地离开,不再理睬。
在见到这一情景后,万宝并未采取强硬手段,只得拿着鞋子退回,向万飞汇报了情况。得知了秀娘的遭遇,万飞内心深感痛苦。由于公务繁忙,他决定写信给当地官府,请求他们代为娶亲,让秀娘不再受苦。官府得知此事后,急忙准备了花轿和礼物,前往尼姑庵请秀娘。
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城市,引起了广泛关注,城里的人们纷纷赶来围观。秀娘明白逃避已经不可能,只好勉强出来应对。知县说明来意,表示是万参政派他前来请秀娘,要她立刻换上礼服,前往陕西相会。
面对如此盛大的场面,秀娘无法拒绝,于是她把礼物的一半送给老尼姑,作为终老之用。接着,她嘱托知县将王猛夫妇妥善安葬,以报答养育之恩。
随后,秀娘去拜访了城里的孙大郎夫妇,送上一些礼物以感谢当初的恩情。告别一众亲朋好友后,她直奔陕西,与万飞相会。
得知秀娘即将到来,万飞提前十里出城迎接,路上张灯结彩,香花烛火迎接着两人。回到家中,两人相拥而泣,整整二十多年的分离,他们都经历了不易的坚守。
秀娘在家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家政才能,家人们对她赞不绝口。由于年事已高,秀娘意识到自己可能不能再生育,于是她同意让万飞娶了几个偏房。最终,他们夫妻共育有两个儿子,都成为了有为之人。万飞被封为平国公,秀娘则成为一品夫人。
尽管万飞曾因误会秀娘而导致她被卖出,但他一直感到懊悔,事业有成后也未再娶。而秀娘则表现得贤惠坚贞,多次为丈夫解围,尽管曾多次受到他的背叛,她从未怨言,始终守身等待,堪称一位了不起的女子!
当然,他们最后的团圆,也得益于将军夫人、孙大郎夫妇和老尼姑的默默奉献。这个故事曲折离奇,但其宣扬的是正能量,与封建思想无关。在这里提醒大家,偶尔的善举可能对他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生行善,不问前程。
这则故事虽经风雨,但旨在传递正面能量,与时俱进,切勿死守陈旧观念。希望各位能时刻铭记:多做好事,善行必有善果;远离恶行,作恶必招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