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穷秀才向老妪借伞,高中状元回乡遇道士:伞内有乾坤

 

民间故事:穷秀才向老妪借伞,高中状元回乡遇道士:伞内有乾坤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名叫李文博的穷秀才,他家住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他虽然读书有才,但是一直考不中进士,生活困顿,只能靠给人写信、写墓志铭等为生。他的妻子早逝,只有一个六岁的儿子李小宝相依为命。

一天,李文博带着儿子去镇上卖了几张墓志铭,正准备回家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李文博没有伞,只好躲在一家茶馆里等雨停。茶馆里有一个老妪,她看到李文博和儿子衣衫褴褛,面色憔悴,便主动招呼他们坐下,并给他们端来一壶热茶。李文博感激地道谢,并和老妪聊了起来。老妪说她是一个孤寡老人,没有亲人,只有一把油纸伞陪伴她。她说她的伞是她丈夫生前留给她的,上面画着一只鲤鱼跳龙门的图案,寓意吉祥。她说她每天都会拿着这把伞去乞讨一些钱粮,然后回到茶馆里住下。

李文博听了老妪的话,心中不禁感动。他想起自己的遭遇,也觉得人生无常,命运多舛。他对老妪说:“老太太,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你的伞对你来说是多么珍贵啊。我也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我也有一个儿子要养活。我想请你借给我你的伞,让我和儿子回家。明年这个时候,我一定会还给你,并且还你十倍的钱粮。”老妪看了看李文博和李小宝,觉得他们是诚实可怜的人,并没有什么恶意。她想了想,就同意了李文博的请求,并把伞递给了他。李文博接过伞,连忙向老妪鞠了三个躬,并说:“老太太,你放心吧,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的。明年这个时候,我一定会回来还你伞,并且还你十倍的钱粮。”说完,他就带着儿子撑着伞走出了茶馆。

李文博和儿子回到家后,就把伞挂在墙上,并对儿子说:“小宝啊,这把伞是我们向一个老太太借来的,我们不能白用别人的东西。我们要努力读书、做事,争取早日考中进士、发达富贵。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还给老太太十倍的钱粮,并且感谢她对我们的帮助。”李小宝点点头,说:“爹爹放心吧,我会好好读书、听话的。”从此以后,李文博和儿子每天都会看着伞上的鲤鱼图案,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奋斗。

一年后,李文博参加了会试,一举中第,被选为翰林院编修。他高兴地回到家里,告诉儿子这个好消息,并说:“小宝啊,我们的命运终于改变了。我们要感谢老天的眷顾,也要感谢那个老太太的伞。明天我们就去还给她,并且还她十倍的钱粮。”李小宝也很高兴,说:“爹爹,你真是太厉害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将来考中状元。我们一定要去还伞,并且感谢老太太。”李文博和儿子收拾了一些钱粮和礼物,准备第二天去找老妪。

李文博和儿子撑着伞,来到了茶馆。他们刚进门,就看到一个道士坐在那里喝茶。道士看到他们手里的伞,眼睛一亮,便走过来问道:“这位先生,你这把伞是从哪里来的?”李文博说:“这把伞是我向这里的一个老太太借来的,我今天是来还给她的。”道士说:“哦,原来如此。你可知道这把伞的来历吗?”李文博说:“我不知道啊。这把伞有什么特别的吗?”道士说:“你不知道就罢了。这把伞可是一件神物,上面画着的鲤鱼跳龙门,是一种富贵吉祥的象征。只要有这把伞在身边,就能得到天地之灵气,事事顺遂,运气亨通。你能考中翰林院编修,就是这把伞的功劳。”

李文博听了道士的话,心中惊讶不已。他想起自己一年来的经历,觉得果然有些不可思议。他问道:“那么这把伞是谁做的呢?为什么会落到那个老太太手里呢?”道士说:“这把伞是一个叫做王仙客的神仙做的。他本来是一个凡人,但是因为他喜欢钓鱼,在江边钓到了一条鲤鱼。他本来想吃掉它,但是看到鲤鱼眼中有泪水,便心生怜悯,放了它。没想到这条鲤鱼其实是一条龙王之子,被父亲罚下凡间修炼。龙王之子感激王仙客的恩情,便带他去了龙宫,并赐给他一把油纸伞作为纪念。王仙客回到人间后,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神仙,并且有了无穷的法力。他就用这把伞四处游历,帮助有缘之人。后来他遇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便把伞送给了她,并告诉她只要用心善待别人,就能得到好报。”

李文博听完道士的话,心中更加惊讶。他想起那个老太太对他的善意,不禁感动落泪。他说:“原来如此,这把伞真是一件神奇的宝物。那个老太太真是一个大好人,她不但没有贪图这把伞的威力,还把它借给了我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我真是感激不尽。”道士说:“你不必多说了,你既然来还伞,就说明你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你只要把伞还给老太太,并且还她十倍的钱粮,就是对她最好的感谢。”

李文博说:“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请问老太太在哪里呢?我想亲自见见她,并且向她道谢。”道士说:“老太太已经不在人间了。她在你借走伞后不久,就因为年老体衰而去世了。她临终前,把她所有的钱粮和财物都捐给了茶馆的老板,并嘱咐他用这些钱粮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还说过,如果有一天你来还伞,就让你把伞留下,并且继续用它来做善事。”李文博听了道士的话,悲从中来,哭了起来。他说:“老太太,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你对我这么好,我却没有机会报答你。你真是一个大慈大悲的人啊。”李小宝也跟着父亲哭了起来,并说:“老太太,谢谢你借给我们伞,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恩情的。”

道士看着李文博和儿子,心中也感动不已。他说:“你们不要难过了,老太太虽然去世了,但是她的灵魂一定在天堂里安息。她一生都在做善事,积累了无量的功德。她把伞留给你们,也是希望你们能继承她的心愿,用伞来帮助更多的人。你们既然已经考中翰林院编修,就有了权力和地位,更应该以身作则,行善施恩,造福百姓。这样才能对得起老太太和伞的恩情。”李文博点点头,说:“道长说得对。我一定会遵守老太太的遗愿,并且用伞来做更多的善事。我也会教育我的儿子,让他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爱心有责任的人。”李小宝也点点头,说:“我也会听爹爹和道长的话,并且用心学习、做事。我也会用伞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且传承老太太的善良。”

道士听了李文博和儿子的话,微微一笑,并说:“很好,很好。你们既然有这样的心志和决心,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是一个路过的道士,也是一个有缘之人。我看到你们手里的伞,就想告诉你们它的来历和意义。你们不必感谢我,只要感谢老太太和王仙客就行了。我还有事要办,就此告辞了。”说完,道士就起身离开了茶馆。

李文博和儿子送走了道士,然后把伞挂在茶馆的墙上,并对茶馆的老板说:“这把伞是我们向老太太借来的,今天我们是来还给她的。可惜她已经去世了,我们没有机会见到她。这把伞是一件神物,能够带来好运和富贵。老太太临终前说让我们留下这把伞,并且用它来做善事。我们虽然舍不得这把伞,但是我们更要尊重老太太的意愿。所以我们把伞留在这里,让更多的人能够借用它,并且得到它的祝福。我们还带来了一些钱粮和礼物,是我们想还给老太太十倍的钱粮。既然老太太已经不在了,我们就把这些钱粮和礼物捐给你,并且请你用它们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也算是对老太太的一种报答。”

茶馆的老板听了李文博和儿子的话,十分感动,并说:“你们真是一对孝顺感恩的父子啊。你们能考中翰林院编修,也是老太太和伞的功劳。你们能把伞留下,并且捐出这么多钱粮和礼物,也是对老太太最好的纪念。我一定会按照你们的意思,用这些钱粮和礼物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让他们知道这是老太太和你们的恩赐。我也会好好保管这把伞,并且让更多有缘之人能够借用它,并且得到它的祝福。”

李文博和儿子听了茶馆老板的话,心中欣慰,并说:“谢谢你,茶馆老板。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我们也希望这把伞能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并且让更多人能够幸福安康。”说完,李文博和儿子就告别了茶馆老板,并且离开了茶馆。

从此以后,李文博和儿子回到京城,开始了新的生活。李文博在翰林院中表现出色,受到皇帝和朝廷的赏识和信任,并且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也不忘自己的初心,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并且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来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并且推行一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政策和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