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借债奇案

 

民间故事:借债奇案

在北宋时期,东京汴梁附近的潞州城南,住着一位名叫李财旺的富商,他家中资产丰厚,生活富足。

李财旺与王二自幼相识,情谊深厚,是一对多年的好友。

王二家境贫寒,日子过得颇为拮据。为了生计,他和弟弟王三只能在盐商手下当小帮工,经常前往河口一带,靠着做些小买卖赚取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一日,王三找到哥哥王二,满怀忧虑地说道:“哥,咱兄弟俩对做买卖的门道都清楚,可就是缺本钱,这生意实在难以做大。一直这么做小本买卖,也只能勉强糊口,啥时候才能出人头地、发家致富呢?”

王三接着又说:“哥,就算你不说,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可就是找不到能借到本钱的地方。我听说你和李财旺交情特别好,他家那么有钱,咱为啥不去找他借些银子做本钱呢?等以后咱赚了钱,多给他些利息,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王二听后,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在理,可我就怕他不肯借。”王三自信满满地说:“他要是不答应,咱再想别的办法。”王二觉得弟弟说得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王二怀着忐忑的心情,径直来到李财旺家中寻求帮助。李财旺看到王二来访,热情地迎了上去,笑着说道:“哎呀,王二哥,好久不见啊!快请进屋里坐。”

王二走进后厅,坐定之后,李财旺便吩咐家中下人准备丰盛的酒席,招待这位老友。

两人相对而坐,一边饮酒,一边叙旧。酒过三巡,王二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犹豫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说道:“老弟啊,我一直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可又怕你不答应,所以一直不敢开口。”

李财旺豪爽地说:“王二哥,咱哥俩从小一起长大,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你尽管讲,别顾虑。”王二见李财旺如此诚恳,便说道:“我打算去市面上贩卖些货物,可眼下凑不齐本钱,所以特意来找你,想跟你商量借些银子。”

李财旺听后,问道:“王二哥,你是打算自己单干,还是和别人合伙呢?”王二没有隐瞒,如实回答道:“我和弟弟王三一起干。”

李财旺原本还打算答应借钱,可一听说是和王三一起,心中顿时有些犹豫,便推脱道:“王二哥,你来得真不巧,眼下我正要去缴纳官粮,手头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实在没办法帮你这个忙,对不住了。”

王二心里明白,李财旺这是在找借口推脱,便不再多言,只是说自己酒喝多了,起身告辞。

李财旺也没有过多挽留。王二回到家后,心情十分低落。王三看到哥哥一脸沮丧,便关切地问道:“哥,你去李财旺那儿借本钱,想必已经借到了吧?可看你这样子,怎么还闷闷不乐呢?”

王二叹了口气,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弟弟。王三听后,气愤地说:“这李财旺也太欺负人了!难道离了他的本钱,咱兄弟就干不成事了?不行,咱必须再想别的办法。”于是,王三又前往河口,继续寻找其他愿意合作的客商,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李财旺有个养子,名叫李聪慧。这孩子聪明伶俐,长相英俊,李财旺对他疼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

有一年三月清明,春光明媚,李聪慧和一群朋友相约去郊外踏青。为了方便,他身上带了几两碎银,以备途中在酒馆饮酒时使用。他们在郊外尽情游玩,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朋友们纷纷告辞回家,而李聪慧却因为多喝了几杯酒,醉得有些不省人事,独自趴在兴田驿站半岭的亭子里睡着了。

巧合的是,王二兄弟恰好路过这个亭子。王二一眼就认出亭子里睡着的是李财旺的养子李聪慧,便赶紧告诉了王三。王三一想到李财旺不肯借银子,心中的怨恨顿时涌上心头,恶狠狠地对哥哥说:“哥,你别怪弟弟心狠,这李财旺太不讲情面了!今天趁四下无人,我非得杀了这小子,出出我这口恶气!”

王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既然你主意已定,那就由你去吧。不过,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让人发现了。”

王三听后,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把锋利的斧头,朝着李聪慧的头部狠狠砍去。可怜的李聪慧,瞬间就丢了性命。王二兄弟俩搜了李聪慧的身,抢走了他身上的几两碎银,随后便把尸体扔在了路边,匆匆逃离了现场。

当地岭下有一个村庄,村里住着一位名叫张大力的木匠。张大力的家就在兴田驿站后面。

这天,张大力因为要去城里做工,天还没亮,大约五更时分,就带着干活用的小工具出门了。当他走到半岭时,突然发现路边躺着一具尸体,浑身是血,场面十分恐怖。

张大力吓得脸色苍白,惊恐地说道:“哎呀,今天出门可真不吉利!看来今天是没法干活了,还是赶紧回家,明天再去吧。”说完,他转身就往家跑。

到了午后,李财旺得知儿子失踪的消息,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最后,在兴田驿站半岭找到了儿子的尸体。李财旺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他强忍着悲痛,召集了邻里乡亲前来查看。

众人仔细检查后,发现致命伤是斧头砍的痕迹。于是,大家顺着血迹一路追踪,一直追到了张大力家附近。邻里们见状,都纷纷怀疑是张大力谋财害命。李财旺也深信不疑,当场就抓住张大力夫妇,将他们押送到官府告状。

官府官员受理了此案,对邻居们进行了审讯。邻居们众口一词,都指认是张大力谋财害命。张大力夫妇有口难辩,只能仰天喊冤,坚决不肯承认罪行。

李财旺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官府严惩凶手,官府官员为了尽快结案,对张大力夫妇严刑拷打。张大力夫妇不堪折磨,竟然互相争抢着承认是自己杀了人。

官府官员见此情形,也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便没有轻易判决,而是将他们暂时关押在狱中。这案子就这样一拖就是一年多,始终没有定论。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这一年,包拯包大人奉皇帝旨意,前往西京审理案件,途中路过潞州。潞州的官员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出城迎接。包拯进入潞州公厅,坐定之后,便问当地官员:“此地可有疑难案件?”一位官员上前禀报说:“回禀大人,其他倒是没有什么疑难案件,只有李财旺告发张大力谋杀他儿子这件事,有些古怪。张大力夫妇两人争着认罪,事情疑点重重,至今还关押在狱中,已经一年多了,仍未判决。”

包拯听后,皱了皱眉头说:“不论案情轻重,被关押的人动不动就关一年,短的也有半年,百姓如何能承受得住?该判决的就判决,该释放的就释放。要是都像李财旺这案子一样,天下能有几个罪犯能出狱?”这位官员听后,无言以对,满脸羞愧地退下了。

第二天,包拯换上便服,带着两名公差来到狱中,仔细询问张大力夫妇。张大力悲痛欲绝,泪流满面,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诉说了一遍。

包拯心想:被谋杀的人头上有斧头砍的痕迹,而且血迹还一直延伸到张大力家附近,可他却坚决不肯认罪,其中必定有隐情,看来还得进一步审问。

于是,包拯又多次提审张大力夫妇,可张大力所说的始终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就在包拯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他看到一个小孩拿着一包饭送给狱卒,两人还低声说了几句悄悄话,狱卒频频点头。

包拯立刻警觉起来,上前问狱卒:“刚才那个小孩跟你说了什么?”狱卒心中一惊,不敢如实回答,便撒谎说:“那小孩说他家来了亲戚,让他今晚早点回家。”

包拯一眼就看穿了狱卒在说谎,他没有当场揭穿,而是径直来到公堂,让左右的人都分散到两廊,然后把那个小孩叫进后堂。

包拯吩咐名叫李四的衙役拿四十文钱给小孩,和颜悦色地问:“小娃娃,刚才你和狱卒说了什么呀?可要说实话哦。”这小孩年纪小,涉世未深,没有什么心机,便毫无保留地说:“今天中午我从东街出来,碰到两个人坐在茶店里,他们看到我,就招手把我叫进店里。其中一个人拿出五十文铜钱给我,让我买果子吃,还让我到狱中打听,说现在有个包丞相在审问张大力,要我看看他们夫妇俩谁会认罪。就是这些,真的没有别的了。”

包拯听后,心中已然明了。他立即叫来王朝、马汉,吩咐道:“你们跟着这个小孩去东街茶店,把那两个人给我抓来。”王朝、马汉领命,跟着小孩来到东街茶店。

此时,王二兄弟正在店里焦急地等待小孩回来汇报情况。王朝、马汉二话不说,冲进店里,当场就把王二兄弟抓住,押解到公堂。

包拯端坐在公堂之上,怒目圆睁,大声喝道:“你们二人谋害人命,为何要让别人替你们偿命?”

一开始,王二兄弟还心存侥幸,抵赖不肯承认。包拯让小孩证实之前所说的话,两人听后,惊恐万分,知道事情再也无法隐瞒,只好如实供出了谋杀的经过。

随后,包拯又把李财旺传来询问,李财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日自己不肯借钱给王二,竟招来如此大祸。

包拯审理判决清楚后,依法判处王二兄弟抵命,释放了张大力夫妇回家。

从此,这起冤案得以昭雪,百姓无不称赞包拯断案如神,为民伸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