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审碑奇案
话说在明朝时期,应天府上元县有个叫张富源的人,他娶了王氏为妻,家境殷实。
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名为张逸飞,待张逸飞年满十八岁时,张富源为他迎娶了孙氏为妻。小两口夫妻恩爱,对长辈也十分孝顺。
一日,张富源对张逸飞语重心长地说道:“咱们家虽说如今生活富足,但我深知创业艰难无比,而家业衰败却转瞬之间。
现今家中人口众多,消费颇大,可收入却有限,长此以往,我怕入不敷出。怎能守着这点家业坐吃山空,不出去谋求出路呢?
你正值青春年少,身强体壮,正是外出闯荡的好时机。我想着让你出去经商,倘若能赚些钱,也好补贴家用。不知你意下如何?”
张逸飞恭敬地回应:“父亲既有此安排,孩儿定当遵从。只是孩儿不太清楚做哪门生意更为合适呢?”
张富源思索片刻后说:“四川成都那地方,绸缎的销路很好。你可带上一百两银子,前往苏州收购上等绸缎,再运到四川去售卖。不出一年,便可归来。”
张逸飞依着父亲的吩咐,领了一百两银子,前往苏州等地精心挑选,收购了七挑绸缎。
之后,他告别父母与妻子,踏上了前往四川的商途。一路上,他白天赶路,夜晚投宿,历经数月,终于抵达了成都。他在西门城外寻得赵福所开的客店,安顿妥当后,便着手售卖绸缎。
到客店还不到两天,张逸飞身处异乡,心中难免思念家人,顿感烦闷,于是吩咐随身的小厮去买些酒来,想借酒排解心中的愁绪。
他几杯酒下肚,不知不觉便醉倒昏睡过去。未曾想,赵福客店的隔壁住着一个叫钱二的人,他恰好瞧见张逸飞喝醉,顿生歹念,在三更时分,偷偷潜入,将三担绸缎盗走。
直到天亮,张逸飞酒醒后,才发现绸缎被盗。他顿时心急如焚,立刻叫来店主人赵福,愤怒地指责道:“我来你店里投宿,昨晚不过是喝醉了,你却做出这等不道德之事,勾结贼人偷走我三担绸缎。常言道‘有眼主人无眼客’,又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主人’,你作为这客店的主人,难辞其咎。你必须帮我找回这些绸缎,否则我便去县衙告状,到时候你可别后悔!”
赵福赶忙辩解:“我开这客店,全靠往来的客人维持生计,怎么可能勾结贼人偷客人的货物呢?这不是自砸饭碗吗?”
张逸飞却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当即写了状纸,向成都县县衙告状。
告状人张逸飞,乃应天府上元县人士。现控告店主人赵福勾结贼人盗窃绸缎一事。我不远千里贩卖绸缎,来到四川售卖,偶然投宿在赵福的客店。岂料这恶人心怀贪念,见财起意,欺负我孤身一人在外,竟勾结贼人盗走我三担绸缎。这让我空手而归,实在难以向家人交代。恳请大人明察秋毫,严刑追查,惩治盗贼,还商旅一个安宁。特此上告。
当时的成都县知县李清风看过状纸后,说道:“断案需有赃物作为证据,如今没有赃物,这案子实在难以决断。”
起初并不打算受理这份状纸。但经张逸飞再三苦苦哀求,知县才勉强答应受理。
次日,赵福也写了状纸进行申诉:诉状人赵福,是本县的百姓。现申诉被人诬陷一事。我本本分分经营客店,以维持生计。
张逸飞前来我店投宿,只因他贪杯喝醉熟睡,绸缎才被贼人偷走。他却无端诬陷我勾结贼人,向大人告状,我实在是冤枉至极。恳请大人派人追捕盗贼,追回绸缎,还我清白,免受这无妄之灾。特此上诉。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知县随即把赵福带到公堂进行审问。赵福急切地说道:“小人开这客店,全家老小都指望客人来生活,怎么会做出勾结贼人偷客人东西的事呢?这简直是自断生路啊!还望老爷明察秋毫,为小人做主。”
知县听后,心想赵福所言确实在理,而张逸飞又一口咬定是赵福勾结贼人,这案子一时之间陷入僵局,难以判断。
无奈之下,知县只好暂且将两人都关进监狱。
第二天一大早,知县将两人从狱中提出,询问张逸飞:“你的绸缎被盗,毫无头绪,这案子该如何是好呢?”
又转问赵福:“你客店门口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吗?”赵福回答:“并无特别之物,只是屋子旁边有一块之前离任知县的德政碑。”知县听后,觉得此事蹊跷,便先将两人各打了十板子,随后让他们回家等候消息。
钱二当晚偷得绸缎后,将绸缎藏在一处极为隐蔽的地方,他把绸缎首尾的标记全部抹去,重新盖上自己的印记,企图混淆视听,让人难以辨别。
处理妥当后,他才陆续将绸缎挑进城里,卖给了京城商人周德开的店铺。钱二顺利拿到银子,自以为此事做得天衣无缝,无人知晓。
后来,知县将赵福和张逸飞责罚后打发回去,退堂之后,他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二天一早升堂,他命令两名衙役,前往赵福客店旁,将那块德政碑扛到县衙,对外声称要向德政碑追问绸缎的下落,以便归还失主。
消息传出后,县衙前的百姓们听闻要审问德政碑,都感到十分新奇,纷纷涌进衙门围观。
知县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突然高声喝道:“这德政碑如此可恶,左右听令,给我重打二十板子!”打完板子后,知县又若无其事地去询问其他事情。
没过一会儿,他又大声喝道:“再打!”就这样反复了三次,最后把德政碑抬到了台阶之下。
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挤得水泄不通。知县见状,立刻喝令左右将衙门的头门关闭,从人群中随机抓了四个人。
围观的人都不明所以,知县佯装发怒道:“我正在这里断案,不许闲人在衙门里肆意捣乱。你们不遵守法度,无缘无故擅自闯入公堂,实在不可饶恕。现在命你们四个人,将在场围观的人的姓名一一记录下来。其中卖米的罚米,卖肉的罚肉,卖绸缎的罚绸缎,各自按照所卖之物进行处罚。限你们在未时之前将罚物交齐,倘若来晚了,所有罪责都由你们四人承担。”
这四人领命后,不敢懈怠,立刻行动起来。
没过多久,就将各种罚物收齐,送进府衙交纳。知县看到罚物中有两匹绸缎,便把这四个人叫到跟前,说道:“这两匹绸缎留下,其他东西你们各自领出去,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原来的主人,不得克扣分毫。”四人领命后,便离开了。
知县接着又让衙役把张逸飞和赵福传唤到县衙。
知县担心张逸飞会冒认绸缎,便先让人从内衙取出两匹绸缎给他辨认,问道:“你看看这两匹绸缎是你的吗?”张逸飞仔细看了看,回答道:“这两匹绸缎并非我的,我不敢胡乱认领。”
知县见他为人诚实,便将之前收上来的那两匹绸缎拿给他辨认。张逸飞反复查看后,说道:“这两匹绸缎中,有一匹是我的,不知老爷是从何处得来的?”
知县疑惑地问:“这绸缎上的印记并非你的,你为何能认得出来?”张逸飞解释道:“这绸缎首尾的印记被贼人篡改了,但中间有我做的隐秘标记,可资查验。老爷若不信,可将这绸缎量一量,若与我的标记不符,我甘愿承担冒认之罪。”知县依言命人测量,果然与张逸飞所说的分毫不差。
知县随即让左右将之前抓的四个人叫到跟前,问道:“这绸缎是何人所交?”四人回答:“其中一匹是周德店铺的,另一匹是吴贵店铺的。”
知县说:“吴贵的绸缎,让人领回去还给他。”接着又将周德拘来,问道:“你这绸缎是从何处买来的?”周德回答:“这绸缎是钱二卖给我的。”
知县立刻派人将钱二抓来审问。钱二很快被带到公堂,知县喝令将钱二打四十大板,打得他皮开肉绽。钱二终于承受不住,一一招认:“我偷了三担绸缎,已经卖了两担,还有一担寄放在别人家。”
知县马上派人押着钱二去将剩下的一担绸缎取回,归还给张逸飞,卖绸缎所得的银子也全部追回退还。此外,当地百姓联名作证,表明钱二向来有偷窃的恶习。
于是知县作出判决:经审理查明,钱二一贯不务正业,品行恶劣。以往就有偷窃的劣迹,如今又盗窃绸缎。他以为在夜里行事便可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终究难逃法网,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且地方上百姓联名作证,其罪行累累。乡里有此等恶徒,理应严惩。依照律法,判处钱二徒刑三年,原赃物尽数追回,归还失主。
知县判决完毕后,即刻写好公文,派人押送钱二。张逸飞和赵福两人感激不已,叩谢知县后,满心欢喜地离开了。
从此,成都的盗贼们听闻此事,都有所忌惮,纷纷收敛行径,百姓们也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