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来得子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刘家村村子,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刘老汉和他的妻子李氏。
他们结婚二十多年,却一直没能迎来自己的孩子。眼看着刘老汉都快五十岁了,李氏心里既感到惭愧又十分焦急。
于是,她对刘老汉说:“夫君啊,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这年纪也大了,想要孩子怕是难了。不如你到外面买个女子回来当小妾,也好为刘家传宗接代呀。”
刘老汉一听,连忙摆手,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因为自李氏嫁给他后,对这个家是尽心尽力,从来没做过什么错事。但这次李氏却铁了心,非要刘老汉把这事给办了。刘老汉拗不过她,只好拿着家里仅有的积蓄去了镇上。
在集市上,刘老汉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就想上前问问情况。这时,旁边一个男子拉住他说:“好心人,你要是看中我妹妹的话,给三两银子就行。我们家乡遭了洪水,我们是逃难来的,都好几天没吃过饭了。
你要是把我妹妹买走,也算是给了她一条生路。”刘老汉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兜里掏出三两银子递给了那男子,然后准备拉着女子走。可这女子一边抹泪,一边三步一回头,那男子也是跟在后面,泪流满面的跟他告别。
刘老汉看到这个情况就停下了脚步。男子赶紧上前又嘱咐了女子一番,说:“你到人家家里少说话,多干活,孩子我会照顾好的,你就不用担心了。”刘老汉一听,觉得不对劲,这也不像是兄妹啊。
于是他仔细询问了一番,原来这是一对小夫妻带着三个孩子逃难,因为几天都没吃上几粒米,孩子都快饿不行了。小两口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说完,夫妻俩抱头痛哭。
看到这番情景,刘老汉心里也是一阵难过。于是他说:“人呢,我不要了,这钱你们也不用再还给我了,快去买点吃的回去看孩子去吧。”
说完,没等夫妻二人答谢,就转身快步走了。
回到家后,刘老汉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李氏。
李氏听完觉得丈夫有些鲁莽,毕竟这三两银子是家里全部的积蓄。但转念一想,这对夫妻比他们难多了,就当作是行善积德了吧。
这事过后,李氏也不再想给丈夫纳妾了,两口子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转眼间又过了三个月,说来也奇怪,李氏竟然怀孕了。刘老汉高兴得合不拢嘴,对李氏更加尽心照顾,什么活都不让她干,有好吃的先让她吃。
在李氏即将生产的时候,两口子同时做了个梦,梦到自家院子门前写着四个大字“状元及第”。
两人醒来后都给对方说了这个梦,但他们不识几个字,不明白这梦是什么意思,也就没多在意。
又过了几天,李氏一大早便开始肚子疼。刘老汉知道媳妇要生了,赶紧叫来产婆。但遗憾的是,李氏因为年纪大了难产,孩子生下来后就去世了。
刘老汉伤心不已,但有儿子要照顾,也只能擦擦眼泪,努力生活。他给儿子取名叫刘旺。
在刘旺长到四岁的时候,突然对刘老汉说:“爹,我要去念书。”刘老汉又惊又喜,儿子这么小,怎么就知道要读书了呢?于是他把刘旺送到了学堂。
更让人惊喜的是,刘旺非常聪明,读什么都过目不忘。教书先生非常喜欢他,感叹说自己这辈子教了这么多学生,就属刘旺最聪明。
可就在刘旺长到十岁那年,刘老汉由于常年劳累,一下子就病倒了,很快就撒手人寰了。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刘旺安葬了父亲。
可他毕竟只有十岁,生活没有着落。教书先生看他可怜,就接济他,免费让他在学堂读书。
刘旺看到先生对他如此之好,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考取功名报答先生,也要为刘家光宗耀祖。
经过几年的努力,刘旺在十五岁那年考中了秀才,三年后中了举人。又过了三年,他进京赶考,一举高中状元。
当时的有个权贵看他年轻有为,便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刘旺却婉言拒绝了。权贵非常生气地质问道:“难道老夫的女儿还配不上你吗?”刘旺赶紧躬身施礼说:“大人,您的千金乃金枝玉叶,若嫁给我,那是我的荣幸。
但在下已有心仪之人了,不敢怠慢了大人。”权贵听完,沉思片刻,又说道:“罢了,强扭的瓜不甜。你去找你的心上人吧。你小小年纪就能不被权势所动,老夫没看错人。”
刘旺很快启程回到家乡,先去祭拜了父母。然后到恩师家中对先生说:“我父母去世得早,是老师您一直照顾帮助我。如今我已考取功名,今后定把您当作亲生父亲一样孝敬。”
教书先生听了,对刘旺说:“孩子,教书育人乃是我的职责所在,你大可不必如此啊。”刘旺笑笑,又说道:“老师,学生今日来还有一事相求。我想正式向老师提亲,求娶您的女儿。”
先生听完,开心地大笑起来:“好…好啊,你们俩也算青梅竹马,再合适不过了。”
先生选择了个良辰吉日,让两人成了亲。成亲后,刘旺带着妻子到父母坟前祭拜,并重新翻修了坟墓,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
后来,刘旺带着妻子和岳父一起到京城居住。他对岳父就如同对待亲生父亲一般孝顺,和妻子恩爱地度过了一生。
古人说:“积德行善,福泽子孙。”子女的好坏其实跟父母的教育关系不大,而是跟父母怎么做有很大的关系。你有没有诚心做好事、积德行善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