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苏州谜案

 

民间故事:苏州谜案

北宋熙宁三年,包拯出任苏州知府。一日,包拯与随从展昭、公孙策自京城奔赴苏州赴任,行至苏州城外一处荒草地时,瞧见一牧童在一头倒地的牛犊旁焦急万分,急得直跺脚。

包拯上前询问,牧童哭诉,牛犊被当地一种青蛇咬伤,这蛇毒性极强,足以毒死一头健壮的大牛。

包拯精通医术,他仔细查看牛犊伤口,随后从行囊中取出几根银针,扎在牛犊穴位上,又喂下一颗专治蛇毒的药丸。

不多时,牛犊竟叫了一声,站起身来吃草。牧童千恩万谢,包拯见天色已晚,便让他带路寻找投宿之处。

牧童赶着牛群,引领包拯主仆来到不远处的小镇,住进一家客栈。三人用过晚饭后刚入睡,突然有人敲门。

包拯开门一看,只见牧童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称东家李福夫妇被蛇咬伤,求他赶紧去救命。包拯来不及多想,带上展昭与公孙策,跟着牧童前往。

路上,包拯从牧童口中得知,李福的发妻早逝,留下一女名叫婉儿。三年前,李福续娶王氏为妻,生下一子。

包拯赶到李家,只见李福夫妇躺在床上昏迷不醒,李家小姐婉儿和三岁的儿子在一旁吓得大哭。邻居赵二和妻子刘氏在一旁急得团团转。

包拯为两人把脉后,对婉儿说:“恕老夫直言,你继母已毒气攻心,无力回天。万幸的是,你父亲用毛巾扎紧胳膊,未让毒液蔓延,否则也性命难保。”说罢,将几枚银针扎在李福胳膊上,撬开他的牙关喂药。

几针过后,李福胳膊上冒出黑紫色的血,不久便渐渐苏醒。李福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婉儿:“你娘怎么样了?”听闻妻子已离世,顿时悲痛大哭。

包拯向婉儿询问事情经过。婉儿说,方才她在西厢房绣花,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女人撕心裂肺的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因声音像是从上屋传来,她便急忙跑向上屋。

烛光下,只见继母脸色苍白,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已不省人事,三岁的弟弟在一旁大哭,父亲一边用毛巾扎胳膊一边说:“婉儿,我和你娘被蛇咬了,快去请郎中来!”话还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婉儿惊慌失措,只能哭喊着父亲,幸好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牧童赶来。婉儿颤抖着说:“牧童哥,快救救他们!我爹和我娘被毒蛇咬了。”

牧童称自己认识能治蛇毒的人,让婉儿照顾好伤者,自己去找人,说完便急忙跑了出去。屋里的动静惊动了东邻李福的表弟赵二夫妇,他们也匆匆赶来。

屋内被褥凌乱,在卧室北边的屋角,包拯发现了一条缝隙。毒蛇会不会是从这里爬进来咬伤李福夫妇的呢?

在这条缝隙附近,包拯发现了一撮黄色细末,用手指拈起细闻,有一股刺鼻气味。包拯知道,这是硫黄,驱蛇效果显著,无论何种蛇闻到硫黄气味都会避开。由此可以断定,蛇不是从墙角缝隙钻进屋里的,而是从窗户被人投进卧室的。那么,究竟是谁将毒蛇从窗户投进卧室的呢?此时,天已大亮。有人想报官,包拯便亮出了自己的知府身份。

包拯绕到后窗外查看。由于昨晚下暴雨,地面泥泞,他发现后窗外有一排明显的脚印。若李福夫妇是被人投蛇毒害,无疑,这脚印就是凶手留下的。可谁会加害他们呢?如果凶手从窗外投蛇,那蛇咬伤人后必定还得从窗子爬出去。

说不定,这条蛇可能还在窗外附近。包拯让展昭与公孙策在窗外仔细寻找这条蛇。二人搜寻了一阵,除了发现几条无毒的草蛇外,没有找到青蛇的踪迹。他决定询问李福,李福向他讲述了昨晚发生的一切。

李福说,昨天是他五十岁生辰,晚上,王氏陪他喝了几杯寿酒。睡觉时,王氏说腰部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李福忙点亮蜡烛,烛光下,王氏看得清清楚楚,咬自己的竟是一条青蛇!李福也看到了,他怕蛇伤到一旁熟睡的儿子,忙拿过枕头想捂住蛇头,谁知这条蛇回过头来在他胳膊上咬了一口。他知道这种青蛇毒性极大,就用毛巾将胳膊扎起来。这时,婉儿闯了进来。

李福眼里流下泪水,悲伤地说:“没想到,妻子命薄,离我而去……”包拯问他能否确定这条蛇是从屋外爬进来的,李福说不能断定。

包拯又问当时有没有听到窗外有什么声响,李福说当时下雨打雷,没听到外边有异样响动。

包拯决定在乡邻中了解李家的情况。邻居们都对王氏之死深感惋惜,说两口子恩恩爱爱,王氏对待婉儿比亲生女儿还要亲。也许是王氏的善心感动了上苍,前年她生下一个男孩。这样一对口碑极好的夫妇,怎会被投蛇毒害呢?

包拯知道,这个案子表面上看似简单,眼下当务之急是找到窗外留下脚印的人。

这时,在场的赵二说:“大人,我知道投蛇谋害表哥表嫂的凶手是谁了。”包拯问是谁,赵二说是牧童。因为婉儿和牧童情投意合,可表哥表嫂嫌牧童贫穷不同意,他断定是牧童怀恨在心起了杀机。

赵二的怀疑不无道理,可若凶手是牧童,牧童怎会在暴雨之夜去客栈找人求救呢?包拯决定审问牧童。

牧童说,昨天晚上他把牛赶回牛棚后去村南表兄家喝酒,回来时已是午夜,刚回到牛棚便听到太太的惨叫声。他急忙赶到李家,站在后窗外一听,听到了婉儿的呼救声,就撞开门冲了进去。

包拯仔细观察牧童穿的鞋,这双鞋的大小和发现的泥脚印相吻合。那么,牧童会不会就是站在窗子后边的那个投蛇人呢?包拯将牧童作案的情景在脑海里设想了一番。牧童早就对李福反对他和婉儿的婚事心怀不满,从表兄家喝酒回来后起了杀机。

他绕到李家后窗外,将一条准备好的青蛇扔到李福夫妇的床上。扔完毒蛇后,牧童并未跑远,听到女人的惨叫后他又跑回李家。他救人是假,看自己是否得手是真。

因为牧童说过,他听到呼救声立刻就进屋了,但婉儿说她进到李福夫妇的房间里立刻呼救,过了至少一盏茶的时间牧童才来,这里时间对不上,牧童在说谎!难道说,他在拖延时间好等毒发?

包拯转念一想,又发现新疑点:王氏先被蛇咬伤,中毒自然深,所以还来不及自救便毒发身亡了。李福大难不死,一个原因是他后被咬,再就是他及时在胳膊上扎了毛巾,否则也性命难保。

同样遭毒蛇咬,为什么李福知道用毛巾扎住自己的胳膊,而不扎住妻子的腰呢?真的是来不及吗?这时,包拯又想到床铺下面的硫黄细末。难道,主人事先便知道会有蛇出现所以撒上了硫黄?这样看来,李福夫妇二人中有一人知道内情,甚至就是凶手!而照常识,如果将泡有硫黄的水抹在身体上,毒蛇一定会绕行,能更好地防止被蛇咬。

想到这里,包拯跳了起来,再次验看王氏和李福的身体,王氏的身上竟然散发着淡淡的硫黄味!也就是说,王氏事先知道昨天晚上有毒蛇而做了防范。可是,为什么先被咬的却是王氏?这时,包拯发现床面上有一枚细细的绣花针,这个绣花针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包拯让赵二讲述他来到案发现场的经过。赵二说,半夜他和媳妇正在睡觉,忽听隔壁传来婉儿的哭喊声。他以为是表哥在训斥侄女。因为婉儿和牧童相好,表哥隔三岔五地训斥女儿,赵二也没在意。随着哭喊声越来越急,这才和媳妇穿衣去了李家。这时,牧童已经去找郎中了,赵二这才知道,表兄表嫂被毒蛇咬伤了。

“表嫂就是这个命,她前夫也是被毒蛇给咬死的!”刘氏叹了口气说。

包拯微微一愣,示意刘氏继续说下去。刘氏说,王氏本是县城张记铁匠铺的老板娘,四年前,张铁匠被蛇咬死了,后来她就改嫁李家。

包拯问他们看没看到屋里有什么装蛇的东西,刘氏说没在意,不过进屋时见小侄哭闹,就找好玩的东西哄他,顺手将床上的一只竹筒拿起来让他玩耍。

“一只竹筒?”包拯眼睛一亮,“在哪儿?”

刘氏想了想说:“我把孩子哄好后,见那东西脏,就把它扔在我们家厨房的柴草堆里了。”

听了刘氏的话,包拯起身就往赵二的屋子走去。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果然发现一只一尺多长的竹筒。包拯把竹筒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不由大喜。

(图片来源:文推网 wentuifa.com 美剧 日韩剧 卡通 资源大全

这时,赵二走了进来,包拯就对他说,已劳累了一夜,自己要回府衙休息了,有什么线索让他及时报告。赵二点头答应了。走到巷外,包拯叫过展昭与公孙策叮嘱了一番,二人领命而去。

当天晚上,赵二埋怨媳妇刘氏:“今天白天你在包大人面前瞎咧咧啥啊?你不说话,谁还能把你当成哑巴?”刘氏挨了骂,满脸委屈:“我也没说什么啊。”

赵二越发恼怒:“臭婆娘,老子死就死在你手里了,你说了不该说的话!”刘氏如羔羊般无奈地哭泣起来。这时,从后窗外跳进来两个汉子:“赵二,跟我们到衙门里去一趟吧!”原来,这二人正是展昭与公孙策。

第二天中午,赵二被带到了堂上。牧童、李福一干人等站在堂下。包拯一拍惊堂木,冷冷说道:“赵二,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话说,本官早就料定昨天晚上你会埋怨你媳妇的,故此派了两名捕快隐藏在你家屋后监视你。

我回到衙中后查阅了四年前张铁匠死亡的卷宗,张铁匠也是在睡觉时被毒蛇咬死的,那时官府也介入了调查,当时协助官府调查的就是当铁匠铺学徒的你!官府当时误认为张铁匠系被毒蛇咬死,最后不了了之。听你媳妇说王氏的前夫张铁匠也是被毒蛇咬死的,我觉得不会这么巧,就去了张家探访。从张家那里我了解到,你是张铁匠的徒弟,并且和王氏关系暧昧,王氏嫁到李家,你是媒人,因此我断定你和王氏旧情未断。昨晚展昭与公孙策听到你埋怨刘氏的话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赵二,没想到你又故技重施啊!”

“大人,我招。”赵二跪倒在地,承认是他和王氏合谋投蛇加害李福的始末……

原来,赵二和王氏早就私通。那一年,王氏和赵二合谋害死了张铁匠,正当赵二欲娶王氏为妻时,老父却让他按照婚约娶刘氏。

赵二无奈,只得辜负了王氏。也恰恰在这时,表兄李福死了妻子,赵二就将王氏介绍给了表兄。刚开始,两人还能恪守叔嫂之礼,后来,李福常常不在家,一来二去,便旧情复燃了。

两人为做长久夫妻,就商量先除掉李福,然后再将刘氏休了。赵二买了一条毒性极大的青蛇放进竹筒里封好,然后将蛇饿了三天,这才将装蛇的竹筒交给王氏。没想到王氏办事不周,反害了自己。

赵二讲完作案的经过,问:“大人,小人佩服您断案如神,可您是如何断定我就是投蛇的真凶呢?”

包拯说:“这还不简单!刚开始,我怀疑牧童,因为他的供词时间对不上。可当我看到了屋内遗留下的硫黄,闻到了王氏身上的硫黄气味时,调查方向就变成了王氏。显然王氏事先知道有毒蛇出现而做了防范,所以这蛇很可能是她放的。

而地上的硫黄不是为了防蛇,而是引蛇,两边撒上硫黄线,中间留道路,引蛇通过此路从那面墙上的缝隙出去。可我当时只看到了少量硫黄细末,我知道,一定有人清理过作案现场的痕迹,而这些,只有你才能办得到,因为你是除了牧童、婉儿外第一个进入现场的人,可你百密一疏没有清理干净。

既然房间里有硫黄,蛇不可能是从外边钻进来的,一定是被人事先装在一个器物里,没想到你媳妇无意中说出了用竹筒哄孩子玩,我就知道,蛇一定藏在这竹筒中。在你家,我发现竹筒后更证实了我的判断,因为竹筒里有一股蛇腥味儿。赵二,你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可还是露出了马脚。”

赵二心服口服,堂下众人一片欢呼。哪知包拯又拍了一下惊堂木:“赵二已然认罪服法,不过,他并不是本案的唯一凶手,本案的凶手还有两个人。”

众人一下子都愣住了。包拯缓缓地说:“其实,造成王氏死亡的人有三个,一个是赵二,另一个是王氏自己,还有一个人,差一点儿蒙蔽了我的眼睛!”包拯说到这儿目光如电直射向人群,“那个人就是同样被毒蛇咬伤的李福!”

李福大声喊冤。包拯说:“李福,本官也不希望你是本案的凶手之一,可事实就是这样。”

李福脸上沁出了一层汗珠。包拯说:“那天后半夜,王氏将竹筒藏在被子里,想趁你不留神悄悄打开竹筒的塞子,可却被你发现了。你劈手夺过竹筒,又顺手拿来绣花针,用针刺竹筒上的小孔,刺疼了里边的青蛇。那蛇被刺后,顶开竹筒的塞子爬出来将王氏咬了一口。

王氏挣扎,再加上身上有硫黄的气味,蛇就转过头在你的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你知道蛇毒的厉害,自己赶紧用毛巾扎住胳膊不使蛇毒蔓延。试想,王氏身上有硫黄护体,若不是你用针刺那蛇,蛇又怎会咬她呢?不过,那张氏不仁在先,你不义在后,情有可原,本官不判你死刑,从轻发落就是。”

李福如释重负,谢恩道:“大人断案如神,真是民之父母,小民在此谢过大人了。”

在场的人无不为包拯精彩的断案拍手称快,尤其是牧童,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包拯说:“牧童,这回本官可要问问你,那天晚上在李家屋后听到呼救,并不立刻进去,你究竟在磨蹭什么?”

牧童脸上一红说,那晚,他从表兄家喝酒回来,见李家的后窗亮着灯,就悄悄走了过去。他想,他和婉儿的事李家人不同意,这会儿会不会正在谈论他们俩的事呢?这时,下起了暴雨,牧童站到后屋檐下细细地听。

果然,东家正商量着如何将他和婉儿给拆开呢。牧童心里难受,就向雨中跑去,想让雨水来冲刷自己的憋闷。可他刚刚回到牛棚,就听到王氏的惨叫和婉儿的呼救声,他就又跑回来,这一来一往耽误了时间。因为涉及心上人婉儿,当时才隐瞒了这些。

他不知道的是,为此他差点儿被当作凶手抓起来,幸亏包拯明察秋毫,找到了真正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