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平原作战

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平原作战

八大样板戏高清MP3戏曲—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杜鹃山/红色娘子军/龙江颂/平原作战

为了满足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心愿,特地购买了全套原声CD,重新制作了高清 MP3格式,满足各种设备的播放需求!

“革命样板戏”这个称呼被叫响,始于1967年5月至6月。当时,JQ扶植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集北京,在六大剧场反复上演。同时,《人民日报》等“两报一刊”多有报道和评论,称其为“革命样板戏”,或者临时称其为“八个革命样板戏”,并列出如下名单:“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但是实际上当时各类剧目加起来有几十部之多,直到后期整理后,挑选了最为流行和广为人知的8部经典作品,《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海港》《平原作战》《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沙家浜》,称为“八大样板戏”!后面出版的音乐影视作品,也以此为准!

 

1.红灯记 (1971)

时值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李玉和(浩亮 饰)肩负着接应地下党交通员的重任。女儿铁梅(刘长瑜 配音)年纪虽小,却耳濡目染,与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爹爹和奶奶(高玉倩 饰)具有同样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忱。是夜,携带重要密码的交通员被迫跳车,遭日寇枪伤。李玉和将其背回家中,却未能挽救他的性命。另一方面,日本宪兵队队长鸠山(袁世海 饰)奉命展开全城大搜捕,势要找到那份至关重要的密电码。关键时刻,革命队伍出现叛徒,鸠山将目标锁定在李玉和身上,为了找到密电码,残酷的敌人无所不用其极。而李氏一家三代也迎来了最为严峻的革命考验……
该剧根据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为WG期间八个样板戏之一。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2.智取威虎山 (1970)

1946年,结束了八年抗战,中华大地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我军决定对东北地区的匪帮余孽进行清剿。臭名远扬的座山雕(贺少华 饰)正是亟须清剿的重点,但是该匪狡猾残暴,他盘踞威虎山,祸害夹皮沟,引得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加上地势险要,匪情复杂,成为我军不得不审慎对待的一个对手。针对此情况,某部团长少剑波派侦察排长杨子荣(童祥苓 饰)假扮匪徒上山送联络图,博取座山雕的信任。孤胆英雄,深入虎穴,唱响智取威虎山的好戏……
本片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故事改编,是WG期间经典的样板戏之一。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3.沙家浜 (1971)

抗日战争期间,江南新四军的将士与日寇展开激烈的较量。光荣负伤的指导员郭建光(谭元寿 饰)和18名新四军战士被迫在沙家浜养伤,耐心等待再次奔赴沙场的那一刻。阿庆嫂(洪雪飞 饰)和沙奶奶(万一英 饰)等进步群众积极接纳、照顾伤员,战士们则各尽所能为乡亲分担农活,军民鱼水情,可歌可泣,难分难舍。未过多久,鬼子开始扫荡,阿庆嫂引领同志们躲进芦荡隐蔽。扑了一个空的日寇气急败坏,指示假意革命暗通日寇的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周和桐 饰)围剿新四军伤员。在参谋长刁德一(马长礼 饰)和日本翻译官的怂恿下,觊觎“鱼米之乡”的胡传魁开赴沙家浜……
本片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4.海港 (1972)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和第三世界的兄弟手拉手,心连心,这正是伟大领袖所说的国际主义的义务。紧张忙碌的海港码头,一批又一批稻种和小麦闯入船舱,即将作为援建物资跨过重洋,送到兄弟国家手中。装卸工人们干劲十足,争分夺秒,热火朝天,充满了社会主义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然而在他们中间,青年工人韩小强(周卓然 饰)却对自己的工作不以为然。他百无聊赖,虚以委蛇,于是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另一方面,潜伏在革命队伍中的钱守维(艾世菊 饰)将玻璃纤维混入小麦中,妄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关键时刻,装卸大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带领同志们加班加点,力挽狂澜……
本片根据上海京剧团创作的同名剧目改编。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5.杜鹃山 (1974)

1927年9月,秋收起义之后,雷刚(马永安 饰)在湘赣边界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由于缺乏有组织的领导,加之人员组成复杂,经三起三落后,濒临灭亡。次年春天,党组织派来的党代表柯湘(杨春霞 饰)在来杜鹃山的途中被毒蛇胆的靖卫团逮捕,雷刚带人勇劫法场。回山后,针对雷刚让人误打田大江(高牧坤 饰)一事,柯湘对队员们进行阶级教育和政策教育。部队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赢得群众爱戴。叛徒温其久(王忠信 饰)勾结毒蛇胆抓走杜妈妈(刘桂欣 饰),引诱雷刚下山营救。头脑简单的雷刚在叛徒的挑唆下冒然下山,致使自卫军遭受重大损失,自己则被捕入狱。母子狱中相见,面对杜妈妈对其轻率行为的批评,雷刚悔恨不已。危急关头,柯湘沉着冷静,带尖刀班雨夜奇兵营救……
本片根据20世纪60年代同名话剧改编。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6.红色娘子军 (1972)

中国京剧团根据同名舞剧集体移植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红色娘子军》摄制组摄制。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演出。摄制时间:1972年5月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7.龙江颂 (1972)

1963年,江南某农村。村支书江水英(李炳淑 饰)从县委开完抗旱会议回来,刚一传达,大队长李志田听说筑坝改道要损失本村300亩高产田和一窑砖,当场就表示反对。江水英批评了李志田的本位主义思想,并提出堤内损失堤外补。暗藏敌人黄国忠伺机在村里造谣,说什么虎头岩坡高山陡,水根本流不过去等等,江水英当场揭穿了他的谎言。筑坝施工开始后,大坝出现塌方,急需大量柴草,黄国忠闻讯,通知砖窑提前烧火,妄图烧光柴草,破坏筑坝。江水英赶到砖窑,厉声制止。黄又挑拨大队长到坝上合闸,阿坚伯劝阻无果,江水英及时赶来制止了这一错误行为,并将大队外调材料当众宣布,揭开了黄国忠更名换姓及解放前的罪恶历史,李志田猛然醒悟…..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8.平原作战 (1974)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本侵略者做着殊死搏斗,而在远离大城市的后方,共产党率领的八路军则化整为零,和豺狼虎豹大打游击战,麻雀战。一马平川的冀中地区,八路军部队诱敌深入,和敌人展开周旋,最终将他们各个击破。为了进一步巩固斗争形势,晋察冀边区指派中国共产党员、八路军排长赵勇刚华北平原的张庄组建游击队,以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牵制盘踞在此地的龟田大军。赵勇刚有勇有谋,正直果敢,广泛团结群众,成为让龟田队长又恨又怕的一支有生力量。
在广袤的青纱帐,华夏儿女和外来侵略者进行了一场又一场顽强斗争…

图片来源:八个革命样板戏MP3高清音频

 

现在有的人不喜欢《红灯记》,不喜欢李玉和,就像八十年代的人们不喜欢《白毛女》的喜儿一样:明明欠了别人的钱怎么好意思不还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嘛!好像条条规矩都是人们必须遵守的一样,倘若违背了就犯了大忌,甚要受到玉皇的惩罚。于是就小心行事,谨慎为人。宁可要当一个冬妮娅那样的攀上高枝的人,也不要当保尔柯察金这种冷冰冰的怪人。

有人说钱浩亮的李玉和不如李少春的李玉和,他们的观点是为什么铁路工人就一定要有那样高大的形象呢?难道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工作,就那样明目张胆横冲直撞吗?有人就李少春版本的“临行喝妈一碗酒”(李少春所唱的是“儿今的酒量无敌手,千杯万盏会应酬。东海的鱼虾肠下酒,哪怕沟渠黄泥鳅。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妈上了年纪,要把记性留……”)他们认为这种词儿合理,认为这种词儿更符合京剧的“规范”,要我说这不是“规范”,是“惯犯”。死守的那一摊旧规矩,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对于戏剧题材来说,样板戏确是一场革新,当之无愧的大换血活动,从我国戏剧的发展进程来看,戏剧题材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从最初的诞生一直到元代的巅峰期,这期间的创作题材和成熟而优秀的作品如同雨后春笋,可能与当时仕途难行的现状有较大关系,正是如此,戏剧的市场被拓宽,从而为产生优秀作品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土壤逐渐变得贫瘠起来,使得戏剧的发展凝滞了下来,从而难以进步,直到近代时期发生我们都知道的一些事情,使得戏剧有了一些较大的改革,从而产生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样板戏,其实以前我对于此类作品是持有偏见的,因为戏剧在我看来,是一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它很难再注入新鲜血液了,正因如此,其实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自嗨的怪圈,但想要发展进步,便需要打破这个怪圈,但从当前来看,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故中国的传统戏剧消亡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它难以在时代的变革中跟上人们的偏好,正如一部分故步自封的相声艺术家一般,自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所以最终只会被大众所抛弃。

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把电影《沙家浜》(1971年拍摄,洪雪飞主演的那一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感想有三点。

第一,阿庆嫂的造型设计非常不错。亮点在她的围裙上面。这个围裙首先符合她在戏里的身份:每天出出进进端茶倒水的茶馆老板娘。系一条围裙,既实用、看着也干净利索。而且这条围裙还起到了提高腰线、收紧腰围的作用。有了这条围裙,人立刻显得细腰高挑,连胸脯也看起来更鼓了。把阿庆嫂作为一位成年女性的性感体态,隐晦又明确地表现了出来。和现如今的A字裙有同样的视觉效果。这条围裙,既符合革命样板戏的政治需要,又照顾到了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还具有时尚前瞻性。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智斗》确实是整部戏里最精彩的一段。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个人各有说出口的应酬话,也各有没说出口的小心思。整个对话过程,一环接一环,一句赶一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既复杂得有趣,又不会太复杂而让观众看不懂。现如今好莱坞商业片的剧本,也未必比这更加节奏紧凑、扣人心弦。难怪这一段能够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连我这样对京剧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哼唱两句。

第三点感想,是关于阿庆嫂在胡传魁住处见到被捕的沙奶奶那一段。以沙奶奶的处境,乍见阿庆嫂,头一个想法应该是:“阿庆嫂是不是叛变了”?当时复杂的斗争形势下,墙头草一样的人大概也不是一个两个。更何况亲眼看见阿庆嫂是胡传魁和刁德一的座上客。当然,如果阿庆嫂是叛徒,刁德一他们就不用审沙奶奶了。但就算阿庆嫂没有叛变,同样是革命工作,阿庆嫂坐着喝茶,自己却要忍受敌人的酷刑,沙奶奶求生心切,也难免一时糊涂。阿庆嫂一定也猜到了沙奶奶的想法,但敌人在前又无法解释。于是机智的阿庆嫂,马上向沙奶奶提到了她的儿子。这话表面看是“动之以情”的策略,实际上颇有威胁的意思在里面。言外之意就是说:“你唯一的儿子还在我手里,你可不要乱说话哦”。这样,不管沙奶奶有什么想法,为了儿子,也不敢再说什么了。不能不说阿庆嫂是个谈判高手,三言两语就掌握了主动权,控制了局面。我要是有这两下子,公司开会的时候,就不用总是装哑巴了。

在偌大中国一年只拍几部戏的时代,每部戏大概都凝结了当时可以用到的最高水平的智慧。每个角色每个情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掂量删改批准,想要不好看也不容易呢。

沙家浜这出样板戏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沪剧与京剧样板戏最大的不同是弱化指导员郭建光,完全以阿庆嫂为故事中心。事实上,样板戏虽然给指导员加了很多戏,可观众记住的依然是那个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阿庆嫂。

故事中两处提到阿庆这个人,一是向指导员介绍阿庆嫂身份的时候,说的是阿庆是交通员正有要事不在沙家浜。另一个是阿庆嫂回答胡传魁的问题,说的是阿庆和她吵架,一怒之下去了上海跑单帮。整个故事阿庆没有露过面,这个设定比较有意思,可以探讨一下。

记得在某部书里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宗教的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抹掉那些个人情感,而把宗教信仰提到最高度。文革十年,特别是前四年,和宗教狂热有点类似,反应到文化方面,自然也有与之对应之处。

看看八部样板戏:

《红灯记》,三代人不同姓,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孩子,咱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哪!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

《智取威虎山》,别说少剑波、杨子荣,连威虎山上的座山雕、八大金刚都是光棍

《奇袭白虎团》,只有朝鲜大婶和大妈,没有其他女性

《红色娘子军》,最初版有洪常青和吴琼花的感情戏,后来删掉了

《海港》,码头工人批斗阶级敌人,剧中所有人都没有家属,完全独立

《龙江颂》和《海港》类似,在文革后期还制作了一系列同题材电影。

《白毛女》,这部戏有一对,喜儿和大春。

不得不说,八部样板戏以白毛女艺术成就最高,人情味也最浓,故事开头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扎红头绳”。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喜儿和大春同时出现了,而阿庆同志却只能跑单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关键在于沙家浜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尚未胜利,既然革命尚未胜利,夫妻两人若在一起,免不了亲亲热热,晚上还有性生活,那就影响革命干劲了,所以故事设定阿庆去跑单帮了。而喜儿和大春的结合则是在革命胜利之后,这时需要培养革命接班人,夫妻双双把家还也就顺水顺舟了,晚上可以荡荡小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