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迎春、惜春是《红楼梦》中颇为相似的两位金钗,她们属于荣国府公子小姐圈中的边缘人,老祖宗贾母最宠爱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次之则是探春。

甚至于南安王妃来贾府做客,贾母也是让黛玉、宝钗、宝琴、湘云、探春出来见客,俨然将迎春、惜春忘到了脑后,又或者说,迎、惜两人不够优秀,不足以让贾母拿出来当排面,在很多聚会中,迎春、惜春往往担任背景墙的角色。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按理来说,元春早年入宫,迎春就成了姊妹中的长姐,应该有点长姐风范才对,可纵观全书,迎春的处境很可怜,她不仅在众姊妹间的存在感很微弱,而且还频频遭到底下刁奴的欺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73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迎春的奶娘偷拿了她的金凤去赌钱,迎春作为主子,应该追究责任才对,可她却来了一句:送来我收着,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尽显懦小姐的本色。

对比之下,年龄最小的惜春却从未受到刁奴的欺负,长姐迎春在自己家里尚且如此,作为宁国府人的惜春,为何比迎春混得更好呢?

图片来源:1987 红楼梦 1080P高清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虽然书中对惜春的描写很少,但足够我们对惜春进行分析探究,简言之:惜春深具攻击性和主动性,这是迎春远远不及她的。就《红楼梦》原著而言,曹雪芹用两个事件对迎春、惜春进行对比,来展现两人为人处世方面的差异。

大家可还记得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大观园众姊妹齐聚,要创建一个诗社,其中迎春、惜春不喜欢作诗,也不想加入诗社,但架不住众人的热情,只能听任社长李纨的安排,两人担任了所谓的副社长的职位,一个出题限韵,一个誊录监场,说白了就是两个可有可无的闲职。

面对这样的情况,迎春选择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李纨让她出题限韵,她就配合,诗社要举办活动邀请她,她便跟着去参加,尽管她心里对诗社真的不感兴趣;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反观惜春,她跟姐姐迎春就完全不一样,她不喜欢参加这个所谓的诗社,就一直在想办法退出。

于是乎,第40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感慨大观园的景色比过年的年画上还好,贾母一时兴起,就让惜春画一幅大观园行乐图。惜春瞅准机会,赶紧以这件事为借口,提出要向诗社请假,而且一请就是一年:

说着,(黛玉)便和宝钗往稻香村来,果见众人都在那里。李纨见了他两个,笑道:“社还没起,就有脱滑儿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她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她乐得告假呢!”——第42回

大家注意,从诗社建立开始,除第37回首次开海棠诗社,之后还没有正式开始举办第一次诗社活动,可惜春却不管这些,立刻提出了请假的要求,而且一次性要请一年的假,这等于要退社了!

林黛玉心思细腻,她一眼看出惜春请假是假,退社是真,所以揶揄了一句: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叫她画什么园子图,惹得她乐得告假呢!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这就是惜春,面对她不喜欢的东西,她会想办法采取措施进行规避。所以她借着画年画的机会退出了诗社。

如果换成迎春,她必然就不会像惜春这样采取措施,她只会两边一起抓,一边画年画,一边配合诗社活动,因为迎春善懦,不懂拒绝,不敢与别人发生冲突摩擦,只会一味顺从。

另一处别出心裁的安排是第74回抄检大观园,整个大观园中,只有迎春、惜春两处抄检出了问题,迎春的丫环司棋偷偷藏和表弟潘又安的来往书信,惜春的丫环入画私藏自己哥哥的金银锞子以及靴袜,面对同样的问题,迎春和惜春的表现又出现了差异。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迎春如浮萍一般,摇摆不定。等抄检人群走后,司棋跪求迎春保护自己,迎春也答应得好好的,可当周瑞家的真的前来撵走司棋时,迎春又一句话不说,任由周瑞家的将人带走,司棋万念俱灰之下哭着质问迎春:姑娘前几天答应的保我,怎么现在又不说话了!

是不是迎春出尔反尔呢?站在迎春的角度,她从来不懂拒绝,司棋恳求她保护,迎春便答应,可一旦面对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迎春又顺应大环境的压力,干脆放弃了司棋。

事实上,迎春是荣国府大房的人,司棋也是大房那边的丫环,王夫人真要撵走司棋,心中多多少少有点顾忌,在这种情况下,迎春完全可以适当求情,毕竟并没有抓住司棋、潘又安苟且私会的铁证,一旦迎春出手,大概率是能保住司棋的,可迎春却困于心境,选择当鸵鸟。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反观惜春,她的丫环入画没有犯什么大错,仅仅是替哥哥保存财物而已,所以就连抄检队长王熙凤都觉得这是小事,最多批评警告罢了,可实际情况却完全反了过来,惜春反而不肯放过自己的丫环,她强力要求将入画撵出去,因为她担心入画的事会牵连自己。

相比迎春的善懦,惜春身上体现的则是冷酷,惜春的薄命司判词中写道: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也就是说,惜春的最终结局是当了尼姑,按照正常思维,一心向佛的人应该心地善良才对,可惜春却表现得格外冷酷。我个人很喜欢王荧荧的文章《撵走入画,惜春其实有苦衷》中对惜春性情的表述:

惜春信佛,贾敬修道,途径虽不同,目的却相似。父女二人的行为,无关乎精神追求,都出于现实考量。惜春不“慈悲”,贾敬不“超脱”,他们要的,是自保自利。惜春、贾敬从佛教、道教中选取的,是涉及功利、世俗的那部分内容。换句话说,他们在宗教里找到一些富于实用性的材料,为自己的“廉介孤独癖性”打造出现实栖息地。

这也就解释了惜春为什么一定要撵走入画,她不允许身边的任何人给自己带来风险,惜春让王熙凤带走入画,或杀或卖,与她无关;

迎春作为长姐,处处被贾家刁奴欺负,为何却没人敢得罪惜春?
同时,面对嫂子尤氏的规劝,惜春来了一句: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以后你们有事,好歹别累我!最终尤氏只能一声叹息,感慨四姑娘是个嘴冷心冷、心狠意狠之人,带着入画而去。

综上所述,迎春、惜春在贾府的处境看似相似,但两人的态度决定了彼此的风格,世人向来欺软怕硬,迎春软懦,便成了被踢打的皮球,惜春这样的冷心石头,谁又敢招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