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归还旅顺大连军港始末–赫鲁晓夫的趣事!

苏联归还旅顺大连军港始末–赫鲁晓夫的趣事!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苏联党内原本不起眼的赫鲁晓夫上台,面对党内激烈的派系斗争,赫鲁晓夫急需中共支持,所以在1954年中国国庆,赫鲁晓夫访问中国主动提出把旅顺大连还给中国,中国领导人欣喜若狂,假意一番谦让,欣然接受苏联这一请求!

为了更好的接收旅顺大连而不是一座空城,中央立即成立了以周总理为首的接收小组,周总理为防止出现苏联1945年撤退搬空东北的情况,提出所有设备都留在中国,并且愿意花钱买下苏联现有部队的武器,当然因为中国刚打完朝鲜战争,也不能花太多,赫鲁晓夫急于达到政治目的,就答应下了,并且承诺不仅把设备完整交给中国,还免费给中国人培训设备怎么使用及保养。

就这样中国花了极低的代价,得到了日俄经营半个世纪的战略要塞,海军基地及造船厂,军工厂,除此之外还有30万的陆军装备,1113门大炮,357辆坦克,295架飞机,65艘各式战舰,各种炮弹235万发,油料20万吨,除此之外还有151万平营地,9个机场,各类工厂,医院,学校,仓库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总共花了不到8亿卢布!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那么多的卢布,所以中国选择从苏联银行低息借款方式支付,还款期限长达15年。就这样沙俄与日本争夺了半个世纪的东方堡垒,双方共付出40万人的代价战略要塞,渤海门户,京津要冲,南北朝鲜的命门,最终回到祖国怀抱。

(图片来源:文推网 高清电影电视剧 下载  侵权必删)

最新美剧,日韩剧,港台,国产 电视剧

为了生米煮成熟饭,1955年1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从朝鲜东海岸回国,接管苏军在旅大地区的防务。2-5月,中央军委又陆续调空军、海军和公安部队进驻旅顺口,并组建了海军旅顺口基地。2月5日,接收旅大防卫区委员会组成,肖劲光为主任,邓华、甘泗其、刘亚楼、曾绍山、郭述申为副主任。2月11日成立了接收委员会海军分会。为保证顺利、按时接收和担负起防务,进驻旅大地区的各部队迅速开展了向苏军学习的活动。2月中旬,接防部队在苏军协助下,举办了15000多人参加的200多个训练班,由苏军从技术上培训防区的指挥员、参谋、军械、政工、坦克、通信、防空、工兵、防化和后勤等有关人员。海军部队则开展了“兵对兵,将对将”向苏军学经验、学技术的活动。同时为了更好更顺利的接收大连旅顺,中央调往大连数吨茅台等各式酒烟,方便中苏两国科研工作者更好交流沟通,组织中小学生日夜欢送,还免费给苏军修造纪念碑!随着1955年5月27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大连,阔别已久的旅大终于又回到母亲怀抱!文推网

但到1958年,已经酒醒的赫鲁晓夫发现失去大连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在东亚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了,被苏联寄予厚望的海参崴纬度过高不说,一年还有4个月的冰冻期,勉强打个鱼还行,作为军港,商港明显不合格,最关键是海参威所处的日本海周边都是高山,没有重要城市,是片没人关注的荒凉地,明显得不到中,日,韩,朝的密切关注!于是在1959年10月1日,赫鲁晓夫拜见毛主席,又提出中苏建联合舰队,苏联海军重回大连的主张,没想到被主席当面拒绝,并称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有外国的一兵一卒在大陆驻扎,性情中人赫鲁晓夫大怒,对主席出言不逊,主席旁边的陈毅元帅不吃他那套,大拍桌子,站起来指责还击,随后双方剑拔弩张,差点在双方领袖年前上演全武行。

随后中苏关系彻底恶化。但大连旅顺终究回到祖国怀抱,从此渤海彻底成为中国内海,而首都北京的国防漏洞被彻底堵上,可以放心大胆的经行经济建设了。而赫鲁晓夫不仅主动归还大连旅顺,还在1954年大醉的情况下,把克里米亚半岛划给了乌克兰,美其名曰,为纪念俄罗斯和乌克兰合并300周年,众所周知直到2014年,俄罗斯才花了极大的代价收回。

赫鲁晓夫还在苏联全境推广种植玉米,因为遭到农民抵制,赫鲁晓夫强行把原本土地上的农作物铲平,种植玉米,可苏联大部分领土属于高寒地区,纬度高,水分足,并不适合种玉米,直接导致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被美国发现后,又主动认怂,主动向美国承认错误,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祈求美国原谅,严重损害苏联形象!

赫鲁晓夫一般衣着简朴。他穿的是普通袖口的衬衫和极不合身的外衣。乘车时赫鲁晓夫几乎总是坐在轿车前边,与自己的司机并排,使人难以分辨出那一位是司机,那一位是领袖。首次出访贝尔格莱德时,就在欢迎宴上喝得酩酊大醉,和苏联国际形象显得格格不入。

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的发言中建议这个国际组织进行几项改革,其中包括将总部迁到瑞士,奥地利或者苏联去。在联合国大会拒绝了他的建议后,他开始对其他代表无理取闹,当着几乎全世界各国代表的面,脱下一只鞋,把它当作木槌一般在桌子上砰砰敲打。

综上所述,反映出赫鲁晓夫虽然看出当时苏联的问题,曾试图改善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团结社会主义阵营,但其性格粗鲁,不计小结,做事冲动,缺乏远谋!赫鲁晓夫这种极端性格,也为苏联最终解体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