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流星前夜・暗潮涌动陨星谷的雪在第七天傍晚开始化了,星尘落在融雪的水洼里,映出细碎的蓝光。姜炎蹲在流星石旁,指尖划过石面的星形纹路 —— 玄圭残片贴在石头上,纹路里的星脉光比前些天亮了三倍,像是在倒数着流星夜的到来。“姜炎,药熬好了!” 苏妙颜抱着爷爷的搪瓷杯跑过来,杯口冒着热气,里面装着用星煞泉水和冰晶熬的防星煞药,“赵灵溪说每人要喝三勺,流星夜的时候星煞会特别浓,喝了能护住心脉。” 她手腕上的浅印在热气里泛着淡红,座钟模型挂在胸前,钟摆随着跑动轻轻晃。姜炎接过搪瓷杯,药香混着杯身的樟木味飘进鼻腔 —— 这味道和在燕大实验室里的菊花茶味很像,突然让他想起出发前的那个清晨。爷爷走过来,手...阅读全文
昆仑守山录(10-15章)
第十章:流星前夜・暗潮涌动陨星谷的雪在第七天傍晚开始化了,星尘落在融雪的水洼里,映出细碎的蓝光。姜炎蹲在流星石旁,指尖划过石面的星形纹路 —— 玄圭残片贴在石头上,纹路里的星脉光比前些天亮了三倍,像是在倒数着流星夜的到来。“姜炎,药熬好了!” 苏妙颜抱着爷爷的搪瓷杯跑过来,杯口冒着热气,里面装着用星煞泉水和冰晶熬的防星煞药,“赵灵溪说每人要喝三勺,流星夜的时候星煞会特别浓,喝了能护住心脉。” 她手腕上的浅印在热气里泛着淡红,座钟模型挂在胸前,钟摆随着跑动轻轻晃。姜炎接过搪瓷杯,药香混着杯身的樟木味飘进鼻腔 —— 这味道和在燕大实验室里的菊花茶味很像,突然让他想起出发前的那个清晨。爷爷走过来,手...阅读全文
六、归墟深处:地脉之心绿光裹着众人穿过归墟入口时,耳边的风突然静了 —— 眼前不是预想中的黑暗洞穴,而是条铺满半透明晶体的通道,晶体里嵌着流动的光带,像把昆仑的地脉直接铺在了眼前。苏妙颜下意识抓紧座钟模型,钟摆的滴答声在通道里回荡,竟与晶体光带的流动节奏慢慢重合。“这声音…… 好像在和地脉说话。” 她小声说,指尖划过身边的晶体,光带突然泛起涟漪,映出她手腕上淡去的浅印。姜炎怀里的搪瓷杯突然轻颤,杯口凝出细小的水珠,滴在晶体上。水珠渗入的瞬间,通道两侧的岩壁亮起铭文 —— 和爷爷笔记里的夏代文字一模一样。“是‘守墟箴言’!” 林溪立刻凑过去,骨笛放在铭文前,笛身的 “守脉” 二字与文字共振,“翻...
第一章:青铜残片九月的燕大考古实验室,午后阳光斜斜地从百叶窗钻进来,在满是古籍与青铜器的工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樟木书架散发的沉木香,混着林溪刚泡的菊花茶清香,缠在姜炎的指尖 —— 他正趴在桌前,指尖轻轻抚过爷爷那本烫金封面的考古笔记,泛黄纸页上贴着张青铜拓片,螺旋纹像蜷着的蛇,中央嵌着半枚残缺的玄圭印记,淡青纹路与他掌心那片水渍似的胎记,连缺角的弧度都分毫不差。工作台一角堆着他熬夜赶的论文草稿,红笔批注密密麻麻,最上面一页还压着个没吃完的猪肉白菜包 —— 是早上林溪帮他带的,现在还带着点余温,油星子洇透了包装纸。旁边那只爷爷留下的旧搪瓷杯,杯身 “昆仑考察队” 五个蓝漆字褪得发灰,杯口磕了个...
第五卷:守夜人传说第二十一章 新的开始春末的昆仑山口,积雪开始消融,融化的雪水顺着岩石缝隙往下淌,在守山站门前汇成一条小小的溪流,溪边冒出几株嫩绿色的草芽 —— 是去年种下的艾草籽,在烛龙滋养的土地里,比往年早萌发了半个月。姜炎是被监测站的警报声叫醒的。他翻身下床,抓起外套就往监控室跑,推开门时,看到新加入的守山人阿古拉正盯着屏幕,手指紧张地攥着鼠标:“姜哥!青石门方向的地磁数据跳了一下,从 45000nT 升到 46200nT,不过很快又降下来了!”阿古拉是当地牧民的儿子,十七岁,去年听说守山站招新,执意要跟着来。他皮肤黝黑,眼睛亮得像昆仑的星星,怀里总揣着个磨边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姜炎教他...
第十七章 烛龙的过往青石门的晨光带着冰晶的凉意,透过溶洞缝隙洒在封印阵上。姜炎小队踏着晨露归来时,守在营地的牧民们立刻围上来 —— 这二十多天里,他们轮流看守昏迷的姜守水,还加固了溶洞入口的屏障,只是封印阵的青铜柱仍时不时泛着黑气,烛龙的低吼虽温和,却总带着一丝未散的痛苦。“爷爷,我们回来了!” 姜炎快步走到爷爷身边,将七脉之宝一一摆在封印阵旁:雷音石泛着淡紫微光,水澜珠流动着碧蓝波纹,土灵印沉凝如褐玉,风鸣箫缠绕着青绿风纹,木华簪缀着嫩黄叶脉,再加上融合后的冰魄水晶(含冰髓玉)与火纹玉佩,七件宝物在晨光下形成七彩光晕,与青铜柱的蓝光隐隐呼应。爷爷姜守山扶着姜炎的手,指尖刚碰到雷音石,溶洞深处...
第三卷:烛龙苏醒第十一章 河谷中心第十一章 河谷中心清晨的那棱格勒河谷,黑色云雾还未完全散去,像一层薄纱裹着雪山的轮廓。姜炎扶着爷爷在青石门旁的临时营地歇下 —— 牧民们带来了青稞饼和酥油茶,还留下两个年轻小伙照看姜守山,临行前,爷爷把牛皮水壶重新塞到他手里,壶里新添了半壶烛血,“这血能应急,要是遇到污灵,就倒一点在剑上。”“爷爷放心,我们找到冰魄水晶就回来。” 姜炎攥紧水壶,壶身的 “守山” 二字贴着掌心,传来熟悉的暖意。林岚、陈默和赵野已经收拾好行囊:陈默背着仅剩的便携式地质仪(昨晚临时修好,只能测基础地磁),赵野把胶片相机挂在脖子上,镜头盖里夹着张手绘的河谷地图(根据《昆仑守山录》拓的)...
第二卷:门后秘辛第六章 守山人的诅咒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布,慢慢盖住那棱格勒河谷。科考队的三顶橙色帐篷在雪地里格外显眼,防风灯的光透过帐篷布,映出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姜炎坐在中间帐篷的折叠椅上,手里攥着从老周口袋里找出的笔记本纸,纸上 “黑影在找玉牌” 几个字被他摸得发皱,指尖还残留着玉牌的微凉 —— 那枚刻满符文的玉牌此刻正放在帐篷中央的防潮垫上,绿光已经褪去,只在表面留着一层淡淡的荧光,像结了层薄霜。林岚掀开帐篷门帘走进来,身上带着一股寒气,她手里拿着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几张黑白照片,递到姜炎面前:“你先看看这个,是三年前搜救队拍的 —— 我们一直没对外公开,怕引起恐慌。”姜炎接过密封袋,抽出...
第一卷:风雪归山第一章 断信2023 年的深冬,上海的冷是裹着湿意的黏腻,像一块浸了冰水的棉布贴在皮肤上。但姜炎盯着电脑屏幕里 “报告提交成功” 的弹窗时,指尖却泛着昆仑山脉特有的、干冽的寒意 —— 那是三年来,只要想起爷爷姜守山,就会从骨缝里渗出来的冷。他所在的上海地质研究所三楼办公室,百叶窗没拉严,午后的阳光漏进来,在摊开的《青藏高原地磁异常带分析报告》上投下细长的光斑。报告最后几页,他用红笔圈出了一组数据:那棱格勒河谷北纬 36°42′,东经 90°18′,地磁强度 78000nT,是周边区域的十倍有余。这个数字,和爷爷二十年前在电话里跟他提过的 “门之阈值”,几乎分毫不差。手机突然在桌...
第八章 樱花阴谋深夜的村委会,灯光昏暗,是老式的白炽灯,忽明忽暗,照在墙上的 “龙潭村村民公约” 上,字迹已经模糊。真希铺开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画着锁龙阵的结构图,是她奶奶留下的,用毛笔绘制,线条细致,标注了每块青石板的符文和作用。“我爷爷的日记里写着,松本健一想夺取龙气,用龙脉的力量复活二战时期的甲级战犯,比如东条英机、冈村宁次这些人。” 真希的手指划过宣纸,指着锁龙阵的中心,“他知道姜氏后人能开启锁龙阵,所以在青龙山设下陷阱,就是为了让你自愿来修复锁龙阵,等龙气出现时,再用式神夺取龙气,注入战犯的骨灰里,让他们复活。”林清菡打开笔记本电脑,电池快没电了,她赶紧插上充电宝。屏幕亮了,她调出一...
第一卷 龙潭遗梦第一章 龙角吊坠民国三十四年秋的暴雨,像要把沂蒙山区的石头泡化。姜守龙蹲在山坳破庙的神龛后,指尖捏着半块发霉的玉米饼,饼渣簌簌落在藏在怀里的情报纸上 —— 那是用米汤写的游击队员名单,得赶在天亮前送到二十里外的黑风口。庙门被狂风撞得吱呀作响,门外突然传来女人的呻吟,细弱却执着,像寒风里的蛛丝。他抄起墙角的砍柴刀,刀把磨得发亮,是爹走时留的。撩开破烂的门帘,雨幕里蜷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肚子鼓得像揣了个陶罐,额上的冷汗混着雨水往下淌,沾湿的头发贴在苍白的脸上。“老乡,你咋在这儿?” 姜守龙压低声音,目光扫过她脚边 —— 一双绣着缠枝莲的布鞋,鞋底沾着红土,是后山特有的土,绝非南方来...